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本文是以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今春制明春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广东由于过去长期饲养多化性品种,甚少越年卵,所以对越年卵的冷藏方法研究也少,只是到了1984年以后,饲养二化性品种的比例增大,才逐步发展对越年蚕种冷藏方法的研究。但是,春制春用的保护及冷藏技术在广东仍然研究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繁多余蚕种的改期使用。本试验表明,春制“新九”、“芙蓉”、“932”、“湘晖”、“7532”、以及“新九×7532”、“932ד7532”“芙蓉×湘晖”(含反交),产卵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用20℃~21℃保护,再用25℃~26℃保护10天,以后在24~25℃、相对湿度80~85%保种室保护至10月初,此后将室温逐步降至15℃,到11月中旬将蚕种放入3~4℃冷藏;冷藏90天后将蚕种中途感温,待胚胎达丙1多数、丙2少数时作第二次冷藏(30~50天)后出库供种。  相似文献   

2.
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承担全省秋丰和白玉母种、原原种和原种的生产任务,同时也是浙江省家蚕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之一。原种生产习惯是春制秋用、春制春用或秋制春用。春制秋用由于春期桑叶营养、气候环境适应蚕生长发育,生产成绩较为稳定,造卵数多,一蛾产卵量高,大肚蛾、残存卵少,死卵少,原种卵面比较好看,孵化率高。春制春用,因品种而言,一化性(春用品种)孵化略比二化性(秋用品种)高一点,但比秋制春用的蚕种孵化率要低,卵质也相对差一些,凹陷深,表面看卵粒不是很饱满,甚至有些年春用品种孵化率也不高。春制春秋丰、白玉由于蚕种保护时间长,营养消耗大。根据冷库孵化试验数据统计,白玉实用孵化率91%~92%,秋丰实用孵化率只有85%~86%;而秋制春实用孵化率高,但是中秋生产受桑叶和自然环境影响,一蛾产卵少,不良卵多,生产成绩也极不稳定。2007年,由于品种研究和品种保护需要,我公司开始饲养夏蚕,并繁育了少量的秋丰、白玉原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2008年开始逐步扩大饲养量,至2010年全部实现春制秋用、夏制春用新的原种生产模式。近几年来我公司生产的夏制春用原种质量稳定,实用孵化率也接近春制秋用的蚕种,见表1。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品位茧丝蚕品种“川山×蜀水”蚕种保护各阶段的技术处理要点及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春制越年种、夏制越年种保护工作到位的基础上,原种保护单蛾良卵率97.57%,孵化率达到96.93%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场于2018年夏、秋期通过即时浸酸等处理提供了春制和夏制781、7532原种共计1749张,调查实用孵化率均达97%以上、良卵率均达96%以上,满足了一代杂交种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桑蚕秋蚕品种“东34×苏12”是七十年代开始在我区推广的。这个品种比较好养、稳产,丝质也比较好。但茧层率、茧丝量和出丝率较低。苏12原种比较难养。秋繁比较困难。蚕种场制种率低或制不出种,因而饲养量逐年减少。1977年我区通过鉴定进行扩大试养秋蚕新品种“两广一号”(新九×7532),但因当时出现再出卵较多,以后逐步掌握了减少再出卵的方法,减少了再出卵的发生,因而推广应用于生产,但这对品种的丝质和出丝率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6.
<正> 7532×781是我省1983年鉴定通过的一对夏秋用品种。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合我省川东地区饲养,它是我省目前夏秋用品种的主要当家品种之一。1984年全省生产了305163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45225张;1985年生产了738112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130808张;1986年生产793090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97600张,三年共生产7532×781共1,836,365张,占全部夏秋用品种生产总数5,064,077张的36.3%,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7532×781  相似文献   

