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选取自然修复和12种人工干预[浅耕翻(1种)、浅耕翻+单播(1种)、浅耕翻+施肥+单播(6种)、浅耕翻+施肥+混播(4种)]的综合修复措施对塞北退化草原进行修复。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修复措施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其他数量特征(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及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浅耕翻+施肥配合补播草木樨、紫花苜蓿或苇状羊茅,可以显著提高地上总生物量。同时,显著提高群落高度、密度、盖度(P<0.05)。生物多样性方面紫花苜蓿和草木樨的混播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灵武长枣科学施氮提供参考。【方法】以灵武长枣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氮肥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150、300、450、60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钾肥(150 kg/hm2)和磷肥(60 kg/hm2),采用单株填埋施肥,分2次施入。根据物候期采摘果实,测量不同施氮处理下灵武长枣果实的各品质指标,探究不同施氮量下灵武长枣各果实品质指标随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分析各施肥水平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主要物候期内,灵武长枣果实单果质量、纵横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呈现上升趋势,有机酸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呈下降趋势。在生长阶段,各施肥处理下果实品质的差异显著,各施氮处理下果实品质均优于对照,其中300 kg/hm2施氮量处理下成熟期果实的单果质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相较于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0.90%、15.94%和17.27%,有机酸含量相较于不施肥处理降低了6.72%。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不同施氮处理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混播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单播草坪(简称T1)为对照,以草地早熟禾、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混播草坪(简称T2,混播比例为6∶2∶2)和草地早熟禾、紫羊茅(F.rubra)、细弱翦股颖(Agrostis tenuis)混播草坪(简称T3,混播比例为5∶4∶1)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分胁迫对混播草坪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增加,3种草坪的外观质量综合评价表现为T1>T2>T3;单播草坪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根系活力下降幅度均低于混播草坪,变幅表现为T3>T2>T1;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值表现为T1>T2>T3。3种供试草坪抗水分胁迫能力表现为T1>T2>T3,T1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比范围为84.5%~94.8%,T2为80.4%~91.8%,T3为77.5%~90.7%。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石漠化区草原生态系统脆弱,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为研究退化草原的植被恢复技术,设置不同牧草组合对滇东南峰丛洼地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石漠化样地进行修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轻度石漠化地区采用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木豆Cajanus cajan,按照5:2:5的比例混播;在中度石漠化地区采用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按照5:5:2的比例混播;在重度石漠化地区采用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按照5:2:5的比例混播,3个月后植被覆盖度、株高生长、植被丰富度和草产量等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增长。不同石漠化程度草原经过人工种植,使石漠化趋势向潜在石漠化转化,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植被恢复得到显著改善。人工植被恢复是石漠化草原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糙花少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平衡施肥不仅显著提高糙花少穗竹笋产量,还明显提高单笋质量,平衡施肥处理的笋产量比未施肥的空白区增产26.56%,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增产10.45%、42.11%和28.57%,单笋质量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提高4.86%、27.01%和22.74%,不同肥料的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 > 钾肥 > 氮肥;2)平衡施肥处理能够改善笋品质,其笋粗蛋白含量较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增加66.63%、41.45%、6.33%,笋粗纤维含量较空白区和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降低7.32%和23.63%、12.84%、9.08%;3)肥效模型显示,糙花少穗竹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氮肥150 kg/hm2、磷肥为58 kg/hm2、钾肥为83 kg/hm2,预计出笋产量1 596 kg/hm2,氮、磷、钾肥最佳比例为1:0.4:0.6。  相似文献   

6.
青石山香椿低产林改造黄连木+连翘混交林后,与2020年基准年相比,试验林减少地表径流、发挥控制侵蚀的作用明显,平均径流量由899.93 m3/(hm2·a)减少到545.65 m3/(hm2·a),径流量减少了39.37%;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87 t/(hm2·a)减少到1.40 t/(hm2·a),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5.13%,各造林模式土壤侵蚀程度由强到弱为S1>S2>S3>S4。栽植2年连翘平均产量达到28.47 kg/hm2,香椿产量由150 kg/hm2增加到225 kg/hm2,连翘、香椿平均增加产值8513元/hm2,各造林模式连翘产值由高到低为S3>S4>S1>S2。林地平均植被盖度由35%提高到85%,植被盖度提高了50%,试验林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57167元/(hm2·...  相似文献   

