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香蕉枯萎病菌的卢娜林瑞链霉菌的分离及防效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对海南多年连茬的健康香蕉园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含药介质法、薄层层析法等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成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共分离得到放线菌25株,拮抗放线菌8株,其中B-03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5.43%和80.14%,对香蕉长形叶斑病菌等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48.34%~85.43%和38.43%~80.14%。经鉴定该菌株为卢娜林瑞链霉菌(Streptomyces lunalinharesii),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达72.72%,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获得对果树真菌病害[苹果轮纹病(Botryospuaeria dothidea)、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alternaria)、葡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和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果树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材料菌株。【方法】从不同植物上分离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落生长速率法及叶盘法等试验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gyr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发酵液对温度、pH值的敏感度分析拮抗物质的稳定性;通过测定拮抗菌发酵液对菌丝的影响,初步分析其拮抗机制。【结果】从不同植物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58株细菌,其中编号为YTB1407的细菌菌株对上述5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且该菌株发酵液的拮抗活性在温度为20~100℃、pH为2.0~10.0,比较稳定。经该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畸形。【结论】该拮抗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温度和pH值对该菌株拮抗物质活性影响不大;该拮抗菌株可以通过影响病原菌菌丝正常生长发挥其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曹新红  苏静  李德舜  王臻 《食用菌》2008,30(3):56-57
主要采用平菇菌丝体固体和液体培养以及子实体人工感染试验,研究平菇黄腐病源菌--荧光假单孢菌对平菇菌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2 d的菌丝体周围接入致病菌后,菌丝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培养3 d长有菌丝球的液体培养基中接入致病菌后,导致菌丝体被严重分解,培养液pH下降.经采用几丁质固体培养基和纤维素固体培养基培养病原菌后,发现在菌落周围能够产生透明圈,表明该菌能够产生几丁质和纤维索酶,因此对平菇菌丝细胞壁具有分解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9株细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筛选,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所筛选的拮抗菌,研究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效,以期得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敦煌地区盐碱地土壤中共分离出19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A7-3-14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22%,菌株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8.14,防治效果达到69.77%。表明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A7-3-14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鉴定及香蕉组培袋装苗防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比较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细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4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不同浓度S40的发酵滤液均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生长.该拮抗菌发酵液可明显推迟组培袋装香蕉苗发病和死亡,不同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均大于70%.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物防治细菌菌株,从香蕉根际土中分离得到87株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7株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进行了抑制枯萎病菌4号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结果显示,拮抗菌株255、D5、F2、ZK11、214、215、252的发酵液对菌丝具有显著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拮抗生防真菌是微生物农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获得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真菌,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对香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峙试验测定表明080409-8,080409-13和080819-B2-1等3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d,抑制率均在55%以上;3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以1%浓度处理7d,080409-8,080409-13,080819-B2-1的抑制率分别为22.00%,51.67%,63.00%;5%处理7d,抑制率分别为39.33%,62.00%,71.00%;080409-8,080409-13,080819-B2-1发酵液的10倍,50倍和1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为40%~85%,在50倍稀释液浓度下,3株拮抗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在中国新发现的梨梢枯病病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var. pullulans)在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等培养条件和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明确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条件,并采用生长速率法对该病原菌进行9种杀菌剂的毒力筛选。结果表明:梨梢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适温度为20 ℃,温度高于35 ℃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产孢最佳培养基为OA培养基;甘露醇和酵母粉分别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菌丝可在pH 4~10条件下生长,pH 5为生长最适pH;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病原菌产孢,在光暗交替的培养条件下,菌落会形成明显的轮纹。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9 ℃。该病原菌对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 <0.01 mg·L-1;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敏感性次之,其0.01 mg·L  相似文献   

9.
