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9-2000年对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发病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为土壤中病残体,种子表面、种皮内部及胚乳均可带菌;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为伤口或自然孔口,且伤口对病菌侵染更有利;病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施肥水平和种类关系密切,高湿低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氮肥对病害发生有促进作用,施用钾肥可降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万寿菊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寿菊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该病原菌在25℃,pH6.04,相对湿度98%的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快、茂盛,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3.
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首次报道了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在我国的发生,从吉林省敦化市不同地点、不同部位发病的万寿菊上分离出有致病性的4个菌株,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及生态学的测定,并根据其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将其确定为丁香假单胞菌万寿菊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getis (Hellmers 1955) Young et al 1978)。  相似文献   

4.
万寿菊(Tagetes ereeta L.)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园林中常见的草本花卉,在世界上有广泛分布。作为药用植物,其花和根可人药,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解毒消肿之功能。近年来,其鲜花又成为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的一种工业原料,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植物天然色素需求量的增长,万寿菊叶黄素产品作为天然着色剂,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相关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应用前景广阔。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的严重发生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落直径法进行抑菌实验,研究了万霉净和世高两种药物的不同浓度对万寿菊灰霉病病原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世高的浓度为10-3对万寿菊灰霉病抑菌防治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福建经济植物7种真菌性叶斑病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福建省经济植物-太子参,梨,落葵,枇杷,龟背竹,龙血树和重阳木的7种真菌性病害,其中太子参斑点病(Phomasp.)梨轮斑病(Phomopsissp.)为全国新记录病害,落葵白斑病(PseudocercosporabasellaeGohetHsieh),枇杷褐斑病(AscochytaeriobotryaeVogl),龟背竹灰斑病(Phomopsissp.)龙血树炭疽病(Colletotrch  相似文献   

7.
用7种药剂防治万寿菊立枯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20%移栽灵1500倍,30%苗菌敌1000倍和70%代森锰锌900倍,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3%,88.4%和81.2%,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万寿菊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马龙县万寿菊生长中后期的一种主要病害,若不及时防治,极易造成大面积流行,严重危害万寿菊产量,减产高达30%~60%,严重的达70%~8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9.
细辛叶斑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室内外药物筛选和大田示范结果表明,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细辛叶斑病效果可达90%以上,多菌灵、消菌灵、治萎灵也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低于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11.
不同保鲜剂对万寿菊切花保鲜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几种常用的保鲜剂硝酸根、硫酸铝、次氯酸钠、蔗糖及碳酸水等不同浓度和互配药剂对万寿菊鲜切花瓶插的综合保鲜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切花外部形态、生理效应及保鲜液变化的连续测定结果表明,50ppm硝酸银+3%蔗糖和3%蔗糖比两种保鲜剂对万寿菊鲜切花均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其中50ppm硝酸银+3%蔗糖的保鲜剂保鲜效果最佳。其花的寿命比对照延长了4d,鲜重也到了14d才有减少趋势,而对照第7d就有下降趋势。3  相似文献   