7.
为有序开展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按照《湖北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对照《湖北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查清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凤眼莲、喜旱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土荆芥、红火蚁、福寿螺6种外来入侵物种,其发生面积分别为凤眼莲119.32 hm2,喜旱莲子草251.2 hm2,加拿大一枝黄花113.04 hm2,土荆芥发生面积3.14 hm2,福寿螺25.12 hm2,红火蚁9.42 hm2。根据它们的危害性作出了风险评估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溉次数、施肥量和立竹密度对博爱县斑竹笋产量、竹笋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斑竹发笋指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以施肥量为主导因子,其次是灌溉次数,立竹密度影响最小;不同因素对发笋指标影响程度不一样,施肥量对各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灌溉次数对发笋数量影响显著,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立竹密度影响均不显著;影响发笋数量和鲜笋产量的因素排列顺序为施肥量>灌溉次数>立竹密度;3个因素对提高斑竹笋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灰分含量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斑竹笋品质。获得最多发笋数量、鲜笋产量的处理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3 00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提高斑竹竹笋品质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9 000~11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5次/年;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立竹密度5 000~7 000株/hm2、施肥量2 250 kg/hm2、灌溉次数为6次/年。  相似文献   

9.
邓军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4):207-212
昭通市草地以山地草甸为主,草地生态系统脆弱,管理水平和建设能力不高,退化草地修复难度大。昭通市现有草地面积116 079.33 hm2,其中退化草地面积6 992.10 hm2,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6.02%。退化草地主要以轻度退化为主,面积4 221.00 hm2。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有害生物侵入、生态环境脆弱和气候因素。文章给出近自然修复、人工促进修复、人工草地建植和综合修复等退化草地修复措施,并提出加快草种基地建设、规范草地管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等草地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经营措施对高氏甜龙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四川、重庆等10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点,高氏甜龙竹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其中在云南省元江县、重庆市武隆区和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生长较好,3年生竹笋年产量分别达到30.03、27.23和26.20 t/hm2,而在云南嵩明县的生长相对较差,笋年产量仅为10.93 t/hm2;经营措施也影响着高氏甜龙竹的生长,采用全面整地,旱季时每月对竹丛进行1次浇水,浇水量为900 kg/丛,造林时施用大量有机肥,出笋高峰期施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500 g/丛),可促进竹林生长,提高笋产量和笋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给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 × E. urophylla)×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的合理经营及提高森林质量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 16年生巨尾桉 × 红锥混交林和巨尾桉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经济指标评价方法,对巨尾桉 × 红锥混交林和巨尾桉纯林进行经济效益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纯林的平均单株材积为 0.765 1 m3,出材量为 747.604 5 m3/hm2,薪材产量为 74.76 m3/hm2,现金流入为 793 943 元/hm2,利润为 678 692元/hm2,年均利润为 42 418.25 元/hm2,财务净现值为 210 512 元/hm2,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30.92%,年均投资利润率为36.80%。混交林中,巨尾桉的平均单株材积为 1.050 1 m3,红锥...  相似文献   

1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为756.2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3.31%;其中毛竹林面积527.76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9.78%。全国有20个省份有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3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四川、广东、广西和安徽8个省份,面积合计678.50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89.72%;有13个省份有毛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7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4个省份,面积合计421.64万hm2,占全国毛竹林面积的79.89%。与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增加115.11万hm2,增幅为17.95%;其中,毛竹林面积增加59.98万hm2,其他竹种面积增加55.13万hm2,增幅分别为12.82%和31.80%;竹林面积增加在10万hm2以上有湖...  相似文献   

