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永慧 《农村电工》2005,13(12):36-36
根据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的原理,电子式电能表的计量首先是把模拟输入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两个数字乘法器进行乘法运算后,产生负载消耗的瞬时功率信号。采用这种单芯片的单相电子式电能表,从芯片输出的脉冲频率与这个瞬时有功功率成正比。反映这个有功功率的低脉冲信号,被芯片外的计数器或微控制器累加计数后完成电能计量。由于这个信号处理电路全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在一块芯片内完成所有运算,因此对外界干扰信号,特别是外磁场的影响没有什么反应,同时通过软件处理可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实现功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正>1多功能电能表错误接线方式某10 kV专变客户,安装电能计量装置为:两台电压互感器V,V接线,两台电流互感器分相四线连接,三相三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一只。运行一个月后,在现场例行检查中发现U相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即电压接入Uu,Uv,Uw,电流接入-Iu,Iw,电能表接线错误。表  相似文献   

3.
一、校验三相三线电能表 1、按图1把被试三相电能表,两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接线端子,分别按电压线圈并联,电流线圈串联后,再接在校验装置的电流和电压的输出端子上。 2、把电压选择开关,置于380V挡。  相似文献   

4.
正在对某35 kV变电站母线各项指标考核中,发现1号主变高压侧电能表示数不正常,前往检查。其主变35 kV侧采用三相三线制电子式电能表计量,现场电压电流大小正常,感性负荷。用三相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接好线,实时相量图(草图)如图1,与正常图示不同。校验仪是将接到其U_u端子上的电压作为U  相似文献   

5.
正1数字化电能表的工作原理数字化变电站中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计量方式与传统计量方式截然不同,常采用电子式电压、电流互感器加合并单元配数字化电能表,或常规电磁型电压、电流互感器加合并单元配数字化电能表进行计量。从上述两种计量方式可以看出,不管哪种计量方式都离不开数字化电能表。数字化电能表在接收到光纤以太网传送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6.
1 电子式电能表的特点1.1 测量精度高 电子式电能表的测量原理基于电功率的测量技术即采用电子乘法器实现功率的运算。该原理的采用很容易使电子式电能表在很宽的电压、电流范围内实现1.0至0.1级高精度的电能测量。电子式电能表误差特性主要有三:一是误差较小,1.0级表误差很容易控制在±0.5%以内、0.5级表在±0.2%以内、0.2级表在±0.1%以内。而感应式电能表做到0.5级已很困难。二是误差曲线平直,从负载下限到最大负载,误差数据基本不变,而对于感应表,即使调整优良也不可能实现,而且大部分感应表…  相似文献   

7.
张志国 《农村电工》2003,11(5):41-41
农网改造当中,用了不少电子式电能表。因为是新产品,使用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接线出现差错,加上市场上电能表型号不一,其功能和外观上也略有差别。这里就三相四线电子式电能表在使用前如何测试,作一点经验介绍。首先,用万用表测进表的三相进线有无电压。若一相没有则该相测量元件不计量,再用电阻挡测电压进线是否交叉,即电压、电流是否在同一相上(注意在停电后测量)。若出现两相交叉,会有以下情况:一是在单相用电测试时,两相均无脉冲,则两相元件根本不计量,只有正确的一相元件使表走,这样电能表少计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8.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中,电网电压和相线电流分别通过电阻分压网络和锰铜分流器,转换成电能计量芯片ADE7755的电压、电流计量通道所允许的输入范围内的电压值.  相似文献   

9.
李明 《农村电工》2010,18(6):40-40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中,电网电压和相线电流分别通过电阻分压网络和锰铜分流器,转换成电能计量芯片ADE7755的电压、电流计量通道所允许的输入范围内的电压值.  相似文献   

10.
在低压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 ,负载通常是单相负载与电动机等三相负载并存 ,三相四线制负载常用 DT型电能表 (三相四线制有功电能表 )计量 ,三相三线制负载常用 DS型电能表 (三相三线制有功电能表 )计量。但在实际工作中 ,三相三线制用电普遍存在用 DT型电能表计量。当用 DT型电能表测定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制负载时 ,中点是否有必要接入中性线以及接入中性线对电能表的计量有何影响 ,很多农电工提出此问题 ,本人用向量对称分量法作一简要分析。在低压三相四线供电网中 ,由于单三相负载并存 ,三相电压和电流往往不对称 ,三相电压和电流向…  相似文献   