12.
史高峰  李刚刚  陈学福  杨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68-4570,4577
[目的]探索万寿菊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设计正交试验,采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法对万寿菊中总黄酮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微波辅助提取万寿菊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固液比1∶8,微波功率300W,微波辅助回流1.0h,温度70℃,提取2次。[结论]采用该工艺提取万寿菊中总黄酮浸膏得率为15.86%,浸膏中总黄酮含量为44.01%,总黄酮收率达到6.98%。万寿菊颗粒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3.
符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27-2730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万寿菊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应用于生产的栽培基质。[方法]以园土为对照,用4种栽培基质A(草炭土+蛭石)、B(珍珠岩+蛭石)、C(草炭土+珍珠岩)、D(草炭土+蛭石+珍珠岩)进行万寿菊生长最佳基质的筛选试验,分析比较4种配方对万寿菊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基质对万寿菊不同生长指标有不同的影响,万寿菊的株高增长量依次为D>C>A>CK>B,茎粗增长量依次为D>C>B>A>CK,现蕾数依次为A>C>CK>B>D,成花数依次为A>D>C>B>CK,成花率依次为D>A>C>B>CK,最大花径依次为D>C>A>B>CK。基质D的最高株高为35.60 cm,最大茎粗为1.20 cm,最大花径为9.59 cm,最高成花率为84.62%,地下部的最大鲜干重分别为47.22和9.84 g。[结论]基质D为万寿菊无土栽培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4.
叶面喷施氮肥对万寿菊生长发育和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于苗期、现蕾期、初花期3个喷肥时期及N1(0.025%N)、N2(0.05%N)、N3(0.075%N)、N4(0.1%N)4个喷氮水平下,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水平氮肥对万寿菊生长发育和花产量累计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氮肥对万寿菊形态指标、花产量及其累计速率都有明显的正效应.对形态指标的影响在初花期十分明显,其中株高、分枝数和叶干质量随喷氮水平的提高而依次递增,与CK相比,增幅分别为:0.88%~7.36%1、3.04%~34.78%和11.63%~44.96%.花朵数、花鲜质量和花干质量等的累计值均在N3水平达到最高值,且现蕾期和采收2-3次花后2个时期为叶面喷施氮肥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万寿菊资源优化利用,以万寿菊秸秆代替传统栽培主料,探究其栽培平菇的效果.结果表明:以万寿菊秸秆60%、杂木屑28%、麸皮10%、生石膏1%及蔗糖1%,pH5.8,含水量70%的配方栽培效果最佳,转化率达106.55%,略高于杂木屑主料(杂木屑78%、麸皮10%、生石膏1%及蔗糖1%)的对照组(102.50%),用万寿菊秸秆替代传统主料栽培平菇可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PDA平板分离培养检验法对5个品种的万寿菊种子表面进行带菌检测,并测定5种杀菌剂和2种温汤浸种方法对种子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万寿菊种子表面带菌率在6.0%~85.0%之间,携带真菌的优势菌群主要是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spp.),其分离频率最高达60.16%;其次为镰刀菌属(Fusariumspp.),分离频率为20.76%;青霉属(Penicilliumspp.)分离频率为8.76%,黑根霉属(Rhizopusspp.)分离频率为3.08%、曲霉属(Aspergillusspp.)分离频率为2.08%,毛霉属(Mucorspp.)分离频率为1.40%,同时还分离到细菌,分离频率为6.92%,同一品种各菌群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用0.1%AgNO3和55℃温汤浸种可以杀死种子表面所有真菌,50℃温汤浸种和50%扑海因WP750倍液的消毒效果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是较理想的种子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红  杨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37-10939
[目的]揭示麻疯树对林下植物的化感生理机制。[方法]研究麻疯树叶浸提液对万寿菊幼苗叶片的叶绿素总量、蛋白质、硝态氮、铵态氮及与氮代谢相关的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麻疯树叶浸提液加入土壤后,明显抑制了万寿菊总叶绿素含量。同时,叶浸提液也减少了叶片中总氮、蛋白质和硝态氮含量,但增加了铵态氮的含量,而且这种效应随着叶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麻疯树叶浸提液在较低浓度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合成酶(GS)活性没有显著变化,但在较高浓度时,NR和GS酶活性明显降低。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随着叶浸提液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麻疯树能释放化感物质进入土壤,通过干扰氮代谢的生理活动,抑制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取万寿菊植株生长状态的叶片组织作为外植体,无菌条件下接种于MS+1.2mg/L 6-BA+0.9mg/LNAA的培养基中培养7d,叶片细胞逐渐增殖培养生成芽苗;将芽苗切割分离接种于MS+0.6mg/L6-BA+1.0mg/LNAA培养基中进行无菌培养,5d后,芽苗周围诱导出万寿菊幼苗;将万寿菊幼苗转接入含植物激素0.5mg/L 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6d后,幼苗诱导生根,形成完整的万寿菊组织培养植株。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究万寿菊叶中起主要作用的杀线活性物质,本研究分别测定了万寿菊叶的乙醇粗提物、生物碱类物提取物、皂苷类提取物以及α-三联噻吩标准品的杀线活性,同时测定了万寿菊叶的乙醇粗提物的α-三联噻吩含量。结果表明:万寿菊叶的乙醇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杀线活性,当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线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了80%以上;生物碱类提取物中,水溶性生物碱的杀线效果较好,当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线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0%以上;皂苷类提取物中,当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水溶液中的物质溶液中,线虫的校正死亡率为50%左右,而沉淀时呈絮状的皂苷类物质溶液中线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了90%以上;α-三联噻吩标准品杀线活性试验中,光活化的α-三联噻吩的致死中质量浓度为312.5 μg/mL,未经光活化的a-三联噻吩的致死中质量浓度为431.2 μg/mL,经测定,质量浓度为50 mg/mL、线虫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的万寿菊叶的乙醇粗提物溶液中含有的α-三联噻吩的质量浓度仅为1.412 μg/mL。故本研究结果表明:万寿菊叶的粗提物中,水溶性物质中含有具有一定杀线效果的物质,但起主要杀线作用的应为皂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徒手切片、石蜡切片和半薄切片技术,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万寿菊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显微结构和不同颜色舌状花发育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万寿菊营养器官结构表现出双子叶植物结构特点,根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木质部为多原型,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茎由表皮、皮层、木质部、韧皮部和髓组成;叶由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2)万寿菊舌状花的结构由上表皮、下表皮和中层组织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无气孔,上表皮细胞呈圆锥型凸起,中层组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与成熟叶片比较差异显著。(3)深橙色万寿菊品种‘猩红色’舌状花的上表皮、下表皮和中层组织均有明显的橙色色素分布,淡黄色品种‘非洲菊’舌状花上、下表皮细胞没有发现明显的色素积累,中层组织有颜色很浅的色素分布,表明花色色素可以分布于万寿菊舌状花的全部组织细胞中。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时期舌状花上表皮及中层细胞形状发生了改变,推测此变化可能是花色变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