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对绿色草莓与凤梨草莓杂交后代进行种间杂种真实性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八倍体栽培草莓品种‘宁玉’为母本、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30个F1代株系,从40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父母本有差异条带的引物进行后代杂种真实性鉴定。采用UPGAM聚类法进行亲本与子代的聚类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比较,评价子代遗传特征。【结果】对父母本、F1代主要形态学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F1代所有植株的长势强于父本,偏母本;对数量性状中亲优势值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后代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用筛选出的20对引物鉴别父母本,二者有差异,利用其进行后代分析,其中12对引物鉴定出30个后代均具有父本扩增片段,结果表明,30个杂交后代均为绿色草莓与栽培草莓的真杂种。同时,从杂种扩增的谱带来看,某些后代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为新谱带的出现或某些谱带的消失。进一步对亲本与子代之间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子代分为3个大类。【结论】通过形态学与SSR标记技术鉴定出所有杂交后代均为种间真杂种,聚类分析表明了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12对SSR引物为二倍体野生绿色草莓资源杂交后代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2.
荔枝、龙眼属间远缘杂种的获得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荔枝品种紫娘喜为父本,龙眼品种石硖、早熟龙眼、古山二号为母本,以及以紫娘喜为母本,石硖龙眼为父本,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通过混合授粉和多组合杂交的方式,改善了属间杂交组合的不亲和性。结果表明,在紫娘喜×石硖、石硖×紫娘喜、早熟龙眼×紫娘喜以及古山二号×紫娘喜4个杂交组合中共获得杂交苗35株,经SRAP-PCR分析,在紫娘喜×石硖组合中鉴定出2株真杂种苗,杂种苗生长健壮,叶片宽大。研究的形态学和分子标记分析均显示获得了荔枝和龙眼的属间远缘杂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和SRAP标记及表型性状研究了二倍体菊花近缘种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与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31个杂交F_1代单株中,122个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93.13%。42对SSR引物组合在菊花脑、甘菊及其122个F_1杂种中扩增得到123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性条带;18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得到5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性条带。菊花脑×甘菊种间F_1杂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4~0.90,表型变异系数在10.16%~16.67%之间,且存在超亲个体,说明种间杂种的遗传变异丰富;杂种的叶片表型偏向于母本。基于表型性状和SSR、SRAP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将亲本和122个杂交后代都分为7类,绝大多数杂种后代与母本菊花脑聚在一起,而父本甘菊和少部分杂种株系分别单独聚在一起,表明F_1代与母本更为相似。母本与种间杂种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0.62)高于父本(0.54),说明该杂种群体在遗传上更接近母本,与表型观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资源获得是开展育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两种砧木杂交,创造出聚合两种砧木优良性状的新型砧木资源材料。【方法】以枳雀为母本、枳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合胚抢救技术获得子一代植株,利用形态学观察及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子一代进行鉴定。【结果】三年胚抢救实验共接种3 146粒种子,获得胚抢救幼苗1250株,成苗率为39.73%。其中通过形态学鉴定出41株杂种苗,共筛选出8对SSR引物来对父本母本进行区分,其中的CS014RCS014F、CS065R-CS065F引物组合可以准确地鉴定出杂种后代,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定出20株有性杂种植株。所获得的61株杂种资源为将来深入开展柑橘砧木育种研究工作奠定了材料基础。【结论】以多胚性柑橘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获得的成熟种子,难以通过直接播种的方式获得杂种苗。将胚拯救与分子鉴定相结合,通过SSR分析,找到可靠的SSR引物对鉴定杂交后代,为柑橘砧木育种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早期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F1代实生苗的有性杂种,可以减少土地使用面积,提高育种效率。SSR是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快速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之一。研究对青砧二号(A1)和宁8(N8)组合F1代杂种实生苗的22个单株进行了倍性分析及SSR鉴定,并对亲本和F1各单株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调查,倍性分析表明,有3株表现为四倍体;SSR分析表明,13株表现为母本带型,为母本的无融合生殖后代;9株表现为杂合带型或父本带型,为母本与父本的有性杂种。SSR鉴定结果和杂交实生苗的田间表现高度吻合。SSR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地对无融合生殖亲本的有性杂种后代进行早期鉴别。  相似文献   

6.
