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桑蚕抗菌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具有完全不同于脊椎动物的抗菌应答系统,能对刺激产生快速的应答反应。近几年昆虫抗菌蛋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已克隆的多种桑蚕抗菌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核酸序列,可将桑蚕抗菌蛋白分为抗菌肽、Moricin、类Attacin蛋白、高脯氨酸多肽乖。通过对桑蚕抗菌蛋白基因的结构分析,讨论了抗菌蛋白基因的调控机制,并根据抗菌蛋白的结构特征,分析了可能的抗菌机制。  相似文献   

2.
1流行病学 低致病性禽流感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于秋冬季节,尤其是秋冬、冬春交接时,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样,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家禽、野禽、鸽、鹌鹑、麻雀等均易感,各日龄的家禽均能感染,但本病主要发生在35日龄以上的禽群。感染禽能从呼吸道和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所以,被病毒污染的任何物品,如鸟粪、饲料、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昆虫等都能传播疾病。饲养管理工作不当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扩散,在饲养管理因素中,气候突变,冷刺激,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多等导致禽类上呼吸道黏膜损伤,而造成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广谱抗菌性能的多肽,能非特异性地杀灭或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它在自然界中最早发现于昆虫体内,参与昆虫的免疫防疫体系,是非专一性免疫应答产物,对于外界各种病原体、异物和损伤等均可产生应答,而不存在某一特定的抗原物质。从目前已确定的一级结构来看,可以根据它们是否含二硫键而分为2类,一类是不含二硫键的抗菌肽,由35~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分子量低、热稳定、水溶性好和广谱抗菌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柞蚕肠道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的诱导活性进行了比较;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上述诱导源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初步表明:1.柞蚕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均能诱导柞蚕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但其活性差异显著,2.上述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不同组份的相对量和活性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有明显差异,3.同一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不同组份不是同时产生的.也不是同时消失的.  相似文献   

5.
禽的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等身上,又称为鸡瘟、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根据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强弱,可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毒株3种,其中高致病性毒株主要是H5和N7亚型毒株引起,能造成高死亡率;低致病性毒株主要是H9N2和H9N3引起,能导致产蛋率大幅度下降;不致病性毒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高致病性禽流感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政府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本病于1887年在意大利的鸡群中首次爆发,当时被…  相似文献   

6.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仅由胞浆膜包裹的原核微生物,它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部分支原体对人或禽、猪、牛及实验动物等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主要侵害呼吸道及生殖系统,还能引起关节炎、乳腺炎及眼部感染。乳鸽支原体普遍存于乳鸽体内,常引起乳鸽生长  相似文献   