7.
我县近年二化性蚕种发种量不断增加,多制种单位单靠头、七造繁育二化性蚕种,很难满足于大田生产的需要。同时针对我省7532原种具有对高温抗逆性差,不良卵,遗腹卵多,产卵量不高等缺点。我们对现有的三个7532原种品系,评选出一个抗逆性强,产量高,并能适应二、六造繁育的品系,以至增大二化剂种量,满足大田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 家蚕良种繁育制种型式,自五十年代后期起,由于已基本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种型式,一代杂交种已全部由框制和平附逐步改为散卵。同时,为了提高原种卵粒的匀正度和统一卵量规格,也对原种进行了框制改散卵的试验。在原种制种时,仍采用28格框制连纸,越年种用28格框制上浆连纸,不越年种用28格框制耐酸连纸,每格产一蛾卵,每蛾产卵后对号袋入蛾盒,母蛾镜检方法和框制种同,在浸酸或浴消前,按各品种原种合格蛾卵标准,肉眼淘汰不合格蛾卵,铲除产附差、双蛾卵、空圈卵、卵色卵形异状、产卵量少、不良卵粒多  相似文献   

9.
桑蚕品种“新九×7532” 从1980年开始已在我省扩大试养,1982年饲养量可达三十万张左右,占二化性白茧种饲养量70—80%,但由于这两个品种都是二化×多化血统的杂交固定种,在广东高温条件繁育年数的增加,遗传性状有些分离现象和发生了自然变异,如新九的再出卵发生;7532的生命力下降,丝质不稳定等都给生产部门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从1981年开始我们对这两个原种进行了提纯复壮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于后,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注)  相似文献   

10.
周美莲 《江苏蚕业》2005,27(1):26-28
<正>1近几年来江苏省原种卵面调查情况江苏省原种的单蛾良卵粒数几年来逐步增加,不良卵率逐步下降,2003年春制春用蚕种的单蛾良卵粒数较1997年增加了84粒,增长比例达到了19.31%,不良卵率降低了1.21%,原种卵面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见表1)。  相似文献   

11.
桑蚕品种7532是含多化性血缘的日系二化性品种,体质强健,发育齐整,抗高温多湿,茧质较好,是我省目前较好的夏秋用品种。1986年春,我校又一次进行了7532品种的饲养繁育.在农村原蚕队饲养原蚕,收购种蚕制种,达到张原种采制  相似文献   

12.
“东_(43)”及“东_(43)×7532·湘晖”组合是广东省丝绸公司蚕种繁殖试验所选配出来的夏秋用新蚕品种。1988年到1991年,在翁源县由少到多、逐步扩大饲养。几年来,共饲养原种1871张,制得普通种95716张,大田饲养杂种91792张。无论是原种还是普通种都普遍受到欢迎。省蚕桑品种鉴定网点于1990年至1991年,以现行蚕品种“新九×7532”为对照,对“东_(43)×7532·湘晖”组合进行了两年实验室,一年农村的品比鉴定。1992年1月27日,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举行二届二次会议,按《广东省桑蚕品种审定条例(草案)》对两年来的饲养鉴定成绩与丝质鉴定  相似文献   

13.
我区春秋兼养的二化性品种“东34×苏12”推广以来,曾经对稳定春秋蚕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苏12原种比较难养,秋季繁种比较困难,而且其茧层率、茧丝量、出丝率与“桂夏二号”相仿,再提高有一定局限了.一九七七年我区通过鉴定试行推广的秋蚕新品种“两广一号”(新九×7532)虽然体质比较强健,茧质、丝质比“东34×苏12”高,但因出现再出卵,在未解决前一些蚕种场怕制种没有把握,不愿扩大繁育,因而扩大生产也受限制.为了解决适应我区饲养的秋蚕品种,我所于1978年又育成了九白和539两个品种,配成九白×7532、539×7532并进行了试养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桂蚕8号新品种杂交原种的繁育性能,2021年选春期、夏期、秋期进行调查,将桂蚕8号与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的杂交原种繁育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桂蚕8号”的原原种“锦“”绣“”壮“”丽”的克蚁收茧量均高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克蚁收茧量最高为“丽”3.75 kg/g,比最低的“7532”3.19 kg/g高17.55%;死笼率均低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死笼率最低为“丽”1.57%,比最高的“湘晖”低4.51%。桂蚕8号的4个原原种平均制杂交原种“锦·绣“”绣·锦“”壮·丽“”丽·壮”的克蚁制种量均高于两广二号4个原原种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但各品种间除“丽·壮”与“7532·湘晖”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品种间没有差异;桂蚕8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为38.68张/g,比两广二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高7.83%。桂蚕8号的中日系杂交原种平均折净率为82.41%,比两广二号中日系平均杂交原种折净率高6.18%。新品种桂蚕8号杂交原种繁育的主要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已经达到蚕种生产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四川蚕业》2018,(1):54-58
正芳·绣·×白·春(川蚕27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育成的强健、生产高品位茧丝、二化性四眠四元杂交家蚕品种,适用于四川、重庆及长江流域春、秋季饲养,2014年2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审定证书号:川蚕品审(2014)02号。1原原种性状及饲育要点1.1芳中国系统,含多化性血缘二化性,四眠。越年卵卵色灰绿色,卵壳淡黄色。催青湿度过低,易出现生种和再出卵。蚁蚕黑褐色,克蚁  相似文献   

