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黄土高原典型区域马铃薯晚疫病观测资料,分析气象因子与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系,建立马铃薯晚疫预测模式。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与环境湿度、大气降水量、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光照时数、风速呈负相关。持续阴雨天气有利于晚疫病扩散流行。当农业生产及作物栽培管理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因子是马铃薯晚疫病扩散流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发扩散流行预测预报模式,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模型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21个晚籼品种和15个晚粳品种为材料,考察测定了不同生育期的叶片性状共59项.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性状育种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叶片性状,晚籼与晚粳的差异较大;晚籼有5个重要叶片性状,属于剑叶性状的有4项;晚粳有9个重要叶片性状,属于剑叶性状的有7项.经验证,由上述重要性状与产量所建立的晚籼、晚粳优化回归方程,其预测准确率分别在93.47%和95.01%以上.  相似文献   

3.
PRLR和SPEF2基因重复是鸡快慢羽表型的分子基础,为探究羽型的分子调控机制,本试验量测了19和21胚龄(E)的快慢羽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度,采用RT-qPCR检测鸡胚翅羽PRLR、SPEF2、BMP2和FST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9E时坝上长尾慢羽鸡主翼羽比覆主翼羽长1.35 mm(P<0.05),慢羽表型不明显;而此时太行慢羽鸡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0.42 mm(P>0.05),慢羽表型明显。PRLR和SPEF2在2个品种慢羽鸡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分别在1.4和2.0倍以上;SPEF2在21E坝上长尾快慢羽鸡表达均显著高于19E(P<0.05)。BMP2表达在坝上长尾慢羽鸡中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而在不同胚龄太行快慢羽鸡中则无显著差异(P>0.05);FST在19E坝上长尾慢羽鸡中表达量最低(P<0.05),而太行鸡19E的慢羽鸡表达量最高(P<0.05)。综上,太行鸡在19E已表现慢羽表型,而坝上长尾鸡的慢羽表型在21E才呈现;推测PRLR和SPEF2在慢羽翅羽毛囊中的高表达,以及BMP2和FST在太行鸡和坝上长尾鸡翅羽毛囊中的差异表达,参与慢羽表型的形成。本试验的研究发现为阐明鸡羽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桂平市晚稻生育期农业气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平市晚稻生育期具有气温由高变低、光照由长变短、降水量由多变少、后期温度变化大、低温出现频繁等气象特点。文章分析了桂平市晚稻不同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指出影响晚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有寒露风、气温、光照、干旱等,提出应根据桂平市晚稻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和晚稻产量影响因素做好农事安排、良种选育、加强后期田间管理等生产措施,以提高桂平市晚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川黄柏和凹叶厚朴树皮及韧皮部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黄柏和凹叶厚朴是两种重要的中药材.树皮由外向内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的纤维束和次生韧皮部.它们的筛管分子具有复筛板或单筛板,P—蛋白质和筛管淀粉.伴胞为与筛管分子等长的一列或单个细胞.筛管寿命在川黄柏中最长为1年,在凹叶厚朴中则不超过8个月.形成层活动时间在川黄柏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在凹叶厚朴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两种树的木质部或韧皮部在3月中旬已开始分化,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停止时间在川黄柏中分别是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凹叶厚朴中分别是9月下旬和11月下旬.在冬季均有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凹叶厚朴中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于秋季形成,翌年3月中旬成熟,同年9~10月瓦解,川黄柏枝条冬季平均保留170.2μm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而凹叶厚朴在径向仅保留数列细胞宽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越冬.  相似文献   

6.
根据三年水稻晚栽高产技术研究的结果,认为营养士旱育,长龄带蘖的壮秧是晚栽高产的关键。中熟品种稀播晚栽产量高于早熟品种晚播晚栽。晚栽品种以沈农1033较安全,在辽宁省南部可用辽粳5号。本文还阐明了晚栽水稻的生育特性,经济性状及产量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晚栽高产的其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禾稻类型分类及叶龄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黎平和凯里两地种植试验,对95个禾品种特征特性的调查结果表明,禾稻有籼、粳,粘、糯,水、陆,早、中、晚等各种类型,是以中晚熟粳糯类型为主的具有地方特殊性的栽培稻。对列助、红禾、地坪红籼糯、六月谷、白芥草、大红谷、九月谷等14个代表品种进行生育动态和叶龄进程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了禾早、中和晚熟品种的叶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22个晚釉和14个晚粳高产品种为材料,考察测定了193个性状。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性状育种值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晚釉高产品种共有主茎倒二节间直径、灌浆中期百粒日增重、谷草比、黄熟期绿叶指数等10个理想型性状;晚粳高产品种共有成熟时剑叶实长、全生育期、抽穗期单株根千重等10个理想型性状。由此理想型性状所建立的晚籼、晚粳优化回归方程x~2测验效果极佳,且对每个参试品种产量的预测准确率均在93.25%以上。  相似文献   

