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田间自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基于性诱监 测田间成虫数量的大豆食心虫防治指标,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对田间大豆食心虫成虫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同时 结合田间豆荚落卵量的调查,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田间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量与大豆百荚卵量的关系,进而通 过卵量指标确定成虫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吉林长春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主要集中于8上中旬,发生数量动态 在年度之间存在差异;成虫数量与百荚卵量之间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0.946lnx+ 0.303(R²= 0.939,p =0.001),据 此建立了基于性诱剂监测田间大豆食心虫数量确定成虫防治指标的方法,为开展大豆食心虫智能化预测预警技术 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大豆食心虫分级多元回归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宗岱  韩宇姝 《大豆科学》1989,8(4):400-402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是吉林省大豆的主要害虫。过去对该虫预测是采用田间各虫态发生量调查数据结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不仅费工,准确性也差。为了提高大豆食心虫测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选用吉林省36个测报点的1975—1987年大豆食心虫测报调查数据与气象资料进行了预报要素分级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大豆食心虫是我地区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造成减产、影响品质、降低等级,给大豆生产构成严重威协,所以做好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防治适期的确定,主要决定田间成虫消长变化。因此,就其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1 大豆食心虫生活习性分析11 大豆食心虫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7月中下旬羽化出土,羽化后交配产卵,卵期5~8天即可孵化出幼虫,幼虫在豆荚上爬行8~12小时即可结网,而后钻入荚内,在豆荚外暴露活动时间非常短。因此,目前大多使用菊酯类药剂,防治幼虫适期极窄,不适于大面积作业。所以,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成虫期,主要是产卵…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典型半干旱区喀左县大豆食心虫发生情况,通过调查,掌握了本地区大豆食心虫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条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灰关联分析与聚类在大豆食心虫预报因子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与聚类分析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1987-1992年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情况作为历史资料,对与大豆虫食率有关的十个因子进行了选择。根据符合程度将其分成五类,筛选出最有应用价值的二个因子,为大豆食心虫的科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预报因子选择方法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祁雪莲  邓华玲  徐丹  赵奎军 《大豆科学》2012,31(4):640-644,648
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虫食率)受食心虫虫卵的越冬基数、气象条件等定量因素的影响,并受品种、防治情况等定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影响危害程度的11个因素,如上年平均脱荚率、大豆品种、防治情况、越冬幼虫成活率等。利用数量化预测方法所具有的对数据精确性要求不高,同时能考虑定量因子和定性因子的特点,以当年的虫食率为基准变量建立数量化预测模型,对大豆食心虫不同危害程度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在对73个样本三级模型的回报中,完全正确的有63个,回报率为86.30%,预报等级误差为1级的有8个,占总样本数的10.96%,回报精度较好,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防治大豆食心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晓丽 《大豆科学》2004,23(1):77-80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下列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1)应用性诱剂诱杀大豆食心虫雄蛾,可以降低大豆虫食率43%.(2)释放螟黄赤眼蜂寄生大豆食心虫卵,可以降低大豆虫食率46%-69%.(3)释放辐射不育大豆食心虫雄蛾干扰交配,可以降低大豆虫食率87%.将上述方法用于大豆食心虫的综合防治,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保护天敌,并逐渐增加天敌数量,压低大豆食心虫虫口密度,达到生态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食心虫性的遗传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大豆抗食心虫性的遗传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表现为数量性状,也可能表现为质量性状的不连续变异。在适宜的接虫强度下,抗食心虫性的选择可能会比选择其他数量性状更易奏效。同时,对大豆抗食心虫与生育期及其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温雨系数预测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温雨系数预测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赵爱莉,李楠,牛建光,高敏(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吉林市,132101)大豆食心虫是北方大豆生产中主要害虫之一,虫食粒率达10%~30%左右,严重影响大豆籽粒品质与产量。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与气候、耕作制度以及天敌数量...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有关气象因素,并对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1年该区大豆食心虫始发期在7月下旬,终结期在8月末,持续时间约为35 d,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食心虫数量有增高趋势,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食心虫的数量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单株粒重、虫粒数、虫食率、单株粒数在1%显著水平上达极显著差异,生物防治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分别是化学防治的1.16和1.20倍,而生物防治的虫粒数和虫食率分别是化学防治的71.4%和61.3%。