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蚕茧收烘环节的化蛹程度、冲击处理、干燥起始温度、干燥程度等4个因素及贮藏阶段对内印茧、油茧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两类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化蛹程度和冲击处理对内印茧的发生有极显著影响,且因素间交互作用极显著,即化蛹当天采、售茧再加上外力冲击,内印茧发生率可达100%;凡未化蛹者,内印茧率均较低。4个影响因素对油茧的产生也均具统计学意义,若化蛹当天遭遇外力冲击,干燥时低温进烘且升温速度慢,干燥程度10成或偏嫩均将导致油茧率居高。贮藏阶段对油茧发生率有极显著影响(t=5.89,p<0.000 1),且回归分析显示内印茧、油茧之间在发生程度与趋势上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不良茧是次茧和下茧的统称。次茧是指茧层上有轻微的污渍和疵点,分为双宫茧、柴印茧、浅黄斑茧等,解舒很差,只缫低品位丝的蚕茧。下茧是指茧层上有严重的污渍和疵点,可分为畸形茧、深黄斑茧、平板茧、薄皮茧、死笼茧等不能用来缫丝的蚕茧。不良茧产生的因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蔟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家蚕的幼虫老熟后,吐丝结茧,是它的本性,“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对这一本性的真实描述。但在生产上经常看到有些蚕不能吐丝结茧。众所皆知,丝茧育是以获取茧丝为主要目的,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希望广大蚕农朋友了解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经过笔者调查,总结有以下几种原因可造成家蚕不吐丝结茧。1蚕儿发育不良1.1温度:催青期胚子发育在30℃以上的高温或20℃以下的低温,以及饲育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蚕儿的丝腺发育造成影响,丝腺发育畸形,便可产生不结茧蚕。1.2营养:稚蚕期用叶过老或5龄蚕食下大量的嫩叶或喂叶不足,蚕儿常常处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柞蚕茧壳内污染蛹的子代软化病发生情况试验调查,并以洁净茧壳内蛹的子代软化病发生情况作对照,得出了茧壳内污染状况与蛹的子代软化病发生量呈正相关性的结论,并提出了在种茧期有效减轻子代软化病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家蚕品种选育和保育过程中,常有多层茧出现,其茧层结构不均一而层次分离,手触松软。它与茧层结构疏松均一、手触松软的绵茧有区别。笔者在对生产品种827的改进过程中,对多层茧发生原因及选除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桑蚕良种繁育过程中种茧后期死蛹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桑园培肥管理;精心饲养,确保良桑饱食,增强蚕儿体质;加强蔟中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斑茧在我省农村大面积生产中约占8%,关于其形成原因,以前报道由蚕粪、蚕尿污染而至的多。笔者认为,黄斑茧不仅关系到蚕粪、蚕尿的污染,从化学的角度考虑,它还关系到茧丝质的结构变化,甚至漂白粉,甲醛、鲜石灰等消毒药物使用不当也与黄斑茧形成有关。因此,选择优良蚕品种,加强消毒药物管理,选择优良蔟具,适熟适密上蔟,注意蔟中管理,调节气象环境,正确贯彻收茧烘、管理技术,和依质论价等政策可减少黄斑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在“组合售茧,缫丝计价”试点中,出现了大小样茧质存在着显著差异。如不缩小这种差异将挫伤蚕农或工厂的积极性。笔者分析了大小样茧质显著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收烘茧环节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缩小差异。 相似文献
20.
毛脚茧与茧价及经济效益关系的调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周双燕,杜迅雷在蚕茧收购中,经常碰到蚕农出售毛脚茧的现象,特别是1994年蚕茧收购的形势下,造成茧价失控,乱抬价,一些单位在收购蚕茧中,不管全毛脚,半毛脚等劣质茧都以高价收购,笔者为了搞清出售毛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