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某一时期或全部阶段内生活在植物体内的、但对寄生植物组织并不引起明显的病害症状的真菌。目前,有关植物内生真菌生物学、生理生态学、次生产物化学的研究日益增多,显示了内生真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要开发茶树内生真菌,首先是从茶树体内分离得到微生物菌株,其次是对这些微生物菌株进行鉴定,本文就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作了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茶树内生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植物内生真菌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物学功能。为研究茶树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白叶单丛茶树品种为材料,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数量不同,白叶单丛内生真菌分离率为66.67%,具有嫩叶、老叶分离率明显大于嫩茎的特点。不同组织部位内生真菌种类不同,球座...  相似文献   

3.
茶树内生防病和农药降解菌的分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健叶和病叶上分离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茶树体内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各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为2.9×106~39.4×106cfu/(g?fw)。内生细菌的生物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L2的拮抗能力强,先接种菌株TL224h后再接种茶轮斑病菌的防病效果好;同时菌株TL2对氯氰菊酯也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另外菌株TL2能在茶树上内生定殖。经鉴定,菌株TL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相似文献   

4.
茶树叶绿素酶提取、分离纯化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优化茶树叶绿素酶提取及活性分析条件的基础上,对茶树叶绿素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与鲜叶等量PVP,用pH7.5的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提取的叶绿素酶活性最高,叶绿素酶的活性分析最佳条件为在45℃条件下反应15min;经过分离纯化后,叶绿素酶的纯度提高了55.96倍,酶的得率为9.45%,SDS-PAGE结果显示有一条蛋白质的条带,酶的亚基分子量为37.2kD;对纯化后的叶绿素酶的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为7.5,45℃时候反应活性最高,在4℃保存条件下,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下降,保存一个月后叶绿素酶活性剩余45%,用2mmol/L和7mmol/L的金属离子(Ca2+、Mg2+、Zn2+、Fe3+)、EDTA处理,都对叶绿素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茶树冰核细菌内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菌中进行了冰核细菌拮抗菌的筛选,得到菌株Y1,通过对菌株Y1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βS rDNA序列测定和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Y1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获得了茶树内生拮抗菌株,明确了菌株Y1的种属,有利于冰核细菌生物防治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稀释涂板法,对小水榕茎部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16S rDNA鉴定,通过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到的24株内生菌分别属于5个类群(Alphaprote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Filimonas)的11个属(Phenylobacterium、Rhizobium、Caulobacter、Sphingobium、Paenibacillus、Staphylococcus、Bacillus、Pseudomona、Chitinophaga sancti、Filimonas、Agrobacterium),其中Alph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45.8%;所有菌株与其同源菌株的相似性均在98% 以上。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小水榕茎部内生菌的多样性,为发掘其应用潜力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同一株橡胶树的枝条和叶片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的组织表面消毒方法,在加入3种不同细菌生长抑制剂的PDA培养基中培养橡胶树内生真菌。结果表明,在加入Rifamicin 15 mg/L的PDA培养基中,运用M2培养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甘蔗内生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甘蔗内生菌多样性组成及相关特性,本研究采用稀释涂板法分离并结合形态观察和分子标记(gyrB,rpoB, ITS, 16S rDNA)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12个栽培品种(系)和5个野生种无性系的根、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到细菌589株、放线菌34株和真菌46株;细菌中固氮菌有41株,溶磷菌有98株,解钾菌有52株,对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分别有44株和35株。内生细菌分属21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泛菌属为优势属;内生真菌分属于枝顶孢属、链格孢属、曲霉属、镰刀菌属、枝孢属等17个属,而放线菌仅为链霉菌属。具有潜在植物益生功能的菌株主要集中在芽孢杆菌属、伯克氏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及泛菌属。本研究显示甘蔗栽培品种(系)和野生种无性系均含有丰富的内生菌资源,且栽培品种(系)所含内生菌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高于野生种无性系;12个栽培品种(系)间所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通过初步的功能鉴定,筛选出一些具有应用潜力的益生微生物,为开发相应功能的生物菌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茶树内生细菌的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观音、黄旦、毛蟹等9种茶树品种一年生有性系苗和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对茶树不同器官的内生细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树的根、茎、叶中均存在大量的内生细菌。内生细菌数量在茶树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侧根〉主根〉茎部〉叶片。器官间内生细菌数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茶树有性系后代和无性系品种器官间内生细菌数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8%和31.9%。茶树有性系后代的侧根和主根的内生细菌数量多于无性系茶树品种;而无性系茶树品种的茎部和叶片内生细菌数多于茶树有性系后代。  相似文献   

