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藜  陈小平等 《蚕业科学》1990,16(4):233-234
<正>影响家蚕(Bombyx mori)茧层转换效率的因素很多,因蚕品种、龄期、性别、饲料组成及饲育条件等而有所不同.笔者在不同蚕品种消化率茧层转换效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同一蚕品种在不同饲育条件下的茧层转换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家蚕五龄期血液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20份基础家蚕品种材料的血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试并对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各品种材料间的血液蛋白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高的为1387.86 ug/mL,低的为666.22 ug/ mL;(2)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茧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大于茧层量;与茧层量间的相关性大于全茧量;(3)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预测家蚕品种茧质遗传基因质量性状的环境表达及相对稳定性,在高茧层率品种的亲本选配和系统选育领域上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家蚕5龄期血液为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20份基础品种材料的血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试,并对茧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⑴各品种材料间的血液蛋白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高的为1387.86.11ug/ml,低的为666.22ug/ml;⑵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茧层率之间的正相关性大于茧层量,茧层量间的相关性大于全茧量;⑶家蚕血液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可以预测家蚕品种茧质遗传基因质量性状的环境表达及相对稳定性,在高茧层率品种的亲本选配和系统选育领域上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家蚕五龄后部丝腺蛋白质构成与茧层量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家蚕 5龄期是后部丝腺细胞大量合成并分泌蚕丝主要成分丝素蛋白的时期 ,对这一时期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构成进行研究 ,有利于发现丝腺细胞分泌丝素蛋白有关的功能蛋白质 ,阐明蚕茧高产的机理。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 ,研究发现家蚕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 ,或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后部丝腺细胞蛋白质的构成基本一致。该结果反映了家蚕同一品种不同个体后部丝腺细胞的新陈代谢水平基本没有差异 ,家蚕品种个体间茧层量差异 ,可能是个体生长发育和后部丝腺细胞数的不同等原因造成 ,而与每一个体后部丝腺细胞的新陈代谢关系不显著。该结果也说明在目前双向电泳技术和染色技术的条件下进行家蚕后部丝腺蛋白质组研究时 ,从家蚕同一品种的任一个体、任一部位提取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样品 ,所得的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主持的家蚕全天然纯丝胶蛋白质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已通过专家鉴定。据介绍,目前国内尚无全天然丝胶蚕品种。该品种与日本同类品种相比,丝胶茧层量提高5﹪,与  相似文献   

6.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率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6,22(2):118-120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率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林昌麒,陈克平,吴冬秀,汪萍,姚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丝胶是茧丝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解舒率和出丝率关系极大,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1~6]。笔者等对家蚕229个保育品种的茧层丝胶率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家蚕血淋巴与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茧层荧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昌麒  姚琴 《蚕业科学》1994,20(1):43-44
家蚕血淋巴与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茧层荧光性研究林昌麒,姚琴,陈克平,吴冬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对家蚕幼虫血淋巴、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不同茧层的荧光,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封云芳等〔1〕认为,丝腺液状丝物质的荧光光谱,与同品种的幼虫血淋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家蚕品种茧层生产效率的调查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51个家蚕品种的茧层生产效率平均为10.11%,最高12.19%,最低6.71%。二化性品种较高,一化性和多化性较低。中系二化种最高,平均10.54%,日二化种次之,平均10.39%,欧一化平均9.08%,日一化8.90%,多化平均8.72%。茧层生产效率与茧层量、茧层率、5龄一日茧层量成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5龄经过、全龄经过有正相关倾向,但不显著;与虫蛹率、死笼率、全茧量、消化率无一致倾向的相关。还调查了消化率和茧层转换率。  相似文献   

9.
<正> 培育高茧层率基础品种是目前家蚕育种界所注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家蚕实用新品种的选育。利用较好的亲本,可以缩短育种时间,提高品种质量。高茧层率  相似文献   

