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47-47
鳗鲡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新品种,也是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指引下,我国养鳗业有了飞速发展,在养鳗的许多研究领域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查明我国鳗苗资源量,分布和为发展养鳗基地的合理布局提供资料,我们在1975年及1976年4~7月对辽东半岛黄海沿岸进行了调查试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采自江西省广丰县境内丰溪河流域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亲本孵化后的鱼苗为研究对象,从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等方面研究了花(鱼骨)的食性特点。结果表明:鱼苗阶段花(鱼骨)仔鱼有一定的趋弱光性,2—3cm夏花阶段表现为中上层,5cm以上仔鱼一般白天潜伏于水底和石砾中,晚上到岸边或池边觅食,以后营底栖生活,起捕率不高,这种摄食行为与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分布规律相一致。鱼苗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及其它小型浮游动物,稍大时能摄食摇蚊幼虫、水蚯蚓、幼虫等,主食水生昆虫,也摄食黄蚬、螺蛳等软体动物和小鱼、小虾,可以认为花鲔的食物由摇蚊幼虫等16类饵料生物组成,并以摇蚊幼虫在全年的出现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河鳗是水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具有肉肥味美,营养丰富和滋补身体的优点,有人称它为“水中人参”。河鳗的出口价值很高,一吨成鳗可换外汇1万余元,一吨鳗苗可换外汇150余万元,有人又称它为“水中黄金”。由此可见,发展河鳗养殖,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争取外汇支援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鳝仔苗的呼吸及食性变化一、呼吸的转化形式1.泡沫的支助作用。由卵粒借助于泡沫的浮力,使卵粒一直处于水面高氧层,可由空气直接给胚胎的发育供氧。2.胡萝卜素的作用。卵粒均是金黄色,这是由于卵粒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的作用。胡萝卜素在酶的作用下,对胚胎的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河口地区鳗苗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2年-1995年鳗苗溯河盛期,在南自海南岛北至辽宁中国沿海7个代表性河口,采集了白仔鳗样品,测定了全长、体重、并以耳石制片扫描电镜鉴定日龄、比较研究了全长、体重和日龄的频率分布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同年不同河口样品的生长、体重和日龄结构存在某些差异,这些差异源于繁殖群体的遗传性。同河口不同年份差异无规律性,是鳗苗漂移分布的随机性所致。  相似文献   

6.
东、黄海六种鳗的食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波 《水产学报》2003,27(4):307-314
用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的出现频率百分比组成来划分东、黄海6种鳗的生态属性和食性类型。通过对其食物组成的分析,发现这6种鳗的生态属性均为底层鱼类且分属3种食性类型:前肛鳗、黑尾吻鳗和银色突吻鳗属底栖生物食性;星康吉鳗和食蟹豆齿鳗属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奇鳗属游泳动物食性。结果还表明:前肛鳗、星康吉鳗和黑尾吻鳗之间不存在食物竞争。同时建议在食性分析中使用食物的能量百分比这一指标,但需要进一步的收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鲈鱼Latolabrax japonicus为近岸浅海中下层鱼类,有溯河索饵习性,成鱼秋末产卵,我国沿海水域皆有分布。鲈鱼肉质细嫩、鲜美,为上等食用鱼。其鳃、肉有药用功效,经济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鳗苗时空分布特征及资源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5~1998年长江河口区鳗苗数量逐旬分布1997年呈双峰型,其它3年均呈单峰型。峰值以1995年为最高;24h中20:00至凌晨04:00鳗苗数量相对较高。鳗苗主要分布区有从该水域北京(1995年)逐渐移向南部(1996、1997年),再反向北移到中部(1998年)的趋势。1995年旺发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996年旺发最迟,1998年旺汛期最短。水域表层水温5~6℃时仍有部分鳗苗溯河或栖息水域上层,8~10℃时溯河数量明显增多。鳗苗数量一般大潮多于小潮,涨潮多于落潮。1997年和1998年鳗苗产量已跌入低谷,建议应合理控制捕捞强度,保证补充群体数量,恢复其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沿海河口地区鳗苗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仔鳗标本采集自汕头妈屿岛、福建闽江口、杭州钱墉江口、江苏长江口及丹东鸭绿江口,共323尾.研究了鳗苗摄食消化器官的形态构造、食物组成、摄食频率和摄食强度及食物特征.结果表明,鳗苗胃肠容纳的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以藻类和原生动物出现频率最高,但因其个体微小,其重量比重很小.鳗苗的基本食物是水体中的小型动物,以捕食方式获取.  相似文献   

10.
大洋河大床哈鱼和马苏大麻哈鱼溯河群体结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7~1994年回归到大洋河中的部分成鱼进行了取样测定分析,主要形态特征为:大麻哈鱼测线鳞127~150枚,鳃耙数17~26枚,幽门垂164~171枚;马苏大麻哈鱼侧线鳞132~137枚,鳃耙数17~21枚。溯河年龄:马苏大麻哈鱼为单一的3年鱼;大麻哈鱼2~4年鱼,以3年鱼为主。平均体重:大麻哈鱼2763g,马苏大麻哈鱼1911g溯河期为:大麻哈鱼7~11月、马苏大麻哈鱼4~5月。  相似文献   

