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甬优4550"作为连作晚稻种植的适宜播种期,特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对其生育期、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甬优4550"生育期短,在7月10日播种仍能实现安全齐穗,适宜作为连作晚稻种植。为实现适龄移栽并发挥出"甬优4550"的产量优势,该品种宜在6月15~30日播种,以秧龄30d左右、人工移栽为宜。  相似文献   

2.
以甬优1540为试材,研究不同移栽期、不同秧龄、不同播种量对钵苗机插杂交连作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杂交连作晚稻生产中,钵苗机插移栽越早,成熟度越高,产量越高;秧龄弹性较大,但长秧龄更易获得高产;播种量对产量影响不明显,生产上以18.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连作晚稻甬优2638种植攻关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产量为9 429.0 kg/hm2,其中最高产量达到9 772.5 kg/hm2,创连作晚稻高产新记录。按照品种的特征特性,甬优2638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底至7月初,秧龄20 d。  相似文献   

4.
通过甬优系列杂交稻作连作晚稻机插播期及秧龄试验,结果表明,甬优系列杂交稻在平阳作连作晚稻机插适宜播种期为7月3-9日,秧龄20 d以内。  相似文献   

5.
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开展不同播种量和秧龄机插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移栽秧龄条件下,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显著,播种量越低,秧苗素质越好,而相同播种量下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较小;播种量和秧龄对机插秧的漏丛率均有影响,随播种量增加及适当延长秧龄,机插秧的漏秧率降低;移栽秧龄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随着移栽秧龄增加产量显著减少,减少播种量可稍微减缓产量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甬优8号连作秧龄试验,结果表明:随秧龄延长,移栽时间推迟,有效穗下降,株高变矮,穗长缩短,每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以秧龄20d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单季稻甬优17密肥因子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季杂交晚稻甬优17的秧龄、移栽密度、纯氮用量3个因素,布置田间试验,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研究建立甬优17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经对模型的解析,获得本试验条件下秧龄为26~30 d、667 m2移栽密度11 000~12 000丛,667 m2纯氮用量14~15 kg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8.
机插连作晚稻品种筛选及其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机插技术的连作晚稻主栽品种,推广连作晚稻机插技术,选择代表不同熟期和类型的10个水稻品种,进行大田机插筛选试验,考察了秧苗素质、生育期、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经济性状、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甬优538的产量最高,其次为甬优2640,台早733产量最低;甬优538、甬优2640全生育期均较对照甬优9号缩短2 d,齐穗期提早6 d,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均较高,可作为该地区连作晚稻机插品种。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甬优7850秧龄与移栽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籼粳杂交稻甬优7850进行3个密度、3个秧龄试验,结果表明,甬优7850在台州作单季晚稻种植最佳秧龄为 25 d,移栽密度为 15.0万·hm-2,此时能达到最高产量和理想的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稻应用防虫网育秧,移栽秧龄对2个单季稻品种的增产作用达极显著水平。2个单季稻品种比较,甬优6号的平均产量水平明显高于两优培九。不同移栽秧龄比较,甬优6号的移栽秧龄以21d处理产量最高,两优培九的移栽秧龄以17d处理产量最高。品种和秧龄的互作显著,不同品种应在其对应的适宜秧龄移栽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进行嘉禾优555播种期和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期移栽的产量较高,超龄移栽,产量较低。在金华地区嘉禾优555作连作晚稻规模机插种植时,应选择分期播种,早播条件下,以秧龄25~30 d移栽为宜;迟播条件下,以秧龄20~25 d移栽为宜,为保证安全齐穂,移栽期以7月25日前为宜。  相似文献   

12.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15"和单季杂交晚籼稻"钱优05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移栽期对连作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15"和"钱优0508"产量随播种期和移栽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6月10日播种、7月20日移栽可获得最高产量,其产量分别达708.24、642.67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播期和密度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连作晚稻甬优9号播期和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以播期的效应最大,密度次之,播期×密度则相对较小。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栽培,应适当提早播种,其适宜栽插密度为18万~21万丛·hm-2。  相似文献   

14.
优质超级稻“甬优6号”晚季不同秧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由邵武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在全市作中稻试种26个点、作晚稻试种2个点.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适宜在全市作中稻及邵武市中东部地区作晚稻种植.2006年的多点试种发现,该组合分蘖力偏弱、秧龄过长,对产量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了解秧龄对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及甬优6号在邵武市作晚稻种植的相关表现,2007年邵武市种子管理站在沿山镇进行了晚季2个播期的不同秧龄试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秧种植和小秧机插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安全齐穗.但全生育期缩短14-15d;大秧人工种植区平均产量7122kg/hm^2,接近或略高于当地常规晚粳的产量水平;小秧机插种植区平均产量5475kg/hm^2,产量水平低于当地常规晚粳。杂交粳稻甬优8号作连作晚稻栽培以采用大秧种植为宜。  相似文献   

16.
栽培技术对水稻钱优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优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用作连作晚稻种植,氮肥(折纯氮165kg/hm^2)按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分3次施用,移栽密度以双本移栽18.75万丛/hm^2,秧龄(6月15日播种)30d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于2013年6~10月在兴国县高兴镇高兴村进行了不同育秧方式和不同秧龄对晚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稻选用塑盘育秧方式育秧、秧龄20d左右移栽,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秧龄处理对单季稻甬优12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40 d秧龄范围内,秧龄20 d和30 d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40 d处理,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说明15~35 d为适宜秧龄,以20~30 d为佳。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江山市地域的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单季晚稻组合,并探明其生育特性与产量表现,于2016年开展了单季晚稻不同组合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12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并且具备超高产潜力,可以作为单季晚稻超高产栽培优势品种;春优927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甬优9号,适宜江山市作单季晚稻种植,具备高产潜力,可以选为单季晚稻高产栽培示范品种;甬优1540产量虽然与对照甬优9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全生育期较对照甬优9号短,是甬优9号的理想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甬优6号”在本地区种植,其秧龄以多少为好尚无定论,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与本地主栽品种一样,秧龄达30d甚至30多d,因此导致产量高低相差较大,为正确探索“甬优6号”的最佳秧龄,以获取高产,特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