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时达30%,可减产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所以,防治枯萎病是关系到芝麻增产增收的  相似文献   

2.
淮北芝麻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平原是我国芝麻主产区 ,常年芝麻种植面积 2 0万hm2 左右 ,占全国芝麻生产面积的1 /5 ,对发展我国芝麻商品生产颇为重要。由于该区域在芝麻生育期间温度高、雨水多、田间湿度大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芝麻病害种类繁多 ,发生频繁 ,是造成芝麻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 ,发生普遍 ,危害较重 ,一般发病率为 1 0 %~ 2 0 % ,严重时达30 %以上 ,产量损失 2 0 %~ 30 % ,甚至绝收 ,是芝麻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1 症状芝麻整个生育期间均可感染枯萎病。苗期症状似猝倒病。成株期则表现出典型的维管束型的萎蔫…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20,(7)
正芝麻枯萎病,又名半边黄、黄死病,是芝麻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在我国芝麻主要产区发生较重,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生。一般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可减产30%,致使种子不成熟、籽粒瘦瘪,并在收获前炸落,对产量影响大。1.发病症状芝麻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4.
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普遍发生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河北、江西等主要芝麻产区,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时达30%,可减产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所以,防治枯萎病是关系到芝麻增产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芝麻病虫草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芝麻主要病害及防治1.1芝麻枯萎病1.1.1分布与危害。此病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俗称半边黄或黄死病,安徽、河南、湖北等芝麻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10%,严重者达30%以上。苗期发病造成缺苗,后期发病致使植株过早落叶、枯死,种子发育不良、炸蒴落粒,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山西省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提高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当地主栽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病虫害系统观察圃进行调查,研究芝麻病虫害发生规律,同时开展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芝麻苗期基本没有病害发生,盛花期是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芝麻苗期虫害主要为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而棉铃虫和蚜虫主要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对芝麻进行危害;采用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对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6%、65.6%、73.2%、85.7%,对小地老虎、蚜虫、甜菜夜蛾、棉铃虫等虫害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95.0%、100%、100%。示范区与对照区相比,产量增加了33.6%,经济效益提高了54.8%。综上,采用芝麻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了芝麻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降低了种植风险,而且显著提高了芝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芝麻茎枯病、芝麻黑根疯等。主要危害芝麻茎秆、根部及幼苗。芝麻苗期、盛花期阶段最易感病。病株可产生分生孢子再传播侵染。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和连作地为害加重。1.芝麻枯萎病。又称半边黄或黄化。病菌多从苗的根尖、伤  相似文献   

8.
1芝麻的主要病害与防治 1.1芝麻枯萎病 1.1.1分布与危害。此病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俗称“半边黄”或“黄死病”,安徽、河南、湖北等芝麻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10%,严重者达30%以上。苗期发病造成缺苗,后期发病致使植株过早落叶、枯死,种子发育不良、炸蒴落粒。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防治芝麻病虫草渍害,实现芝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生产目标,2010—2016年连续进行了芝麻病虫草渍害的系统调查,同时2014—2016年对集成的芝麻病虫草渍害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南阳市芝麻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茎点枯病、白粉病、叶枯病和疫病,立枯病在苗期发生,其他病害在盛花中期及以后发生;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和蟋蟀,苗期害虫主要是小地老虎,蟋蟀在盛花期后进行危害,其他害虫全生育期都可进行危害;芝麻田普遍发生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铁苋、马齿苋、狗尾草、小麦实生苗、稗草、小蓟、反枝苋,分区域发生的杂草有香附子、田旋花、苍耳、青葙、野西瓜苗、马泡瓜、苘麻,这些杂草随芝麻出苗而发生;芝麻生育期间降雨多、田间长时间积水时,易引起渍害发生,抗病耐渍性品种对渍害抵抗能力强。针对芝麻病虫草渍害发生规律,通过优化防治药剂和技术集成,研究出芝麻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后比不防治的增产25.58%~52.17%,比常规防治的增产7.17%~13.51%,且一般年份产投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刘丽 《现代农业》2011,(12):7-7
芝麻是人类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芝麻生产,占世界栽培面积的13.5%。芝麻主要分为白芝麻、黑芝麻两种。白芝麻作为榨油用种。中国的小磨麻油,被视为烹调油的珍品。一、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籽粒纯白、出油率高、商品性好的单秆品种如锦白1号,锦黑2号。二、合理轮作换茬"芝麻忌重茬",芝麻几个主要病害如苗期"枯萎病"、中  相似文献   

11.
大棚西瓜苗期病害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西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可以有效地减轻枯萎病的发生,是我市西瓜的主要栽培模式.由于育苗期在大棚内进行,温度高、湿度大、光照不足,造成了多种苗期病害的发生,据调查,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等,发病株率在5%~20%左右,严重的可达到30%以上,甚至造成死苗,为搞好苗期病害的防治,我们对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芝麻病害是芝麻正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常常导致芝麻大幅度减产,发病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成为影响农民种植芝麻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对芝麻产量影响较大的芝麻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枯萎病、青枯病及茎点枯病. 一、立枯病 1.发生时期及症状 立枯病俗称"死苗",一般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播种的芝麻在苗期容易发生立枯病.立枯病危害芝麻茎基部和根部,病株茎部产生褐色病斑,后绕茎部扩展,最后茎部缢缩成线状,病部皮层变褐缢缩,幼苗折倒枯死.  相似文献   

13.
芝麻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湖北、江西、河南、安徽、河北等省芝麻产区都有发生,以湖北、河南、安徽发生较为严重。近年来,在我省漯河、驻马店、南阳等地市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一般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达30%,产量损失2—3成。当前病区范围仍在扩展中,是芝麻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自1988年起,我们对该病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芝麻病害主要有疫病、茎点枯病、枯萎病,其对芝麻的产量与品质影响严重,如防治不及时,轻者可减产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通过试验研究表明:7月上旬是芝麻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时期越晚效果越差。应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噻菌铜悬浮剂、56%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防治芝麻疫病;应用25%使百克乳油、25%施保克乳油防治芝麻茎点枯病;应用枯芽孢杆菌、2%宁南霉素防治芝麻枯萎病,其防治效果好,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一、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芝麻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连续三年选用防治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渍害和虫害的新型农药10~15 d喷雾防治一次,苗期、初花、盛花及生长后期连续喷雾4次,使芝麻亩产迅速提高,从而总结出一套芝麻病虫害综合防控集成技术,在芝麻主产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连续三年选用防治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渍害和虫害的新型农药10~15 d喷雾防治一次,苗期、初花、盛花及生长后期连续喷雾4次,使芝麻亩产迅速提高,从而总结出一套芝麻病虫害综合防控集成技术,在芝麻主产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芝麻病虫害是影响芝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危害严重影响芝麻的产量和品质。一、危害症状茎点枯病从苗期开始发病,一直持续芝麻的整个生育时期,以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生较重,它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苗期染病时,多发生在幼苗根部,主根变褐,地上部萎蔫枯死,幼茎上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芝麻种植面积在我地逐年加大,芝麻病害也相继发生.近几年我地芝麻上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芝麻疫病、芝麻立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茎点枯病和芝麻叶斑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芝麻病害观察圃,多年调查芝麻主要病害发生时期、发生普遍率和严重度,探索芝麻主要病害芝麻枯萎病和茎点枯病在本地区不同品种的发生规律,为指导本地芝麻生产服务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