7.
12味中药对鸡血清型O_(78)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乌梅、芦荟等12味中药的水煎液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抗菌活性。选取乌梅、芦荟等12味中药加水煎煮以获得中药水提取物,测定其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并对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进行体内试验。乌梅、芦荟、白头翁抗菌活性较好,桔梗、连翘、大黄、白芍、白术几乎无抗菌活性,其中乌梅、白头翁与芦荟水提取物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MIC分别为2.57、2.06和2.31mg/mL。乌梅、芦荟、白头翁具有一定的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作用,将为开发新的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切根虫夜蛾亚科的一种昆虫中分离到能感染家蚕的微孢子虫 (MA) ,研究发现该微孢子虫的形态、大小、对家蚕的致病性、寄生部位、传染方式及超微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与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简称N .b)相似 ,表明MA和N .b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饲料细菌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污染 ,是饲料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畜禽产品安全性的关注不断增强 ,确保饲料安全卫生已成为重要问题之一。1 种类饲料中的细菌 ,包括致病性、相对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等 3大类。1 1 致病性和相对致病性饲料细菌 这两类细菌是引起畜禽细菌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包括沙门氏菌、肉毒梭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这些细菌不仅能引起畜禽疾病 ,而且能在畜禽体内产生毒性更大的细菌毒素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毒素、肠毒素等 ,从而引起畜禽患病。1 2 非致病性细…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粒子与野外昆虫交叉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蚕微粒子Noseum bombycis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通过人工添食试验发现家蚕微粒子经桑叶传染能引起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褐刺蛾、白毛虫、甘蓝夜蛾、菜粉蝶等多种野外昆虫发生微粒子病。再从接种发病的野外昆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菜粉蝶中抽提出微粒子,回接至家蚕,能再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但桑叶(?)人工添食N.b后不发病。 在桑田野外昆虫中检出多种形态的微粒子,但主要是家蚕微粒子。野外昆虫和家蚕间微粒子的交叉感染有二种情况:—是野外昆虫的微粒子感染给家蚕;二是家蚕微粒子传染给野外昆虫,反过来再由野外昆虫传染给家蚕。在生产上,后者是主要的。在多年饲育原蚕的地区发现,野外昆虫中的家蚕微粒子病有多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化学感受这一重要的生化过程对于昆虫的生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昆虫的化学感受受体家族由气味(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组成。嗅觉可以识别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使昆虫发现食物、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而味觉能识别可溶性刺激物,以引起觅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气味受体及味觉受体家族的特性,以及目前对多种昆虫化学感受受体超家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以杆状病毒为蛋白质表达载体,昆虫细胞或幼虫为受体的真核表达系统。与原核细胞相比,昆虫细胞可对外源蛋白进行翻译后修饰,如多肽折叠、糖基化、酰基化、磷酸化、二硫键形成及蛋白质水解等。因杆状病毒对畜禽无致病性,这使得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兽用亚单位疫苗生产平台。作者对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兽用亚单位疫苗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藏兽医药用植物联合抗菌药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情况,本试验将61种藏兽医药用植物水提物和5种抗生素联用,并对藏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SCP-ExP-coli 2017-4307株)开展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藏兽医药用植物药敏试验表明,川西獐牙菜等12种药用植物水提物的MIC值为31.25 mg/mL;山苦荬等22种药用植物水提物的MIC值为31.25 mg/mL;白苞筋骨草等6种药用植物水提物的MIC值为62.5 mg/mL;大籽蒿等12种药用植物水提物的MIC值为125 mg/mL;手参等4种药用植物水提物的MIC值为250 mg/mL;白花油麻藤等5种药用植物水提物的MIC值≥500 mg/mL。联合药敏试验表明,白苞筋骨草、垂头菊和藏紫草等18种药用植物水提物与四环素、链霉素、氨苄西林联用呈现相加作用,其中以垂头菊和藏紫草的相加作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细菌素是细菌自身生产的一类杀菌物质,由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是自然界中细菌用于调节自身菌群结构的一类重要活性物质。细菌素的来源广泛、结构多样,对各种动物致病菌都具有高效抑杀作用,这些特点为细菌素开发成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提供了可能。作者对近年来在细菌素生物学特征的发展、分类更新及其应用研究等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中国新型细菌素类动物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畜、禽、野兽)和人均有致病性,家畜可带菌不发病,但当长途运输、气候巨变、饲料突变时,家畜抵抗力下降,病菌可乘机进入血液,发生内源性传染;也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吸血昆虫和损伤的皮肤、黏膜等外源性感染。牛出败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在管理不当、气候剧变、营养缺乏、过度疲劳、饥饿、受寒等因素作用下,畜体抵抗  相似文献   

16.
<正>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它不仅感染鸡,其他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按病原体类型,将其分为非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最严重,它不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还可以感染人,给养禽业带来  相似文献   

17.
<正>禽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他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  相似文献   

18.
野外昆虫与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体内分离发现的 5种微粒子虫中 ,除家蚕微粒子虫 ( N osema bombycis)外未发现对家蚕具有较强致病性和胚传性的微粒子虫。野外昆虫中已有大量微粒子虫被发现 ,其中有些对家蚕也有很强的致病性和胚传性 ,但其原始寄主尚有诸多不明之处。所以 ,蚕种生产中防止野外昆虫微粒子虫对生产影响的根本途径在于控制家蚕微粒子虫污染的扩散和桑园治虫  相似文献   

19.
蜂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什么是蜂胶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的幼芽上采集的树脂 ,再混以自身腺体的分泌物 ,经蜜蜂加工转化而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蜂胶主要成份有黄酮类、萜烯类、有机酸类、芳香性醛类、醇类、脂类及多种氨基酸、酶、维生素、矿物质等 3 0 0多种。蜂胶一般呈黄褐色、棕褐色、灰褐色或青绿色 ,随产地的不同 ,颜色和成份差异很大。蜂胶气味芳香 ,能使人镇定、安神、愉悦。浓度较高的蜂胶味苦、辛辣、有麻涩感。蜂胶在低温时变硬变脆 ,温度升高时变软、变柔韧、变得很有粘性。蜂胶难溶于水 ,能溶于乙醇、碱、丙酮等溶液。蜜蜂用蜂胶涂布蜂巢的表面 ,又用…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是生物体产生的一种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和抗菌作用的阳离子多肽,广泛存在于昆虫、鸟类、哺乳动物、植物及原核生物中,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等首次在果蝇中发现抗菌肽(AMPs),随后从惜古比天蚕蛹中诱导分离并命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