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林带走向与防风效果的关系,国内外有过大量的报道,传统的说法是:当林带与风向成垂直时,防风效果最好,所以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相垂直.南京林学院等单位,1960年在对苏北沿海农田防护林防护效果的研究中指出:在林带背风面15倍树高处,当林带与风向垂直时,降低风速17.40%;当林带与风向成67.5度交角时,降低风速14.06%;当林带与风向成45度交角时,仅降低风速9.55%;观测林带宽10米,由5行槐树、4行楝树、4行紫穗槐组成,透风系数为0.41.那么,对于透风系数不相同的林带,在和风向成不同交角时,是否都具有上述的规律呢?我们通过近两年的观测,感到不宜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林带走向与防风效果的关系,国内外有过大量的报道。传统的说法是:当林带与风向垂直时,防风效果最好,所以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相垂直。南京林学院等单位,1960年在《苏北沿海农田防护林防护效果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林带背风面15倍树高处,当林带与风向垂直时,降低风速17.40%;当林带与风向成67.5度交角时,降低风速14.06%;当林带与风向成45度交角时,仅降低风速9.55%。观测林带宽10米;由5行国槐,4行苦楝,4行紫穗槐组成;透风系数为0.41。这项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使我们考虑到,对于透风系  相似文献   

3.
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的研究表明:1、乔灌复层防火林带中乔、灌不同树种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的要求相同或近似,灌木树种要有一定的耐阴能力,防火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2、防火林带内树种的基本配置方式有凸形配置和凹形配置2种,二者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提高林带防火能力。3、林带走向应与防火季节主风向垂直,在湖北绝大多数林带的走向以东西向为宜,林中应设计与坡向垂直的林带,林带造林密度大于常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4.
过去确定林带走向主要是以降低风速的大小做标准。因而强调“林带走向应与主害风相垂直”。通过我们实践体会,认为对这个结论应作具体分析。在我省的具体情况下,不应强求林带与主害风相垂直。其理由如下:一、我省大部分地区主害风向是西北风。按照“与主害风面垂直”的理论,林带的设置应为东北—西南走向。这样布局必然导致林木遮阴和农作物生长矛盾的突出。根据各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沙地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带是沿海地区抵御风沙的生态屏障,在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的生态定位监测站,利用长期观测的年序列数据针对沿海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季节、风向的防风效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秋季和冬季主风向以NNE、NE和ENE为主,夏季以SSW、SW为主,主风向上风速等级高频率也大。主风向在不同季节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风速增加,防风效能降低;林带内垂直于林带的风向,防风效能最小,而随着角度的减少,防风效能逐渐增大;水平方向上,林带后1 H防风效能最大,垂直于林带的风向防风效能最大,随着角度的减少,防风效能逐渐减小,林带后5~20 H随着距离的增加防风效能下降,但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6.
一、林带的设置应结合地形、地貌合理配置。 主林带间距一般以150—200米。副林带间距300—400米,网眼面积为67.5-120亩,严重风沙害区,主副林带间距要适当放窄。每个网格控制在60—100亩之问。主林带宽10-12米、6—7行树,4—5行乔木,2行灌木。乔木株行距2×2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较大面积的沙化土地,在条件可能的地方,利用沙化土地建设果树园,不仅可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沙地建果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营造防护林。防护林的作用在于降低风速、减少风害、调节温度、增加温度、减轻冻害,提高座果率。迎风面营造主林带,必要时营造与主林带垂直的副林带。一般主林带间距300米左  相似文献   

8.
在严重缺林的田界应努力营造大网格的防护林体系,带间距300—500米(为树高的20—25倍),与主风向相垂直,副林带间距约为主林带带间距的2倍。在营造时应考虑到防风林在夏天疏透度仍应保持50%,而不应形成相同高度的凸峰线。一般以三行防风林带为常见,中间一行是高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农田防护林的林带走向问题,以往人们曾多次作过观测研究,结论也较为一致。在林后15H处,当风向与林带的交角由90°减小到67.5°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超过2%;当交角减小到45°时,防护效果减低1倍多。大多数的结果证明,当风向偏角在±30°以内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大。并据此得出结论,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0.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绿洲防护林要素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乌兰布和沙漠风沙活动特征,认为当地新垦绿洲防护林设计应以冬季相干枝模型为参考模型;主林带走向应与西北风向垂直,主林带间距应为树高的10至15倍:林带立木疏透度应不小于3.30.土地立木表面积指数不小于0.25,以新疆杨林带5至7年起达到防护效益,满足防风沙流侵害要求,则每米林带段应有2株树,每亩土地应平均拥有10株树:推荐使用新疆杨、群众杨等树种;建议对沙区植被实行政策性封育,逐步转变牧民游牧生活为绿洲开发的定居生活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3种配置仿真防护林带的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变化,分析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2种非均匀配置防护林带风速降低的观测点分别为84.61%和82.00%,而均匀结构防护林风速降低的测点只有74.61%。在水平方向,非均匀结构防护林的前高后低型配置的林带风速降低最大区域出现在林带后树高的2~4倍和林带前1.5~2倍树高范围,有2个风速明显降低区;前低后高型仿真防护林则在树高的1~2倍,而均匀结构林带的风速降低区在林带后树高的4~5倍范围。在垂直方向,前高后低型林带的风速降低最大区域为树高0.5~1倍树高范围,前低后高型林带的风速降低最大区域在0.5~0.75倍树高范围,均匀型林带的风速降低率较大区域高度为0.75~1倍树高范围。防护林组成前高(3行)后低(3行)非均匀配置防护林的防风效能相对均匀结构较大,是一种相对较优的防护林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山防火林带空间布局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分场魏家村林场为研究区域,系统地研究了火发生历史、可燃物分布、主风向、坡度、山脊、防火公路、居民区分布等,确定了网络适宜的最小控制面积,通过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林中空地和防火公路进行分类,筛选适宜建山脊防火林带的坡度和山脊线,进而确定防火林带的空间格局。共规划三类防火林带:山脊防火林带、防火公路防火林带和林缘防火林带,整个防火林带网络将整个区域分割成不等大小的独立单元,平均面积为41.24 hm2,防火公路总长36 816 m,防火网络总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7.35%。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至今对农田林网与主害风向方位(即林网与风偏角的关系)关系的认识还不统一,为此,我们于1984年5月至7月在安徽省宿县新河乡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试验示范区,通过野外模型实验和理论推导,对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的透风度,方位与防风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西北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功能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斌 《林业研究》2002,13(3):217-220
山西北部地区处于毛乌素沙漠前沿,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干旱草原的过渡带。20世纪50-60年代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旧林带更新改造中,对林带结构、树种配置缺乏技术,表现出在营造林带中有较大盲目性。为了对防护林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1996-2001年作者在山西北部的朔州、大同等地设置了定位调查观测点,使用轻便式风速风向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地温计、玻璃皿对小叶杨不同结构林带的防风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的设计应以树木展叶期的防风能力为指标,以疏透结构为最佳配置,初植株行距为2 m3 m,4-6行配置,5年后可形成疏透结构林带。表4参13。  相似文献   

