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嘉善县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嘉善县食用菌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嘉善重要的农业产业和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当前,嘉善食用菌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要以打造现代农业精品为目标,创新载体,努力促进嘉善食用菌产业科学发展、持续增效。1嘉善县食用菌产业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较大。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营销者达1000多户。2007年,全县秋季食用菌种植面积227.8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了33.4万平方米,增幅达17.1%。以每平方米出菇9千克计算,产量达2.1万吨,比2006年增加16.7%;以每平方米产值36元计,总产值达8200万元。二是品种品质优良。嘉善的食用菌产业以双孢蘑菇为主,其主栽品种“2796”通过不断试种选育,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的特点。三是区域适度集聚。姚庄镇是全县蘑菇生产主产区,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四是发展趋势良好。从姚庄镇的情况看,该镇近5年来蘑菇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维持在20%以上,栽培面积年均增长9.95%,产值年均增长16.26%,呈稳定增长趋势。目前,嘉善县的双孢蘑菇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面积居全省第一,已成为浙江省发展双孢蘑菇的优...  相似文献   

2.
介绍作为我国"一带一路"计划经贸国之一的以色列的食用菌产业现状:主要食用菌品种是双孢蘑菇,全国有11家蘑菇生产企业,2016年食用菌生产总量为15 210吨,种植面积为9万平方米。并分析产业发展历史、主要原因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黄家浜村是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的蘑菇重点种植村。近年来蘑菇生产发展很快,2007年全村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7.8万平方米,已成为平湖市的蘑菇生产专业村。为解决蘑菇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产品销售难题,进一步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菇农增收,黄家浜村菇农在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联户联销”的新型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蘑菇产业的发展和菇农增收。1联户联销模式形成的背景1.1蘑菇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为联户联销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黄家浜村地处当湖街道的西南部,紧靠新07省道和跨海大桥北接线,交通便捷,发展蘑菇等鲜活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平湖市委市政府和当地政府将蘑菇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政府扶持力度大,农民发展积极性高,蘑菇种植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07年秋,全村蘑菇种植面积已达17.8万平方米,是平湖市蘑菇种植规模最大的特色专业村。1.2菇农市场经营意识的不断增强,为联户联销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理念基础黄家浜村虽然是平湖市蘑菇种植规模最大的专业村,但其生产现状:一是小,二是散,单户种植规模不足1100平方米,且以分散经营为主,缺乏...  相似文献   

4.
1990年3月,邓小平在谈到农业问题时就曾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平湖蘑菇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试种,经过近30年的培育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1997年以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平湖蘑菇产业进入第二轮快速发展期,种植规模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递增,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平湖市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几年来,平湖蘑菇产业紧紧围绕“做专、做强、做精、做优”的目标,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下,逐渐由老、小、散的粗放经营模式向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本文就蘑菇规模经营在平湖的实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探讨。1平湖蘑菇规模化经营现状1·1产业发展渐趋规模化据统计,2007年全市9个镇(街道)、42个村共1300户种植户种菇面积达152·44万平方米,户均种菇1172·67平方米,比上一年的938·89平方米扩大233·7...  相似文献   

