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分离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呋、林可霉素对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均为高度敏感;红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以上3种细菌均为低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南平市某种猪场90头子宫内膜炎病猪进行分组治疗试验。将90头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头母猪,治疗组A,用药敏试验敏感药物头孢噻呋进行治疗;治疗组B,用药敏试验敏感药物林可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C,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做为治疗对照组;另外选择30头健康母猪做为健康对照组。治疗试验显示,母猪子宫内膜炎用敏感药物治疗有效,且治愈后的母猪受胎率、产仔数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益真灵制剂对奶牛黏液性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将上海某奶牛场发生黏液性子宫内膜炎的10头母牛的病料经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确定病原为大肠杆菌、化脓隐秘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细菌混合感染,然后对3种病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试验分组:将病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第1组应用头孢氨苄注射剂对病牛肌肉注射治疗;第2组应用中药益真灵制剂同样采用肌肉注射治疗。结果:第1组5头病牛中3头达康复标准,2头达有效标准;第2组病牛全部达康复标准。结论:中药益真灵制剂对黏液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猪场普遍发生的疾病,尤其以夏季为甚。为了提高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本试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应用中草药水剂(主要成分为淫羊藿、益母草、红花等)、复方左旋氧氟沙星(含甲硝唑)对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了综合治疗试验。治疗50头病猪,治愈38头,1个疗程的治愈率达到76%,比传统治疗方法提高了5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福建省南平市6个种猪场采集52头猪子宫内膜炎病猪子宫分泌物,分别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从52例子宫内膜炎患病母猪的活体病料中共分离细菌72株,检出率为150%。全部细菌分属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分离到的细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占较大比例,它们分别占总检出菌株的43.0%、23.6%和16.7%。患猪中有61.5%的母猪为单一细菌感染;其它为细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比例,达到38.5%,其中以大肠杆菌造成的混合感染占比较高的比例,占总感染头数的28.8%。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药"猪孕散"治疗母猪慢性子宫内膜炎最佳添加剂量,试验选临床两个以上情期内配种不孕的经产母猪150头,分为5组,每组30头猪,进行中药"猪孕散"治疗母猪慢性子宫内膜炎剂量筛选试验,其中1~3组为中药组,服用"猪孕散"治疗,剂量分别为每天150 g/头、100 g/头和50 g/头,连用3 d;4组为西药组,用0.1%高锰酸钾1 000 m L冲洗子宫,然后再用青霉素240万U、链霉素100万U、生理盐水100 m L,混合后注入子宫内,每日1次,连用3 d;5组为阳性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结果表明:对母猪慢性子宫内膜炎治愈率,中药"猪孕散"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均为93.33%、低剂量组为86.67%、西药组为83.33%,阳性对照组为10%,其中各试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及西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中药"猪孕散"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有较好的疗效,使用"猪孕散"中、高剂量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青、链霉素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低剂量组疗效与青、链霉素组相当。考虑治疗效果,临床以中剂量100 g/(头·d)使用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山东东营地区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情况,对12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鉴定、生化试验、PCR试验及序列比对、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出9株大肠杆菌菌株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12份样本中有4头患病母猪的子宫内容物检测出有2种致病菌存在。本试验分离的9株细菌菌株符合大肠杆菌的形态及生化特性,6株细菌菌株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及生化特征,15株菌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别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敏感;对大观霉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多西环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恩诺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说明山东东营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导致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个菌株对很多药物都有一定耐药性,如何采取科学手段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值得各养殖场户重视。  相似文献   

7.