15.
华家岭防护林带是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华家岭已形成了100 km长的主林带1条,支林带10条共300多km,全区累计造林面积6 200 hm2,生态防护效益显著.但同时,林带也存在着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总体质量偏低、经营管理粗放、低产低效林所占比重大等问题.因此,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通过经营类型的划分和分类经营,改善防护林带的生态现状,以逐步提高华家岭防护林带的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西江林场生物防火林带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益广  黎颖锋  冯沛 《林业科技》2003,28(6):28-29,41
1 生物防火林带的基本情况 及存在的问题  西江林场总面积 910 0 7hm2 ,其中生物防火林带长达 4 5 5 8km ,生物防火林带有林地面积188 8hm2 ,占有林地总面积的 2 5 %。西江林场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对生物防火带进行大规模种植及改造 (原有的油茶林全部改造为荷木林 ) ,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此期间营造的林带宽度大多为 12m ,即种 4行荷木 ,有林带宽 6m ,两边各留 3m宽的空白带 ,主要采用人工铲草或除草剂除草的方式对林带进行抚育管理。1999年以前 ,西江林场对生物防火林带的经营基本上是以培育提高为主 ,做好补植及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田防护林的林带走向问题,以往人们曾多次做过观测研究,结论也较一致。在林后15H处,当风向与林带的交角由90°减小到67.5°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超过2%;当交角减少到45°时防护效果减低1倍多。大多数的结果证明,当风向偏角在±30°以内时,对防护效果的影响不大。并据此得出结论,主林带应与当地主害风方向垂直。 现在,农田防护林已经发展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农田林网化,建立防护林综合体系的阶段。农田林网的营造,有赖于沟、渠、路、林、村(点)、桥的有机结合,全面规划。这样,问题就产生了。我省农田排灌沟、渠由于地形及习惯的原因,一般均呈东西、南北方向交错排列,而  相似文献   

18.
民勤绿洲枣树、杨树防护林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民勤绿洲枣树林带、杨树林带及其防护下的作物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防护下小麦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7.9% ,玉米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4 .2 % ;枣树林带胁地范围比杨树林带小 3~ 6m ;枣树林带的年均净收入是 6 584 .2 3元 / (hm2 林网 ) ,投入产出比是 9.2 8,分别是杨树林带的 16 .7倍和 3.78倍。枣树林带相对杨树林带经济效益明显。近林带 30m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曲线呈“S”型 ,可分为强烈减产带、平稳过渡带和产量恢复带。适宜在民勤地区大力推广经济型枣树防护林  相似文献   

19.
林苇鱼塘留苇密度对螃蟹产量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林带内有芦苇的鱼塘分别设置留苇 0 ,1/4,1/2 ,3/4和 1 0等 5种类型。在林带和芦苇的不同高度 (5种 )、不同时间分别测定了光照度、植物表面温度、气温、水温、风速和水中溶氧含量变化 ,发现林带与不同的留苇密度对鱼塘内环境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导致鱼塘内的生物组成有差异 ;鱼塘内不同留苇密度的螃蟹产量差异明显 ,分别为 1/4(74 8 4 0kg/hm2 ) ,1/2 (70 8 0 3kg/hm2 ) ,3/4(6 10 6 5kg/hm2 ) ,1 0 (5 5 3 6 3kg/hm2 ) ,0(5 31 2 2kg/hm2 ) ;单只螃蟹的重量分别为 5 6 6 8g/只 ,5 5 35g/只 ,5 3 4 3g/只 ,5 2 39g/只 ,4 3 37g/只。留苇密度 1/4高产的原因有二 ,一是林苇调节了鱼塘内小环境 ,二是林苇鱼塘内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增加了螃蟹饲料源  相似文献   

20.
<正> 适宜培育农作物和牧草的轻壤土易遭受风蚀,营造农田防护林时,主林带尽可能与主风(风速6米/秒以上)方向垂直,在平原地区林带距离一般不大于树高的25倍(指树龄为25—30年生的树木): 即L=25H, (1) 不同地位级林带中的树高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