9.
晚播小麦穗粒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冬小麦京冬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肥水条件下的穗重及稳重构成变化。结果表明:随基本苗的增加,亩成穗数增加,穗粒数、粒重下降,苗穗比降低。且穗重与苗穗比成正相关(Y(穗重)=0.8073X+0.2728,r=0.9017),但随播期变化,穗重变动不明显;从灌浆进程看,晚播麦由于后期灌浆强度的增大最终千粒重并不比适播低,甚至有超过的趋势。晚播麦靠主茎成穗,主茎优势对穗重提高极为有利,同时晚播麦倒伏危险性减少,抗逆性增强。晚播麦加重了田间弱株比率及下层穗的比重。由于下层穗性状表现极差,制约了平均穗重,同时由于晚播麦冬前苗龄较小,灌浆前各生育期有所推迟,使得其对春季肥水要求敏感,施早、施晚均不利穗重提高。拔节前后,结合苗情墒情合理促控,是提高晚播麦穗重的关键,也是协调穗数与穗重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油松无性系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油松雄球花于6月下旬开始分化,小孢子发生在翌年的4月20日左右,4月底或5月初散粉.成熟的花粉粒为4个细胞.雌球花7月中旬分化,次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形成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大孢子.雌配子体经历游离核、细胞化、颈卵器及卵细胞形成等阶段后,5月下旬受精,从传粉到受精约需13个月.胚胎发育包括原胚、胚胎选择及发育和胚胎成熟3个阶段,历时3个半月.不同无性系在雌雄球花发端时间和大小孢子发育进程上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的5个无性系进入同一发育阶段的时间最多可相差10d,平均变幅为一周上下.该文还对新梢生长与花芽分化、胚珠和花粉败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5个类型共89个水稻品种糙米含钙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糙米含钙量差异显著。89个水稻品种糙米含钙量变化范围为44.5~245.5mg/kg。5种类型水稻糙米含钙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粳稻、杂交晚籼、常规晚籼、常规早籼、常规中籼。  相似文献   

14.
番茄作为巴彦淖尔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番茄晚疫病为害日趋加重,造成番茄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该文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及发病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地膜覆盖栽培、膜下滴灌技术等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防治番茄晚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华南地区早稻和晚稻不同生育期间降水的特点,为华南双季稻种植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华南地区双季稻生产和防灾减灾也具有积极意义。【方法】利用华南地区1960—2008年49年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早稻和晚稻不同生育期的区域平均累计降水和暴雨日平均百分率,分析降水多年平均值和空间分布特点。【结果】华南地区早稻和晚稻生育期总累计降水量相差不大,均在600 mm以上(早稻673.5 mm、晚稻611.5 mm)。早稻和晚稻各生育期累计降水量和日均降水量、日均暴雨降水量差异较大;生育期累计降水量最大为晚稻秧苗期(256.6 mm),最小为晚稻抽穗期(26.9 mm);早稻生育期日均降水量最大为结实期(8.2 mm)、最小为秧苗期(4.1 mm),晚稻最大为秧苗期(8.3 mm)、最小为结实期;早稻日均暴雨降水量随着生育期的后推逐渐增加,晚稻则随生育期的后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表明,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累计降水量和暴雨概率大值中心分布与华南地区前后汛期降水系统密切相关,早稻主要受到季风系统的影响,而晚稻受台风系统影响为主,降水和暴雨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论】早稻和晚稻不同生育期降水特征差异较大,早稻防涝工作应着重在结实期,晚稻防涝工作应重点在分蘖期。  相似文献   

