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鳔杂谈     
海洋虽然广阔博大,一望无边,但是各种鱼类只是生活在一个固定的领域里,不同的鱼类,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海域,上下活动的范围不超过150米。海底水压力很大,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深海鱼体内的压力非常高,和体外海水的压力保持平衡。有的鱼由于长期生活在海底,连鳔都退化了,有的深海鱼仍保留着鳔,但里面是油,不是空气。所以,它们根本浮不到海面上来,有的浮上来就会死亡。 一、鳔的生理特征、作用及其鱼中最佳“歌手” 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消化管背方及腹膜外方有一大而中空的囊,囊内充满氧、二氧化碳及氮气等气体,这个囊状器官就是鳔。鳔是胚  相似文献   

2.
大菱鲆鳔器官发育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0—63日龄的大菱鲆(Sxophthalmus maximus L.)进行固定并显微组织切片观察。根据观察结果特大菱鲆鳔器官发育周期分为形成、充气、退化和消失4个阶段。在水温15—16℃下,初孵仔鱼的鳔原基末出现;孵化后第2天,鳔原基形成;孵化后第5天,气腺形成并首次充气;孵化后第8天,鳔腔中充满气体。到第19天大部分仔鱼的鳔腔中充满气体,气腺最发达。仔鱼的变态发育和鳔器官的退化几乎同步进行。孵化后第25天,鳔前端的气腺上皮首先退化,只余腹部的气腺上皮;至第31天,整个气腺完全退化,开始变态为幼鱼;至第63天鳔完全消失。过度膨胀的鳔器官内腔被来自内壁增生和肥大的上皮细胞占据。末充气的鳔器官较小,鳔腔内有中等程度的炎症。本实验目的旨为大菱鲆人工育苗中提高鳔的充气率从而提高其成活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雌雄红鳍鲌可食部分主要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雌雄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可食部分的基本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雌、雄红鳍鲌肌肉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性腺和鳔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28.24%和19.22%)极显著高于雄性(24.89%和17.72%;P〈0.05),雌、雄性红鳍鲌各组织的水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红鳍鲌各样品中均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雌性性腺和鳔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及风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雄性(P〈0.05),雌、雄性红鳍鲌肌肉氨基酸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红鳍鲌肌肉、性腺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均符合FAO/WHO对于膳食蛋白质营养评价理想模式,但鳔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不符合。研究表明,红鳍鲌肌肉和性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而鳔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4.
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病、食物中毒症状的区别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症状区别 1.1 草鱼出血病症状 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和灯光的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额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白鳃。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变淡。  相似文献   

5.
关于爆炸死鱼事故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爆炸导致死鱼的特征 我们通过对三起炮崩死鱼事故的调查发现,鱼体中的鳏对于放炮产生的次声波非常敏感,极易震破,即使没有震破,它的前后鳔室的比例也会令发生极大变化。一般情况下,鱼的前鳔室会极度膨胀,后鳔室极度萎缩,有的甚至后镖室完全消失,与前鳔室合二为一。 如果爆炸的威力很大,或者炮眼距鱼池距离很近,那么,鱼除了鳔的形状、结构发生变化之外,鱼的肝、胆、肾也会出现震破,瘀血等现象。 这种受震的鱼,游弋能力大大下降,表现为缓慢乏力,呈麻兽状态,有些鱼腹部向上,侧游于水面,完全失去了游泳能力。这是由于鱼…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确诊鱼病,我们曾采用F10-2型X线诊断机二次对后备亲鱼进行了活体检查试验。现简介如下。试验时,2人操作。一人双手将鱼体托出水面,一人通过荧光屏进行观察。曝光时间一次为4~5秒,连续若干次。检查顺序是从头部到腹部,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对心脏、肝脏、鳔、骨骼、肠管、肌肉等进行透视观察。通过荧光屏可明显地看到,在部分鱼体体腔内心脏博动情况,气鳔、肌肉、骨骼的损伤情况。由于运输中亲鱼迭落  相似文献   

