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岩茶综合做青机做青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目前普及的综合做青机做青程序及工作原理采用日光萎调或热风萎凋 ,当青叶达萎调适度后 ,经冷却摊凉 2 0— 30min后进入做青过程。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做青程序是 :“吹风 (热风或冷风 ) ,机械摇动 ,停止静置”简称“吹—摇—停”。吹风时间由多到少 ,摇青 ,静置时间由少到多 ,经多次反复达到做青要求。工作原理是 :“吹风”加速叶片水份蒸发 ,吹风后叶子呈萎软状态即“退青”。吹风后机械转动摇青 ,促进梗中水分和营养物质向叶肉细胞输送 ,同时破坏叶片边缘叶细胞组织。摇青停止后青叶呈复苏状态 ,即“还阳” ,随着静置时间延长 ,叶片水…  相似文献   

2.
叶丞 《福建茶叶》2023,(6):27-29
武夷岩茶以其浓郁的花果香、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岩韵闻名于世,但其制作过程中的做青工艺却极其复杂,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影响到武夷岩茶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必须加强对做青工艺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本文详细讨论了武夷岩茶做青条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科学融入武夷岩茶的方法,将其从传统的手工方法转变为现代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现代做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意生 《福建茶叶》2015,37(1):11-14
本文认真探讨了武夷岩茶加工对象茶鲜叶的理化状况,影响和促进茶鲜叶化学成分转化的化学方式与物理方式,研究发现并经实践证明,这两种方式的有机组合和协调运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了一条实现武夷岩茶做青工艺科学化的路径,使之由传统手工技艺转变为现代做青技术。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形成“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自然景观而位尊八闽、秀甲东南,素有“丹山碧水”之美誉。“如此名山宜第几,相当曲水本无多”,是对这座百代交誉的千古名山的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5.
武夷水仙岩茶在闽北乌龙产区占据主流地位,种植面积占全产区的25%左右。水仙从鲜叶等级可分为正岩水仙、半岩水仙、高山水仙和洲地水仙,因水仙存在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导致茶企加工水仙时比较随意,加工工艺管理粗放,采摘鲜叶不标准,焙火不到位等现象,加工出的成品茶品质不佳。因此有必要对武夷水仙的加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出一套适合推广的各等级水仙的标准化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武夷岩茶文化所含内容极为广泛,本文仅能扼要地述说如下:1武夷茶包含武夷岩茶,但武夷岩茶虽是武夷茶中的主要部分,而不能概括统称为武夷茶,武夷茶历史悠久,南北朝(公元479-502年)的南朝“齐”时,浦城令江淹赞武夷山为“碧水丹山”称山上所产的“珍木灵芽”皆淹平生所至爱。已有文字记述。至唐元和(公元806-820)年间《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碧水丹山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贱用之“,至同代光启年间(公元885-886年)进士、郑谷之徐寅腊石茶诗云“武夷初暖日初园、采摘…  相似文献   

7.
武夷岩茶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福建武夷山召开年会,武夷山是很多爱茶人心中的圣地,更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刊登有关武夷岩茶的文章,敬请关注。另外本文的刊登得到老舍茶馆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武夷山召开年会。武夷岩茶享誉古今中外,本刊特地为大家制作了武夷岩茶的小专题,一探岩茶神韵。  相似文献   

9.
压条育苗就是将茶树枝条一部分埋入土中,使其生根,发芽,以后与母株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这种方法育苗成活率高,茶苗生长迅速,可保持与母树相同的品种特性,操作技术简易,但它的繁殖系数不及短穗扦插衣苗,并对母树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研究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根据.文章从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的基本元素分析入手,在探寻作用原理、组合方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揭示做青工艺创新与形成的科学根据.作者研究发现,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是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有理论的创立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理论的传播方式.武夷山茶叶制作先人,接受并运用朱升创立的做青理论,结合当地制茶实践,自主创新出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  相似文献   

11.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形成武夷岩茶品质特征的相关因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武夷岩茶是福建的特种茶,其主要品质特征首重“岩韵”,香气馥郁具幽兰之胜,锐则浓长,清则幽远。味浓而醇厚,鲜滑回甘,有味轻醍醐,香薄兰芷之感。而它是以内质味、香为主,外形为付来决定其品质优劣。而形成优美品质的主要因素是优异的自然条件、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特殊的采制工艺、以及树龄、生产季节等。其间关系又相互交叉,非常复杂,本文仅对前两因素略作探讨,以求识者指正。一、自然条件一般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因子,武夷茶区位于武夷山市南部,位于北纬27”45‘,东经118“of’,方园60公里·平均海拔650余公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武夷水仙、肉桂毛茶为原料,采用烘干机、电烘箱和木炭焙笼烘焙三种方式进行武夷岩茶精制烘焙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最低的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品质最佳,生产效率最高的烘干机烘焙的岩茶品质接近于炭焙岩茶,电烘箱烘焙的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所产岩茶品质较差。具体表现为,烘焙结束时,烘干机烘焙的岩茶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低;电烘箱烘焙的岩茶茶红素、茶褐素含量较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低;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含量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木炭焙笼烘焙的岩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香气、滋味佳,岩韵显;烘干机次之,岩韵较显;电烘箱烘焙的岩茶得分较低,香气、滋味表现尚佳,岩韵尚显。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08,(10)
武夷岩茶的特征,可以用岩韵两个字来概括。人们喜欢岩茶,就是因为岩韵。那么岩韵是什么呢?晚清名人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将武夷岩茶特征概括为香、清、甘、活四字。他说,静参谓茶品有四等,一日香,花香  相似文献   

15.
武夷岩茶优异品质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影响武夷岩茶品质的因素和提高品质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形成岩茶品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优良的茶树品种是决定岩茶品质的关键因素,是内因;而自然环境、加工技术、制茶时的天气则是影响岩茶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外因。内因与外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现对有关因素试行分析。一、茶树品种长期生产实践证明,在相似的条件下,实现良种化和良种多样化是提高岩茶品质的最好途径。如水仙品种,成园快、单产高、采摘方便,制作时品种特征容易表现,香高味浓醇、有特殊的岩韵,盛誉销区经久不衰,其产品产地价一般在40~120元/公斤。肉桂品种在甘世纪四十年代已有其名,由于它在原料正常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发展出非常多元的风味表现,从轻发酵到重发酵熟成的果香,其中加工技艺的多样化处理是武夷岩茶独特风味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着重分析萎凋和做青两个环节对品质形成的音素.  相似文献   

18.
在武夷岩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初焙、晾索、复焙各工序中,青叶的颜色、水分、气味、形态等发生相应的变化,需通过制茶师傅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来判断青叶是否达到每道工序与工艺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武夷岩茶采制各工序适宜工艺下在制叶的感官特征,以期为生产者更好地掌握武夷岩茶的采制技术,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创新之初就蕴含了制作章法。作者研究发现,武夷岩茶制作章法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程序和规则,而制作技艺则是程序和规则条件下的操作技巧。为此,本文试从章法定义入手,展开对岩茶制作章法、制作章法与制作技艺的关系、制作章法对形成岩茶品质特征的作用,以及制作章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武夷岩茶水仙4个等级、肉桂3个等级和大红袍3个等级的标准实物参考样感官品质特征和基本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实物参考样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武夷岩茶地方标准的要求,所制作的武夷岩茶标准样品可用于指导武夷岩茶生产和感官审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