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Bt(苏云金芽胞杆菌)与防治真菌药剂混用对Bt的活性或毒力影响,比较了Bt与生产中常用的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多菌灵等7种防治真菌药剂混用对黄粉虫的致死率差异。结果表明:用混合液浸泡麦麸饲喂黄粉虫3d后,各药剂对黄粉虫的致死率影响大小不同,与Bt150倍液比,差异率最小的为2个百分点、最大的为17个百分点,按差异率排序是吡唑醚菌酯1 200倍液代森锰锌700倍液烯酰吗啉1 200倍液苯醚甲环唑1 000倍液丙森锌500倍液多菌灵800倍液氰霜唑1 000倍液,说明,7种防治真菌药剂与Bt混用,会或多或少降低Bt的活性或毒力,影响Bt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报道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和苏云金杆菌菌株2(0 Bt20)混用对甘蓝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Bt20菌株对MbNPV具有增效作用,用浓度为5×106、1×107芽孢.mL-1的Bt20与MbNPV混用,能显著提高MbNPV的杀虫效果和杀虫速度,研究结果表明,Bt20与MbNPV复配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杆菌与敌百虫混用对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敌百虫与苏云金杆菌(Bt)混用具有显增效作用的结果,分别用Bt 240mg.L^-1,敌百虫90mg.L^-1和两的混剂(23mg.L^-1敌百虫加57mg.L^-1Bt或90mg.L^-1敌百虫加225mg./L^-1 Bt) 处理棉铃虫5龄幼虫,测定其对活体棉铃虫幼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每个头部计算,Bt单用并不影响乙酰胆碱酯酶,但与敌百虫混用时,能增加敌百虫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此外,Bt处理显降低了幼虫头内蛋白质含量,处理后1,2,3和4天,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85%,79%,73%和72%,基 于以上结果,讨论了两混用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生物杀虫剂Success与2株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混用对菜蛾幼虫杀虫效果和Success对Bt芽孢存活萌发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表明,低浓度的Success能明显提高Bt对菜蛾幼虫的杀虫效果和杀虫速度,较菌株DP和20单独使用后24,48,72 h的杀虫效果分别提高了0.74~1.57倍,0.68~1.22倍;0.23~0.57倍,0.13~0.52倍;0.16~041倍,0.18~0.32倍,杀虫速度提高了24 h.田间试验表明,混用后的杀虫效果也明显高于菌株单用和化学杀虫剂功夫的防治效果.Success对Bt芽孢的存活和萌发无影响.这些为Bt与Success复配制剂的制备和田间混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Bt杀虫剂与化学农药混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综述了国内Bt杀虫剂与化学农药混用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opolyhedogsis virus,Ep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联合作用.5组不同配比对茶毛虫2龄幼虫的共毒系数在177.3~221.7之间,表明Bt与EpNPV混用对茶毛虫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其中以1.0万PIB/μL EpNPV与2 000 IU/μL Bt混用增效作用最明显,LC50为984.215 μg/mL,共毒系数为221.7.多点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EpNPV·Bt制剂用1 500 mL/hm2,药后7 d对茶毛虫的防效为79.80%~92.84%,药后14 d对茶毛虫的防效为94.99%~95.80%.  相似文献   

7.
Bt与EoNPV合理混配的筛选程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苏云金杆菌(Bt)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活体微生物杀虫剂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类型。为提高杀虫刹的防治效果,人们常将它们混合使用,如Bt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的混用。实践表明,混用后与单用相比,杀虫速度和广谱性均比NPV提高;其药效的均衡性和持久性也比它们分别单用有所改善。为了使这些功能特性标准化和技术手段规范化,我们拟进行Bt与EoNPV合理混配筛选程序的研究,采用时间效率(如联合时效系数)和剂量效率(如共毒系数)等方面的多种量化指标,试图对混剂理想配比作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作为水稻害虫,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二化螟杀虫效果,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Bt对二化螟致病力及与助剂协同作用。结果表明,8株Bt菌株对二化螟致病力不同,菌株Bt64致病力最高,对1~4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81×105、2.09×105、2.89×106、3.73×107芽孢·mL-1,对1~2龄幼虫杀虫活性显著高于3~4龄。室外条件下,菌株Bt645×108芽孢·mL-1浓度对二化螟3龄初幼虫第7天防治效果达67.35%,显著高于对照商品Bt制剂防治效果;激健、八神、有机硅3种助剂与菌株Bt64混用对二化螟幼虫杀虫效果均高于菌株Bt64单用,协同增效作用表现为激健>八神>有机硅,助剂激健对菌株Bt64协同增效作用最好。室外条件下,提高菌株Bt64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达12%以上。研究结果对Bt生物农药开发和利用、提高田间Bt防治二化螟杀虫效果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防治棉铃虫药剂田间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二代棉铃虫自然严重发生条件下,选用8种药剂及其混用处理,分别于卵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代卵高峰期施药1次,Bt与甲久乳油及水胺硫磷混用防效较好;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以硫丹和胺西菊酯防效较好,其次为快杀灵、乐斯本和丙溴磷。  相似文献   

10.
《陕西农业科学》2014,(8):10-10
<正>农业生产中,农民朋友经常在防治作物病害时混用农药。合理混合使用农药,可节约人力、时间外,还能达到兼治、增效和延缓抗药性的目的。但不能随意混用,须识"药性"。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可交叉使用。如在白菜生产上防治菜青虫,可交叉使用B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