梁青  陈学森  张立杰  吴传金  刘崇琪 《果树学报》2006,23(3):388-391,F0003
以3个甜樱桃品种为母本,3个中国樱桃品种为父本进行了种间远缘杂交,并对所得到的杂种成功地进行了胚抢救,探讨了不同亲本品种对大樱桃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其胚抢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的坐果率差异显著,在同一母本的杂交组合中,均以五莲红樱桃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坐果率最高(≥4.14%);而以红灯为母本与3个父本品种杂交的平均坐果率高于那翁和先锋为母本的相同杂交组合的平均坐果率;(2)不同亲本品种的杂种胚萌发生长率与多丛芽增殖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参试的3个父本品种中,以五莲红樱桃表现最好;(3)经过生根培养,已经成功地将一批杂种胚培苗移栽到大田。  相似文献   

7.
以紫薇品种及优良无性系为母本,以大花紫薇和福建紫薇为父本进行杂交,随机选择ZD(紫薇×大花紫薇)和ZF(紫薇×福建紫薇)2个杂种群体51个优良单株为试材,从5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5对在亲本间具多态性的引物对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定,以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对亲子代个体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ZD和ZF 2个群体各19个单株被至少2对引物鉴定为真杂种,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6和5.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3 2和0.657 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044 5和1.215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04 7和0.586 0,说明2个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亲子代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2~1.00,存在遗传差异。聚类树结果显示ZD群体与母本紫薇聚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ZF群体则与父本福建紫薇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
以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为母本,中国抗寒野生种或者欧山杂交的品种为父本,通过人工大田杂交后利用胚挽救技术和分子标记选育无核抗寒葡萄新种质.在配置的14个杂交组合中,共获得杂种1021株,其中'红宝石无核'×'北冰红'成苗率最高(18.13%),获得634株.以'左优红'为父本时,'火焰无核'适宜作母本;'北冰红'和'雪兰红...  相似文献   

9.
【目的】杨梅一般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现有栽培品种都来源于优良雌株的无性系。为探索杨梅栽培品种间杂交育种的技术途径。【方法】以著名的杨梅品种‘荸荠’为母本,‘东魁’雌株上偶尔出现的雄花为父本,这2个品种在遗传和果实表型上差异较大,通过人工套袋授粉获得杂交实生苗。然后用8个在父母本上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进行杂种鉴定。【结果】成功获得杂交实生苗117株,经过SSR分子鉴定,其中83个同时拥有父母本来源的特征片段,为真杂种,其余34株的母本为‘荸荠’,父本混杂。根据共显性SSR标记在F1代中的分离类型,对8个标记同一位点上不同等位基因的分离比例进行χ2检验,发现6个SSR位点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2个出现偏分离现象。双亲和83个真正杂种后代的遗传聚类分析可分为2组:一组包含39个后代,与‘东魁’聚在一起;另一组包含44个后代,与‘荸荠’聚到一起。【结论】应用杨梅雌性栽培品种偶尔出现的雄花粉可以实现栽培品种间的杂交育种,SSR标记可以有效鉴别真杂种。获得的杂交群体可用于构建杨梅连锁图谱,对现代杨梅分子遗传学研究和杂交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是进行猕猴桃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前提。通过筛选InDel引物对软枣猕猴桃2个杂交后代群体进行InDel标记研究,以鉴定杂种后代的真实性。【方法】采用高通量磁珠法提取软枣猕猴桃‘永丰1号’(♀)、‘RB-3’(♀)、‘11-17’(♂)、‘魁绿雄’(♂)亲本基因组DNA,以及‘RB-3’ב魁绿雄’子代175株和‘永丰1号’ב11-17’子代531株的基因组DNA;根据重测序数据设计InDel引物,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4个亲本中进行多态性验证,选择扩增带型清晰、稳定以及在父本中出现特异性条带的引物用于杂种子代鉴定,根据所选引物中InDel片段长度选择琼脂糖凝胶电泳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RB-3’ב魁绿雄’和‘永丰1号’ב11-17’2个杂交F1代群体进行真实性鉴定。【结果】在‘RB-3’ב魁绿雄’的杂交组合中,共筛选出4对引物,作为杂种鉴定的标记,鉴定杂交后代的真杂种比率为92.00%。在‘永丰1号’ב11-17’杂交组合中,同样筛选到4对,杂交后代的真杂种比率为99.24%。【结论】InDel标记可有效地对猕猴桃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真杂种的鉴定为后续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遗传图谱构建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杧果炭疽病抗性杂交群体的构建及SSR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炭疽病高抗的金煌品种为母本,高感的爱文品种为父本构建杧果炭疽病抗性杂交群体,共获得杂交果实219个,培育杂交实生种苗184株。按花朵统计结实率为2.18%。通过对184株杂交种苗进行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16对引物中15对能够有效扩增产物;12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8对在父母本之间具有多态性,184株杂交种苗可以确认是真实杂种,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对杧果杂种的真实性进行快速验证。  相似文献   

12.
