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茶,古来就为诗人词家所青睐.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开始便出现不少茶诗,唐代许多大诗人如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都曾为茶倾情高吟,卢仝的茶诗中"七碗"、"两腋生风"则成为后人经常引用的熟语.  相似文献   

2.
一、河南济源卢仝泉卢仝泉又叫玉泉,玉川泉。《大清一统志》卷一六○《河南·怀庆府》记载:玉泉“在济源县东一里,泷水北”。《济源县志》云:唐代著名诗人“卢仝尝汲水烹茶亦名玉泉”。卢仝泉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城东通济桥下游300米处的蟒河北岸(现济源烈士陵园门前蟒河河床中)。明代泉亭四周砌石栏,泉旁有一太湖石,状极奇古。高1.6米,最宽处0.94米,厚0.5米,正面隶书镌刻“唐贤卢仝泉石”六个大字,由明代工部侍郎段国璋书,背面镌刻侍御刘迈园七绝,诗云:“玉川旧井茫无校,枕石犹生七碗觉。水共风清无尽时,尽归茶谱藏诗窑”。…  相似文献   

3.
卢仝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所以能被尊为仅次于荼圣陆羽的“亚圣”,除了《七碗茶歌》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观照横绝一时而几乎无人超越外,还在于被历代文人拿来为我所用,为我化用.卢仝的名字与其诗中内容能被如此众多后人拿来重复加引,并频频出现于众文人诗作里,实在难能可贵,完全可以称得上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4.
清初茶癖诗人杜浚宁夏灵武县教师进修学校江涌杜浚(1611~1687),本名绍先,字于皇,号茶村,湖北典岗人。明末为逃避战乱,流寓于金陵(今南京)四十余年,是清初著名诗人。杜浚一生喜茶好,有茶癖,筑茶丘,撰茶诗,刻茶铭,著茶论,终老以诗、茶相伴,有茶癖...  相似文献   

5.
茶诗四首     
茶诗四首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吴英藩(一)春日洪都会,朝夕话茶趣;人去情犹在,何日再相聚。(二)绿丛遍山源,户户采茶忙;竹筐新芽满,夜有焙茶香。(三)绿荫掩山庄,处处闻茶香;人人换春衣,家家住新房。(四)夜来伴无娘,倍觉秋风凉;隔墙煮野味,疑是茶叶香。茶诗...  相似文献   

6.
茶有两大功能,一是功利性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质基础。茶能清甘怡人,提神减疲,抗病除害,延年益寿。二是清赏性功能。清赏茶也是一种精神性功能。清赏茶是一种精神享受,与品题一幅名画,欣赏一首名诗,并无大异。甚至茗茶与诗画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唤人扫壁开吴画,对客临轩试越茶”(苏轼)“闲吟茗花熟”(权德舆)“若使无诗味也枯”(沈周),若使无诗,茶也减味了。  相似文献   

7.
茶诗话(续)     
茶诗话(续)《深圳商报》侯军日本茶道与千利休如果严格遵循时间顺序,本应先谈日本茶诗,后谈日本茶道。因为在日本,茶诗产生的时间要比茶道的形成早得多。然而,一般人却习惯地认为,讲日本的茶艺,总要先讲茶道,因而我们也只好在谈论茶诗之前,先简要地聊一聊日本的...  相似文献   

8.
卢仝生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卒于唐文宗(李昂)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唐朝诗人,自号玉川子,今河南省济源市(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武山镇(今思礼村)人。  相似文献   

9.
许乐江 《农业考古》2002,(2):196-197
读关于茶的文赋诗词 ,神游其中 ,使人悠然忘世 ,心归于静 ,真有一种“杯水如名淡”的意境。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 ,茶文化犹如一朵芳越椒兰的奇葩 ,其德操所蕴 ,不同流俗。茶与文赋诗词 ,在中国都是源远流长 ,而又密切相连。从写《赋》的杜育 ,写《封氏闻见记》的封演 ,写《茶经》的陆羽 ,直到写茶诗的皎然、卢仝、苏轼、王世贞等 ,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来。在茶与文赋诗词的密切关系中 ,古人有许多妙论。汉代大医学家华佗著《食论》说 :“苦荼久食 ,益意思。”《神农本草经》云 :“荼叶苦 ,饮之使人益思。”诗仙李白得族侄僧所赠玉泉仙人…  相似文献   

10.
明周高起《洞山茶系》中的"相传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仝幽致"被当代不少人误读;其实,"汉王"与汉代并无直接联系,不能作为太湖西岸苏浙交界地区茶事起源之依据;同时,"艺茶"也非现代意义之"茶艺",而是"事茶"。  相似文献   

11.
香茗咏     
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犹如一盏馥郁芳香的美酒,饮后,余香留口,令人神怡。无怪乎唐代诗人元稹在咏茶《七宗诗》中记及:“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我国是“世界茶祖”之国,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茶与诗、茶与酒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的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称“茶神”,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十个春秋。为了研究茶树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他曾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世界上第一部仕人的茶叶专著《茶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阳  相似文献   