10.
家蚕品种茧层生产效率和调查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1个家蚕品种的茧层生产效率平均为10.11%,最高12.19%,最低6.71%,二化性品种较高,一化性和多化性较低,中系二化种最高,平均10.54%,日二化种次之,平均10.39%,欧一化平均9.08%,日二化8.90%,多化平均8.72%,茧层生产效率与茧层量,茧层率、5龄一茧层量成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5龄经过,全龄经过有正相关倾向,但不显著;与虫蛹率,死笼率,全茧量,消化率无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不同蚕品种消化率和茧层转换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藜  李泗贤 《蚕业科学》1989,15(1):57-60
<正> 蚕业生产上迫切期望选育出在相同给桑和饲养条件下,产茧丝量多的蚕品种,这是个蚕对桑叶的利用率问题,而利用率的高低,一般可由幼虫期的吐丝量与取食桑叶量的比例来评价。吉武成美(1982)报道,日本目前的家蚕新品种主要靠多吃桑叶结大茧。庄大桓等(1986)研究分析了我国近20—30年来蚕品种的变迁,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很大增长,而饲料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笔者1987年秋季对家蚕的茧层转换效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2.
家蚕茧层丝胶率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丝胶的含量及其理化性质对缫丝、丝织工艺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在家蚕新品种审定时,曾对丝胶率的大小作出过规定。国内外学者对丝胶率作过许多研究。作者[1]曾对229个家蚕品种的茧层丝胶率作过调查,并估算过它与经过、虫质、茧质、丝质等14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黄龙全[2]曾用双列杂交方法作过丝胶率的遗传研究,认为其狭义遗传力为5688%。本文在调查大量品种的基础上,选取丝胶率较高和较低的品种作为材料,用经典遗传学方法进行丝胶率的遗传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在调查家蚕品种资源229个品种的茧层丝…  相似文献   

13.
茧层练减率是指茧层脱胶前千量与脱净胶后干量之差,除以脱胶前干量的百分率。茧层练减率是家蚕品种的一个重要经济性状,是影响出丝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试验对家蚕茧层练减率进行了遗传及育种学的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家蚕不同化性间的茧层练减率有差异,多化>二化>一化。2.系统间茧层练减率有差异,中系>日系。3.不同品种间茧层练减率有差异、品种内雌雄间茧层练减率有差异,雌性>雄性。4.按海曼(Hayman)模型估算出茧层练  相似文献   

14.
家蚕茧层中因含有黄酮类和其它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作化妆品和保健织物生产的原材料。对10个彩色茧家蚕品种和4个白茧家蚕品种茧层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筛选茧层中富含多酚类物质的家蚕品种及建立快速简便的茧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以绿茧品种最高,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2.756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1.920 mg/g,总抗氧化活性达294.285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8.583%;白茧品种最低,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175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0.352 mg/g,总抗氧化活性仅有42.600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258%;金黄茧和红茧品种居中。不同茧色品种茧层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家蚕茧层中的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可通过测定茧层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评价不同品种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让家蚕吐的丝又多又好,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突破,将分子育种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在家蚕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推测,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会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产生影响。通过对ADF 1基因不同拷贝数变异类型在4个家蚕品种中的分布以及群体生活力和生产性状进行分析,发现4个家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通茧率和同宫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群体中ADF 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论为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材料,可以为这些品种的种性维系和其他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家蚕茧层量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遗传背景基本相同,而结茧性状和茧层量具有明显差异的正常茧、薄皮茧、裸蛹3个家蚕品种的丝腺细胞和血液组织的蛋白质表达与茧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裸蛹品种的丝腺细胞蛋白斑点与正常茧品种的蛋白斑点的匹配率仅在65%左右,且存在35%左右的特异蛋白斑点,暗示裸蛹性状可能是主效基因控制的微效多基因遗传;3个品种后部丝腺细胞特异蛋白斑点、匹配蛋白斑点按等电点划分的分布规律具有明显差异,而血液组织相应的分布规律非常相似,暗示丝腺细胞中的蛋白及其基因对家蚕茧层量性状的作用要大于血液组织中的蛋白及其基因;正常茧、薄皮茧和裸蛹3个品种后部丝腺细胞中特异蛋白斑点及上调和下调蛋白斑点中,可能分别存在着与家蚕高茧层量性状、结薄皮茧性状以及不结茧性状有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7.
《北方蚕业》2018,(3):30-32
2017年秋季,对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7对家蚕新组合进行了实验室鉴定。7对家蚕新组合均发育整齐、上蔟齐涌,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头蚕茧层量性状指标超过对照品种,其茧丝质优良,综合经济性状以菁9×镇J2品种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8.
运用回归分析法,对部分纯系家蚕品种的茧质性状进行了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782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性状表现稳定,在杂交育种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烈  刘重盈 《北方蚕业》1995,16(2):17-19
以全国家蚕品种鉴定的有关资料为依据,用变异系数分析了几个现行品种的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等项产量性状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全国家蚕品种鉴定的有关资料为依据,用变异系数分析了几个现行品种的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等项产量性状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