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提高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保证成活率,解决实际生产中由于海湾扇贝产卵孵化率低的实际生产问题问题,进行了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阶段不同药物处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1ppm EDTA和2ppm土霉素同时处理组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高达82%,畸形率最低8.5%,实际生产中采用两种药物的混合处理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低畸形率高的的问题,避免了种贝的大量浪费,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80、1990年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试验场进行虾塘混养海湾扇贝及在不同密度生长速度对比试验,已取得较好效果。实践证明,虾塘混养海湾扇贝是可行的,产量高、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3.
中科红扇贝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入红壳色海湾扇贝,通过定向选育,成功培育出的红壳色中科红扇贝新品种。经山东试养,与原先养殖的海湾扇贝相比,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肉柱大、效益高、适温性广等优势。为了探索中科红扇贝是否适合东海混水区的养殖,我们特引进了该新品种进行试验,旨在为东海混水区浅海养殖增添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在海湾扇贝筏式笼养不同养殖密度试验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养殖密度与成贝个体大小、成活率、贝柱产量及产值等养殖指标的关系。综合评价了不同养殖密度的经济效益。提出在河北省海湾扇贝养殖区,放养密度以35个/层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莱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海湾扇贝之乡,拥有广阔的虾池面积,春季水温回升早,水质清新,育苗和养殖场家众多,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开展海湾扇贝虾池保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1992年生产试验成功后,虾池保苗逐渐代替海上保苗,成为连接工厂化控温育苗和浅海筏式养殖的桥梁纽带。目前,海湾扇贝虾池保苗由于其规模的扩大、保苗成活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已经逐步迈向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希望能对海湾扇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虾池的综合利用,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准备工…  相似文献   

6.
《现代渔业信息》2009,(8):31-31
为了解决北方沿海扇贝养殖种质退化严重的问题,山东省青岛农业大学一课题组将来自南太平洋的优良扇贝品种紫扇贝引入青岛,与本土海湾扇贝“结婚”,首次在国内培育出紫扇贝及其与海湾扇贝的杂交品种。明年,“混血扇贝”有望走上百姓餐桌。  相似文献   

7.
海湾扇贝苗种大量死亡,是目前海湾扇贝养殖中主要问题之一,对莱州市海湾扇贝苗种死亡现象进行调查后,对其在虾池保苗和海上暂养两个阶段大量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的苗种生产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育苗的主导产业,育苗技术虽在逐年提高,可是因种种原因,每年仍有不少育苗场因育苗成活率低或苗种质量差而导致育苗失败,造成亏损提高海湾扇贝育苗孵化率和苗种质量是育苗场家及广大养殖户共同的心愿,现根据自己多年育苗经验,就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国海湾扇贝适应性强,是一个优质高产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我国在1982年从美国引进,已在山东、辽宁推广。我省的自然条件适宜海湾扇贝的生长,省科委已把海湾扇贝列为沿海开发的星火计划。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栉孔扇贝的引进工作后,积极从事海湾扇贝的引进。1987年在本所试验室和抚宁县海水育苗场进行海湾扇贝人工育苗,使用室内越冬和  相似文献   

10.
海湾扇贝苗中间暂养是海湾扇贝育(养)成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这项工作一般在虾池或海区进行。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原因和养殖所需,多数育苗场在4月5日前即大批出苗,此时扇贝苗的中间暂养若直接在虾池或海区,则风险较大,贝苗的成活率较低,有时不足5%,甚至出现全军覆没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生产难题,近年来,我们利用塑料大棚的增温作用,进行早苗的中间暂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7年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的成功杂交为改善海湾扇贝的种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均为雌雄同体的动物,在育种实践中存在着精子或卵子污染的问题,为确保育种进程的顺利进行并确证后代的谱系,经常需要确定某一后代是否为真正的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来源,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方法来快速鉴定其亲本来源尤其是母本来源。本文通过比对海湾扇贝和紫扇贝mtDNA序列差异性,设计并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mtDNA-Z),可在紫扇贝中扩增出约460bp的PCR产物,而在海湾扇贝中无扩增,因此可由此建立一种鉴定杂交后代母本亲权的方法。用该方法在杂交一代紫海、海紫扇贝和回交一代紫海海、紫海紫、海紫海、海紫紫扇贝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2.
<正> 1994年,昌黎县共有海湾扇贝养殖场14家,养殖扇贝3560台(24.8万笼)总产扇贝1495.4t,产值177.72万元;成活率为65%~80%,规格均在5cm以上。但是,总的状况尚不尽如人意。1 存在的问题1.1 扇贝的市场价格太低 1994年鲜贝的市场价格为0.95~1.15元/500g,而历年一般均在1.50~1.70元/500g,今年台产又低,因而效益差。1.2 养殖管理失误 苗种的暂养笼和养成  相似文献   

13.
海湾扇贝80年代引进我国,目前在我国沿海养殖方兴未艾,作者针对海湾扇贝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新的增产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湾扇贝养殖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统计,到1998年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面积发展到近7000hm^2,养殖产量约30万t。特别是自1997年栉孔扇贝养殖出现大面积死亡以来,海湾扇贝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但在1999年贝苗中间暂养阶段发生了大量死亡,造成养殖苗种严重不足,使养殖面积减少约2/3,经济损失惨重。作者就海湾扇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采用 1 0× 1 0 -6,2 0× 1 0 -6,30× 1 0 -6浓度的NaClO处理海湾扇贝幼虫 ,可以有效防止幼虫下沉 ,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镉对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分5个浓度进行镉对日照海域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实验,以期对日照海域海湾扇贝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概率单位和浓度对数作线性回归,得出镉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ms)在24、48、96h的半致死量LC50,其值分别为5.85、4.52和3.45mg/L。并计算出镉对海湾扇贝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0345mg/L。实验证明,Cd对海湾扇贝是剧毒性的毒物,海湾扇贝发育越往后期,它对Cd的耐受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幼体培育是扇贝育苗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海湾扇贝人工育苗孵化率一直不高,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主要与在幼体培育过程中操作不当,管理不细致有重大关系。现以海湾扇贝幼体培育为例,就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新海湾扇贝种贝、促进海湾扇贝养殖的发展,大连市水产局经有关方面批准,于1991年12月初从加拿大引进海湾扇贝新种贝1500枚。日前已将经过适应性暂养后成活的869枚种贝送往扇贝育苗室进行越冬管养。  相似文献   

19.
孙家强  周玮 《河北渔业》2011,(6):54-56,63
海湾扇贝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海岸,自1982年引种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海湾扇贝的大规模养殖,制约海湾扇贝养殖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种质退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可以遏制种质退化,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效益,预防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1991年7月至11月对虾池内混养海湾扇贝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虾池内海湾扇贝的生长与虾池水温、扇贝苗投放位置有关,在一定条件下,与扇贝苗放养面积占虾池总面积的比例无关。在水温25~29℃范围内,海湾扇贝的日增长速度最快,日均增长0.61mm;7月至8月中旬是扇贝的快速生长期;9月至11月是扇贝的增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