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羊、牛等多种动物的传染病。临诊病理特征为流产、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炎。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能在鸡胚和易感的脊椎动物细胞内生长繁殖,在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主要通过性接  相似文献   

2.
<正>牛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以流产多发性关节性和结膜炎为特征。2009年6月,笔者在开展牛羊布病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对本县的种公畜和生产母畜进行了衣原体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牛羊衣原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青南三县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保 《中国动物检疫》2004,21(11):33-33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流行历史长、分布广、危害严重。为了使布病防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控制和减少布病对广大牧民群众的危害及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畜牧业发展,我们对玛沁、久治、班玛三县牛羊布病开展了“稳定控制区”监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在青海省39个县市进行了牛羊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表明,青海省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率有所回升,特别是牛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很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继续加大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是对牛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而青海省从事牛羊饲养的群体比较大,所以日常生产中必须重视对该病的防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本文采用病原学和血清学两种检测方法,对青海省多个县市的牛羊饲养场展开布鲁氏菌病的检测,结果表明:牛羊感染布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上升,尤其是牛群对布病的感染率比较高,提示相关部门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继续加大对牛羊群布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牛羊的危害比较严重。其发病呈慢性经过,主要侵害牛羊的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器官组织,引起发炎和坏死现象,同时有肉芽肿形成。临床可见患病母畜流产和不孕,而公畜表现睾丸炎和关节炎等症状,很多动物对布病都有易感性,自然感染以羊、牛和猪为主要群体。多年来,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很重视定期对牛羊群进行布病监测、检疫和消毒处理,一旦发现感染病畜严格进行淘汰处理,使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几年布病的发生又呈上升的趋势,对畜牧业的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进一步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在2014-2016年对青海省内多个牛羊饲养地区的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和防控建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也是国家指令性防治疾病之一。该病对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农业部列为二类动物疾病,也是世界兽医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须强制报告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青海省格尔木市改良绒山羊进行了衣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共检测格尔木市改良绒山羊血清30份,检出阳性7份,阳性率为23.33%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青海省刚察县的三个乡4136牛羊血清进行了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检出羊阳性血清5份,阳性率为0.03%,牛阳性血清28份,阳性率为1.29%。  相似文献   

12.
用病原学分离与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1年全省畜间牛羊布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我省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总体逐年见效,除种公牛外,其他畜种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都有所下降,其中羊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下降明显;牛布病感染阳性率(1.07%)高于羊(0.81%),奶牛最低(0.28%);种畜布病感染阳性率高于同种其他牲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防控:全面实施"检疫、监测、效果考核、消毒、免疫、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落实扑杀补助,扩大监测范围,坚持自繁自养。同时,加强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技术推广,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及时、全面地掌握湘西州疫情动态,防止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畜健康[1],湘西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共对辖区内50个规模羊场,采集血清2071份;12个规模牛场,采集血清456份;散养户羊血清476份、牛血清67份.琥红平板检测阳性数297份、试管凝集阳性数80份、C-ELISA阳性数68份.湘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密切接触阳性场的人员进行检测,共6人感染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间接血凝(1HA)试验对103份种公羊血清样品,100份种公牛血清样品、200份生产母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种公羊阳性3份,阳性率2.91%;检出种公牛阳性2份,阳性率2%;检出生产母羊阳性5份,阳性率2.5%。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掌握安徽省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2016—2018年,每年从全省16个地市、2个直管县的种用场、商品代场和散养户,随机抽取不同数量的牛羊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和试管凝集试验复检。结果显示,2016—2018年,安徽省牛羊布鲁氏菌病群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58%、0.66%和0.50%,个体表观流行率分别为0.05%、0.09%和0.14%,群体真实流行率分别为0(95%CI:0~3.2%),0(95%CI:0.1%~1.9%)和0(95%CI:0.2%~1.2%),阳性样品主要来自商品代场。结果表明,安徽省连续3年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出现区域性流行的风险较小,但需持续加强监测,加强引种检疫监管,重点推进商品代场的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历史上我县曾有过严重地流行。自1968年以来,实施以畜间免疫为主的“免、分、管、查、治”综合性措施,使我县布病疫情已基本控制。但近年来由于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变,一些地区疫情有回升趋势。因此,对布病进行系统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