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斌  天庆 《野生动物》2002,23(3):2-3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世界濒危珍禽朱鹮,经过科技人员20年的精心保护和管理,使野生朱鹮种群和人工饲养朱鹤种群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秦岭南麓洋县的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达 145只,洋县的省人工救护饲养中心有朱鹮达143只,北京动物园朱鹮馆人工饲养繁殖朱鹮28只,另外日本佐渡朱鹮饲养中心有朱鹮18只。世界朱鹮种群数量已达334只。 20世纪初,朱鹮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前苏联等亚洲东部国家,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森林被砍伐,环境恶化、朱鹮在一些国家己销声匿迹了,甚至于灭绝。1960年世界鸟类保护会议…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对朱鹮鸟首次繁殖失败的亲鸟,采取了人工辅助自然育雏技术,共有9对繁殖朱鹮参与实施,繁殖成功率88.9%,育雏成功率82.3%。其中200年参与实施的5对亲鸟在2006年进行自然繁育均获成功。实验证明笼养朱鹮人工辅助自繁育雏技术方案成熟可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康国文 《野生动物》2004,25(3):48-48
由于朱鹮只产于亚洲,世界各国发行的朱鹮邮票并不是很多。最早是日本曾于1981年发行过“自然公园50年纪念”邮票一套一枚,以“朱鹮”为图案;其后,我国于1984年发行了T94“朱鹮”  相似文献   

4.
动物误吞异物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鸟类朱鹮中出现这种现象却很少。2009年人工饲养的1只朱鹮雏鸟,将一根直径为8mm、长10mm的橡胶圈误食进入胃里,第2d朱鹮雏鸟中毒发病、精神萎顿和绝食现象,并出现41.7℃高烧。本次采用肌肉注射和药物治疗的方法,使这只朱鹮雏鸟精神好转,3d后,朱鹮雏鸟从胃里吐出橡胶圈,经过细心护理朱鹮雏鸟得到痊愈。  相似文献   

5.
朱鹮的人工投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从1981—1988年开展了朱鹮生态观察、环境保护和人工投食、饲养工作。特别是人工投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朱鹮的正常繁殖,朱鹮的种群数量已由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今年的30多只。现将朱鹮人工投食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一、人工投食的必要性朱鹮属鹳形目、鹮科、涉禽类。它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下,选择高大的树木营巢。在水田、塘库、河沟觅食。偶尔也在旱地里找寻食物。据查所知。朱鹮的食物是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中一个限制其数量分布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六十年代前,朱  相似文献   

6.
冯宁  徐建民  张守城  徐振武 《野生动物》2007,28(5):17-19,46
在完成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半野化训练及相关论证后,2007年5月31日,陕西省宁陕县放飞了22只朱鹮。在总结朱鹮放飞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朱鹮放飞后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圈养朱鹮种群2009年-2018年的繁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楼观台朱鹮人工种群的种群总数、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老龄朱鹮所占比例较大;朱鹮亲鸟扔雏行为还未得到妥善解决;繁殖相关数据指标年间变化差异显著,碎卵相比死雏、腐卵在繁殖失败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为朱鹮圈养种群繁殖状况的改善提供了数据基础,可为濒危鸟类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鹮自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2001年的300余只,成效十分显著。本文总结了朱鹮保护工作20年来的经验。野生朱鹮繁殖期的保护技术先进、措施得力;是增加野生种群数量的关键所在。主要措施包括:召开巢区所在地镇(乡)、村、组参加的保护工作会议、冬水田维护与管理措施、人工投食.朱鹮繁殖期定点监护、巢树保护、无线电跟踪仪的配带与跟踪等。同时,还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保护对策进行了分析。 野生朱鹮繁殖期概况 野生朱鹮2-3岁性成熟,以3岁居多。属晚成鸟。每年2月开始在海拔即600~1200米的冬水田…  相似文献   

9.
朱鹮为极濒危级鸟类,自1989年北京动物园人工孵化出第一只雏鸟开始,科学工作经过不断研究,使得朱鹮人工饲养繁殖技术日臻完善。尤其是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自1990年建立朱鹮人工种群后,种群数量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截止2002年8月,种群数量已达到196只。  相似文献   

10.
2018年5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突然有10只人工育雏的朱鹮雏鸟在短暂厌食后相继死亡,经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病原检测诊断为新城疫.剩余18只朱鹮雏鸟经检测12只新城疫阳性,后经抗NDV异源高免血清治疗和新城疫疫苗紧急免疫后,16只雏鸟成活.朱鹮感染新城疫偶有报道,但尚无成功治愈的案例.这次朱鹮雏鸟新城疫的诊治为今后...  相似文献   

