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4.3绒毛品质 1)绒毛自然长度辽宁绒山羊纯繁的成年羊与原产地比较,绒纤维自然长度公母羊均明显降低(P<0.01)公羊粗毛减短(P<0.01),母羊略有增加(P<0.05).藏山羊绒自然长度比辽宁绒山羊公母分别短2.17 cm和2.32 cm(P<0.01),但达到纺织要求(≥3.5cm).因此提高藏山羊产绒性能还需增加绒长.通过杂交和选种试验,一代绒毛分别比藏山羊公羊长1.38cm和0.47 cm,母羊1.66cm、0.81 cm,效果极显著(P<0.01).详见表4.  相似文献   

2.
在对四个主产区的柴达木绒山羊产绒量及绒样品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后发现:四个地区的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区域间成年公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区域间成年母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绒纤维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统计分析后认为,德令哈市地区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和纤维品质方面优于其他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3.
影响绒山羊经济性状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从1993—2000年间的绒山羊经济性状记录,对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羊群和年龄对所有经济性状都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类型对所有经济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年份除了对绒长度影响不显著(P>0.05)外,对其他性状影响均极显著(P<0.01);性别除了对绒细度影响不显著(P<0.05)外,对其他性状影响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内蒙古白绒山羊场1997年到2007年21569只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的生产记录,利用SAS9.0软件的GLM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法进行主效应的多重比较分析,研究9个非遗传因素(测定年份、场、性别、年龄、母亲年龄、出生类型、出生月份、断乳日龄、出生胎次)对内蒙古白绒山羊5个产绒性状(产绒量、绒细度、绒厚、毛长、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场、年龄、母亲年龄显著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所有性状(P<0.05),性别除了对绒细度没有影响外(P>0.05),对产绒量、产绒后体重影响显著(P<0.05),对绒厚、毛长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胎次对产绒量、毛长及早期生长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类型对绒细度、产绒后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月份对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和阿拉善右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3个超细育种核心群379只2岁母羊为研究对象,对主要表型性状(体尺性状和绒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育种核心群间体尺和绒毛性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平均绒细度均在13.99μm以下,绒伸直长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阿拉善右旗绒山羊育种基地(7.90 cm)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7.53 cm)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6.59 cm);绒细度和绒伸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厚度与绒伸直长度、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抓绒后体重与体长、胸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山羊各性状对产绒量的回归方程为Y_1=44.99+43.26X_2+2.80X_6,各性状对抓绒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_2=5.48+0.19X_5+0.09X_6。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9):38-41
针对西藏绒山羊种质下降、个体明显变小、产绒量相对较低等突出问题,选择产绒量高和体重大的西藏绒山羊公羊对第一核心群和第二核心群进行本品种选育,测量核心群的生长性状和绒品质指标来检验其选育效果。结果表明:选育后代在羊绒品质保持优质的情况下,对第一核心群选育后,周岁及2岁公母羊的产绒量极显著提高(P<0.01),增长率从11.88%18.00%;对第二核心群选育后,体高、体长、胸围、体重等重要体尺指标均高于选育前,而日土县2岁公羊选育后体重增长尤其明显(P<0.05)。  相似文献   

7.
以南疆绒山羊为试验动物,研究了绒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抓绒量(CW)与绒丛长度(LCS)、绒纤维直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绒洗净率(WCR)、绒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DIA)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绒洗净率(WCR)、纤维直径变异系数(CVDIA)与绒纤维直径(DI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绒丛长度(LCS)与体重(BW)为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对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育后的柴达木绒山羊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提高50g和40g(P〈0.01),体重分别增长4.49kg(P〈0.01)和1.47kg(P〈0.05),生产性能明显提高。但在产绒量不断提高同时,绒纤维细度变粗趋势已经显现,种公羊的绒纤维细度增加0.7μm(P〈0.01)。  相似文献   

9.
