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茵陈-大黄不同配比对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二者最佳配伍比例,为开发含有“茵陈-大黄”的新药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试验选用茵陈和大黄1∶1、1∶2和2∶1三个不同配伍比例,再按照大黄同时下、后下进行煎煮;选取部分水煎液分别按照醇沉浓度为70%和80%水煎醇沉方法制备绿原酸和蒽醌类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水煎液、醇沉浓度分别为70%与80%的上清液、沉淀中绿原酸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茵陈、大黄配伍后绿原酸的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水煎法与水煎醇沉法的最佳配伍比例均为1∶1,提取出绿原酸含量为55.96 mg/mL;茵陈、大黄配伍后蒽醌类成分含量也有所提高,其中大黄酸含量提高最为显著,提取出大黄酸含量为20.83 mg/mL,且水煎法与水煎醇沉法的最佳配伍比例均为1∶2。茵陈、大黄配伍后绿原酸含量在配伍比例1∶1、蒽醌类成分在配伍比例1∶2时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大黄超微粉的生产工艺。方法: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大黄超微粉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优化,考察了不同生产工艺对大黄超微粉过筛率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优选出大黄超微粉碎生产工艺的最佳条件,生产时水分含量为3%,研磨时间为20 min,棒料比为20∶1。结论:以优化工艺所得大黄超微粉的过筛率高,有利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干燥大黄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清洗器辅助萃取大黄多糖,同时研究大黄多糖的抗氧化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1∶40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大为8.248%;对大黄多糖粗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试验,试验研究表明:在浓度增加到0.8mg/mL时,大黄多糖与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DPPH的清除率开始接近,在此之前均比维生素C小。而且清除率随着大黄多糖质量浓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该研究为大黄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枳壳为砧的纽荷尔脐橙2年生容器大苗为试材,分别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喷药时期(10月到次年2月),不同赤霉素浓度(200ppm、300ppm、400ppm、500ppm)抑制花芽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各浓度均产生抑制效果且效果显著优于对照,当喷药时间为11月5日左右时,赤霉素浓度为300ppm,花枝明显减少,营养枝比例多,抑制花芽分化效果较好,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喷施浓度过高会导致叶片呈现细长型,喷施时间推迟抑制效果减弱。同时研究了从11月5日开始每隔半个月喷药一次,连续喷药三次,喷药浓度分别为50ppm、100ppm、200 ppm、300 ppm、400 ppm、500 ppm ,以不喷药为对照,抑制花芽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各浓度均产生抑制效果且效果显著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随着喷施浓度的升高,叶片呈现细长型,因此综合考虑当浓度为50ppm时,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扬州鹅为试验对象,初步探讨不同比例ω-6/ω-3PUFA日粮对鹅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160羽同一批出雏、体质健壮、体重接近的3周龄扬州鹅苗,随机分成四组,分别饲喂ω-6/ω-3PuFA比例为3:1、6:1、9:1、12:1的日粮,在42、56、70日龄分别进行屠宰和免疫器官的分离、称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ω-6/ω-3PUFA日粮对扬州鹅各生长阶段免疫器官的重量和指数有不同影响,其中ω-0/ω-3PUFA比例为6:1组42目龄的胸腺指数高于其他比例组(P〈0.05),法氏囊指数也高于其他组;56、70日龄的胸腺、法氏囊、脾脏等指数以3:1组较高;而各阶段扬州鹅的胸腺、法氏囊、脾脏等指数在9:1和12;1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日粮ω-6/ω-3PUFA比例在6:1时可显著促进可显著促进42日龄前扬州鹅免疫器官的发育,而3:1的比例对42日龄后免疫器官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中药复方催情颗粒的制备参数,试验采用湿法制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药物与辅料及辅料间的比例、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三个因素,通过颗粒的成型率、堆密度和休止角来评价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显示药物与辅料比为1:1,乙醇浓度为80%,乙醇用量为(干料:乙醇)1:0.3,制备的颗粒剂综合评分最高。中药复方催情颗粒的制备工艺优化为其临床中试试验的扩大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菌酶协同发酵玉米副产品型饲料,以pH、还原糖含量作为指标验证发酵质量,设计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参数,包括菌种、酶制剂及发酵条件。