12.
"茶和天下"是指借助茶,调节人事,改善关系和环境,助推世界和平进程的特殊形式或手段。当今天下风云变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纠纷不断。根据中国的经验,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或缓解人与人(包括人自身)、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适应新形势,中华民族应弘扬中国担当的精神,在以往茶及茶文化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传播"茶和天下"新概念,推动"茶和天下"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茶叶的芳香之气和秀美之质,不仅最受历代的医家的看重,而且也博得许多文人墨客的垂青,因此在诗章辞赋中,关于茶功绩的颂词屡见不鲜,绚丽多彩的诗篇,美不胜收。早在1700年前的西晋时,诗人张载就已经写下了第一首咏茶诗:“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古代的“荼”,也就是现代的茶。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诗的时代,唐代诗人几乎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唐诗人卢仝嗜茶如命,又擅长煮茶。他的名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写道:“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花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  相似文献   

14.
姚义泗 《农业考古》2005,(2):156-156
读杜甫《兵车行》,步其韵反其意而用之。茶馨馨,水漂漂,佳茗香馥味独娇。宾朋欢聚茶恭候,清香飘逸青云寮。欢谈携手眉眼笑,笑声弥漫歌如潮。座旁饮者问茶人,茶人但云品茗频!或从四季夏清和,便至腊月冬怡然。品时齿颊吻润喉,杯中香韵爽心欢。茶寮茶客心似水,品茶闻香意未已!君不知,九州茶魂万古留,江东闽浙园田里,瑞草遍野勃生机,茗芽翠绿春秋时。况复耕夫洒热汗,呕心沥血痴又迷。陆羽茶圣训,品评有宏论。继如卢仝诗,蔡襄编《茶录》,嗜茶儒佛道,民众沿成俗。酒倾贪婪恶,反是茗饮好。茶性清静养气神,高粱浓酒梦魂杳。君不见,华夏悠,古今饮者身…  相似文献   

15.
茶联一束     
(一)拂尘期好友 烹茶待故人雪点新梅俏 水泛玉茗香茶宜嘉客饮 书爱妙香熏寒夜催眠曲 良宵件读茶花间寻鸟语 月下觅茶诗春山归画卷 佳茗入文章壶中追日月 卷里运乾呻茶能与俗欲 琴不对愁弹书解疑难事 茶洗恼烦心花娇几层翠色 茶好一股清香景迷春花秋月 茶醉石耳都山无价风光易得 有情茶味难寻(二)得意芳草珠露重 芳华嘉叶雾云多花开北苑人长久 茶沏南楼座不虚庭前苍翠莺啼树 室内幽香茶煮诗沾花彩蝶翩翩舞 嗜茗文豪仄仄吟兴致无奈三秋景 起味偏推二月茶焙茗相与照月饮 抚琴共约西江弹提琴遥望钟期至 焙茗亟盼玉川来风…  相似文献   

16.
建茶史微     
建茶史微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姚月明建茶,建州之茶,占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①”之赞誉;宋·周绛《西溪丛语》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历唐宋以降数朝千余年来声誉不绝。明末清切,武夷岩茶(乌龙茶类)脱胎于历史上的建茶,从中演化脱颖而诞生...  相似文献   

17.
赵俊卿 《农业考古》2012,(2):109-112
中国既是诗的国度又是茶的故乡,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皆茶人,中国古典诗歌与茶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历代的文人墨客不仅仅把饮茶品茶斗茶当做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借咏茶以写人状物抒情明志。诗因茶而兴浓,茶因诗而名远,茶与诗结缘形成茶诗,广义的茶诗不仅包  相似文献   

18.
茶诗话(续)深圳商报侯军茶色古人品茶讲究先观色,次闻香,然后品味,欣赏茶汤的颜色,向来是品茶艺术的第一步。诗家写诗惯用形象思维,对色彩的描绘尤其精细,因而在茶诗的大观园中,茶色一直是个很受重视的要素。中国人的饮茶习尚,在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往往是大不相...  相似文献   

19.
玉川茶歌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川茶歌献疑贵州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王建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他有一首著名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又称作玉川茶歌,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篇出色作品。全诗如下: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  相似文献   

20.
我是茶诗的爱好者,并数十年致力于茶诗的收集。近来,欧阳勋先生将他的佳作《论茶绝句》馈赠与我,使我一下便获得了近三百首当代茶诗,当然十分高兴。中国的茶诗,源远流长,篇章浩瀚,自晋代迄今,其茶诗总量不下五千首。就个人写茶诗的数量而言,可以达到数十首到数百首,如唐代白居易写了六十多首。在宋代,梅尧臣写了六十多首,苏轼写了八十多首,陆游写了三百九十多首。明代文徵明写了一百五十多首;清代的厉鹗写了八十多首,乾隆帝写了一百多首。在当代,庄晚芳写了五十多首(据《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王泽农写了五十多首(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