10.
人参内生菌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菌存在于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人参作为传统的名贵中药,近年来其内生菌的研究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活性作用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愈创木酚、α-萘酚、没食子酸、L-酪氨酸和单宁酸等5种酚类物质为底物,采用鉴别培养基筛选法从14株茶树内生真菌中初筛获得4株产多酚氧化酶的真菌。根据变色圈的大小、颜色深浅和摇瓶发酵的结果复筛获得产多酚氧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CSN-13。对菌株CSN-13产酶营养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碳源物质中,以麸皮对菌株CSN-13产多酚氧化酶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供试的5种氮源物质中,以硝酸铵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茶水,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正交设计对CSN-13产酶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麸皮(40βg·L-1)、硝酸铵(15βg·L-1)、茶水(4βg·L-1)、KH2PO4(2βg·L-1)、MgSO4·7H2O(0.5βg·L-1)、无水CaCl2(0.075βg·L-1)、CuSO4·5H2O(0.01βg·L-1)。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菌株CSN-13在28℃下培养5βd,酶活力达到241βU·mL-1·min-1,比优化前提高8.5倍。茶树内生真菌菌株CSN-13及其发酵产酶培养基的研究为多酚氧化酶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化学农药的缺点日益突显,研发环保的生防菌剂是当前绿色安全的一种方法,筛选具有抑制橡胶树炭疽病的生防菌株,为研发新型生防菌剂储备资源。本文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橡胶树内生菌,平板对峙筛选拮抗菌株;通过菌株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根据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内生菌株的抗菌持久性、稳定性、广谱性;采用牛津杯法研究拮抗内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从橡胶树健康的根组织中分离得到4株对橡胶树炭疽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Bac RZS3D4-1、Bac RZS3D4-2、Bac RZS3D4-3、Bac RZS3D4-4),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细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特征也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相似。这4株内生菌的抗菌持久性强,抗菌稳定性好;对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DFMP1E和MLZZP3、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F375898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对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XJ160901的抑制作用较弱;对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苯醚甲环唑4种杀菌剂均不敏感,有望开发为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高效拮抗茶树炭疽病的内生细菌,以茶树健康叶片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拮抗法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抑菌效果评价及培养条件优化。从分离的162株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茶树胶孢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X13。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 S rDNA系统进化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的菌株X1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X13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1.6%。生长曲线表明,菌株X13对数生长期为接种后2~14 h。响应面优化的培养条件为4.0%(质量百分浓度)玉米粉,1.0%(质量百分浓度)的硝酸钠,接种量3.5%(体积分数)。本研究结果可为茶树炭疽病防治及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从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 9 号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 4 号生理小种(FOC4)平板拮 抗抑制率为 85.7%的内生细菌,命名为 GKT04。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 16S rDNA 和 recA 基因序列比对结果 表明,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 登录号为 KY328743。盆栽试验表明,经菌株 GKT04 处理的香蕉幼苗 64 d 后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 49.23%。菌株 GKT04 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最适 pH 为 6.0。 菌株 GKT04 发酵上清液可以明显抑制 FOC4 菌落的生长,对 FOC4 菌落生长抑制率为 33.33%,可使 FOC4 孢子萌发率 降低 71.41%。  相似文献   

16.
陈珣  杨镇  肖军  龚娜  王娜  王红  肇莹  杨涛 《大豆科学》2012,31(3):501-503
豆科植物凝集素在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相互识别和共生关系的建立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血凝法快速检测R(人参)、S(沙棘)、D(越橘)3种植物内生菌的S0.25D50、S0.25、R25D25和R50D50共4种处理对大豆根部凝集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S0.25D50、S0.25、R50D503种处理的大豆根部凝集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而经过S0.25处理的大豆根部凝集素的含量最高,为0.288 mg.g-1。说明沙棘内生菌醇提取物有利于大豆根瘤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麦麸酯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更好地将麦麸酯酶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采用硫酸铵分段沉淀、透析、SephadexG-200凝胶层析、超滤浓缩等方法对麦麸中提取的酯酶粗液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麦麸酯酶比活力为289.14U·mg~(-1),回收率为47.7%,纯化倍数为16.17。麦麸酯酶的分子量约为26.0kDa,最大紫外吸收峰为224nm和280nm,最适反应温度为30℃,稳定范围为25~40℃;最适pH为8.0,pH稳定范围为4.0~8.0。Cu~(2+)、Mg~(2+)、Ca~(2+)、Al~(3+)、柠檬酸钠、四硼酸钠均对麦麸酯酶有抑制作用,而Fe~(2+)、Mn~(2+)、柠檬酸、硫酸铝钾对该酶有促进作用;以α-乙酸萘酯为底物的动力学参数K_m和V_(max)值分别为0.85mg·mL~(-1)和0.93mg·mL~(-1)·min~(-1)。4℃时,麦麸酯酶半衰期为10.4d,而25℃时,酯酶半衰期为8.6d。本研究结果对麦麸酯酶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内生真菌F127发酵液化学组分进行研究。用多种色谱技术对F127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以LC-MS、ESI-MS和超导核磁共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最后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F127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blongolide T(1)、sorbicillin(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phomopsolide B(4)、6,8-二羟基-3-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5),且化合物1、4、5对肿瘤细胞K562、NB4、HL-60、Hep G-2和Lovo表现出不同抑制活性。化合物4对5株肿瘤细胞均表现出抑制活性,对K562、NB4、HL-60抑制效果显著,IC50值分别为3.35、0.014和0.16μg/m L,对Hep G-2和Lo Vo只有温和抑制作用;化合物1对K562、NB4、HL-60抑制作用良好,IC50值分别为51.82、54.25和29.31μg/m L;化合物5对NB4和Hep G-2则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化合物2和3对测试细胞株未表现出抑制活性。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1、4对K562、NB4、HL-60的优良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海南粗榧内生真菌中的活性天然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科棉6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生物肥、内生菌及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防治黄萎病。结果表明:生物肥播种处理对棉花枯萎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物肥播种处理和发病期处理、内生菌发病期处理、化学药剂发病期处理,对棉花的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内生菌发病期处理及生物肥播种处理对棉花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农”生物活性菌有机肥系厦门大学、省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安溪县茶科所联合研制的活菌有机肥。每100m l含有机质、氮、磷、钾分别为15.88g、0.38g、0.096g、0.562g,同时含有镁、钙、锌、硒等微量元素。有改进茶树新陈代谢,增强茶树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产量,提高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