11.
郇保宏 《农村电工》2003,11(10):38-38
1故障经过2003年3月20日8时左右,某校电工发现该校全部停电后,即到配电房查看,经查为三相电能表烧坏(额定电流为80A)所致。8时50分,更换了电能表,并恢复了供电,但半小时后,新换的电能表又被烧坏了。2处理经过2.1把三相导线直接接到负荷开关,用钳形电流表测其电流,发现三相电流依次为:45A、56A、150A。三相电压为219V、215V、170V。2.2经询问电工,三相负荷悬殊不大。根据测得结果,判定为边相接地。根据电压值判定接地点距配电房较远,否则,接地电压值没有这么高。2.3拉开所有用电负荷后,依然有接地电流。2.4沿主线路巡视,发现主线路末端有…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过去计量装置采用的是机械式电能表和电子式电能表,故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是否正确,往往是使用测量表计进行电压、电流、相位测量后分析判断,这就需要电能计量装置检查人员检查时携带测量仪表。而目前普及使用的智能电能表具有显示电压、电流、相位的功能,且国家电网公司使用的所有智  相似文献   

13.
三相四线电能表电压线圈集结点应接三相电源中性线运行,而不应接保护零线。如不接中性线,在三相电压对称、三相电流平衡条件下,计量误差基本在规定范围内。若三相电压不对称、电流不平衡条件下,则误  相似文献   

14.
1相量图法检查电能表接线的原理为了说明用相量图法检查电能表接线的原理,先来分析一下图1所示的三相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关系。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三相电压对称的情况下,电流相量I_A在电压相量U_AB和U_BC上的投影分别为I_A'和I_B",其大小为:如果I_A'和I_A"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正1故障情况一企业用户三相四线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有故障,私自拆除不执行预付费。到现场更换预付费电能表后,送电正常,清零卡清零后交流接触器KM1跳闸,跳闸后再合闸不吸合,故认为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预付费电能表欠费不跳闸。2故障处理该电能表经过外置电流互感器接入使用,控制剩余电流继电器中性线,该计量柜出三回路,三只剩余电  相似文献   

16.
吴大平  韦青 《农村电工》2006,14(2):34-34
目前农村乡镇企业和个体机械加工使用380V电焊机较为普遍。对电焊机计量,通常采用2种方式:(1)采用1只电压为380V的低功率因数单相电能表;(2)采用1只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或3只220V单相电能表。但不能用电子式单相电能表计量电焊机的电能量。为什么电子式单相电能表不能用于电焊机  相似文献   

17.
从电能表的基本计量原理 P=UIcosφ可知 ,一个电能表能否正确计量 ,取决于电能表的质量及安装和接线的正确性。接线错误 ,会直接导致电能表慢转、不转或倒转等异常现象 ,甚至烧毁电表。本文介绍电能表几种常见接线错误 ,从接线错误对输入电能表的电压、电流及他们之间的相位关系的影响来分析。低压三相三线制电路有功的测量 ,供电部门习惯上采用一只三相二元件电能表计量 ,如图 1所示。(a) 接线图    (b) 向量图图 1 三相二元件电能表正确接线图输入电能表的电压、电流分别是 Uab、Ia和 Ucb、Ic。当三相系统完全对称时 ,则…  相似文献   

18.
李士臣 《农村电工》2003,11(3):41-41
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与机械式电能表截然不同。因此,以往判断机械表故障的方法不适用于电子表。那么,如何判别运行中的电子表是否正常工作呢?单相电子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从分压器和分流器上取得电压、电流信号,送到专用电能计量的集成电路里,决定输出方波脉冲的频率。此脉冲经过分频,一方面通过发光二极管显示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推动计数器上的字轮转动,显示用电量。电子式电能表的常数除反映1kW·h电有多少个脉冲外,同时也反映了发光二极管闪动的频率。用户的用电量越大,发光二极管的亮、暗转换越快。通过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 ,一些厂家开始生产电子式电能表。由于电子式电能表在稳定性、精度、灵敏度、准确度、功耗方面都优于感应式、机械式电能表。所以 ,农网中逐步更换了一批机械式电能表 ,使用电子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使用中也会出现故障 ,造成计量失准。现根据电子式电能表原理简单介绍故障检查方法 ,供参考。电子表的工作原理是将用户消耗的电能通过分压器和分流器元件上的信号取样 ,送到乘法器电路 ,乘积信号再送到 V/ F变换器 ,决定输出方波脉冲的频率。此功率脉冲一方面通过发光二极管显示工作状态 ,另一方面经过光…  相似文献   

20.
网上问答     
《农村电气化》2011,(8):68-68
d1d2问:按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能表标准:"在三相供电系统中,某相负荷电流大于启动电流,但电压线路的电压低于电能表正常工作电压的78%时,且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此种工况称为失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