15个樱桃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RAPD技术,用104条随机引物对甜樱桃的14个品种和中国樱桃的1个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有14条引物的多态性较好。用任意一条能出现扩增带的引物,能明显区分开中国樱桃和甜樱桃,RAPD标记能够准确地进行种间的区分;而用一个引物或两个引物的组合只能鉴定出甜樱桃的一个品种。聚类结果显示,中国樱桃和甜樱桃的遗传距离最远;黄色果肉的养老和其他红色果肉的品种遗传距离较远。RAPD分析基本能够反映甜樱桃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但效果不理想,鉴定品种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不同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subsp.hubernusAlef.)的不同品种及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_1代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研究。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也表现在酶带的迁移率快慢上。所研究的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一般有5~9条酶带。 两个品种间杂交组合石白×翘头青,国光×翘头青的杂种F_1代酯酶同工酶酶谱既不同于父本也不同于母本,可以认为在遗传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类型。尽管如此,仔细比较杂种F_1代及亲本的酶谱则发现酶谱较多的倾向于母本。 初步认为酯酶同工酶分析是鉴定萝卜品种遗传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牛茹萱  张剑侠  王跃进  翟焕  赵凯 《果树学报》2012,(5):825-829,965
【目的】为了培育抗病抗寒无核葡萄新品种,【方法】以2个种子败育型无核品种‘波尔莱特’、‘红无籽露’作母本,以抗病抗寒的中国野生山葡萄株系‘黑龙江实生’、‘双优’及欧山杂种‘北醇’、‘00-1-10’(‘玫瑰香’ב黑龙江实生’)分别作父本杂交,授粉51 d后将胚珠分别接种于ER和MM4培养基上进行胚挽救,培养60 d后在WPM+BA 0.2 mg.L-1培养基上诱导成苗。【结果】结果表明,2个母本品种胚挽救的适宜培养基不同,‘波尔莱特’作母本适合于ER培养基,‘红无籽露’作母本适合于MM4培养基。2个母本基因型对胚珠的发育率和成苗率的影响差异不大,‘波尔莱特’略优于‘红无籽露’;但4个父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果影响较大,以欧山杂种‘00-1-10’和‘北醇’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胚株的发育率和成苗率明显高于山葡萄‘黑龙江实生’、‘双优’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共获得无核葡萄胚挽救新种质50个株系。【结论】在胚挽救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无核葡萄适宜于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欧山杂种比山葡萄更适宜于作杂交的父本。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方法对7种枇杷属植物及2种枇杷近缘属植物共14份材料配置的91个种间、21个属间共112个杂交组合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1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有28个坐果率为零,即杂交不亲和,约占30%;杂交组合大多为部分亲和,仅少数为完全亲和。枇杷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石斑木、石楠)的正交基本不亲和,反交有5个组合能结果,但杂种胚中途败育,需要进行胚挽救。不同的种类作为父本或母本时,坐果率相差较大,以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野生普通枇杷和‘解放钟’作母本,平均坐果率高达36.2% ~ 58.2%;而以台湾枇杷及其两个变型和椭圆枇杷作母本,平均坐果率仅为2.9% ~ 16.3%,作父本时,平均坐果率较高,达22.4% ~ 43.1%。花粉管生长的荧光观察显示,台湾枇杷恒春变型作母本与栎叶枇杷杂交为孢子体不亲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授粉时未做去雄处理的‘满天红’ב红香酥’组合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排除非双亲杂种单株,为利用该组合进行连锁分析奠定基础。