舍饲与放牧条件对绒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0只舍饲和30只放牧条件下饲养的绒山羊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可知.与舍饲组的绒山羊相比:放牧组绒山羊,血液中T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显著提高(P<0.05);淋巴细胞转化指数较高,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CD4 分子含量较高(P<0.05),CD8 分子含量没有显著差异,CD4 /CD8 比值有极显著提高(P<0.01);E-C3bRR花环率和E-ICR花环率都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均差异显著(P<0.05),而杆状核和分叶核嗜中性白细胞数差异均极显著(P<0.01);除白蛋白差异不显著外,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放牧条件下饲养的绒山羊机体的免疫能力强于舍饲条件下的绒山头.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探讨光照控制和通风设计对绒山羊在非产绒期绒毛生长和羊舍氨气(NH3)浓度的影响,为非产绒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相近的56只3~4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羊12只;Ⅱ组为试验组,采用控制光照,试验羊22只;Ⅲ组在同等控制光照条件下,粗饲料饲喂量相同,精料水平饲喂量增加15%,试验羊22只。对照组采用完全自然光照;试验Ⅱ、Ⅲ组每日进行光照7 h(09:30~16:30),其余17 h(16:30~次日09:30)进入光控舍内进行光控处理,并设置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案,测定试验羊绒毛生长性状和羊舍NH3浓度。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试验羊末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略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可极显著增加绒毛混合重(P<0.01)、显著提高绒毛比(P<0.05)、极显著增加绒重(P<0.01),分别较Ⅰ组提高了68.40%和78.78%。Ⅱ、Ⅲ组绒毛混合重、绒毛比及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控制组可极显著增加绒纤维伸直长度(P<0.01),但在控制光照条件下增加精料摄入量对绒纤维伸直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显著增加了绒纤维细度(P<0.05),但对绒纤维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每日清粪的基础上,在白天非光控时间(09:30~16:30)同时开启4个风机,可有效降低光控羊舍内NH3浓度。结果提示,在绒山羊非产绒期,通过光照控制可增加羊绒产量,但应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素浓度,以保证绒纤维品质。同时,应根据圈舍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风机数量和功率及清粪间隔,以保障圈舍内空气质量和试验羊健康。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2~4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2月龄生长獭兔8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Ⅲ组、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75 mg/kg肌醇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毛皮面积、毛皮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被毛密度、被毛长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被毛长度以Ⅲ组最长,显著长于Ⅰ组(P0.05),但与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被毛密度以Ⅳ组最大,极显著大于Ⅰ组和Ⅲ组(P0.01),显著大于Ⅱ组(P0.05)。3)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胸腺指数随着肌醇添加水平的提高呈升高趋势(P0.05)。4)饲粮肌醇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干物质、总能、粗蛋白质利用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其中,干物质利用率以Ⅳ组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的总能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的总能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和Ⅳ组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综合以上测定指标,在生长獭兔饲粮中适宜的肌醇添加水平为75 mg/kg。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目的在于调查添加益生菌、棕榈油过瘤胃脂肪酸(POBF)和益生菌 POBF对饲喂玉米青贮料的生长山羊平均日增重和瘤胃代谢影响.试验选用了27只约5月龄、体重(13.4±1.3)kg杂交生长山羊(Thai native×Anglo-Nubian),根据完全随机因子试验方法分成9组,进行10周饲养试验.POBF包含0、20和40 g/(goat·d)3个水平,益生菌包含0、2.5和5.0 g/(goat·d)3个水平.结果表明:POBF显著地降低日均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益生菌提高DMI(P<0.05),20 g/(goat·d)POBF 益生菌[2.5和5.0 g/(goat·d)]不影响DMI(P>0.05).益生菌和益生菌 POBF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ADG)(P<0.05).益生菌极显著地提高DM和OM消化率(P<0.01),POBF 益生菌显著提高DM和OM消化率(P<0.05).POBF、益生菌、POBF 益生菌均提高CP消化率(P>0.05).益生菌和POBF 益生菌显著提高NDF消化率(P<0.05).益生菌、POBF和益生菌 POBF极显著提高挥发性脂肪酸总量(P<0.01)和丙酸百分比例(P<0.05),降低乙酸百分比例(P>0.05).