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赋予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由于人类不加限制地使用这种力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深重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由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的生态失衡。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全球性气候变化和多形态的环境污染。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化石能源和矿物资源的衰竭。这三类危机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物多样性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  相似文献   

2.
谈淡人工生态经济林的设计原则鄢棣,包世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促使人类重视森林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巨大生态功能。由以木材利用的传统林业转向多功能利用的生态林业是当前林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所谓人工生态经济林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最大限度地采用最...  相似文献   

3.
在关乎共同利益及未来面前,人类似乎正在摈弃政治、宗教、信仰等偏见,渐渐在趋向大同。本刊在去年9月号上。对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写的《无法忽视的真相》进行了解读。那本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客观地展示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指出:人类自救只有十年期。超过了这个期限、许多危机便无法逆转。无独有偶。在去年9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姜春云主编的专著《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此书展示的是中国的生态危机。与戈尔不同的是。此书不只列举了现象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对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尖锐剖析。并借鉴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最新研究的成果,对解决生态危机提出了应对之策。该书内容翔实丰富。数据准确权威,方法科学实用。结论严谨缜密。这是一束穿越历史的理性之光,让几十年来沉迷在巨大发展的我们,看到了自身的疏忽以及由此欠下的生态巨债,看到了这种疏忽背后的种种因果链条,看到了走出困境走向希望的唯一之路。作为前奏,本刊新年1月号已先刊发了姜春云同志为该书写的序言,本篇以解读的方式对全书的内容进行隆重推介。限于篇幅,所作的解读也只能蜻蜒点水。但作为一个推介者,本刊希望所有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人,能够挤时间坐下来读读原著,让这束穿越历史的理性之光也穿越你的心灵.引导你真切地洞察我们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代,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通常被追溯到人类中心主义,因此生态中心主义的主张得到了不少认同。但是,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通常被指斥为“反生态”,那么生态中心主义也往往被讥讽为“反人类”。如何看待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从文明的高度来理解生态危机,并就此建构一种“有文明的生态”和“亲生态的文明”,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严耕在其著作《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ISBN9787522822068)中认为,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四大逻辑,建设生态文明则需要处理好4种关系,全面实现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满足人类的三重需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环境危机相继出现,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在人和环境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基于此,提出了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必要性,并通过对中国古代人与环境和谐思想的回顾,引申出调控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田新程 《中国林业》2010,(24):15-15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在直接威胁我们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威胁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正给人类前进的道路蒙上暗淡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     
正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新的文明。20世纪,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表现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问题;21世纪,金融危机、信贷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全球性爆发。全球性危机对人类生存的提出严峻挑战。中华文化中,"危机"一词表示"危险"和"机会"双层意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危机表示转折。全面危机,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全球性社会危机的爆发,以20世纪中叶一场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 ,“生态危机”是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态问题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罗马俱乐部创始人佩切伊认为“对生态的保护和对其它生命形式的尊重 ,是人类生命素质和保护人类两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汤因比还进一步认为 ,人类不仅要尊重植物界和动物界 ,而且对非生物的自然界也要加以尊重 ,承认宇宙整体和其中万物具有尊严性。他说 :“自然界的无生物和无机界也都有尊严性。大地、空气、水、岩石、泉、河流、海 ,这一切都有尊严性。如果人侵犯了它的尊严性 ,就等于侵犯了我们本身的尊严性”。人类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就是…  相似文献   

9.
烟花由来已久,但现代人对烟花的迷恋,却是前所未有的痴狂。每逢年节时期,各国竞相燃放,到处蔓延。似乎没有烟花,就不是繁华,没有烟花,就不是歌舞升平。殊不知,抬望眼,空中绚丽的火树银花,竟是致命的杀手……科学家的“警告”总是理性而含蓄--烟花,是另一种光害,污染环境,危害生态,包括人类。烟花,是无形的杀手。从环境到生态,最终的受害者,是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常被混同为生态保护或资源保护,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出现偏差。为厘清自然保护概念,首先简述德国、美国和中国自然保护思想的发展史,其中以美国超验主义自然观理论探索为主;其次阐述中国古代仁道自然观,以及中国特有的比类取象、思想体验认知方法,把自然保护区比类为“一亩三分地”,进一步体验自然保护的本质;最后综述人类世概念,并在人类世霸权期视野下考察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认为自然保护区的实质就是屏蔽人类干涉、干扰及窥探,放任自然,以便自然响应当下的生态危机,与人类应对危机一起播种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