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东农725"是以‘05HN13’为母本,以‘05HN11’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早熟性好,果实整齐度好,硬度大,耐贮运,货架期长;抗病性强,高抗ToMV、叶霉病、枯萎病和黄萎病,果实黄色,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80~90g,坐果率高,每穗果达6~10个,果实整齐度高,果肉厚,硬度大,商品性好。大棚栽培每667m2产量达10 000kg以上,适合黑龙江地区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东农714是以HN17为母本,以HN3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中晚熟,生育期120 d(天)左右。高抗ToMV、枯萎病和黄萎病。植株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单果质量230~260 g,果实红色,颜色鲜艳,果面光滑美观,硬度大,耐贮运,货架期达18 d(天)以上。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4 000 kg左右,大棚栽培每667 m2产量10 000 kg以上,适合大棚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
"东农721"是以05HN10为母本,05HN1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番茄一代杂种,高抗ToMV、叶霉病、枯萎病和黄萎病。大果型,单果质量200~220g,成熟果鲜红色,颜色艳丽,圆形,果面光滑美观,硬度0.59kg/cm2,耐贮运,货架期达20d。保护地栽培产量达11 000kg/667m2,适合全国各地栽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常年栽培面积达666.7多hm^2,平均667m^2产值2万元以上,利润1.2万元左右,栽培方式主要有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大棚栽培葡萄较露地栽培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现将大棚葡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草莓新品种"京藏香"休眠浅,在云南栽培表现为早熟品种,花芽分化早,丰产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露地栽培与大棚促成栽培适应性良好。8月上旬定植,11月上旬果实成熟,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达1 200 kg,大棚促成栽培每667 m2产量达1 5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大棚栽培是瑞安市番茄生产的主要方式,全年大棚番茄种植面积750hm2,但采收季节过于集中,效益不稳定。为进一步提高番茄栽培经济效益,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大棚番茄优质高效长季节栽培技术研究,以延长番茄生长期和结果期,改善蔬菜市场的淡季供应。1品种选择番茄长季节栽培生长期达8个月以上,应选用无限生长型品种,并具有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抗病性突出、长期结果性好、高产等特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浙江省嘉善县瓠瓜栽培面积达800hm2,主要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其中以罗星街道马家桥村最为集中。嘉善地区通过采用大棚多层覆盖、嫁接等技术措施,克服了冬季低温对瓠瓜生长的不利影响,提早了上市时间,提高了瓠瓜抗重茬、抗病虫害能力,每667m2产量8500kg以上、产值15000元以上,实现了瓠瓜种植高产高效,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将大棚越冬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地处淮北,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甜瓜生产.近年来,随着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种植甜瓜效益较高,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到2012年,连云港市甜瓜种植面积达3466.7hm2,以大棚厚皮甜瓜栽培为主,栽培方式上主要以春夏季栽培为主,少量为秋延后保护地栽培.栽培模式由原来的露地栽培逐步转变为设施栽培,采用大棚、中棚和小棚多层覆盖保温,占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种植品种上,主要以金牌丰甜F1、景甜一号、京玉268、丰甜1号和甜玉1号为主栽品种.但由于多种原因,采用大棚育苗和双膜栽培的甜瓜,坐果率不高,落花落果较为严重.据调查,有的脱落率高达50%以上,特别是厚皮甜瓜脱落率更高,甜瓜坐果低,既影响了产量、质量,又推迟甜瓜上市时间,降低效益.现将大棚甜瓜坐果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冬暖大棚栽培越冬黄瓜,在华北各省区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山东省栽培面积达70万亩以上,亩产量平均为7500kg,最高达30000kg。相当多的冬暖大棚亩产量不足5000kg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栽培技术需要探讨。一、高投入并没有高产出黄瓜的产量高、根系浅、吸肥力弱,需肥多当其生育条件  相似文献   

10.
