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庭院养林蛙的意义 庭院养殖林蛙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广面积大,乡村、城镇千家万户均可养殖,不需山、林、河流条件,既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乡村、城镇人烟密集、夏秋季蚊蝇极为丰富,养蛙后能消灭大量的蚊蝇和附近农田、果园的虫害,为人畜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林蛙(Rana tern porariachen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蛙类,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李利人等,1999),是我国出口药用动物中的重要商品之一(黄玉德,1998)。由于多年来酷捕滥杀及毁林开荒等人为的破坏,致使资源日渐减少。另外由于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很畅销,而且价格不断上涨,致使中国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所以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国林蛙的养殖技术已势在必行,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生物学特性 中国林蛙是经济价值很高的两栖类动物(杨富…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林蛙在人工环境下进行饲养 ,与林区野外封沟养殖和生态围栏养殖有着显著的区别。中国林蛙人工养殖需要有较大的成本投入和高质量管理水平。就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一些关键问题 ,我们进行了探索性试验 ,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资料。1 中国林蛙品种选择选择优良的林蛙品种是提高商品蛙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林蛙的养殖效益和林蛙种群的发展。目前 ,人工养殖的林蛙种蛙 ,多采集于山林野生林蛙。有些地区的林蛙虽然个体较大 ,但产油量却较低 ,这种类型的林蛙仅适合于培养成肉蛙类型 ,不适合大规模人工饲养。但也有些林蛙个体中等大小 ,但产油量…  相似文献   

4.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林蛙养殖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  相似文献   

5.
养蛙技术     
我国的蛙类有190多种,目前供养殖和食用的主要有黑斑蛙、金线蛙、中国林蛙、古巴牛蛙和棘胸蛙等品种。前三种别名“田鸡”,即通常称谓青蛙;棘胸蛙,又名“山鸡”、“坑蛙”。  相似文献   

6.
东北林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蛙种,林蛙的输卵管即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东北林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东北林蛙的养殖大都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项目。林蛙养殖技术复杂,养殖环节多,养殖难度大,难点多。加之养殖者间技术交流的不畅,使林蛙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蛙和棘胸蛙是我国山区常见的野生经济蛙类,营养价值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并针对其养殖开发,资源利用提出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林蛙因其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售受关注,也因此使野生资源遭滥捕而日渐枯竭。为使我市林蛙实现人工养殖,发展庭院经济,我们于1999年5月至9月在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自家庭院进行了林蛙圈养试验,经150天的生产实践,200m~2的庭院共生产幼蛙8.2万只,每只按0.1元计算,加上卖掉种蛙共收入9100元,扣除成本,净利润为6200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富亿 《水产科学》2000,19(4):14-15
根据试验与生产经验,阐述了中国林蛙的11种回捕方法和3种越冬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集约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南方的气候特点和中国林蛙南移后的生物学特性,对在南方进行中国林蛙的集约化养殖的场地选建、养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林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油能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是集食、药、补为一体的珍品,深爱人们青睐。由于林蛙自然成活率低,回捕数量少,满足不了人们需要,急待人工养殖增殖,现将其人工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南移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轶 《水产科技情报》2000,27(6):262-264
中国林蛙 (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俗称哈士蟆 ,主产地东北 ,是我国著名的药用、食用经济蛙种。用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 ,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健脑益智等功效。 5 0年代 ,上海水产大学赵振寰提出在南方进行中国林蛙养殖的设想 ,多年来已有很多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近年来 ,苏州大学水产学院获苏州市科委资助 ,在苏州市郊区进行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一、繁殖繁殖技术是中国林蛙南移养殖的关键技术。人工繁殖中国林蛙 ,通常产卵率和孵化率比较低。一般在 3月上旬 ,水温上升…  相似文献   

13.
许建平 《内陆水产》2003,28(3):14-15
中国林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是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珍贵蛙种,属国家保护动物,被誉为深山老林珍品。用雌性中国林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外药材市场畅销,而且价格昂贵,供不应求。林蛙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作者从东北引进种蛙200对,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进行林蛙南移养殖试验,采取用深井水喷淋的方式进行温度调节,培育成蛙近15万只。现将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场地选建场地选择养殖场地要求安静,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便于管理。越冬池建在背风、避光、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车轶 《科学养鱼》2001,(1):16-17
中国林蛙是我国著名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珍贵蛙种,属国家保护动物,被誉为深山老林珍品,滋补健身极品。用雌性中国林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外药材市场畅销,而且价格昂贵,供不应求。一 中国林蛙已被国家环保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的关于濒危物种的等级标准,中国林蛙被列为易危物种。开展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食用被誉为山珍,药用被古、今医学家视为宝,因而林蛙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畅销,且价格昂贵,一直呈供不应求状态。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所以在保护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林蛙养殖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区林蛙野外封沟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试验结果和群众经济,阐述了东北长白山区林蛙野外封沟养殖的技术措施,包括:场地选择及建设、蛙卵收集野外孵化、蝌蚪与变态蝌蚪的饲养、变态幼蛙与林蛙的林中生活管理以及成蛙回捕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轶 《科学养鱼》2001,(2):18-19
(2)孵化 待卵团吸水膨胀后迅速将其移入孵化池进行孵化,卵团孵化密度以4团/米2为佳。水温在15℃左右孵化率较高,低于10℃和高于20℃都会降低孵化率。水位在15-80厘米均可,具体情况视当时的温度而定,温度低可以适当降低水位,增加光照,但是一定要保证受精卵全部浸在水中,不可浮出水面;温度高时可以适当加深水位,并采取换水、遮光减少光照等措施来降低水温。温度适合的情况下,受精卵4-5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卵的孵化速度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高孵化速度快,温度低孵化速度慢,但是当温度超过24℃会严重影响孵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轶 《科学养鱼》2001,(3):14-15
四、中国林蛙性别控制   中国林蛙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雌性的输卵管上,因此在生产中如何提高雌性个体的比例就显得非常重要。自然条件下南方春季繁殖期水温相对比较高,繁殖期水温偏高导致后代雄性个体比例偏高。因此在南方进行中国林蛙养殖雌性诱变技术就显得更加重要,雌性诱变是根据中国林蛙的生长发育规律,利用生物手段调整中国林蛙生殖腺分化方向,从而提高雌性个体比例。   中国林蛙属于无尾两栖类,其性腺为分化型。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温度和性激素对其性腺的分化和发育有着显著的诱导作用。   目前中国林蛙雌性诱变的方…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10日~2008年4月14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场进行了东北林蛙室内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在室内越冬是可行的;一龄蛙、二龄蛙、三龄蛙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2.6%、84.5%、87.2%;越冬期间,三龄东北林蛙的体重下降最大,减重率为5.65%;一龄东北林蛙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  相似文献   

20.
浅谈1992年林蛙减产和今后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庆 《水产科学》1994,13(1):46-46
浅谈1992年林蛙减产和今后采取的措施曾宪庆(辽宁凤城县渔政管理站118100)实践证明,养殖林蛙确实是一项很好的致富之路。如凤城县杨木乡养蛙专业户伊文春从1990年起养殖林蛙几年来共收入20多万元,每年净收入2万元左右。所以近几年来,人工养殖林蛙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