通过单菌和混合菌发酵试验确定菌种最佳添加比例。结果表明: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效果最好,添加比例为1∶1。试验添加单酶和多酶发酵玉米副产物饲料结果显示,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混合发酵效果最佳,比例为1∶1,最佳添加总量为200 U/g。采用3因子(发酵温度、料水比、接菌量)3水平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料水比1∶1.2(g/mL),接菌量12%,此条件下,可使饲料中粗蛋白质、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发生大幅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从大黄根部分离出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抗性的内生真菌,用75%乙醇和0.1%升汞组合对大黄根部进行表面消毒后,分离并纯化获得大黄内生真菌。以嗜水气单胞菌为指示菌做抑菌试验,筛选出抗嗜水气单胞菌的大黄内生真菌。试验结果:从大黄根部组织共获得28株大黄内生真菌,筛选出4株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效果的大黄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3株属于链格孢霉属,1株属于半知菌属,体内攻毒试验证实:9号内生真菌发酵液能提高试验鱼的成活率,通过提高酸性磷酸酶水平达到保护试验鱼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攻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研究辣椒碱对细菌的作用效果。试验一结果显示:辣椒碱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都有抑菌作用。在浸置3 h时,对于枯草芽孢杆菌,当辣椒碱浓度低于1 mg/mL时,辣椒碱对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1 mg/mL时抑菌圈直径达到最大,而浓度大于1 mg/mL时,随浓度增加作用效果减弱;而对于大肠杆菌而言,在浓度为0.125~3 mg/mL时,辣椒碱的抑菌效果随浓度增加显著加强(P <0.05)。试验二结果显示:在辣椒碱浓度为1 mg/m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效果随浸置时间延长出现降低趋势;而对于大肠杆菌,在同一浸置时间辣椒碱的作用效果为3 mg/mL>2 mg/mL>1 mg/mL,而对于同一辣椒碱浓度,随着浸置时间延长,作用效果增强。辣椒碱在浓度低于1 mg/m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浓度大于1 mg/mL时,出现减弱趋势;辣椒碱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在浓度为0.125~3 mg/mL时随浓度增加而增强,且随浸置时间延长抑菌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0.
古燕翔  王代军 《中国草地》2003,25(4):56-60,71
在适宜弯孢霉叶斑病发病的条件下。对草坪型高羊茅热浪、黄金岛两个品种的植株喷施外源诱导物水杨酸后接种新月弯孢菌。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可以降低两个品种的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在平板培养中,水杨酸对新月弯孢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及菌丝的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认为水杨酸处理后所试品种病情指数的下降是由于水杨酸处理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即所试品种产生了诱导抗病性而引起的;0.0l~0.1mM的水杨酸诱导处理诱抗效果达到50%以上,水杨酸诱导高羊茅抗弯孢霉叶斑病的最佳浓度为0.0lmM,诱导效果可达到70%以上;黄金岛的诱导抗性要好于热浪。诱导最佳间隔期为3d,诱导抗性持久期可达到15d。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外源水杨酸浸种处理对聚乙二醇(PEG)胁迫下谷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冀杂金苗1号谷子品种为试材,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5种水杨酸浓度(0、50、100、150、200 mg/L)对20%PEG处理下的谷子种子萌发过程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加,谷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水杨酸浓度为150 mg/L时,各指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5.33%、90.67%、1.12和39.22,是蒸馏水对照组(水杨酸浓度为0 mg/L处理)的1.22、1.30、1.36、2.12倍(P<0.05);PEG胁迫下谷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高于PEG对照组(水杨酸浓度为0 mg/L且添加20%PEG溶液),随水杨酸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水杨酸浓度为150 mg/L时各指标达到最大。随水杨酸浓度的增加,谷子幼苗的根长、株高、苗鲜重、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为先降再升的趋势。研究表明,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种子萌发和幼苗...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大黄与栀子在不同配伍比例、不同提取方法下蒽醌和栀子苷成分含量的变化,明确配伍对中药物质基础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配伍比例。将大黄∶栀子分别按照1∶1、3∶4、4∶3的比例(大黄分为后下和不后下)制备常规煎煮液、水煎醇沉的上清液和沉淀,用HPLC法测定不同样品中栀子苷和蒽醌含量。