【方法】用9对从转录组数据开发的在双亲间表现多态性的genic-SSR引物和1对自交不亲和基因检测引物对‘满天红’ב红香酥’组合所有单株进行杂种鉴定、标记偏分离分析和群体聚类分析。【结果】348个杂交单株中,有339株同时拥有母本和父本来源的特征片段,真正为‘满天红’和‘红香酥’的杂种,其余9株在部分位点未见父本条带,排除为双亲杂种的可能。卡方检验发现6个位点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4个出现偏分离现象。双亲和339个真正杂种后代经遗传聚类分析分为3组:一组包含77个后代,与‘满天红’聚在一起;另一组包含183个后代,与‘红香酥’聚到一起。另有79个后代,单独聚在一起。【结论】利用Genic-SSR分析成功地对‘满天红’ב红香酥’组合梨杂种后代进行了鉴定,表明外来花粉污染是造成杂交群体中非双亲杂种污染的主要原因,产生自交后代污染的概率较低,聚类分析表明S-RNAse和部分SSR位点在该杂交群体中发生偏分离,半数以上的单株与父本‘红香酥’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早酥梨正反交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倾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早酥梨正反交获得的1328株杂种实生苗的观测和遗传倾向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果实形状倾向亲本,倾亲率为82%;早酥作父本的后代果形遗传传递力较作母本的强.梨果实大小遗传后代倾向减小,果实重量为亲中值的76%;早酥作父本时后代果实较大.杂种后代果心呈较大变异,后代果心为亲本的1.35倍,小果心组合的后代果心较小;早酥作父本的后代小果心株率高于作母本的.杂交后代果实品质变劣,劣变率为95%;早酥作父本的后代果实品质较好.亲本童期为4年的杂交组合,后代童期在3—6年之间,平均为5年.  相似文献   

18.
SSR标记鉴定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杂种实生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早期鉴定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杂种实生苗,对青砧二号×M9组合的79株F1代杂种实生苗单株进行了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18株F1代杂种实生苗为母本与父本的有性杂种,其余单株均为母本的无融合生殖后代,3对SSR引物扩增出9种带型,其鉴定结果一致,且和杂种实生苗的田间表现完全一致;利用SSR鉴定体系对平邑甜茶×LUO6、平邑甜茶×ZH2、青砧二号×宁8、青砧二号×海红杂交组合F1代中有性杂种的鉴定结果也与田间表现一致。已建立的SSR体系可快速、准确、高效地鉴定早期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F1代有性杂种,有性杂种检出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为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Ogura CMS)的恢复基因转至甘蓝Ogura CMS材料上,以6份甘蓝Ogura CMS材料为母本,以含恢复基因的甘蓝型油菜为父本,人工杂交结合胚挽救培养,研究取材时期、培养基成分和杂交组合对胚珠成苗的影响,同时对胚挽救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否为真实F1杂种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胚珠培养以剥蕾授粉后16d取材时胚珠成苗数最多,成苗率为4.56%;培养基以MS+GA 0.1 mg·L-1+NAA 0.1 mg·L-1+0.5%水解酪蛋白(CH)+0.5%活性炭(AC)成苗效果最好,成苗率高达6.24%;M09CMS×RFO-46组合成苗数最多,成苗率为5.96%。67株胚挽救培养得到的植株经流式细胞仪、SSR分子标记和形态学鉴定,得出65株为真杂种,真杂种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20.
用AFLP分子标记鉴定冬枣自然授粉实生后代杂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应用AFLP技术对65株冬枣自然授粉实生后代进行杂种鉴定, 从81对EcoRⅠ和MseⅠ选择性引物中筛选出12对带型清晰且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用这12对引物共扩增出517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376条, 多态性百分率为72.7%。共扩增出金丝小枣特征带10条, 鉴定出34株冬枣×金丝小枣杂交实生苗;扩增出尖枣特征带7条, 鉴定出冬枣×尖枣杂交实生苗15株; 不能确定的有16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