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9株细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筛选,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所筛选的拮抗菌,研究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效,以期得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敦煌地区盐碱地土壤中共分离出19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A7-3-14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22%,菌株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8.14,防治效果达到69.77%。表明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A7-3-14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鉴定及香蕉组培袋装苗防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比较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细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4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不同浓度S40的发酵滤液均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生长.该拮抗菌发酵液可明显推迟组培袋装香蕉苗发病和死亡,不同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均大于70%.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木霉菌(Trichoderma)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利用对峙平板法测定了绿色木霉菌及木霉菌和杀菌剂联合使用对几种枯萎菌的拮抗作用。通过对峙培养可以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3d内绿色木霉菌即可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原菌菌落内,从而抑制或阻碍其生长。木霉菌单独使用时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与杀菌剂联合使用比单用杀菌剂效果更显著,其中以绿色木霉菌+咪酰胺联合使用的效果最好,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79.3%,对香蕉枯萎病1号小种的抑制率达到59%。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种,经18SrDNA鉴定为木霉属,命名为Trichoderma sp.G2。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对菌株G2抑制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峙试验的平板上,7d香蕉枯萎病菌完全被G2的短绒状菌丝及分生孢子梗丛覆盖;在拮抗平板上,G2发酵液的平均抑制率约为90.4%,挥发性物质平均抑制率达68.3%,可见挥发性物质对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浓度为1.0×107cfu·mL-1香蕉枯萎病菌液体培养中,按体积比为20%接种G2,10d后镜检发现病原菌的菌丝及孢子大部分出现融解,表明菌株G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绿木霉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培养的方法测定了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3种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2菌株及其发酵液对苹果霉心病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砖红镰刀菌(Fusarium lateritium)和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拮抗效果测定结果表明,T2菌株对砖红镰刀菌和苹果链格孢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1.44%、85.51%。T2菌株发酵原液对苹果链格孢和砖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较强,抑制率均在80%以上,与生物源农药3%多抗霉素(6.67μg/m L)对3种苹果霉心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相比,无显著差异。离体果实防效结果表明,T2菌株发酵液对苹果霉心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处理后第5d其防效平均为78.59%。综上,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苹果霉心病的防治及其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香蕉枯萎病菌的卢娜林瑞链霉菌的分离及防效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对海南多年连茬的健康香蕉园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含药介质法、薄层层析法等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成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共分离得到放线菌25株,拮抗放线菌8株,其中B-03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5.43%和80.14%,对香蕉长形叶斑病菌等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48.34%~85.43%和38.43%~80.14%。经鉴定该菌株为卢娜林瑞链霉菌(Streptomyces lunalinharesii),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达72.72%,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香蕉枯萎病防治措施,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铜、锌(EDTA-Cu、EDTA-Zn)对香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锌与拮抗菌21号(SQR21,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配合使用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用尖孢镰刀菌培养得到的粗毒素处理香蕉幼苗96 h后,对照植株萎蔫严重,呈枯死状,添加EDTA-Cu或EDTA-Zn,显著减轻了粗毒素对香蕉幼苗的伤害。(2)与对照相比,添加EDTA-Cu或EDTA-Zn均显著增加了香蕉尖孢镰刀菌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和真菌生物量,但显著降低了镰刀菌酸的产量,分别降低73%和96%。(3)盆栽试验中,加锌(ZnSO4 · 7H2O)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其中锌与拮抗菌21号菌同时使用防治效果最好,处理75 d病情指数比直接接菌处理降低62%。(4)21号菌显著降低了香蕉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直接接菌处理相比降低了18%,锌与21号菌同时使用显著增加了尖孢镰刀菌数量,比直接接菌处理增加了30%。上述结果表明,锌离子可能通过降低香蕉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量以及增强拮抗菌21号菌的生防活性来有效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效筛选法从不同环境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4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XF-7。研究了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黄瓜种子发芽,且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79.57%。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菌株XF-7与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XF-7鉴定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XF-7,在GenBank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JN315670。  相似文献   

9.