16.
多变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为豆科小冠花属(Coronilla)半蔓生性多年生牧草。它抗寒、抗旱、耐热再生性好,繁殖力高、复盖度大、营养成分好。对反刍家畜的营养价值与消化率(78%)不低於紫花苜蓿(71%)。此外还可以护坡、保持水土,以及作绿肥、观赏用。多变小冠花全生育期110—145天,生长期210—245天。一年内可出现两次生长苗,第一次幼苗在3月下旬出土,盛花期时地面又长出第二次幼苗。气温在零下20.8℃和36.4℃时植株能安全越冬越夏,生长最适温度为20—23℃。在太谷3月下旬返青,5月下旬开花,7月下旬种子成熟。花期长,8月份以后开的花不能结实成熟,花荚脱落严重。11月底到12月中地上部分枯萎,青草期长。 5月下旬到6月中旬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长1.95厘米。6月上旬和8月下旬生长强度最高。开花前株高60厘米左右时,叶量最多,以后落叶严重。第一次刈割应在5月下旬开始,太谷一年可刈割3—4次。亩产鲜草0.8—1万斤或更高。草丛最高可达135厘米。多变小冠花根分五级,根系主要由第3、4级组成,一平方米根重3.34斤(折每亩2226.6斤),地上部是地下部的6.14倍。根蘖芽发达,凡侧根所到之处均可长出新根。根瘤繁多,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多变小冠花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它们对反刍家畜无害。其中所含β-硝基丙酸对单胃家畜有严重毒害,但鲜草不超过日粮三分之一或全部用半干草(含水量42%)喂家兔,生长发育正常。对单胃家畜应注意饲喂方法。目前我国引种的多变小冠花形态特性不一,青草和种子产量悬殊,应根据种植目的进行品种整理和筛选。  相似文献   

17.
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摸清毕节地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情况,2007-2008年,在毕节、威宁、织金、赫章、黔西5县(市)不同生态区域开展了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个参试品种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表现较好(中抗以上)的品种有7个(昭绿23号、昭绿4号、BP08、会-2、黔薯1号、威芋4号、鄂薯5号),只占参试品种的43.75%.因此,要不断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示范及田间抗病性的监测,以便为品种的合理利用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veraged evoked responses in vigilance and discrimination: a reassessmen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ith the use of monopolar recordings for averaged evoked responses, detected signals in a vigilance task are associated with a late positive component which is absent for undetected signals as well as nonsignals. Bipolar recordings obscure the late positive component associated with detected signals.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late positive component represents cerebr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evaluation of unpredictable changes in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19.
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在湖南宁乡以优质早籼稻中鉴100、两系杂交稻组合香两优68和优质晚籼稻中香1号为材料,通过穗期喷施不同复配调节剂处理,研究了后期营养调控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后期营养调控可提高植株体内保护酶(SOD,POX)活性,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促进灌浆结实,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并在2000年试验基础上,从早稻7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2种(M6,M7),晚稻5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1种(Q2)集延缓衰老、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复合调节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明确机插和机直播下优质双季晚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差异,以及两种方式下适宜品种类型的选择标准。【方法】 本试验以早熟晚籼、中熟晚籼、偏迟熟晚籼、迟熟晚籼和过迟熟晚籼5种不同类型优质晚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机插和机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各类型优质晚籼稻产量和品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与机直播相比,优质晚籼稻在机插条件下结实率和群体颖花数显著提高,千粒重也有所提高,最终产量显著提高。机插条件下中熟晚籼产量最高,偏迟熟晚籼其次,而机直播条件下早熟晚籼产量最高,中熟晚籼其次。(2)对于稻米品质,与机直播相比,机插条件下各类型优质晚籼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与整精米率均显著提高,加工品质改善,但垩白粒率、垩白度增加,外观有所变劣。机插优质晚籼稻胶稠度、崩解值与食味值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蒸煮食味品质提高。两种方式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以中熟晚籼最高,其加工品质最优;垩白粒率、垩白度在品种类型间表现为过迟熟晚籼<迟熟晚籼<偏迟熟晚籼<中熟晚籼<早熟晚籼;对于机插优质晚籼稻,偏迟熟晚籼的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优,其次是中熟晚籼。对于机直播晚籼稻,中熟晚籼的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优,早熟晚籼也有较高的食味值。(3)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齐穗后20 d的日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值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齐穗后20 d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均值显著正相关。【结论】 对于双季稻区优质晚稻品种的选择,综合稻米产量和品质来看,机插宜选择中熟晚籼和偏迟熟晚籼,从注重食味角度,重点考虑偏迟熟晚籼品种;机直播宜选择早熟晚籼,也可适当考虑中熟晚籼获得最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