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膜应用与残膜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是一项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以大幅提高作物单产的新技术,所采用的地膜分为可降解地膜和不可降解地膜。可降解地膜环保无污染,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在国内外有大量研究,日本、欧美国家已研发出生物降解地膜、可光降解地膜及纸地膜。但可降解地膜技术尚未成熟,在性能、使用及对作物的影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其成本高、价格贵,农民没有能力购买并大面积使用。因此,就地膜覆盖现状来看,国内外粮食作物种植仍以不可降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上不可或缺的农艺措施,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来的残留污染已成为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据调查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华北丘陵区及东北风沙区是地膜残留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在局部地区残留地膜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活动。影响农田地膜残留污染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覆膜年限及投入量、作物种植模式、人均耕地面积、地膜质量和是否采取回收措施等。为了有效解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亟须从政策法规、新型生物降解地膜、回收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促进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利用和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正>一、伊犁州残膜回收发展现状伊犁州是自治区粮食、畜牧、棉花、甜菜特色作物等主要生产基地,目前地膜覆盖技术逐步发展应用于制种玉米、甜菜、瓜类和蔬菜等20余种作物的种植栽培上。现有地膜机械覆膜面积达33千顷,其中棉花机械铺膜2.77千公顷,农田节水灌溉滴灌覆膜面积14.91千公顷,甜菜地膜27千公顷。地膜覆盖机累计达2160台,残膜回收机10台,机械回收残膜面积  相似文献   

4.
残膜回收机械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前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70年代末引人我国以来,以其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增加作物产量等显著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在我国许多省区迅速推广.新疆的地膜覆盖种植已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从蔬菜、棉花发展到玉米、甜菜、jJ‘麦等主要作物.1997年新疆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万hm’,其中棉花销股面积最大.但是.地膜覆盖栽培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土地在到P重的残膜污染.众所周知,塑料花膜是高分子化合物.在土故中不能分解。如果不能有效地回收使用过的地膜,残存在土镇中的地膜会形成阻隔层,阻碍作物对…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可在大面积范围内提高作物单产,改善作物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农业高产栽培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项技术引进额敏县以来,已推广应用了10多年,对提高额敏县的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额敏县地膜栽培技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使用过的地膜难以完整回收,有相当部分的地膜被翻入土壤,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很大程度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高产、稳产发展,带来明显效益的同时,也由于过度使用,致使大量破碎的地膜不能及时回收,随耕翻土壤而积累在耕层内,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减产,为此,及时有效地清除农田残留地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正>地膜覆盖种植是一项成熟的农业栽培技术,目前,已成为旱作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既起到了保水保肥、提高地温的作用,又起到了增加和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对农田残膜污染的认识和残膜回收机械研究投入不足,加之农用残膜综合治理的机制不健全,使农用地膜残留得不到及时回收,  相似文献   

8.
<正>地膜覆盖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示范推广以来,因该项技术具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提前早播和促进作物生长与增加产量,同时可降低冰雹、干旱、风沙及降温等自然灾害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等优点,被誉为蔬菜、棉花种植史上的"白色革命"。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张掖市大面积推广应用,至目前,已从当时的蔬菜、棉花发展到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为全市农业的增产增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由于残膜不易回收难降解,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被人们由原来的"白色革命"改称为"白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可有效改善作物根部生态环境、减少地面糙率和地面蒸发。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雨、蒸发和作物种植等条件,提出长城风沙线以北高蒸发、少雨区,较为适宜的灌水方法有膜下滴灌技术、平膜覆盖膜孔灌水技术等;长城风沙线以南小麦适生区为中等降雨和蒸发强度地区,条播作物适宜的地膜灌水方法有垄膜覆盖膜缝灌水和膜孔灌水、平膜覆盖膜孔灌水等。  相似文献   