5.
富阳食用菌产业以蘑菇为主,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等有少量栽培,但起步晚,规模小。 1食用菌发展历程与现状 1.1蘑菇富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蘑菇,分布在东洲街道、新登镇两大片。1989年生产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栽培面积116.7万m^2,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蘑菇生产县。但是由于当年菌种及菇房大规模爆发的螨害,又有金黄色葡萄球状菌事件,致使富阳蘑菇出口受阻,面积骤降,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蘑菇生产面积为11·67万平方米,2007年冬季和2008年春季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蘑菇12·15千克、产值81元,合计产量1417吨、产值945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一大特色产业。蘑菇生产年转化稻草3500多吨,砻糠500多吨,河泥6500立方米。蘑菇生产后产生蘑菇废料3500多吨,倘若处置不当就会造成蘑菇生产场所环境恶化,病虫危害加重,影响蘑菇产业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嘉兴市与平湖市执行部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按照创新农作制度和发展循环农业的理念,2006—2007年在新埭镇组织实施“农业废弃物蘑菇废料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两年试验、示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蘑菇废料资源化利用的路子。1试验示范情况根据新埭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实施方案,采取小区试验、大田对比、园区示范的整体推进的技术推广路线组织实验。1·1小区试验在旧埭村选择芦笋长势均匀、从未施过蘑菇废料的田块作(面积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小区对比试验田块。蘑菇废料每亩用量分为三种模式:2000千克、1500千克和1000千克,均作基肥施入,以不施蘑菇废料的作对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完全相同。每种模式设三个重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利用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并利用蘑菇生产废料作基肥发展芦笋、瓜果、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7年底,全市蘑菇种植面积达152万平方米,创产值8500多万元;发展芦笋1000多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精品西瓜和水果6000多亩、出口蔬菜15000多亩。蘑菇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平湖市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开发,加快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1平湖市农作物废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1·1稻草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平湖是浙江省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年种植面积约34万亩,年产出稻草17万吨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起,平湖市通过积极发展蘑菇等草腐型食用菌生产,使大量的稻草资源变废为宝,成了蘑菇的优质培养料,按2007年全市蘑菇种植面积152万平方米、每一万平方米投入稻草315吨(投料270吨+菇棚覆草帘45吨)计算,每年消耗稻草达4·8万吨,约占全市稻草总产出量的30%。蘑菇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全市10多万亩水稻的稻草资源得到循环再利用,减少了稻草大量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使水稻种植户每年直接增收1000多万元。1·2蘑菇生产废料开发利用状况蘑...  相似文献   

8.
马付元 《浙江食用菌》2011,(3):14-14,24
浙江省平湖市曹桥街道百寿村农民依靠栽种蘑菇,走上了富裕之路。2010年全村栽种蘑菇面积为21万平方米,总收入突破1512万元,使小蘑菇成为全村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9.
江阴县栽培蘑菇是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的。十一年来,由于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县外贸局、多管局、供销社相互密切配合,大力推广普及科学种菇技术,全县蘑菇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三年全县三十个公社、乡、镇中有二十八个栽培了蘑菇,面积达208.4万平方尺,收购总量286.5万斤,总产值306万元,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蔬菜》2012,(5):18
2011年广西食用菌生产和销售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食用菌鲜品总产量达82.24万t,总产值51.54亿元,分别居全国第10位和第9位。其中双孢蘑菇、秀珍菇、茯苓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3、4位。栽培面积超百万平方米的县(区)有25个,产值超亿元的县(区)有15个。  相似文献   

