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酚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低酚棉育种的发展概况及低酚棉无腺体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了棉酚腺体的分子育种进展及无腺体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价值,并对低酚棉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低酚棉育种的发展概况及低酚棉无腺体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了棉酚腺体的分子育种进展及无腺体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价值,并对低酚棉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杂交、回交、自交、测交相结合的手段,经10年转育、纯化、筛选、鉴定,将存在于海岛棉1号的无腺体基因2(Gle2)转育到了特早熟普通常腺体棉品种上,选育出携带有单节显性无腺体基因的特早熟陆型无腺体棉花新种质系汾显无1号。并对该品系在低酚棉育种和杂交种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人工合成的(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2n=4x=52,A2A2G2G2染色体组)和海岛棉(2n=4x=52,AADD染色体组)杂交,获得[(亚洲棉×比克氏棉)F1双二倍体×海岛棉]F1种间三元杂种,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和细胞学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①双二倍体与海岛棉无色素腺体品种杂交产生的F1种子,其种仁无色素腺体,但植株有少量色素腺体;而与海岛棉有色素腺体品种杂交产生的F1种子,其种仁和植株均有色素腺体;②F1植株的株型、叶形等性状趋于海岛棉亲本,花器性状如花色却偏向于野生比克氏棉,而花朵大小等为超亲遗传性状;③种间三元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I形成大量单价体,其染色体构型为2n=4x=52=42.8Ⅰ+4.6Ⅱ,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向两极分离不均,产生多种类型的不育小孢子,致使杂种高度不育.  相似文献   

5.
棉花无腺体性状的遗传及低酚棉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综述了棉花无腺体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并对具有无腺体性状的低酚棉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选育转基因或具有生化抗病虫的显性低酚棉品种(或杂交棉)是低酚棉品种进入市场的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无腺体棉生产是开发利用棉籽蛋白的最有效方法。笔者通过育种实践认为:(1)从已育成的无腺体品种(系)说明,其产量和纤维品质可达到有腺体棉的水平;(2)在杂交方式中,如果无腺体亲本农艺性状和适应性差,应采用复合杂交。利用无腺体棉品种(系)间杂交,有利于集中进行农艺性状的选择;(3)从无腺体性状的感虫和棉籽食用应少施农药考虑,无腺体棉应选育抗虫品种,无花外蜜腺是比较理想的抗虫性状;(4)无腺体棉品种的无腺体性状,其基因型应是gl_2gl_2gl_3gl_3,该性状的纯度亦应作为评价品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低酚棉育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进展,着重讨论了有关低酚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育种问題。资料表明,随着遗传背景的不断改良,低酚棉与高酚棉的产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许多品种都已赶上甚至超过推广品种。本文提出了在主攻低酚棉产量时,应着重注意提高衣分,并注意单株铃数、铃重、烂铃率和单株结铃性的改良。提高衣分,应在确保较大籽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衣指来实现提高衣分育种目标。另外,本文还对低酚棉的几种育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棉酚是一种存在于棉酚腺体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由于它的抗虫性和毒害性,在棉花育种中颇受重视。从低酚棉腺体的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低酚棉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并对低酚棉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低酚棉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酚棉研究进展(下)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许馥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朱乾浩,俞碧霞四、显性单基因低酚棉研究进展埃及于60年代初用辐射育种法在海岛棉Giza45中选到一个无色素腺体突变体,经连续三代选择、稳定后定名为Bathim110,并发放。该品种的无...  相似文献   

10.