本试验结果证明:益生菌和POBF都能提高饲喂玉米青贮料的生长山羊ADG和瘤胃代谢水平,添加2.5 g/(goat·d)益生菌和20 g/(goat·d)POBF效果较好,同时添加2.5 g/(goat·d)益生菌和20 g/(goat·d)POBF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放牧强度和放牧时间对高寒混播草地牧草营养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牧草总能和粗灰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粗蛋白质、磷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粗脂肪、粗纤维、钙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放牧时间对粗蛋白质、粗纤维、钙、磷、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放牧区牧草平均总能和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粗蛋白质和粗纤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瘤胃尼龙袋消化试验 (试验 1)和生长性能试验 (试验 2 )评价大豆皮替代羔羊饲粮中玉米或纤维饲料(玉米秸 )对瘤胃消化和生长性能的影响。饲粮处理为大豆皮替代饲粮中全部玉米 (SH C)、饲粮中 5 0 %纤维饲料(SH F)和对照饲粮 (CK)。试验 1结果表明 ,以大豆皮替代羔羊饲粮中全部玉米对于 2 4h和 4 8h干物质消化率(DMD)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但极显著降低了 2 4h和 4 8h细胞壁消化率 (NDFD) (P <0 .0 1) ;以大豆皮替代饲粮中 5 0 %纤维饲料显著提高了羔羊饲粮 2 4h和 4 8hDMD(P <0 .0 1)以及 4 8hNDFD(P <0 .0 5 )。试验 2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SH C处理不影响羔羊日粮干物质采食量 (P >0 .0 5 )、日增重 (P >0 .0 5 )和饲料转化效率 (P >0 .0 5 ) ,但可以降低单位增重的饲料成本 ;SH F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羔羊日粮干物质采食量 (P <0 .0 5 )、增重速度 (P <0 .0 1)和饲料转化效率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山麻鸭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笼养与平养蛋鸭生产性能的差异,以筛选出不同季节条件下蛋鸭适宜的饲养方式.结果表明,春季,平养组的产蛋率与总蛋重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而平养组的料蛋比和畸形蛋率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夏季,笼养组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而笼养组的畸形蛋率极显著低于平养组(P<0.01),但笼养组的总蛋重与料蛋比与平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笼养组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平养组(P<0.01),而笼养组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但笼养组的总蛋重与畸形蛋率与平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平养组的产蛋率和总蛋重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P<0.01),而平养组的畸形蛋率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但平养组的料蛋比与笼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春、冬季节对山麻鸭采用平养方式,可提高蛋鸭的产蛋性能;夏、秋季节对山麻鸭采用笼养方式,有利于蛋鸭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确定秋季多层平养密闭鸭舍适宜的肉鸭饲养密度。选取3栋条件相同的鸭舍,3个饲养密度设为12、13、14只/m^2,0~14日龄为预试期,试验期为15~40日龄。在38日龄对3个鸭舍纵向不同位置的环境参数、肉鸭体重、血清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并评估40日龄生产效益。结果发现:随着饲养密度增加鸭舍内湿度和氨气浓度逐渐增加(P<0.01);鸭舍纵向从湿帘端到风机端的温度、CO2和NH3浓度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饲养密度和纵向距湿帘距离增加,肉鸭38日龄体重均呈线性降低(P>0.05);饲养密度增加导致肉鸭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总蛋白和尿酸升高(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肉鸭个体出栏体重和毛利降低,饲养密度为13只/m2时总盈利最高。综上,秋季饲养密度能著影响多层平养密闭鸭舍的环境参数和肉鸭的生长发育,饲养密度为13只/m2时整栋鸭舍的总盈利最优。  相似文献   

18.
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的效果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用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山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绒纤维品质及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代杂种羊的各个指标均较子午岭山羊有提高。杂种羊体重比子午岭山羊体重提高10%以上,子午岭成年母羊产绒量为115克,杂种一、二、三代分别为282、330、355克,产绒量显著提高(P<0.01),接近当地辽宁绒山羊(370克)。本文估测了高代杂种F_3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体重、产绒量、绒纤维细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562、0.138、0.455。产绒量与体重、绒纤维的长度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74、0.882。绒纤维细度与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086。根据估测的遗传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选择指数I_8=-0.00425x_1+0.1898x_2+0.8785x_3,其中x_1=产绒量(克);x_2=体重(千克);x_3=细度(微米),可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约2.5岁公牦牛8头,在三江源地区玉树县的高寒草甸草场,应用4N盐酸不溶灰分法(4N—AIA)和木质素标记物法测定了不同物候期(青草期和枯黄期)放牧牦牛日采食量及牧草营养成分的消化率。结果表明:2.5岁牦牛在青草期、枯黄期的100kg体重日采食量分别为3.69kg和2.96kg,差异极显著(P〈0.01);其不同物候期的千物质消化率分别为65.70%、61.72%(P〉0.05),粗蛋白的消化率为62.25%、39.00%(P〈0.01),粗脂肪为49.36%、58.18%(P〈0.05),ADF的消化率为57.88%、62.67%(P〉0.05),NDF的消化率为69.09%、79.38%(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