11.
地处闽南三角区的龙海县,不仅是粮食高产区,也是蘑菇主产区。每年这个县蘑菇产量在4万吨以上,占全省蘑菇产量的三分之一。今年菇农们又种下700万平方米蘑菇,产量可达4.5万吨,产值可上亿元。历来,蘑菇都是抢手货,因为用这些蘑菇加工成的水仙花牌蘑菇罐头一向是福建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今年却发生了意外,正当白花花的蘑菇丰收在望时节,蘑菇出现了严重滞销状况:到11月下旬,外贸部门才给龙海县下达4000吨蘑菇收购计划,而4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广西食用菌生产和销售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食用菌鲜品总产量达82.24万t,总产值5l。54亿元,分别居全国第10位和第9位。其中双孢蘑菇、秀珍菇、茯苓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3、4位。栽培面积超百万平方米的县(区)有25个,产值超亿元的县(区)有15个。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443万人,三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生活水平比较高。食用菌生产主要是蘑菇、香菇、平菇等,全国蘑菇的栽培面积为83.7万平方米,平均单产15.3公斤/米~2,最高单产可达22.5公斤/平方米,总产量1283万公斤。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新邵县是一个具有十七年蘑菇生产历史的外贸生产基地县。今年县人民政府为了帮助农民致富和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制定五项措施积极扶持蘑菇生产的发展。一、建立蘑菇生产扶持发展基金。由县供销社、县科委、县多种经营办各拿出资金1万元(共3万元)作为对全县种菇面积1千平方尺以上的大户实行有偿扶持。二、搞好制种,保证茵种质量。由各菌种场与农户签订合同,落实“四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5.
平湖蘑菇产业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食用菌》2008,(5):1-2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30年前平湖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蘑菇引进开发和试种示范。迄今蘑菇已成长为平湖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和种植业的支柱产业,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1平湖蘑菇产业的发展历程平湖蘑菇产业是农村改革以粮为纲纯粮型农业的产物。平湖蘑菇三十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9年):加工原料基地型生产阶段。平湖市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始于1979年,依托上海梅林食品厂,组织厂地合作,按照原料基地形式组织订单生产,蘑菇主要销给梅林,以罐头蘑菇为主要加工产品。第二阶段(1990—1999年):接轨上海闯市场阶段。逐渐转向多元化的营销,针对加工厂出口难、收菇难、卖菇难的问题,积极开拓鲜菇销售市场,改变加工蘑菇这一单一销售渠道,鲜菇销售份额逐年上升至80%左右。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进入21世纪以来,以平湖麦士康营养食品有限公司1·67万平方米蘑菇基地的建立为标志,进入了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现代化的蘑菇种植技术大量运用,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批蘑菇专业户、专业村、产业园、专业合作社茁壮成长、发展壮大,市场营销份额占到...  相似文献   

16.
春蘑菇对于缓解蔬菜“春淡”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经过秋菇生产,菇床养料消耗殆尽产量低。为此,我们在1987—1989年,稀土在对蘑菇增产效应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蘑菇生长所需营养元索配制成“菇乐”,1987—88年春菇经松江、上海、南汇、嘉定及江苏张家港县(市)14个乡试验示范,1989年扩大20个乡示范应用面积2.2万米~2以上,春蘑菇产量提高10—30%。  相似文献   

17.
1985年2月在意大利考察期间,先后参观了4个蘑菇农场和1个蘑菇科技服务中心,对意大利的蘑菇栽培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双孢蘑菇双孢蘑菇是意大利蘑菇栽培的当家品种,年产鲜菇达6万吨左右。蘑菇栽培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农区,主要产区是在北部山区,邻近法国边境一带,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随着机器制造业和电子技术发展,生产方式从手工栽培走上工厂化专业性生产道路,生产技术实行一系列改革,生产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双孢蘑菇单产达到每平方米20~25公斤,一年种4~5茬。 (一)堆肥制作堆肥是蘑菇的生存基  相似文献   

18.
苍南县马站区为蘑菇重点产区。近几年来,马站供销社外引新成果,内联菇农,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推动了蘑菇生产的蓬勃发展。1989年全区大棚蘑菇达83.3万平方米,预计产值2500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土窑洞栽蘑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西部巩县、偃师、洛阳、灵宝等县市,属秦岭余脉的崤山和氓山。这一带黄土层深厚,当地群众因地就势,建造土窑洞居住,已有很久的历史。土窑洞具有保温隔热。冬暖夏凉,较潮湿等特点。为了发展食用菌生产,这些县从1977年开始在土窑洞内栽培蘑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其中,巩县是全国外贸系统18个蘑菇基地县之一,1980年在土窑洞内种蘑菇109000多平方米,收鲜菇231吨。为了总结土窑洞栽蘑菇经验,我们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利辛县探索利用牛粪、麦草种植双孢蘑菇获得成功,去年种植户由5年的1.2万户上升到4万户,面积达160万平方米,产值达5000多万元,成为皖西北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该县领导对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