刘宗才  白小玲  焦铸锦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817-8818,8823
通过半薄切片,研究了比克氏棉休眠种子内色素腺体的分布、发育状态。根据色素腺体的发育状态,分为不具分泌腔的色素腺体即"色素腺体原"以及具有分泌腔的色素腺体2种类型。不具分泌腔的色素腺体主要位于分化程度较低的胚轴、子叶顶端等组织部位。具有分泌腔的色素腺体主要分布在靠近子叶基部分化程度较高的组织部位。该研究验证了比克氏棉休眠种子内子叶和胚轴含有色素腺体,并首次发现子叶内部分色素腺体已发育出分泌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调查了55份低酚棉品种资源的10个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并利用SSR技术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共92.762%的表型变异;基于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聚类,供试材料被划分为4类,第一类材料整体表现性状优良;基于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供试材料被划分为5类,第二、四、五类材料整体表现优良。结合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SSR聚类分析结果和田间表现,鉴定出可供改良的低酚棉育种资源6个:‘中无151’、‘洛克特22’、‘皖无1号’、‘豫无1309’、‘中无831’和‘湘C70’。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列杂交法研究低酚棉亲本产量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陕9702,中13和冀2031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优良亲本。结合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较强杂种优势组合是陕9702×中13,石16×中13和陕9702×冀2031;单株籽棉、单株皮棉、单株铃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较高。根据遗传力的表现,这些性状在低酚棉育种后代选择中应放在早代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和分析了河北省低酚棉种质资源研究、育种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低酚棉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经过6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不仅建立了适合国情、特色鲜明并基于精耕细作的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棉花栽培理论体系,为奠定世界第一产棉大国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优化成铃理论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论文对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作了综合评述。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是通过棉株结铃形成的,受结铃时间、棉铃所处空间部位以及棉株生理年龄的显著影响,优化成铃就是根据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在最佳结铃期、最佳结铃部位和棉株生理状态稳健时多结铃。棉花集中成铃期是一生中的高光合效能期,使群体棉叶系统的高光合效能期、成铃高峰期和光热资源高能期相同步,可以更有效地优化成铃。为优化成铃,要按照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协调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三者的关系,在增加生物学产量的基础上,稳定或提高经济系数;在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的基础上,稳步提高铃重。光合产物是棉花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生育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直接影响成铃,为优化成铃,结铃吐絮期要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为优化成铃,要主动而有预见性地控制棉花个体发育,培植理想株型,优化群体结构,使棉花群体多结铃、结优质铃。棉株吐絮成熟期的表现即为熟相,有正常成熟、早衰和贪青晚熟之分,库-源关系、根-冠关系失调常会引起根系合成并向上运输的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脱落酸含量上升,并可能导致衰老相关基因提前或推迟表达,产生异常熟相(早衰或贪青晚熟),为优化成铃,要协调好库-源关系、根-冠关系,促进棉花正常成熟。棉花优化成铃理论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中国棉花栽培学的发展,也为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可预期的未来优化成铃理论仍然是中国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体系的核心,但随着棉花轻简化、机械化、可持续和绿色环保生产技术的发展,优化成铃理论也要随之变化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支撑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红叶和显性无腺体这两个指示性状作父本分别与陆地棉有腺体品种进行不去雄授粉杂交,各配制6个组合,用当地推广品种晋棉10号作对照。结果表明,用6130红叶作父本的6个组合竞争优势均为负值,而用显性无腺体品系作父本的6个组合全产生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为3.8%~73.1%,其中有3个组合产量竞争优势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室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新品系KW1、KW2、KW3、KW4、KW5的营养成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棉仁和棉秆酚含量分别为0.018%、0.019 5%,脂肪含量分别为36.5%、3.8%;棉箔的蛋白质含量为42.6%,含有11种氨基酸;棉秆蛋白质含量为14.2%。通过对棉花副产品生产潜力分析可知,推广转基因抗虫无色素腺体棉花,可以很好解决可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粮棉和粮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新疆麦套棉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麦棉套作各品种(系)间生育特性和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棉所35号有效结铃期长,产量高,但纤维品质较差; KB-85早熟、单株成铃多,蕾铃脱落率低,衣分,皮棉产量高,纤维马克隆值偏大,成熟度最好,棉纤维长度和强度适中. 98-46和98-28虽然株型紧凑,纤维品质较佳,但由于蕾铃脱落率高等原因,导致最终产量低,不适合套作种植;新陆早10号生育期最短,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一般.综合比较分析,适宜新疆麦棉套种的棉花品种(系)是KB-85 和中棉所3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