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结合当前病虫基数、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湖北省农作物虫害与病害并重,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2代二化螟、中稻纹枯病、4代棉铃虫、棉花红蜘蛛、斜纹夜蛾、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将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4~5级),局部地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部分优质稻上的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将有可能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上高县2014年早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这几类水稻主要病虫害在防治与不防治条件下进行了田间试验对比,对不同处理病虫情况及产量情况进行调查,对防治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完全不防治产量损失最大,单一病虫害中纹枯病损失最大,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瘟病;完全不防治的效益损失最大,单一病虫害中纹枯病损失效益最大,其次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瘟病。2014年上半年雨水多,湿度大,造成纹枯病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中等发生,二化螟和稻瘟病轻发生。  相似文献   

3.
根据6月29日~30日在石首市召开的全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结果,结合当前病虫基数、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第2代二化螟、中稻纹枯病、第4代棉铃虫、棉花红蜘蛛、斜纹夜蛾、棉花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将呈中等偏重以上程度发生(4~5级),局部地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部分优质稻上的穗期综合症将有可能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根据16个市州及30多个区域测报站调查的病虫发生基数,结合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了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计下半年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主害代稻飞虱,二化螟,中、晚稻纹枯病大发生;稻纵卷叶螟、棉花枯黄萎病、盲蝽象等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部分稻区的“两迁”害虫,局部稻区的细菌性基腐病、褐条矮缩病,部分高感品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有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根据各地监测的病虫基数,结合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及气象等因素,经过会商,预计2019年我省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水稻:主害代"两迁"害虫、三代二化螟和纹枯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风险,感病品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风险较高。玉米:夏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三代玉米螟和感病品种上的大斑病偏重发生。棉花:菜棉混栽区棉盲蜻、枯萎病、黄萎病和棉叶蛾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6.
广西200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实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200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总体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552·8万hm2,防治面积为1 462·6万hm2,占发生面积的94·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757·0万t,实际损失118·5万t。水稻病虫为偏重局部大发生,与上年持平,发生面积577·4万hm2,防治面积618·9万hm2,占发生面积的107·2%,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193·5万t,实际损失26·5万t。主要病虫是: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等。玉米病虫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面积67·1万hm2,防治面积55·4万hm2,经防治后挽回损失13·2万t,实际损失2…  相似文献   

7.
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江西气候异常,水稻、棉花病虫的发生为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现分析报告如下:11998年江西稻棉病虫害发生概况1.l水稻病虫害属偏重发生年份,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5953113.4lunZ。其中早稻病虫重发生,略重于1997年,发生面积3095726.7hlnZ;晚稻病虫中等发生,明显轻于1997年,发生面积2857386.7hm'。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稻瘟病、纹枯病和晚稻稻自蚊,偏重发生的病虫有早稻和一季晚稻稻飞虱、早稻稻纵卷叶螟、晚稻细菌性条斑病和北部三化螟。l。2棉花病虫害总体发生水平为中等偏重,发生面积504266.67hm',其中棉铃虫重发生,尤…  相似文献   