7.
陈彤 《淡水渔业》1974,(12):26-28
本试验包括鲤鱼的五个自交品系及九个品系间杂交种。其中有一个自交品系易感染鲤痘疮病(fish pox),另一个自交品系易感染鳔炎症(swim bladder inflammation),这两个品系的杂交种及它们和其它品系的杂交种都不感染这两种病。由此得出结论,对这两种病的敏感性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鳔炎症是由于鳔管阻塞,伴随着继发性的Aeromonas liquefaciens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1、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体 由呼吸弧病毒引起,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 基本症状为:器官或组织充血和出血。从外表症状上看,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道充血呈鲜红色,肠内无食物,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布满血丝,个别情况,鳔及胆囊呈紫红色,或有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鳔器官的发育对海水鱼类人工培育苗种的影响,仔鱼期鳔的形成和充气是影响闭鳔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鳔发育异常一是导致仔稚鱼死亡,二是导致脊柱前凸。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影响海洋闭鳔鱼类鳔器官充气的因子有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充气量,水表面的油膜,温度,盐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影响仔鱼水表面吞饮空气,影响鳔的充气率,仔鱼摄食EPA和DHA含量低的饵料后,活力差,仔鱼到达水表面吞饮空气的能力下降,鳔的开腔率降低,此外仔鱼体内甲状腺素的含量可能对仔鱼鳔的开腔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叶尔羌鼓鳔鳅的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道泉  唐精  陶大勇  程勇 《水利渔业》2007,27(4):85-85,93
叶尔羌鼓鳔鳅是塔里木河流域的特有土著鱼类之一,而其野生的数量不断下降,野生的个体也越来越小,年总产量不断下降。叶尔羌鼓鳔鳅杂食性,但以肉质食物为主,在研究其饲料配方时要尽可能考虑蛋白质含量。叶尔羌鼓鳔鳅与其它家养鲤形目鱼类相似,应该是能够进行人工繁殖的。叶尔羌鼓鳔鳅耐饥饿能力强,在进行人工饲养时应考虑饵料一次性投入量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  相似文献   

11.
<正>长江流域有一种鱼叫鲥鱼,而珠江流域产的鲥鱼,在广东被叫作"三泥鱼"。长江鲥鱼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淡水鱼,为长江三宝之首。以前珠江口盛产三泥鱼,但由于污染和滥捕,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据说它没有肠、胆、鳔,粤语把忘记拿走东西叫做"落低",三泥鱼投胎时"落"下了肠、胆、鳔这三样东西,所以称为"三落",叫着就逐渐成了"三泥"或者"三黎"。长江鲥鱼和三黎的特点很相像,同样鲜嫩肥美,两种鱼也是出水就不能活,它们的鱼鳞同样都是香脆可口。野生  相似文献   

12.
4种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目标强度测定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的测量是渔业声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2015年6―10月,在小型水槽内使用Bio Sonics DT-X(199kHz)科学探鱼仪发射水平声波,测量了4种共29尾不同鳔室结构的淡水养殖鱼类体侧向及背腹向(180°范围)的目标强度,并拍摄X光影像以了解鱼体鳔室结构及特征。其中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7尾、鳜鱼(Siniperca chuatsi)9尾、鲫鱼(Carassius auratus)6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7尾。结果显示,单体鱼目标强度与声波入射角度具有cos三次方函数关系,体侧向与背腹向上最大目标强度均出现于鱼体主轴垂直于入射声波时,最小目标强度出现于头尾方向朝向声波时,与最大目标强度相差10dB。不同种鱼类体侧向平均目标强度略大于背腹向0.5~5dB。单室鳔鱼类目标强度比相近体长的两室鳔鱼类小。对4种鱼类的目标强度与鱼体相关生物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体侧向与背腹向目标强度主要受体长、鳔长和鳔长/鳔高值的影响较大。通过目标强度与实验鱼全长、体长、体重的线性回归,获得体侧和背腹入射方向目标强度与3个生物学参数的关系式。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鳔室形态鱼种的回波特征差异,辅助判别长江内常见鱼类(如瓦氏黄颡鱼、鱖鱼、鲫鱼等)的声学信号,结果对于淡水水域水平原位监测时分析评估资源量相关参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崎县水产试验场岛原分场自1980年开始进行鲈鱼种苗生产试验,后来发现所生产的稚鱼在饲育过程中常有一部分鱼体会脊柱前弯症。为了解其原因,作者于1982年先后作了3次实验。结果表明,鲈鱼与真鲷同样是在出现气管的仔鱼期,吸入水表面空气的机能受到阻碍,产生了鳔无气体个体(以下简称镖闭腔个体),  相似文献   

