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瘟病毒的分离及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是鹅的一种病毒病,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方定一(1956)首次在江苏发现,并于1961年鉴定其病原为鹅细小病毒(GPV)。1967年匈牙利学者Derzsv又对本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之后世界禽病学会将此病命名为Derzsy氏病。该病主要引起雏鹅急性肠炎以及肝、肾、心等实质脏器的炎症,致病性强,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对1959-2005年46年内全世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情况,以及病毒的基因和编码蛋白、病毒宿主特异性和病毒致病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防制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斑点杂交实验、克隆和测序证实了本实验室构建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CHv株基因文库时新分离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EF643562)为DPV UL34基因,进一步运用有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该基因进行了分子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大小为831bp,编码276个氨基酸的多肽,含有疱疹病毒UL34类似蛋白家族保守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α疱疹病毒亚科中马立克病毒属的GaHV-2,GaHV-3,MeHV-1,EHV-1和水痘病毒属的CeHV-9,HHV-3的亲缘关系最近,揭示DPV-CHv株应该被划为α疱疹病毒亚科中的单独一类。该编码蛋白在252~274位氨基酸有一个明显的跨膜区,C末端有一微体靶向序列(ARL),但无信号肽;含有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5个N-豆蔻酰化位点和1个N-糖基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核;密码子偏爱性分析显示其偏爱的密码子第3位碱基多以A和T结尾,属于低表达基因;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与酵母、大肠杆菌和人的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表明,其与大肠杆菌和酵母较接近,与人差异较大。该分析结果揭示DPV UL34基因为一C端锚定的Ⅱ型膜蛋白基因,体外表达选择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系统较为合适,同时该结果也为进一步开展DPV UL3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禽》2001,23(5):10-11
  相似文献   

6.
7.
鸭瘟病毒UL47基因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本实验室构建的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基因文库中重组质粒的DNA序列,结合NCBI的ORF Finder和Blast工具分析得到了该病毒UL47基因的ORF。采用PCR扩增出了UL4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PCR和酶切鉴定以及进一步的核酸斑点杂交试验证实该基因即为DPV UL4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Scale、SignalP3.0、Scansite、TMpred、Prosite、DNAStar以及在线的EMBOSS等分析了UL47基因的分子特性。结果显示,该基因大小为2 367bp,编码788aa,而且与GenBank上多种α疱疹病毒同源蛋白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PV UL47与禽类疱疹病毒(α-疱疹病毒)的进化关系最近。密码子偏爱性结果显示,DPV UL47编码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UL47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更接近真核生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DPV UL47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鸭瘟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瘟是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本文概述了鸭瘟病毒(DPV)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培养、ELISA法、血清中和试验等病毒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等。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主要依靠国内外相继建立起的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LAMP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等。介绍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为临床科技工作者建立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瘟热病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瘟热病毒是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ivirus)内对食肉目、鳍足目等动物致病的一类相关病原,包括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海豹瘟热病毒(Phocinedistem-p...  相似文献   

10.
鸭瘟病毒VP 26基因克隆和分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者实验室已构建的DPV CHv株基因文库重组质粒的DNA测序信息,结合NCBI的ORF Finder和BLAST工具分析得到了编码该病毒VP26蛋白基因(UL35)的ORF,然后采用PCR扩增出了VP26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l8-T载体上,经PCR和酶切鉴定以及进一步的核酸斑点杂交试验证实该基因即为DPV的VP26基因.分子特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大小为354 bp,编码117 aa,包含1个保守结构域,为Herpes_UL35,与小衣壳蛋白家族相关并在Herpes_UL35基因编码蛋白之间高度保守,而且DPV VP26蛋白与GenBank上多种a疱疹病毒同源蛋白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PV在分类地位上归属于Alphaherpesvirus亚科,而且有可能属于新的属.另外,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VP26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密码子偏爱性分析结果显示,编码VP26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有较大的差异,DPV VP26与大肠杆菌、酵母和人的密码子使用偏爱性差异分别有18、19和25个.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PV VP26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禽流感的暴发给畜禽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对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禽流感病毒的毒性不但与血凝素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神经氨酸酶茎部的氨基酸丢失、非结构蛋白的截短、删除及NS1蛋白C末端的4个氨基酸残基等有关,而且,还发现在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中有许多单个氨基酸决定病毒的毒力。这些毒力因子对动物的致病性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多种基因的毒力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鸭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鸭瘟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其核酸结构为线状双股 DNA,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鸭瘟病毒的 DNA具典型的疱疹病毒 DNA的特征 ,大小约为 1 50 kb,两端为末端重复序列 ,中间有内部重复序列。囊膜蛋白为疱疹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 ,它在介导病毒进入细胞 ,以及病毒的成熟与释放中均起重要的作用。疱疹病毒的囊膜蛋白主要有糖蛋白 B( Glycoprotein B,g B)、g C、g D、g E、g I等。其他蛋白如 Ul3 6、Ul3 7等在病毒的成熟与释放中也起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已有多人建立起鸭瘟的PCR检测方法 ,而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报道较少。但参考其他疱疹病毒特别是伪狂犬病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可以推测鸭瘟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TTSuV)1999年由美国学者报道,随后多个国家都相继证实了该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文章就猪细环病毒流行范围、病毒遗传变异、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其致病性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的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和雏番鸭,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呈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根据调查分析情况看,它流行广,传播快,危害严重,10日龄以内雏鹅发病后,死亡率可达100%。近些年,该病已经给我市部分饲养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试验对虎林市月牙湖养殖场死亡的疑似小鹅瘟雏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同时对病死雏鹅病料进行了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免疫保护试验。应用琼脂扩散和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方法对小鹅瘟进行了快速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及诊断结果证实该养殖场发生的雏鹅死亡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15.
PCR检测鸭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鸭瘟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以1株鸭瘟病毒疫苗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出预期563bp的目的DNA片段。将扩增出的DNA片段克隆到pMDl8—T载体,经Amp/IPTG/X-gal平板筛选,HindⅢ、XbaⅠ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序列比较,二者同源性为99.3%。小鹩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鹅副黏病毒:PCR扩增均为阴性。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脑、肝、脾),均能检测到鸭瘟病毒DNA。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能够用于鸭瘟急性及亚临床感染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基因结构及其对禽类、人类的致病机理和危害,探讨了感染病毒后宿主的反应、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一定程度上概述了禽流感病毒的固有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2010年以来,坦布苏病毒病给我国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该病的鸭、鹅等禽类常出现采食量下降、腹泻、神经障碍、卵巢出血破裂、产蛋严重下降等临床症状。就坦布苏病毒对不同细胞的感染性及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致病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坦布苏病毒的致病性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献报道的鸭瘟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其扩增跨幅为498bp。用这对引物,以采用纯水直接研磨临床病料组织再按常规酚一氟仿抽提DNA的方法制备模板,对2株鸭瘟病毒进行扩增,均获得了与设计大小相符的明亮条带,为阳性;而对其他7株非鸭瘟病毒病料的基因扩增不出任何条带,为阴性;以该PCR方法检测14份DPV临床病料,均为阳性,与病毒分离和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一致。敏感性试验表明可检测到10fg的鸭瘟病毒DNA模板。研究建立的直接从临床样品微量检测DPV的PCR方法,能达到鸭瘟病毒基因的快速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
小鹅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危害、病原学、疾病的诊断和防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该病的特征和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鹅细小病毒新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