从甜瓜根部分离纯化获得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NBmelon-1,探究其对甜瓜及甜瓜病害的影响。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株筛选鉴定,发现对甜瓜多种真菌病害的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例如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黑点根腐病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蔓枯病菌(Didymalla bryoniae)、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亚洲镰刀菌(F. asiaticum)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等;采用苗期灌根的方法,发现NBmelon-1对甜瓜幼苗的生长具有促生作用,甜瓜幼苗的茎粗、叶片大小、鲜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盆栽实验表明,其对甜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相对防治效果为52.76%,可很好地防治甜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10.
2株桃树根际细菌Alcaligenes faecalis对根癌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拮抗根癌病的生防细菌,为根癌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测定桃树根际、茎和土壤中细菌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拮抗活性;以向日葵和番茄为感病植物,测定拮抗菌的防病效果;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明确高效生防菌的分类地位。【结果】利用平板拮抗法从125株桃根际细菌中,筛选出2株可在YEB培养基平板上产生抑菌圈的拮抗菌株51-A和51-B和5株没有抑菌圈但长势良好的菌株。将浓度为106cfu·m L-1的待测菌的菌悬液和A.tumefaciens菌悬液以10∶1的比例混和接种向日葵7 d后,菌株51-A和51-B可显著抑制根癌瘤的形成,防效分别为98.0%和97.0%;提前接种拮抗菌菌悬液,第2天接种病原菌菌悬液,可明显抑制番茄根癌瘤的形成,防效分别为91.9%和86.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51-A和51-B归为粪产碱菌A.faecalis。【结论】粪产碱菌A.faecalis 51-A和51-B对A.tumefaciens引起的根癌病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可用于根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对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分别以香蕉枯萎病镰刀菌细胞壁和几丁质为唯一碳源进行几丁质酶产生菌初筛和复筛,然后通过平板对峙试验,从几丁质酶产生菌中筛选出一株香蕉枯萎病拮抗菌。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XW-2。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及碳源对XW-2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在初始pH为7~8,温度为31~34℃时活性最高,几丁质诱导的发酵液活性高于病原菌细胞壁。发酵液能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拮抗试验可见病原菌菌丝缢缩、消解、顶端膨胀,菌丝体畸形、断裂。  相似文献   

12.
以芍药灰霉病发病典型叶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芍药灰霉病原菌的内生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真菌和拮抗细菌菌株的鉴定;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拮抗细菌菌株对芍药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明确引起洛阳地区芍药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并获得防治芍药灰霉病的内生细菌菌株,以期为芍药灰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引起洛阳地区芍药灰霉病的病原菌种类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筛选获得3株对灰葡萄孢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SY5、SY15和SY30,其中菌株SY5抑菌效果明显,抑菌率为84.44%。芍药离体叶片防治结果发现,3个菌株均对芍药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株SY5的防治效果可达67.66%。菌株SY5、SY15和SY30均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初步探讨3个菌株的生防机制,结果表明3个菌株均可合成脂肽类物质,且对灰霉病菌菌丝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其中菌株SY5脂肽类物质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率最高,为88.89%。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拮抗黄瓜枯萎病的生防细菌,从甘肃省22块多年连作黄瓜的枯萎病发生地块采集土样,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并且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的6株对尖孢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施用L1-3菌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4.71%,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POD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对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孢菌十字花科专化型、辣椒腐霉菌、辣椒灰葡萄孢菌、辣椒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茄链格孢均有较强的拮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设施西瓜栽培中枯萎病发生严重的问题,广泛收集西瓜病株,对其致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对尖孢镰刀菌进行分离、纯化、保存,利用对峙培养法研究BGB生物菌剂对西瓜枯萎病的抑制作用,并对BGB生物肥和恶霉灵或"久安"联合使用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瓜生长期以枯萎病菌为主要优势菌,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BGB生物肥具有对环境安全、无污染,提高西瓜抗枯萎病能力,改善品质、增加产量的作用,配合高效杀菌剂使用,效果更好。以每667m2施60kgBGB生物肥+940kg有机肥作基肥,在西瓜枯萎病发病初期(花期),使用"久安"1500倍稀释液灌根,10d后再灌根1次,共2次,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板对峙接种法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18种木霉共175个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3种不同类型的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的防效,筛选生防木霉资源。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拮抗黄瓜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有50株,抑制率达70.0%~86.3%;拮抗辣椒疫霉病菌的木霉菌株43株,抑制率达70.4%~88.7%。盆栽试验中,筛选出番茄青枯病的生防菌株32株,防效达50.0%~92.7%。进一步对在拮抗试验中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率达75%以上的其中13株木霉菌进行盆栽防效评价,获得防效超过60%的高效菌株2株,分别为T52(深绿木霉)和32080(平菇木霉)。  相似文献   

16.