14.
草鱼HSP90基因cDNA序列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斑马鱼HSP90(Heat shock protein)序列(NM_131328)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提取草鱼肝脏组织总RNA,RT-PCR扩增获得草鱼HSP90基因cDNA部分序列596 bp,获得GenBank登陆号为FJ517554.将测序结果利用DNAman软件与其他几种已知序列的鱼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草鱼HSP90与斑马鱼、鲤、鲋的同源性依次为90%、89%、92%.同时利用半定量(Semi-quantitative,SQ)RT-PCR技术检测HSP90在草鱼脂肪、肌肉、肠、脑、粘液、性腺、鳔、肝脏、心脏、脾脏、鳃、鳍12个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HSP90在草鱼除了鳍外的其他11个组织中均检测到表达,其中在心脏中表达最高,但与鳃、性腺、脑、脾脏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脂肪、粘液、鳔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几种组织(P<0.05),在肝脏、肌肉与肠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正> 1980年,笔者解剖了100多尾鲶鱼,发现1~2斤以上的鲶鱼姜片虫的感染率较高,占8%左右,这些姜片虫寄生在鲶鱼的鳔内。有一条2斤重的鲶鱼鳔内竟寄生30多片,寄生部位的面积占该鱼鳔的二分之一。鳔是鱼体调节浮沉的器官。鲶鱼的鳔和食道有气道相通。根据其生活特性,寄生姜片虫的原因可能有:①鲶鱼白天栖息在水草丛中,吃了姜片虫尾蚴结囊的水草所致;②有些鲶鱼生活或一段时间生活在有病原体的  相似文献   

16.
鳔等睾吸虫在长吻鱼危体内寄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检查了 5 8尾体长在 35 0cm以下的长吻鱼危 ,统计表明 :宿主感染鳔等睾吸虫的感染率为2 5 9% ,平均感染强度是 3 5。在 15 0cm以下的长吻鱼危体内未检出鳔等睾吸虫。鳔等睾吸虫由 2 0~ 10 0mm的虫体组成 ,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宿主染虫较多时对其正常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殖锦鲤鳔炎病诊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秋冬季节,我县水产技术人员在侯集镇技术服务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有渔户反映他们饲养的锦鲤出现一种新病情,表现为病鱼游动失去平衡,长时间头朝下,尾部时常翘出水面,遇到惊动稍能下降。后经县水产技术人员请教有关院校专家和会诊,排除锦鲤养殖水体某种气体饱和与饲料变质两种原因,认为该种病症是鲤鱼鳔炎病。  相似文献   

18.
饥饿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观察行为变化、测量记录外部形态特征和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饥饿条件下半滑舌鳎仔鱼(初孵仔鱼,10,16d)的存活与生长特征、卵黄利用、鳔的发育、消化系统和游泳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仔鱼对饥饿的行为反应可分为3个阶段,即表层集群游动觅食阶段,缓慢游动反应迟钝阶段和外部形态变化并多数伏底静止阶段。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10和16d仔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13、8和11d;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7.8、3.5和7.4d,说明10d仔鱼阶段为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中较为敏感的阶段;饥饿会延缓初孵仔鱼对卵黄的利用速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伸,鳔的体积与正常条件下仔鱼鳔的体积差异显著(P<0.05),但对仔鱼开鳔时间和最终开鳔率无影响。组织切片观察表明,饥饿条件下仔鱼肠道绒毛和上皮细胞高度下降;肝脏细胞主要为核占据细胞质几乎消失。外部形态上,饥饿仔鱼体长较短,头大且身体窄瘦,肩胛骨异常突出,肠极度收缩,长期饥饿后所有仔稚鱼具有脑后部下陷的共同特征,可以作为早期仔鱼饥饿的标志。根据饥饿仔鱼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变化,可以初步地评价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营养水平,从而为人工育苗中正确指导投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鳔等睾吸虫对黄颡鱼,鲶鱼寄生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建平  项俊 《水利渔业》1999,19(3):43-44
研究表明,长江中黄颡鱼、鲶鱼感染鳔等睾吸虫为一随机过程,其感染率分别为39%和264%,感染强度则无显著差异。鳔等睾吸虫在这两种鱼中均为聚集分布。鳔等睾吸虫的寄生对体长201~27cm的鲶鱼生长有影响,宿主的肝脏、肠系膜、鳔等器官均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鳍和鳔对鱼类游泳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鲫鱼各鳍条分别剪掉后与正常鱼的行为差异及鲫鱼前鳔室被破坏后鲫鱼行为能力的改变。讨论了各鳍条对鱼类游泳的作用、不同鱼类鳍条之间作用影响的差别及鱼类对失去鳍条和鳔后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