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井上蛀果斑螟对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特性,室内条件下研究该虫在石榴同一寄主品种果实、枝条和叶片等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果实(甜绿籽、甜光颜、酸沙籽和酸绿籽)上的产卵偏好。结果表明,在酸绿籽不同部位直接和挥发物诱导选择性产卵试验中,井上蛀果斑螟均更倾向于选择石榴果实产卵,产卵高峰期在果实上的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2.67和4.67粒,显著高于枝条和叶片。在4个石榴品种果实直接产卵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产卵试验中,均在酸绿籽上的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分别为43.47和41.00粒;前者在酸沙籽果实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为18.33粒,后者在甜绿籽上平均日落卵量最小,为25.00粒。4个石榴品种挥发物诱导产卵选择性试验中,酸绿籽上落卵量最多,高峰期平均日落卵量为5.67粒,甜光颜平均日落卵量最少,仅为0.67粒。井上蛀果斑螟对不同石榴品种和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存在差异,4种不同品种果实偏好在酸绿籽上产卵,同一品种不同部位偏好在果实上产卵。 相似文献
2.
3.
以井上蛀果斑螟为试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的卵、幼虫和成虫,研究了氟啶脲、虫酰肼和茚虫威对井上蛀果斑螟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的存活和繁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用药浓度提高,其抑制效果加大。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初孵幼虫存活率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对存活初孵幼虫蛹的羽化影响较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其化蛹影响最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老熟幼虫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最强,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存活老熟幼虫的化蛹和羽化影响较为显著;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成虫存活率抑制作用最强,并对存活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影响最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20%虫酰肼悬浮剂1 000倍液对其卵孵化率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5.
近年 ,在黄河故道地区一种新型蛀梨果害虫的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 ,不少梨园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友樵先生鉴定为梨蛀果斑螟( Assarasp待定 ) ,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全年发生 3~ 4代 ,中后期为害较重。为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通过两年的观察研究 ,现将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成虫 :总体大小比梨小食心虫略大 ,灰色或灰褐色 ,翅展 14~ 16 mm,虫体 7~ 9mm,雄虫比雌虫略小 ,触角丝状 ,下唇须发达可至头顶变成弧状 ,复眼发达。前翅向外缘弧状弯曲 ,布满灰色鳞片 ,外横线、中横线明显 ,不平行 … 相似文献
6.
7.
在我国的板栗主产区,栗实蛀果害虫一直是影响板栗品质,困扰栗农开展贮藏保鲜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在山区栗园,蛀果率一般在30%~40%。 相似文献
8.
板栗蛀果害虫包括板栗象鼻虫和桃蛀螟,其危害是影响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豫南地区危害更加严重。要想提高栗园的经济效益,只有降低蛀果害虫的发生率,提高板栗的品质。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现将板栗蛀果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1985~1986年,我们进行了苹果桃小食心虫蛀果与虫果关系的观察。观察方法是在7月初一代桃小食心虫蛀果盛期,准确标记桃小已蛀入果的果数,标记后半月内未进行树上防治,采收前期,剖检全部标记果,记载实际虫果数。为避免少数二代虫果 相似文献
11.
12.
新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Acidowrax avenae subsp.Citrulli)是新疆甜瓜和籽瓜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而且有逐渐扩展的趋势;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重要措施。通过苗期室内喷雾接种法,对新疆的主要的15个哈密瓜品种或品系、2个籽瓜及15个西瓜品种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待测的所有哈密瓜、籽瓜和西瓜品种或品系在发病程度上虽有明显的差别,但均不抗病,其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西瓜和籽瓜的抗病性较哈密瓜要强;品种的染色体倍型和生育期与抗病性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蛀食豆荚的螟虫主要有两种,一是危害豇豆、菜豆、扁豆为主的豆野螟(又名豇豆荚螟、豆荚野螟),另一种是以危害大豆(毛豆)为主,兼危害菜豆、扁豆的豆荚螟。它们均以幼虫在荚内取食,从外面喷药不会触及虫体,因此难于防治。如用药防治,必须抓住发蛾盛期、产卵盛期,以幼虫孵化后、蛀入豆荚之前把它们杀灭,即在豇豆、菜豆现蕾期和花期每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要做到“治花不治荚”。可采用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0倍液,25%喹硫磷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0%吡虫淋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锐劲特胶悬剂250… 相似文献
14.
1农业防治
对发生蛀果虫危害的果园及时进行清理。清理果园包括连续摘除树上的被害果,收集落地果、烂果、次果等。在落果初期每3~5d清除1次,落果盛期至末期每日1次。采取药液浸果、深埋、焚烧等方式集中处理虫果,防止传播。药液浸果:在果园里667m2放置1-2个水桶,内盛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葡萄的重要害虫之一,为明确斑翅果蝇对不同葡萄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及其与葡萄生理指标的相关性,该研究分别测定了斑翅果蝇对3个葡萄品种("绍兴1号""红宝石""紫晶玫瑰")的完整果实和切块果实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各葡萄品种果实的硬度、蛋白质、氨基酸、糖原、可溶性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并对各项指数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斑翅果蝇在不同品种的完整葡萄果实中产卵量差异显著,且产卵选择与果实的硬度呈显著负相关。硬度较大的"绍兴1号"和"紫晶玫瑰"葡萄对斑翅果蝇产卵不利,而硬度较小的"红宝石"葡萄利于产卵。同时,斑翅果蝇对不同葡萄品种完整果实的产卵选择趋性与糖原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不同葡萄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斑翅果蝇对切块果实的产卵选择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枇杷筒斑螟的初步观察枇杷筒斑螟(EurhodopetokiellaRaget,经江酉农业大学章土美教授和沈光普教授鉴定)俗称“隧道虫”。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枝梢嫩茎、花蕾及花轴表皮,引起叶片早落、花轴折断、花蕾枯死、枝梢生长受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山茱萸蛀果蛾(Asiacarposina cornusvora Yang),又名石枣虫、萸肉虫、药枣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山茱萸产区的主要害虫.在秦巴山区的山茱萸产区,受害果率一般达30%~40%,严重者达70%以上.2003~2006年,在陕西省丹凤县流岭山区的寺坪镇、月日乡、花园乡、竹林关镇,对山茱萸蛀果蛾的发生及危害特点进行了观察,并采取了防治措施,收到了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桃树的蛀果害虫主要有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象鼻虫、茶翅蝽5种。果实受害后,严重降低品质和经济效益;蛀害重的果实完全不能食用,造成丰产不丰收。对蛀果害虫的危害情况、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1桃蛀螟以幼虫蛀食果实并可转果危害,导致果实变黄脱落,对品质和产量影响极大。桃蛀螟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缝中、土石块下、落叶上,玉米、高粱、葵花秆中等处越冬,次年4月开始化蛹,5 相似文献
19.
金柚蛀果虫近年来在广东省梅县有为害严重、急剧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金柚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主要介绍金柚蛀果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果园蛀果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蛀果虫是我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水果和蔬菜作物的重要害虫。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改变,加之气候条件适宜,本区果树受该虫危害颇为严重。为了解此虫发生规律,以提供科学的防治依据,本区从2002年以来,对该虫做了系统监测和防治试验。现就蛀果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