11.
使用无损伤采样的方法收集朱鹮(Nipponin nippon)的粪便样品,结合硫氰酸胍-硅珠法(GuSCN-SiO_2)研究出了一种朱鹮粪便基因组提取的试剂配方和操作程序。结果表明,可应用于PCR性别鉴定的朱鹮粪便基因组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为85.11%。这种稳定有效的朱鹮粪便基因组提取试剂与提取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朱鹮性别鉴定的困难,保证朱鹮人工种群在繁殖季节合理配对。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疾病是家禽和野禽动物群体当中普遍发生流行的一类疾病,种类相对较多,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一旦发病就会造成大批量的动物发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朱鹮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上世纪80年代一度认为野生的朱鹮已经灭绝,但在1981年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野生朱鹮发生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以及相关研究学者经过了30多年的辛勤努力,朱鹮保护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种群数量的进一步增长,由于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给朱鹮群造成了较大的灾难。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一种朱鹮细菌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希望对更好地控制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保证养殖安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雏朱鹮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鹮(Nipponia nippon)为鹳形目、鹮科、朱鹮属、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该鸟属晚成鸟,孵化期28d,育雏期45d。卵为淡青或浅褐色布满大小不规则褐色斑点,壳较厚,不易光照检查受精与否,人工孵化的初生雏朱鹳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易患各种传染疾病。2002年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在同一孵化箱中先后孵出的5只雏朱鹮发病死亡.发病率100%,对发病雏朱鹮立即进  相似文献   

14.
黄涛  黄治学  闫鲁  王科  魏明艳 《野生动物》2012,33(4):214-215,248
动物误吞异物是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在世界濒危鸟类、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朱鹮中出现这种现象却很少见。2008年河南董寨1只19日龄朱鹮雏鸟,在人工育雏过程中将1根直径为7 mm、长78 mm的玻璃吸管误食入胃里,朱鹮雏鸟出现疼痛和精神委顿拒食现象,采取及时切开肌胃将玻璃吸管取出,用温青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将胃黏膜肌层及皮进行分次缝合,术后对该朱鹮雏鸟进行了彻底的消炎治疗和切口消毒,同时又进行细心的护理和合理的喂食,1周后该朱鹮雏鸟痊愈,并在2 a后配对繁殖。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1月26日下午,日本国明仁天皇和皇后在东京皇宫亲切会见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江泽民代表中国向日本赠送了一对朱鹮,借此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这一对朱鹮,雄鸟名“友友”,雌鸟唤“洋洋”.“友友”者祝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亲善,“洋洋”者说明赴东洋的使者祖居中国洋县.“小俩口”都是.陕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于1996年人工繁殖成功的子一代朱鹮,喜结良缘后,“洋洋”于1998年首产卵2窝7枚,人工孵化成功5只幼鸟.据悉,日本人听到此消息后大喜过望,终于又一次盼来了希望之星.说起日本人民爱朱鹮、盼朱鹮的“情结”来,同中国人民一样,可谓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6.
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朱鹮(Nipponia nippon)保护计划,促进朱鹮再引入,壮大野外种群规模,2014—2019年7—11月,对河南董寨再引入朱鹮的35个巢址及其周边3 m×3 m样方的22个生境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结果表明:大多数巢筑于针阔混交林(n=23)和针叶林(n=10)。在野化放飞初期,朱鹮对营巢树种选择相对多样,但后期对大别山低山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显现明显的偏好(n=27,占81.8%)。筑巢树的平均胸径(35.53±9.82)cm,平均高度(16.07±2.27)m,巢距地面平均高度(12.58±1.70)m (n=33)。各巢间主要在巢树胸径大小、巢址距觅食地或乡县交通干道远近以及巢点上下郁闭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巢位大多数选择在树中位(n=18)或上位(n=11)。巢距交通干道较近对朱鹮繁殖孵化有一定干扰,巢距觅食地远近对朱鹮幼鸟的成活率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再引入野化放飞朱鹮的巢址选择规律,对朱鹮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鹮的过去 朱鹮最早记载;见于我国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距令两于多年历史,春秋时代《禽经》载名朱鹭名。明代《食物本草》书中“又有红鹤,相类色红,《禽经》所谓朱鹭是也”。它在动物分类上,属鹳形目;鹮科,被誊为“东方宝石”。 朱鹮系东亚特有种。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但是在本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朱鹮栖息地环境不断恶化,分布区迅速缩小;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至 70年代后期,俄罗斯和朝鲜半岛的朱鹮相继绝迹。日本为挽救濒于灭绝的朱鹮,于1981年把野外…  相似文献   

18.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世界上极濒危鸟类之一,属我国特有的生物物种资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下称"中心"),自2002年3月从陕西省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引入60只朱鹮,进行人工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19.
经汉中行署批准,汉中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1986月1月11日在汉中市成立。汉中地区,位陕西省南部,北接秦岭、南倚巴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类型复杂,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较多,有鸟类288种,兽类115种,还有一些两栖爬行动物,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陕西有六种,汉中就有五种,其中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种类,闻名中外。1980年重新发现的“秦岭一号朱鹮群体”,是现存的唯一朱鹮种群,该种群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保护下,由当时的7只已繁衍到21只,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朱鹮的保护,经林业部批准,已建立了洋县朱鹮保护区。70  相似文献   

20.
最近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对1981年以来,在洋县重新发现朱鹮鸟及其多年来开展的一系列观察保护工作进行了反思和研究,深感朱鹮及其保护工作,喜中有忧,应该当机立断,从根上采取对策,将洋县划为禁猎区,以防再次出现不应有的损失。 1 问题的提出 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等同志,在洋县四郎乡菊家坪和八里关乡姚家沟找到了已在我国消失近20年的朱鹮。随即就全面开展了观察保护工作。洋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