从67份不同土样中分离得到382株细菌、264株放线分离物,通过平板时峙培养,筛选出拮抗辣椒疫霉的株,其中放线的比例较高,为44.1%;而细菌所占比例则较低,仅为8.5%.测定了抑活性较强的26株株对6种植物病原真的拮抗作用及盆栽控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拮抗B-YD4-6,A-NP6-7和A-GD5-2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作用.且抑能力较强,抑圈直径为22.0~26.0 mm,抑制率达45.18%~55.56%;且该3株拮抗株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1 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5%,67.4%,64.5%.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防城港人工栽培的肉桂病叶为试材,采用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法、形态学观察、ITS测序和平板对峙等方法,研究了肉桂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及其拮抗菌株的筛选,以期为肉桂炭疽病生防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广西防城港肉桂病叶中分离出6株真菌(B1~B6),B6明显致病。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平板对峙结果表明,RG256拮抗效果最佳,抑制率为77.05%±5.06%,鉴定为Gliocladiopsis sp.。综上所述,明确广西防城港肉桂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并筛选到对肉桂炭疽病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为肉桂炭疽病的绿色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组合木霉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香蕉枯萎病正在逐步侵染全球范围内的香蕉,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探索出一种对香蕉枯萎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r309T、Tr121、Tr14。将3个菌株分别制成含单菌株或组合菌株(Tr309T+Tr121+Tr14)可湿性粉剂,进行温室和大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药效试验。温室内药效测试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62)显著低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防治效果(86.67%)显著高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2016、2017年连续2年在广西坛洛镇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15 g/株)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00、6.67)和防治效果(85.47%、89.73%)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同时,施用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也显著提高了香蕉单穗重。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内生真菌嗜线虫镰刀菌(Fusarium nematophilum)NQ8GⅡ4菌株对枸杞根腐病的防效及作用机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枸杞根腐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ium barbarum)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对枸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采用防御酶活性测定和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预先3 d接种NQ8GⅡ4菌株能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高达70.07%。拌土法接种NQ8GⅡ4菌株可显著降低温室中枸杞根腐病的发生,防效为76.38%,与化学药剂多菌灵防效相当。接种NQ8GⅡ4菌株显著促进枸杞生长,株高、侧枝数、叶宽、茎粗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7.61%、90.56%、52.50%、32.35%和44.69%。在病原菌胁迫下,接种NQ8GⅡ4后21 d与不接种相比POD、SOD、PAL和CAT活性分别增加33.92%、65.64%、57.96%和41.59%,MDA含量减少44.23%。说明接种NQ8GⅡ4菌株可以促进枸杞幼苗生长,激发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缓解病原菌胁迫导致的膜脂过氧化作用,进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新的生物防治菌种资源,以醋糟基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醋糟中分离出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广谱抑制效果,将菌体特征与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拮抗菌进行初步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抗病促生效果初探。结果表明:从醋糟中分离到了1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Z,且菌株CZ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对西瓜枯萎病、香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苹果炭疽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根据菌体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死谷芽孢杆(Bacillus vallismortis CZ)。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菌株CZ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立枯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株CZ后,黄瓜小苗的病情指数降低了18.3%。由此可见,菌株Bacillus vallismortis CZ具有开发成生防试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