10.
地膜机械化覆盖栽培技术是采用铺膜机对作物栽培方式的一种改变,由于地膜覆盖保墒、集水、增温的作用,能大幅度提高作物的生长周期,给农户带来效益,但由于铺放的地膜如不及时、妥善回收,就会造成污染,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技术被称为农产业中的“白色革命”,地膜技术在农产业种植中的应用对于农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农作物种植经济收益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众多使用过未能及时回收的地膜,对于耕地资源产生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为了能够加强残膜的回收质量,降低此类污染情况的发生,需要从根本源头上不断完善残膜回收技术,提升农民对于残膜回收的重视程度,从而推进各类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在农业种植中,地膜覆盖技术因具有提墒保墒、抑制杂草、提高产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1]。沂水县为低山丘陵区农业大县,从1988年开始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主要用于花生、黄烟、生姜、芋头、土豆等作物、蔬菜种植。据统计,2022年全县使用地膜达4100t以上,使用后的残膜回收率却不足60%,长期大量覆膜种植,加之残膜回收不彻底,致使耕层土壤中残膜常年积累,易造成农田“白色污染”[2],这对农业现代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强化残膜机械化回收 解决“白色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膜覆盖作物种类逐渐增多、种植面积逐步增大,目前宁夏每年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近500万亩,而年产生废旧地膜约2万吨,残膜污染环境的问题日趋突出。一、残膜机械化回收与造粒加工再利用现状1.残膜回收机生产及保有量目前,宁夏区内仅有两家制造残膜回收机的农机生产企业,且均生产与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膜覆盖对不同时间尺度地温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北方干旱地区白色塑料地膜覆盖导致的农膜残留及作物生长后期地温过高等问题,筛选适合当地的环保型地膜。设置了白色、黑色快速(WO1、BO1)、中速(WO2、BO2)、慢速(WO3、BO3)降解膜,并以白色、黑色塑料地膜(WP、BP)和无膜覆盖(CK)作为对照,共计9个处理,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地膜破损特征及作物产量效应,并基于红外成像和自动连续传感技术探索不同处理瞬时地表温度、逐时和逐日土壤不同深度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色降解膜的破损占比大于白色降解膜,覆膜130 d后黑色降解膜平均破损占比高于白色降解膜8.4%。在瞬时尺度地表温度由大到小顺序为:黑膜处理、白膜处理、无膜处理(CK),且生育期平均温度分别为34.10、32.34、29.12℃(P0.05)。在逐时和逐日尺度,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土壤温度由大到小顺序为:白膜处理、黑膜处理、无膜处理;且与白色地膜覆盖相比,在日最高温时刻,黑色地膜覆盖0~15 cm土层土壤温度平均降低1.1℃。在玉米生长初期和末期(5月、9月),黑白地膜覆盖下平均温差达1.13℃(P0.05),而生育中期(6—8月),平均温差为0.45℃(P0.05)。地膜降解速率影响破损占比,从而影响土壤温度的空间变异性和地膜保温效果;慢速降解膜破损小,故保温效果与塑料地膜覆盖相近,在9月0~15 cm土层WP、WO3、WO2与WO1处理(快速降解膜)的温差分别达到3.03、2.70、1.05℃(P0.05),而对应的黑色降解膜覆盖温差分别为3.00、2.57、1.01℃(P0.05)。白色和黑色慢速降解膜覆盖与对应的塑料地膜覆盖相比,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同颜色不同降解速率的降解膜覆盖下产量呈显著差异(P0.05),不同降解速率的降解膜覆盖产量由大到小顺序为:慢速处理、中速处理、快速处理。可见,黑色地膜处理保温效果好、产量高,且在作物生长后期可降低土壤表层温度;而黑色慢速降解膜与黑色塑料地膜覆盖保温、增产效应相近,且绿色环保,在北方干旱区农业生产中替代白色塑料地膜覆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谷子是山西省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秋粮作物,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谷子因春旱抓苗难和早霜冻害晚熟品种成熟难的问题,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逐步被应用于谷子栽培。由于谷子种植传统的畜力耧播难以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结合,给覆膜谷子播种带来挑战。由最初的人工单穴播种器到后来的玉米播种机改造,通过多年的试验对比,逐步定型为目前普遍应用的人力精量地膜谷子穴播机。基于晋北几个县地膜谷子机播实践,总结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小型穴播机在地膜覆盖谷子栽培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增产技术措施。随着地膜的连年使用,"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规格的生物降解地膜A、B、C与普通PE地膜,在玉米生育期内对降解速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收获后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比较。此次试验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不仅具有普通地膜类似的保温、保水、防杂草功效,还具有自然降解作用,具有减轻土壤污染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农作物产量。会东县是产粮大县,2020年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达2.67万hm2。但随着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大,也带来了残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为减少地膜覆盖污染,会东县对玉米种植应用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进行了使用性及降解特性验证。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铜川市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年降雨量、年积温非常适宜地膜玉米的种植。地膜覆盖技术可使玉米的高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增产幅度在30%以上。2012年铜川市种植地膜玉米14.5万亩,全市有地膜玉米覆盖播种机820多台。宜君县年种植地膜玉米12万亩,被誉为"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平均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方面测算 ,残留在耕地中的废旧地膜高达 30万t。耕地中的废膜不能自行降解 ,阻碍了水份和养料的输导 ,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家畜误食后会引起肠胃疾病 ,废地膜已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白色污染。回收利用废旧地膜 ,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回收 1t旧地膜价值 2 0 0~ 6 0 0元 ,初加工 1t废膜再生粒料利润 4 0 0~ 6 0 0元 ,深加工 1t再生塑料制品可获利 6 0 0~ 12 0 0元 ,是农村剩余劳力致富的好门路。1 旧膜回收及加工设备投资地膜覆盖栽培亩用地膜一般为 8~ 10kg ,回收后可增收 8元 /亩。目前的地膜回收机拾净率 >85 % ,生产率8…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检索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农用地膜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膜覆盖面积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大覆膜面积达到22.65万hm~2,主要区域集中在朝阳市和主要沿海城市;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地膜回收方式为人工地膜回收,人工捡拾率高达92.7%,但回收后处理方式较为粗放;非标准地膜大范围使用阻碍了地膜回收再利用;推广应用普通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地膜是降低残膜污染危害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