11.
鳗鲡仔,幼鱼年龄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东半岛黄海北部沿岸河口4—6月溯河的白仔鳗,全长53.5—64.5毫米,平均58.83毫米,体长频率高峰位于57.1—59.0 毫米体长组,其体长体重呈直线相关。白仔鳗与幼鳗群体的体长、体重则是指数相关,其方程为W=1.136×10~(-7) L~(3.3871)。12尾白仔鳗耳石平均日轮数为146.3,据此对其产卵期进行了推测,观察证实,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活过的幼鳗耳石的环纹有过渡带存在。  相似文献   

12.
鳗苗生态适应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作鹏  李勃 《水产科学》1992,11(1):9-11
体长56.1~67.0毫米,重0.092~0.182克的鳗苗在12~18℃水温条件下的耗氧率为0.073~0.475毫克/克·小时,对±5℃和±8℃的骤变水温无异常反映;从淡水中转入2.5%食盐水中经46小时正常,转入3.5%食盐水中9.5小时全部死亡;在PH5.5~9.5淡水中经72小时安全,PH10.0经72小时50%死亡;在淡水中饥饿忍受力最长达90余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虎嘉鱼(Hucho bIeekeri K.)的食性及食物消化的研究结果,其食性以水生昆虫和鱼类为主食。虎嘉鱼是较有经济价值的鱼类,这一研究对虎嘉鱼的开发和利用及人工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东、黄海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7个冬季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越冬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统计和探鱼仪鱼群映象纪录资料,研究了鱼是鱼集群分布模式和集群密度。鱼是鱼集群分为表层型、中层型和近底层型3种分布模式。14种典型集群映象有捕捞生产价值。3种模式的鱼是鱼集群密度是:中层型高于近底层型,近底层型高于表层型。使用520目×600毫米变水层拖网瞄准捕捞中层型集群鱼是鱼平均小时产量5.0~14.0吨、近底层型3.6~4.5吨和表层型2.3~3.0吨  相似文献   

15.
土霉素在鳗鲡组织中残留的消除规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美同 《水产学报》1997,21(1):39-43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花鲈的生长和食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经济鱼类,亦可溯河生活于淡水。在长江口水域,花鲈属中型鱼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605L^2.6346(r=0.9878),生长方程为:Lt=100.9957[1-e^0.1768(t+0.7633)],Wt=11542.26[1-e^-1768(t+0.7633)]^2.6346,体重生长拐点tr=4.7龄,拐点处体重为3281.4克。早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  相似文献   

17.
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60年 ̄1994年东海区带鱼渔获量统计和带鱼生物学测定资料,结合历年东海带鱼渔汛变化情况,对东海带鱼资源状况,群体结构及繁殖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东海带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主要反映在带鱼群体组成日趋不合理,带鱼低龄化、小型化以及生长型捕捞过度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夏秋汛或是冬汛生产,渔获带鱼的肛长组成和体重组成分布,均出现逐年小型化现象,带鱼的年龄组成序列缩短,由六十年代初期的1 ̄7龄组缩  相似文献   

18.
流水池塘饲养史氏鲟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流水鱼池中首次进行史氏鲟生产性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幼鱼在池内继续饲养345天,平均体重由9.4克增至619克,最大个体达1050克,成活率95%;在流池池中直接驯化养殖的史氏鲟幼鱼189天,平均体重由1.5克增至23.8克,成活率29.44%;本文对饲养中的密度、生长、饲料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饵料基础及与渔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亚瞿  朱启琴 《水产学报》1984,8(2):135-145
本文对东海主要渔场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的摄食习性、饵料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渔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是一种以磷虾等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主食,并兼食头足类、毛颚动物等的杂食性鱼类。研究结果还阐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磷虾等的数量分布同东海带鱼渔场的位置变化和鱼群移动的关系密切,其中冬、春季浙江南部近海渔场;夏、秋季长江口及海礁、舟山等渔场,其关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大连紫海胆食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连紫海胆成体在自然海区摄食的饵料,包括多种大型海藻类、底栖硅藻类、某些小型贝类及有机碎屑等,其中以海带、石莼等海藻类为主。调查与试验结果还表明,成海胆摄食的饵料与其生活水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关。当饵料生物丰富时,成海胆对饵料的摄食有一定的选择性。对绿藻,红藻、褐藻这三大类海藻,其选择率的大小依次为褐藻、红藻、绿藻。褐藻中以对裙带菜、海带等最为嗜食;红藻中嗜食角叉藻、石花菜;绿藻中嗜食石莼、浒苔等。对于某些动物性饵料,如鱼和贝类的碎肉等,成海胆也有良好的摄食习性。因而,成海胆的食性应属杂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