16.
一、试验目的春制越年散卵保护时间长达11个月到12个月之久,尽管采取了早进库冷藏兰办法,在库外保护最少也有半年,受外界环境影响极大,特别是上浆连纸,在梅雨季节报易生霉,增加不良卵,还易生虫,造成损失。为了寻求春制越年种散卵蚕种的最佳保护方法,我们在前几年初步探索罗纱箱保护的基础上,1987年进一步扩大试验。二、试验方法供试蚕种是铜梁蚕种场1987年春生产的734.782×781正反014批、004批、114批;7532×781的011批;(秋_2×苏_3)×(苏_4苏_(12))正反的013批、017批、117批。  相似文献   

17.
宋仕琦 《四川蚕业》2012,40(4):17-18
本试验将原计划春制越年春用或秋制越年春用的一代杂交种,延期冷藏到夏季(第2期冷藏90d)出库催青、饲养,其实用孵化率、催青死卵率及1-2龄饲养成绩等主要指标与对照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306在生产上发生的白死卵,从外部一般联系看:春制早于和多于秋制,深淡色卵混合蛾区和淡色卵蛾区早于和多于深色卵蛾区,越年卵和不越年卵混合蛾区早于和多于全越年卵蛾区,因而不越年卵和白死卵相伴发的蛾区早于和多于白死卵单发的蛾区;从内在联系与环境条件看:春制在室温不低于65°F前,只有陆续再出,很少白死和转青死卵,但在11月下旬经过浴洗,从65°F转移到50°F左右的低温以后,就出现了再出卵、转青死卵和白死卵同时并发和暴发的局面,以后随着室温的继续下降,又进入了一个基本上是以白死卵单一续发为特征的新阶段;从外部形态看:秋制有完  相似文献   

19.
<正>春制秋用蚕种入库冷藏后,生产上有时因秋蚕饲养计划的改变,需种量减少,这时需要将已经入库冷藏的一部分蚕种中止冷藏,由库内取出改为越年春、夏用种。中止冷藏的期限是有限度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冷藏时间已经超过15d,有可能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当年秋冬蚕种保护过程中再出卵发生增加;二是蚕种耐冷藏能力下降,来年春、夏季用种时催青死卵增多。中止冷藏的安全期限因品种而异,凡是越年性稳定,解除滞育速度缓慢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原种生产主要分春、秋两期,春期生产的蚕种,以春制秋用种为主兼春制春用,中秋期生产的蚕种,以秋制春用为主,少量晚秋制春用。春期拥有优质的桑叶基础和良好的气候环境,产量高、质量优,原种生产成绩稳定。而中秋期由于受桑叶害虫多、叶质差、气候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易发生蚕病、中毒等情况,导致产量低、产附差,严重时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危及原种的有效供给。鉴于中秋期生产不稳定、生产风险大的实际情况,我公司从2007年开始逐步摸索原种生产模式的改进,从一年春、秋两期生产,调整为一年春、夏、秋三期生产,同时合理布局各期生产量和收蚁日期,创新技术措施。经2008-2009年实践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春-夏-秋原种生产新模式及配套技术,2010年开始全面推广应用,既规避了中秋期原种生产风险,又增加了原种生产量可调节空间,为稳定原种生产、确保原种质量、满足用种需求,创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