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二化一放应注意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着重对柞蚕生产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确定柞蚕二化一放暖茧以自然温度为主,适温18—22℃,相对湿度75%~80%;交尾适温22~24℃,相对湿度75%-80%,交尾时间兰10h;凉对适温18—20℃;产卵适温20—22℃,相对湿度75%。室内通风良好;48h后进行控卵,控卵温度4—7℃,控卵时间4—7d。  相似文献   

2.
柞蚕保护育     
白月 《新农业》2005,(7):54-54
柞蚕小蚕保护育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露天放养,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为实现养蚕工厂化、自动化提供了条件;柞蚕小蚕保护育是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采用薄膜覆盖放养,比露天育增温2℃~3℃,龄期快2~7天,每年放两次蚕可避免早霜为害;柞蚕小蚕保护育是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途径。刘家河镇采用柞蚕小蚕保护育的春蚕比露天育保苗率提高35%,增产30%;秋蚕保苗率提高14%,增产32%;同时柞蚕保护育也提高了茧丝品质。  相似文献   

3.
<正>1、暖卵前准备柞蚕受精卵的发育受温湿度的影响。适时暖卵是放养春蚕的重要环节,如暖卵过早则蚕出无柞叶吃,过晚则蚕出时柞叶已大,小蚕吃不到嫩叶而影响生长。选择便于保温调温,通风换气较好的房屋做暖卵室。暖卵前7天对暖卵室及所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完毕后开门窗通风换气。时间在出蚕收蚁前1~2天,先用18~20℃的清水清洗3~5min,洗去蛾毛等杂物后,控净水,再放入事先配好的消毒液中进行消毒,可用5%的盐酸、3%的福尔马林和水按1:1:10的比例配  相似文献   

4.
<正>二、大蚕饲养技术根据大蚕对高温多湿抵抗力弱、食桑量大、易暴发蚕病等特点,分常规育、少回育、条桑育和大棚养蚕等。1.掌握生长发育条件①温度和湿度:4龄的适温为25℃,干湿差2℃~3℃;5龄的适温24℃,干湿差3℃~4℃。②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③严防室内高温  相似文献   

5.
饲养天蚕温度与幼虫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25℃和30℃,稚蚕1-3龄期,相对湿度70%,大蚕4~5龄期,相对湿度75%,饲养天蚕幼虫,探讨天蚕幼虫在不同温度下的食叶量、消化量以及消化率,对天蚕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茧质等方面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25℃区的各项指标优于30℃区和20℃区。5龄期叶丝转化率,雌、雄平均茧层率25℃区8.0%〉30℃区7.5%〉20区6.7%。可确认适宜的饲养温度:1-3龄的稚蚕为25℃~28℃,湿度70%;4~5龄的大蚕为22℃-24℃,湿度为75%。  相似文献   

6.
李明堂 《新农业》2011,(3):39-39
螽斯是柞蚕主要害虫,种类多、分布广、为害重,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螽斯若虫、成虫均能为害柞蚕,成虫对秋蚕为害严重,为害率20%~30%,发生重的年份为害率可达80%,有的甚至蚕期就被"吃下山"。大部分种类只为害1~3龄秋蚕,优势种亦能为害秋期壮蚕。老龄若虫可为害4~5龄春蚕。成虫还能食害春蚕茧及秋蚕种卵。  相似文献   

7.
<正> 鲁山县蚕业原种场通过三年来的试验探索,初步获得了放养秋柞蚕的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978年试养1.35斤卵量的秋柞蚕,收茧1.35万粒,平均斤卵产茧1万粒;1979年试养卵量14斤,平均斤卵产茧8300粒;1980年养蚕卵量12斤,在后期严重干旱情况下,仍然有一些试区斤卵产茧1.08万粒的好收成.试验证明,秋蚕的产茧量、重量、质量都有分别接近或超过春蚕生产的典型.下汤公社下纸房社员余廷兴1980年养秋蚕卵2斤,共收茧2.68万粒,平均斤卵产茧1.34万粒,百粒茧重1.3斤.发展秋柞蚕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得到  相似文献   

8.
绿花菜喜凉爽、湿润、温和、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种子发芽最低温度4~8℃,最高35℃,适宜温度25~30℃;植株正常生长温度在6~22℃,适温为18~20℃;花蕾发育适温为15~18℃,25℃以上植株容易徒长,5℃以下则生长迟缓,花球在-3~-5℃的低温下会冻伤.种植土地应选择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保肥力强的壤土为好.酸碱度适宜范围为pH5.8~8,以6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在柞蚕3龄起添食咪唑类化合物GD,可使四眠蚕诱变为三眠蚕.三眠蚕全龄经过缩短8~9d,其茧丝纤度为4.157D,比对照四眠蚕细1.522D,获得了细纤度柞蚕丝。三眠蚕的产卵量为对照的43.8%,但其产出卵率明显提高.三眠蚕的后代仍为四眠五龄,对其产量、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水库上设置4只网箱,放养全长5.3~6.0cm的斑点叉尾鮰。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4.57%的配合饲料.饲养期56d,斑点叉尾鮰规格达16.1cm。鱼种试验成活率92.67%,总利润16100.8元,饲料系数2.15,投入产出比1:1.93。  相似文献   

11.
采用DJC中草药浸出液处理桑叶饲蚕,经2年试验、3年示范证明,这种桑叶能使桑蚕整个生育期延长1.3~2.8d。各龄期体质量增幅4.000%~11.500%,蚕病减轻33.800%~90.900%,产茧量增加7.800%~16.700%,茧层质量增加16.900%~23.800%,示范区张蚕产茧量达47kg,增产率11....  相似文献   