8.
6月20~21日全省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在仙桃市召开,根据各区域监测站调查的病虫发生基数,结合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中、晚稻纹枯病大发生;二化螟、山区常发区的稻瘟病、优质稻稻曲病、棉花枯黄萎病、盲蝽象等病虫害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地区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部分优质稻上的稻瘟病、稻曲病将有暴发成灾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2017年6月26日~28日,省植保总站在枝江市举行全省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根据各区域测报站调查的病虫基数,结合全省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下半年水稻病虫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主害代“两迁”害虫、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风险,感病品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风险较高;玉米螟、玉米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感病品种偏重发生;棉盲蝽、枯萎病、黄萎病、伏蚜局部偏重发生;果茶作物上,茶小绿叶蝉和柑橘红黄蜘蛛、茶尺蠖、柑橘煤烟病、柑橘炭疽病等局部偏重发生,其它病虫害中等或偏轻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广西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水稻病虫害略轻,果树病虫害偏重,其他基本持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稻瘟病、柑橘红蜘蛛等主要病虫仍是监测防控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广西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为中等偏重,发生基本与上年持平,其中水稻病虫略轻,果树病虫偏重,其他基本持平。水稻病虫仍然是监测防控的主要对象,发生以"两迁"害虫及稻瘟病、稻纹枯病为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2.
6月28日~29日,省植保总站组织17个市(州)、相关县(市、区)植保站(局)和相关专家对下半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根据病虫基数、发生规律、气象等因素综合研判,预计下半年我省水稻主要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局部有大发生的风险,发生程度重于近年同期。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性病害局部偏重发生风险高。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上中等发生,在迟播夏玉米、秋玉米上大发生。棉花、柑橘、茶树、蔬菜等作物病虫发生程度与常年相当。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9年11月28~30日在厦门召开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结果,结合今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冬前基数及2010年气候长期趋势,预计2010年我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将出现病虫并重的局面,其中鄂西马铃薯晚疫病,水稻主产区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将大发生;小麦条锈病在鄂北、鄂西呈偏重流行态势;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在江汉平原、鄂东等地仍存在偏重流行的可能;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棉花盲蝽象、棉花烟粉虱中等偏重发生;此外,小麦全蚀病、水稻褐条矮缩病、水稻基腐病、水稻旱育秧根蚜等非常发性病虫害发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害有加重趋势.主要预测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14.
6月29日~7月1日,省植保总站组织17个市、州,相关县(区)植保站(局)和相关专家对下半年全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根据各地调查的病虫基数,结合病虫发生规律、种植结构、作物长势及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下半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二化螟、纹枯病等常规病虫偏重发生;稻飞虱主害代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偏轻至中等发生;稻瘟病在山区丘陵常发区和感病品种上、稻曲病在迟熟中稻上,局部流行几率高。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上中等发生,在迟播夏玉米、秋玉米上大发生。棉花、柑橘、茶树、蔬菜等作物上病虫害大部分发生平稳,与常年相当。  相似文献   

15.
广西2001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广西农作物主要病虫的发生重于 2 0 0 0年 ,但仍是一个常发生年份 ,总体发生程度属中等偏重 ,全年发生面积约为 1 41 5 .5 7万 hm2次 ,防治面积 1 31 4.2 4万 hm2 次 ,防治挽回损失 5 2 8.86万 t,实际损失 90 .87万 t。其中 :  水稻病虫发生程度 4( 5 )级 ,发生面积 5 70 .87万 hm2次 ,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 2 5 5 .0 2 % ,比上年增加了 3.6个百分点 ,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1 77.82万 t,实际损失 2 2 .1 5万 t。其中重发生的病虫有稻飞虱、稻纹枯病 ,中等程度发生的有稻纵卷叶螟、稻瘿蚊 ,偏轻发生的有三化螟、稻瘟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相似文献   

16.
<正>5月7~8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南省长沙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与会专家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气候条件和水稻栽培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早稻病虫害呈偏重以上发生态势,重于上年,发生面积2 093.3万hm2次。其中,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为主,发生面积1 453.3万hm2次;病害以稻瘟病、稻纹枯病为主,发生面积640万hm2次。  相似文献   

17.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特别二系稻,优质稻和超级稻的推广,水稻病虫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大螟成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叶鞘腐败病、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扩大,因此,必须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1986年全区水稻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7237.4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93%,比上年增多30%,系198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经防治后挽回稻谷105014·2万公斤,仍然损失26237.0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25%和10%,亦系1980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属大发生年份.其特点是上半年重于下半年,虫害重于病害.几种主要病虫害中,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纹枯病和三化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稻瘦蚊和大稻缘蝽亦呈上升趋势,重于上年、稻飞虱和稻瘟病属中等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6-2015年,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 5亿~5.075 3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 684.6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7.35%;年均实际损失粮食1 965.49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3.53%。五大粮食作物中每年通过防治挽回损失的比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分别占55.18%、21.29%、18.97%、1.88%和2.68%,实际造成损失的比例分别占33.67%、23.31%、35.13%、2.11%和5.79%。影响全国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10种(类)病虫害依次为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蚜虫、二化螟、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某一个病虫暴发危害时最高可实际造成200万t以上的粮食损失,总损失可达2 200万t,占某类粮食总产的12%左右,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巨大。最具暴发和流行危害特点的种类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和黏虫等6种。本文运用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和暴发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中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病虫害偏重发生年份,在病虫害基本控制的常规防治区稻谷单产达611.2 kg/667m2情况下,完全未打药防治区病虫为害损失稻谷245.4 kg/667m2,损失率40.15%.单种病虫不防治区,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未防治的损失率分别为28.88%、27.49%、15.31%和7.3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是减少粮食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