2株抗枯萎病尖镰孢菌内生细菌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雪莲  代鹏 《果树学报》2007,24(4):483-486
华南地区因尖镰孢菌引起的枯萎病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的香蕉枯萎病,对香蕉产业来说更是毁灭性的病害。分离、筛选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是防治枯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从海南红树林健康叶片中分离到102株非致病性内生细菌菌株,通过室内抗菌活性的测定,得到了2株对枯萎病尖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对它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其中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命名为BS-009;另一株确定为新发表种Bacillus Mojavensis的一个相似种,命名为BM-027。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主要对引起板栗内腐病的层出镰孢菌(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温度及光照条件对层出镰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板栗内腐病防控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培养病原菌至第6 d时,板栗栗仁培养基最适宜其菌丝的生长;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木糖醇,氮源以硝酸钾为最佳;p H为8时最利于菌丝生长;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在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促进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栽培平菇的棉籽壳为原料,研究了新型的土壤添加剂菌糠与生防木霉的发酵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糠木霉发酵物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63.58%,显著优于木霉的其它接种方式.采用平板稀释法检测根际木霉的数量,表明菌糠发酵物可以促进木霉在根际的定殖.通过酶活测定发现添加菌糠木霉发酵物的土壤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分别在病原菌诱导后的第6天和第9天达到高峰,对病原真菌细胞壁的分解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绿色木霉对黄瓜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了从平菇栽培料上分离到的污染木霉(Trichoderma spp.)对黄瓜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porum)和黄瓜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拮抗作用,并从中筛选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H4对这两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证明TH4可以侵入到病原菌的菌丝内,使病原菌的细胞壁变薄、消解,最终导致菌丝断裂。通过对扣培养法与圆盘滤膜法证明了TH4的挥发及非挥发代谢产物都会对病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茄腐镰孢菌引起的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碳源培养基和9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均较良好,而在L-精氨酸上生长较慢.病菌菌丝在10~35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病菌分生孢子在供试的6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10~35 ℃,最适温度为27℃;pH值2~12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2℃、10 min.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省铁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铁树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铁树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在15~35℃之间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25℃;在pH 2~12之间,病原菌菌丝(孢子)均能生长(萌发),其中pH为6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pH为10时病原菌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条件对菌丝的扩展和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蔗糖作碳源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佳,以硝酸钾作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供试氮源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均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新疆野苹果内生贝莱斯芽孢杆菌Mr12对多种植物病害的生防潜力,明确其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抑菌作用表现和抑菌物质遗传基础,为生防制剂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Mr12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为供试病原菌,测定Mr12无菌滤液抑菌稳定性及无菌滤液对苹果轮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利用3代测序平台Nanopore测定Mr12的全基因序列,通过BLASTX比对注释所含基因,预测分析菌株Mr12抑菌作用的遗传基础。【结果】菌株Mr12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5%~91%。该菌株无菌滤液在pH 4~10范围内抑菌活性稳定,对酸碱的耐受范围广;对紫外线照射和蛋白酶K不敏感,80℃以内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Mr12无菌滤液可使苹果轮纹病菌菌丝膨大畸形,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通过全基因序列信息分析,发现Mr12含有合成difficidin、fengycin、bacillibactin、surfactin等多种肽聚糖和聚酮糖类抗性化合物的基因簇,以及能够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相关的基因。【结论】菌株Mr12对多种植物病原物具有广谱拮抗作用,抑菌物质稳定性高,具有产生多种肽聚糖和聚酮糖类抗性化合物和细胞壁水解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野生毛木耳菌丝生长特性,以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为指标,筛选出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pH及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结果表明:最适野生毛木耳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蛋白胨或酵母粉,培养基适宜pH为5~7,当培养温度为25~30℃时,菌落完整,菌丝洁白,生长速度快且长势最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效筛选法从不同环境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4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XF-7。研究了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对苗期枯萎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菌株XF-7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黄瓜种子发芽,且对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79.57%。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菌株XF-7与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100%。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XF-7鉴定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XF-7,在GenBank中该菌株的序列登录号为JN315670。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延庆县甘蓝生产区采集典型的甘蓝枯萎病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通过致病性试验和形态学鉴定,确认甘蓝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粘团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onglutinans(Wollenw.)Snyder & Hansen〕;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 ℃,低于5 ℃或高于35 ℃时不能生长;在pH值为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为8的条件下生长最快;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以硝酸钾、硝酸钙和硝酸钠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宏  常有宏  陈志谊 《果树学报》2006,23(2):247-251
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著不同。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适宜生长相对湿度为50%~100%,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98%~100%,孢子萌发必须具备相对湿度98%以上的高湿条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2,最适生长pH值为7~8,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pH值会发生改变。该病原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种,经18SrDNA鉴定为木霉属,命名为Trichoderma sp.G2。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对菌株G2抑制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峙试验的平板上,7d香蕉枯萎病菌完全被G2的短绒状菌丝及分生孢子梗丛覆盖;在拮抗平板上,G2发酵液的平均抑制率约为90.4%,挥发性物质平均抑制率达68.3%,可见挥发性物质对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浓度为1.0×107cfu·mL-1香蕉枯萎病菌液体培养中,按体积比为20%接种G2,10d后镜检发现病原菌的菌丝及孢子大部分出现融解,表明菌株G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