秋冬大棚黄瓜栽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秀芬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150-150
秋冬季节的大棚黄瓜栽培,该茬口的气候特点和早春大棚栽培正好相反,前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而后期急剧降温,霜霉病和烂头现象很多。青冈县每年秋季大棚栽培面积在266.7hm2左右,常见病害发病率均在15%左右,严重年份达30%以上。因此,及时防治病害是提高黄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美人指葡萄为欧亚种,原产于日本。是慈溪市新引进的鲜食优良品种。由于受南方气候环境的制约,全面实行了大棚避雨栽培或大棚促成栽培,才得以成功。但其日灼病仍比其他葡萄品种严重得多,据调查。2002年日灼病果率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我省栽培西甜瓜 ,如何克服早春低温、多雨、地温回升慢的弱点 ,保证西甜瓜在 5月中旬上市 ,商品率达 80 %以上 ,并且含糖量不低于 13°。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对西甜瓜大棚栽培进行了实践和理论上的探讨。认为选好品种、电加温育苗、4膜覆盖、双蔓整枝、分级采收等是西甜瓜大棚  相似文献   

13.
正‘达思罗’草莓是东港市果树技术推广站1999年引入我市的中晚熟品种。几年来,我们对该品种进行了温室常规栽培、延迟栽培和两茬栽培,早春大棚栽培,冷藏苗抑制栽培等多种栽培方式试验,取得了理想的试验结果,现总结如下。1各种形式栽培的效果‘达思罗’品种温室延迟栽培平均666.7m2产量可达3000kg,比对照品种‘卡尔特1号’增产18%以上;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发展很快,至2009年全省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面积达0673万hm2(101万亩),占全省葡萄面积1533万hm2(23万亩)的439%,为南方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2009年和2010年浙江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均遇寒潮袭击,不同程度发生冻害.两次冻害后笔者均及时进行调查,为今后大棚葡萄促早熟栽培减轻和防止冻害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以"中研988F1"番茄为试材,通过二因素四水平密度处理,研究了高寒地区不同栽培密度对大棚番茄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西宁地区大棚栽培番茄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行距与株距二因素互作效应无显著差异,株距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在8种密度试验中(80-40)cm×35cm和(70-40)cm×35此2种密度下栽培的番茄植物学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小区产量相对最高,且与其它小区产量间达差异显著水平,是高寒地区大棚番茄栽培的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16.
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温岭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葡萄.从9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大棚栽培,以应对台风和雨水较多等不利气候因子的影响,并逐渐替代露地栽培.2008年温岭大棚葡萄栽培面积已达到1 864.9 hm2,占葡萄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栽培品种以藤稔和巨峰为主,年产量7万t,产值3.5亿元,集中上市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上旬,成为我国大棚葡萄栽培面积最大、规模上市期最早的产区,被誉为"中国大棚葡萄之乡",是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示范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品种铁将军为试材,研究大棚、露地栽培条件下番茄果实各主要阶段生长、发育特性与进程差异。试验结果表明,2种栽培条件下,露地栽培提早3 d进入采摘期,且随着发育的推进,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含量呈波动变化,不同发育期有所差异。露地栽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粉红期达到最大值4.93%,大棚栽培在亮红期才达到最大值4.28%;果实VC含量均在红熟期达到最大值,露地栽培19.28 mg/kg,大棚栽培15.75 mg/kg;可溶性糖含量大棚栽培在亮红期达到最大值15.30%后,红熟期含量不再增加,而露地栽培在亮红期达到15.12%后继续增至红熟期的15.48%;大棚栽培除了以上3个指标还有果柄含水量、硬度低于露地栽培,其他生理指标均为大棚栽培高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大棚芹菜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龙岩市大力扶持发展设施农业,新罗区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335h~2,其中大棚芹菜年栽培面积达55h~2,6672产量2500kg。新罗区蔬菜站根据本地芹菜的栽培习惯和市场需求,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的大棚芹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方式对不同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品种进行早熟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武汉地区栽培的茭白品种。结果表明,‘鄂茭2号’采用温室大棚栽培方式的采收期最早、增产最多,且茭白设施与露地成熟期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对刺五加资源的保护、扩大资源量,本研究采用大棚、中棚、小棚等设施栽培方式对养生保健型蔬菜刺五加进行促早栽培试验,以提高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大棚种植在株高、茎粗、冠幅和根长方面表现较好,综合研究认为大棚栽培对刺五加采摘期的提早效果最好,比露地提前30 d以上。运用设施栽培刺五加,大棚增产1 350 kg/hm~2,中棚增产1 050 kg/hm~2,小棚增产750 kg/hm~2。扣除设施成本后,大棚覆盖栽培的效益最好,增效为9.375万元/hm~2,中棚增效5.737万元/hm~2,小棚增效2.400万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