13.
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柳杉林下两种牧草生长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发展林草复合模式的需要,选择"柳杉+多年生黑麦草"和"柳杉+苇状羊茅"两种林草复合模式,研究在不同密度柳杉林(2 222株.hm-2、1 667株.hm-2、1 333株.hm-2、1 111株.hm-2)下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的净光合速率、草高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柳杉林密度的降低,两种牧草的净光合速率、草高和生物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净光合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黑麦草草高和生物量在柳杉林各密度下差异显著(P0.05);(2)4种柳杉林密度下,两种牧草净光合速率均为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但随着柳杉林密度的降低,两者之间差值减小;(3)4种柳杉林密度下,黑麦草草高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苇状羊茅,且随着柳杉密度的增加,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施肥模式、节能减排、保护竹林生态环境,文章通过实验室优选挥发氨的收集检测方法,并设置不施肥(CK)、袋控释肥(BF)、撒施肥(SF)3种施肥模式进行斑苦竹的林间原位监测试验,探讨袋控释肥对集约经营的斑苦竹林氨挥发的影响。室内实验表明,磷酸通气法、硫酸通气法、硼酸密闭法的氨回收率分别为90%、70%、60%;靛酚蓝比色法和纳氏比色法检测的回收率分别为90%、77%。基于室内实验结果,采用磷酸通气法收集、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开展斑苦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氨挥发监测试验。结果显示,袋控释肥氨挥发总量为37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15%;撒施肥氨挥发总量为137kg/hm2,损失总施氮量的56%。相较传统撒施肥模式,袋控释肥能有效节能减排,降低氨挥发,减少施肥对空气的污染,保护竹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绍兴汤浦水库库区因长期封育造成毛竹水源涵养林自然退化的现状,通过3年的恢复试验,提出了一套适合此类退化毛竹林快速恢复和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即保持3450~3750株/hm2的林分密度,并于每年6月初施以生物肥料2400kg/hm2,2月底和9月初各施复合肥(4份尿素:3份P肥(过磷酸钙):1份K肥(氯化钾)的配比肥料)300kg/hm2;可使退化毛竹林的新竹产量和林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冬季竹林无覆盖的条件下,采用生产上常用的竹笋专用肥,研究不同施肥量(年施肥量分别为150 kg/667 m2、250 kg/667 m2和350 kg/667 m2)对雷竹笋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产量和经济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年施肥量250 kg/667 m2的综合施肥效果最佳,肥料全年分4次施入,每次施肥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5%、15%、15%和35%。研究建议,目标笋产量为1 000~1 500 kg/667m2的丰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240 kg/667 m2;目标笋产量为1 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竹林,年施肥量可定为360 kg/667 m2。研究结果为笋用竹林精准化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环宇  刘洛余  娄超 《森林防火》2022,(1):68-70+74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重要生态环境支撑区,全市有林地面积2 370 666.67 hm2,森林覆盖率60.03%,林木蓄积量1.02亿m3,草地总面积455 313.33 hm2,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63处,全市7县1市3区均为“国家Ⅰ级火险县级单位”。为落实好“防火责任重于泰山,要坚持安全第一”目标,将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好、管理好,承德狠抓“五不”格局,坚决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  相似文献   

18.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6.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5.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5.23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3.45 t/hm2) > 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3.22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2.89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2.69 t/hm2)。4种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一致,筇竹混交林凋落物吸水速率高于筇竹纯林。凋落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9.74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8.95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7.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6.23 t/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对富士苹果产量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施用氮钾肥水平对富士苹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产量方面,单独施用钾肥对产量影响不大,而单施氮肥和氮钾肥混施的2种处理对产量有显著的增加,并且都以每株施N、K各1kg的处理产量最高,其中氮钾混施对产量影响高于氮肥单施。在果实品质方面,硬度随着单施钾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单施用氮肥和氮钾混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处理总糖含量和酸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总糖含量与施肥量呈正比关系,其中以氮钾肥混施处理增加量最多;酸含量与单施氮肥肥呈反比关系,与单施钾肥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地土壤生态系统,以两种密度31年生杉木间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密度林分中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分析不同密度林分中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密度为375株/hm2的林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和显著高于1 395株/hm2林分;密度为1 395株/hm2的林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极显著高于375株/hm2林分;土壤酶活性部分指标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也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