12.
南岭天蚕属大蚕蛾科一化性珍惜物种,以卵态幼虫越冬。将天蚕种卵在4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护,研究天蚕种卵的不同的保护方法、保护温度对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温度在-2~-16℃的范围内冻害,各区组的孵化率:低温库内-2℃区组孵化率为74.6%,自然雪埋-16℃区组孵化率为73.8%,室内自然-14℃区组孵化率为73.6%,冰箱低温-4℃区组孵化率为73.2%;孵化率分别相差0.8%、1.0%和1.4%。平均孵化率为73.8%。确定种卵在20~23℃、相对湿度70%的环境条件下孵卵期为20d,孵化期为15~17d。本研究为人工养殖适时收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春蚕”就是在常规春蚕饲养结束后 ,桑园不立即夏伐 ,利用新梢生长的桑叶 ,进行第二次春蚕饲养。“二春蚕”在六月份饲养 ,正常年份月平均温度在 2 3℃左右 ,适宜蚕的生长发育 ,整个蚕期基本不需加温 ,也不需降温。同时 ,日照长 ,光照强 ,桑叶成熟快 ,质量好。二春蚕一般产量达 4 0kg是很容易的事 ,干壳量一般在 9 8— 10 2克 ,比夏蚕、中秋蚕高 5— 6级 ,同时上车率、解舒率都高于中秋蚕 ,一般 6 6 7m2 桑能增加收入 70 0元以上。1 饲养“二春蚕”的关键技术1 1 出库时间 :以 6月 1日前出库为宜 ,一般 6月 10日前收蚁 ,6月底前上…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凤城市春蚕生产的重灾之年。严重的干旱和蚕寄蝇爆发,使春蚕大面积减产,全市春蚕平均单产仅18千粒,比正常年景减产40%,导致秋蚕种茧不足,千粒种茧价格暴涨到700元的空前高度。弟兄山镇放养春蚕63把,尽管受灾严重,但平均单产仍达到21.6千粒,比全市平均单产增产20%,每把产值平均达0.97万元,实现了灾年减产不减收的效果。镇蚕业站通过以下几项工作,为蚕农增收奠定了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春秋蚕种充分利用杂种一代的增产优势实现春秋蚕用种杂交种化,1986年春,从山东省蚕业所引进(烟6×789)F_1代种卵,经3个春蚕期的试验、开发,结果认为:增产效果明显,适合本地放养.1988年秋将它与青六号杂交制成〔(烟6×789)×青六号〕三元杂交种,即柞杂8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4—10月在庄河海洋贝类养殖场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zis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至10月份成功培育出壳长为(9.124-1.13)mm的稚贝共计64030粒。结果表明:在海区采集的中国蛤蜊亲贝的雌雄比例为1.02:1,产卵量为74.1万粒/个;在温度为23~24℃、盐度为24—26、pH为8.02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3.5h发育为D形幼虫;中国蛤蜊的卵径、D形幼虫、足面盘幼虫的大小分别为(54.4±1.64)、(70.91±3.75)、(216.5±12.48)μm,变态规格、出现单水管、双水管的稚贝大小分别为(240.42±6.56)、(248.22±14.14)、(1175±72.31) μm。浮游期间(0~10日龄),水温为22.7~23.4℃,幼虫生长速度为(11.16±0.45)μm/d,存活率为(92.80±2.34)%;变态期间(10~1513龄),水温为22.4—24.2℃,幼虫生长速度为(10.91±0.54)μm/d,变态率为(73.16±8.32)%,变态过程持续5~6d。稚贝期间(15—40日龄),水温为24.2~27.0℃,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单水管稚贝,但存活率明显下降。单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73.98±9.05)μm/d,存活率为(73.6±6.58)%;双水管稚贝的生长速度为(87.95.±8.34)μm/d,由于水温过高(〉30.0℃),存活率仅为(13.78±3.65)%。幼贝期间(40—100日龄),其生长速度为(111.24±13.08)μm/d,存活率为(62.75±5.35)%。  相似文献   

18.
冯驰 《新农业》2007,(8):58-58
卵面消毒目的是杀死卵面附着的病原微生物,避免蚁蚕孵化时因食卵壳而发病。春蚕卵面消毒最好在出蚕前1~2天进行。秋蚕最好在出蚕前1天下午进行,当日直接上山破卵。  相似文献   

19.
以家蚕原种为研究材料,探讨小蚕用人工饲料育及继代中,蚕生长发育、蚕卵蛋白质质量分数及SOD和CAT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32和芙蓉经过3代的选择,疏毛率分别从14.6%和9.4%提高到52.4%和53.8%,存活率从20.5%、19.2%提高到38.2%、32.0%;而湘晖、7532选择效果不明显.(2)人工饲料育的湘晖和7532的卵蛋白质质量分数都比桑叶育低;而932和芙蓉三代的卵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保持在52.50~55.00和41.50~52.50mg/g,与桑叶育基本保持不变.(3)蚕卵的SOD和CAT的活力与蚕品种和饲料有关,人工饲料育蚕卵的SOD和CAT活力比桑叶育高.  相似文献   

20.
山药炭疽病研究--Ⅱ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药炭疽病菌在PY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30℃,适宜pH为6~8,荧光-自然光和黑光-自然光可促进产孢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对碳源的利用,酵母膏最好,KNO3最差。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30℃,最适25℃,高于40℃和低于5℃不能萌发;RH在7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60%不萌发;萌发最适pH4~6,高于pH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