结果显示,按单药煎煮含量折算后,水煎醇沉的沉淀中栀子苷含量以及煎煮液、水煎醇沉的上清液和沉淀中蒽醌含量均高于理论值;大黄∶栀子按照1∶1及4∶3比例、大黄后下煎煮液中总蒽醌含量分别高于同比例大黄不后下药液。表明大黄长时间加热降低了蒽醌成分含量,配伍后提高了蒽醌和栀子苷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研究添加不同浓度及比例的外源H2O2与SCN-激活牛乳本身LPS体系、延长其保鲜期的效果。通过酸度测定与SCN-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通常的激活浓度下(NaSCN 15mg,30‰H2O2 0.009ml·l-1)H2O2的添加浓度增加至0.0125ml·1-1时,或NaSCN与H2O2的比例为1:1.5时(NaSCN的添加量为14.58mg),达到最佳保鲜效果,保鲜期与对照组相比延长了3h。目前有奶农违法添加二氧化氯保鲜生奶的事件报道,其原理与本试验大致相同,但是二氧化氯的残留对人体健康存有隐患,所以本试验着重从安全和经济角度研究最适宜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8组复方中草药制剂体外抑菌作用效果,筛选对猪大肠杆菌抑菌作用较好的组方,试验选用21种单味中草药配伍组成8组复方(复方1: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复方2: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复方3:大黄、黄芩、秦皮、艾叶;复方4: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复方5:马齿苋、白头翁、黄柏、五倍子、甘草;复方6: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黄柏、白芍;复方7:地榆、石榴皮、土茯苓;复方8:黄连、白头翁、木香、甘草),采用水煎法制备水提物,分别通过平板打孔法、2倍稀释法和平板接种法对从临床病例中分离的猪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及最小抑菌浓度体外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复方3、复方7对猪大肠杆菌为高度敏感,复方6为中度敏感,复方1为低敏,其他复方不敏感;复方3、复方7对猪大肠杆菌体外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 L;复方1、复方6、复方8抑菌效果次之,最小抑菌浓度为500 mg/m L;复方5有抑菌效果,菌落数随药物浓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复方2、复方4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10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研究其对鸡源致病菌(鸡大肠杆菌和鸡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分别筛选出对2种致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3种植物提取物,将其按不同比例复配,以获得抑菌效果更强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1:共设11个组,分别为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肉桂精油、大蒜油、黄芩黄酮、竹叶黄酮、黄芪多糖、小檗碱、苦参碱和绿原酸和金霉素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试验2:根据试验1的结果,选取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3种植物提取物,分别按照不同浓度比例进行两两和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用牛津杯法测定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同时分别设相应浓度的3种单一植物提取物为对照组,共20个组,每组6个重复;选取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3种植物提取物,用牛津杯法测定不同浓度比例的复合物和相应浓度的单一植物提取物(对照组)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共17个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以上结果,研究了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按不同浓度比例复配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以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共15个组,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8种植物提取物对沙门氏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牛至精油、百里香精油、大蒜油。与肉桂精油对照组相比,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两两或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不能显著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P0.05);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可显著增强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P0.05),且在浓度比例为25∶150(1∶6)时抑菌作用达到最大。