因此,生物防治可以有效降低食心虫虫食率,提高大豆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大豆品种中黄13为对照,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AG5601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影响。经过大豆2个生长周期的研究发现:在相同时段内,转基因大豆AG5601和对照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除在第2生长周期的第30~100天(20100618~20100908)时转基因大豆极显著地抑制了根际土壤真菌数量(p<0.01)外,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呈不规律变化;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但无明显规律可循。此研究结果为在我国南繁地区开展转基因大豆AG5601安全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大豆主要虫害之一,每年均有发生,对大豆产量及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抗食心虫新品种培育,是解决食心虫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文章介绍了大豆食心虫危害特性、抗食心虫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抗食心虫的遗传机制、抗食心虫抗源的筛选和抗虫品种培育,旨在为大豆抗食心虫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根腐病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大豆根腐病的症状、病原菌种类、主要病原菌的寄主范围、主要病原菌在大豆上的致病力分化、传播途径、消长规律、影响发病的因素、大豆抗根腐病鉴定方法等作了介绍,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0~2013年田间系统监测沈阳地区亚洲玉米螟和赤眼蜂的发生规律.亚洲玉米螟落卵量、卵孵化量、赤眼蜂寄生量等资料和温度、积温、湿度、雨量、光照等气象资料作为预测因子,采用简单逐步回归、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及多因子互作回归进行拟合,建立不同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及赤眼蜂发生量与多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采用预报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发生量,一代亚洲玉米螟落卵量采用简单逐步回归组建的模型结果可靠;二代亚洲玉米螟卵孵化量与赤眼蜂寄生量采用简单逐步回归和多因子交互组建的模型结果均可靠,玉米螟落卵量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成虫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雌雄比例及其动态,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采用田间随机网捕法系统调查其成虫性比。在室内测定雌雄比例变化对其繁殖及寿命的影响,系统观察记录成虫寿命及雌虫的产卵量,并对成虫性比与其寿命和生殖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田间自然种群雌雄性比随成虫发生时期延续而逐渐增大,其动态规律符合指数函数模型y=0.032 1 exp(0.207 6 x),且雄虫羽化早于雌虫。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大豆食心虫性比的变化显著影响成虫寿命、产卵期、产卵前期及产卵量。大豆食心虫成虫性比为1∶1时成虫寿命最长,雌虫、雄虫寿命分别为15.6和15.7 d。成虫寿命随着性比的增加或减少呈显著缩短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性比失衡寿命消耗现象。性比为1∶1时产卵持续期最长为8.1 d,随着某性别所占比例的增加,其产卵期逐渐缩短。性比小于1时雌虫的产卵前期和产卵量均显著长于和高于性比大于等于1时,且当性比为1∶4时产卵量最高,为82.4粒。大豆食心虫雌雄比与雌虫产卵量之间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模型y=101.740 7 exp(-0.174 2 x)(R~2=0.934 8;F=71.694 7;P=0.000 4)。上述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开展该害虫预测预报和评价性诱剂防治效果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农业气象试验站产量资料和发育期资料,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根据历史相邻两年关键气象因子变化引起大豆产量的丰欠指数,建立动态产量预报模型,并在已建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以Visual Basic 6.0为计算机语言开发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动态预报系统。结果表明:经2011-2013年大豆产量动态预报检验,5个代表站81%的大豆预报结果丰欠趋势与实际趋势表现一致,单产预报准确率总体较好,越接近大豆成熟,预报准确率越高;经2016年业务运行,预报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黑龙江省主产区大豆产量的动态预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小麦吸浆虫危害种类、形态特征、分布及回升原因、种群消长规律、品种抗虫性、防治指标与预测预报等方面,对我国小麦吸浆虫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回顾与展望,为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海绵、粉笔、玉米芯3种材料为载体,进行了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载体中,以海绵效果最好,玉米芯次之,粉笔最差。同时,针对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的有效距离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DDVP熏蒸防治大豆食心虫成虫的有效距离为2.6m(36h内靶标死亡率100%),田间有效防治的载体单元投放量不能少于25个/667m2。风对DDVP熏蒸效果有影响,但在大面积应用时,风的影响可被多点的传递效应所抵消。  相似文献   

19.
以抗大豆食心虫品系东农8004的胚尖为外植体,通过对芽诱导和芽伸长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8004的胚尖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进行cry1C*基因的转化,对获得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分子鉴定和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芽诱导培养基中附加1.67 mg·L-16-BA,丛生芽诱导率最高,达到80%,在芽伸长培养基中附加0.5 mg·L-1GA3和0.1mg·L-1IAA,芽伸长率最高为54%。共获得94株PPT(100μg·m L-1)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阳性14株,阳性率为14.89%。对4株T0代阳性植株进行大豆食心虫抗性鉴定,其中C-1植株的食心虫抗性明显高于野生型8004,说明在大豆中表达cry1C*基因能提高大豆对食心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20.
大豆有翅成蚜消长与大豆病毒病田间流行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病毒病是以大豆有翅成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蚜猖獗,大豆病毒病普遍发生,使大豆产量、品质遭受严重的影响。弄清蚜虫多少与病害轻重的关系,对控制病害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大豆有翅成蚜消长与大豆病毒病田间流行速率关系的研究,为提出田间治蚜的最佳时期及进一步研究大豆病毒病流行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