由此可见,10种植物提取物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但这3种植物提取物复合物的抑菌作用并不大于单一肉桂精油;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增强了抑菌效果,且复配比例为1∶6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老化的玉米品种富农340、富农963、富农1号和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水杨酸、赤霉素和聚乙二醇3种引发剂引发处理对老化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老化玉米适宜引发剂及其最适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水杨酸、赤霉素和聚乙二醇均能改善老化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采用0.10 mmol/L水杨酸、0.025%赤霉素、10%聚乙二醇处理显著提高了4个老化玉米品种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修复老化膜损伤,降低了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使种子细胞内容物质外渗减少,4个老化品种种子的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40%、87%、75%和87%,其中0.025%赤霉素引发效果最佳。3种引发剂总体引发效果为赤霉素水杨酸聚乙二醇,赤霉素的引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2因素析因试验设计,设计2种搅拌方式,分别为单向转动和往复转动.每种搅拌方式下有4个不同的网孔孔径,网孔孔径分别为200、100、80和60目.每个网孔孔径为一组,每组设3个重复,活体羊为对照组.系统的稀释率设为发酵罐体积的3 %/h,即缓冲液流速为0.5 mL/min,日粮精粗料比30∶70,日喂料量为12 g,试验周期为9d.分别测定活体羊瘤胃内和发酵罐内的pH、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以评定人工瘤胃体外连续培养系统的模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日粮精粗料比为30:70时,随着网孔孔径的增大,pH和NH3-N质量浓度显著提高,200目网孔孔径显著低于100、80和60目.乙酸和丁酸摩尔比例在网孔孔径间差异不显著,丙酸摩尔比例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在网孔孔径间差异不显著.当搅拌方式由往复转动变为单向转动时,pH、NH3-N质量浓度、乙酸摩尔比例和TVFA降低,丙酸和丁酸摩尔比例升高.在瘤胃体外连续培养系统中网孔孔径为200目和搅拌方式为单向转动的条件下,瘤胃体外培养的瘤胃发酵特性与活体羊体内环境更接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中草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水煎煮法提取大黄、黄连和黄芩等20种中草药活性成分,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草药提取物对4种常见病原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黄、黄连、黄芩、地锦草、石榴皮和白头翁等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和黄连的效果最好;大黄对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MIC为62.5 mg/ml;黄连、黄柏和白头翁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的MIC1.95 mg/ml,MBC为31.25 mg/ml;黄连、黄柏、大黄和柴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和黄柏的MIC分别为3.91和15.6 mg/ml。  相似文献   

19.
以扁蓿豆(Melilotoides ruthenica)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正常供水(80%田间持水量(FC))、轻度(60%FC)、中度(40%FC)和重度(20%FC)水分胁迫下设置不同的水杨酸浓度(0,0.02,0.1,0.5,2.5 mmol,L-1)处理,于初花期对其光合作用、生长特性及干物质产量和饲草品质进行测定,以探讨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初花期扁蓿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降低了扁蓿豆的光合能力、生长特性和饲草产量品质.正常供水下,水杨酸对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轻度水分胁迫下,0.1 mmol,L-1水杨酸显著提高叶片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P<0.05),同时显著提高株高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降低气孔限制值(Ls)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P<0.05);中度水分胁迫下,0.5 mmol· L-1水杨酸显著提高气孔导度(Gs)、Ci、茎粗、一级分枝数、干物质产量、粗灰分(CA)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 (P<0.05),显著降低L,(P<0.05);重度水分胁迫下,0.5 mmol,L-1水杨酸显著提高扁蓿豆Pn、水分利用效率(WUE)、株高、干物质产量和IVDMD(P<0.05),同时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可见,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以改善水分胁迫下初花期扁蓿豆光合作用,提高其干物质产量和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筛选合适的犬红细胞低温保存MAP保存液添加比例。采用前肢内侧皮下头静脉法采集1只健康雄性青背犬的全血,离心收集红细胞,按红细胞与MAP保存液比例为2∶1、2.5∶1、3∶1对犬的红细胞进行4 ℃保存,分别检测第0、10、20、30天时3个比例组的红细胞数目及K+、Na+ 、Cl-浓度。结果表明,2.5∶1保存组的红细胞在低温保存30 d后,红细胞数减少量、K+ 浓度增加量及Na+ 和Cl- 浓度的减少量都最低,与2∶1和3∶1保存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红细胞与MAP保存液的比例为2.5∶1时保存效果较好,是犬红细胞低温保存较合适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