猪子宫内膜炎是子宫黏膜的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用自制中药宫炎-I号灌注液对郑州地区部分猪场患有子宫内膜炎的病猪382头进行临床治疗试验,其中急性子宫内膜炎322头,慢性子宫内膜炎43头,隐性子宫内膜炎17头。结果有效率分别为100%,93.3%和100%;治愈率分别为93.6%,73.3%和85.7%。同时用部分病猪作了不同药物的对比试验,表明宫炎-I号灌注液对猪子宫内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母猪的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较高,给生猪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据资料统计,1975~1985年该院门诊病猪总数29 544头,其中母猪子宫内膜炎11 414头,占38.6%(经产母猪占发病总数的98%).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方法,疗效可靠,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原,笔者采用常规方法对23例互助八眉猪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表明母猪子宫内膜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分别占30%、27.5%、22.5%,其它细菌比例较低。头孢拉定、恩诺沙星、替硝唑对3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属高度敏感,可用于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1)
为探究母猪子宫内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无菌采集40份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内容物进行细菌培养及分离鉴定,共分离到细菌47株,分离率为100%。经过鉴定,分离菌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头孢噻肟是敏感性较高的2种抗生素。通过临床试验证实,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更改子宫保健方案后能够提高母猪的断奶配种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选择48例母猪子宫内膜炎病猪,根据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病母猪26头,对照组患病母猪22头。观察组患病母猪采用抗生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对照组患病母猪单纯进行抗生素治疗,对2组患病猪进行药物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发现,①治疗试验方面,观察组患病猪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病猪的治疗效果为77.27%,观察组患病母猪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配种试验方面,观察组母猪发情率为96.83%,与对照组的88.28%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健康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配种受胎率为91.30%,与对照组的86.67%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健康对照组90.00%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母猪窝均产仔数为11.95头,与对照组的1 1.23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健康对照组11.67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得出,安宫黄体酮联合二联抗生素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二联抗生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大剂量维生素C结合抗生素防控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选取临产母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头,2组均在产后每天给予林可霉素治疗,试验组另在产后按10 g/头的剂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连续3 d。试验结果:对照组母猪产后感染率11.67%,试验组产后母猪感染率为3.33%,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大剂量维生素C存在可见的不良反应,在母猪产后短期内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对于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控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猪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黏膜的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为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据2005~2008年我县兽医门诊统计,母猪子宫内膜炎占病猪总数35.6%(经产母猪占发病总数95%),为了更好的防治本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方法,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母猪子宫内膜炎是一种母猪产后的常见病,可引起母猪发情不正常,或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它是规模化养猪场母猪高淘汰率的重要疾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调查~([1])显示,在养猪业中,约20%分娩母猪患有子宫内膜炎。渝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区,子宫内膜炎在当地猪场也常有发生。我们收集了渝西地区部分规模化种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病例进行细菌分离试验,并进一步做了常用抗生素对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益母草对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阴道炎的防治效果,选择胎次相近的待产母猪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益母草低剂量组、益母草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于产后统计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阴道炎的患病头数,并检测产后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显示:益母草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阴道炎的患病头数均低于对照组;益母草组炎症因子IL-6、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但益母草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母猪日粮中添加益母草可以减少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和阴道炎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适宜的添加剂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2002年-2004年,两年来我们采用氨苄青霉素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108头,治愈96头,治愈率达88.8%,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法凑 《养猪》2006,(2):36-37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养猪场的顽疾之一,其致病因素有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营养性等多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细菌性子宫内膜炎,如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感染,以两种以上菌感染为多见。在规模化猪场子宫内膜炎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增加,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势在必行。本场年出栏2万头种猪和8万头商品猪,笔者就数年来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谈谈体会。1病因1.1后备、初产母猪子宫内膜炎后备母猪发情时子宫颈和阴道口开张、初产母猪分娩过程和产后初期易发生外源性感染;后备、初产母猪还可能发生亚临床细小病毒、猪…  相似文献   

18.
猪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生殖疾病,会对母猪的基本生产力和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母猪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原因很多,技术人员不可能进行诸如人工授精和母猪交接的操作方法,并且母猪感染了各种微生物和细菌。因此,有必要做好猪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和预防,全面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增强子宫的收缩力,促进子宫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9.
清宫消炎混悬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理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子宫内膜炎病因病理特点,运用中兽医理论,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腐排脓的中药研制出“清宫消炎混悬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1102例。其中治疗971倒,有效率达91.3%(887/971),3个情期受胎率为90.8%(805/887);用于产后预防子宫内膜炎231头,有效率为91.8%(212/231),受胎率为93.4%(198/212)。治疗前后细菌检查表明“清宫消炎混悬剂”对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后子宫内分泌物的细菌数由治疗前的平均1735个/ml 降至248.4个/ml。同时药敏试验、抗炎免疫药理试验及激素含量的测定,进一步佐证了本制剂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选择永春县某猪场38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A组给予宫炎清溶液治疗,B组采用注射青霉素钠后在配合使用宫炎清溶液灌注治疗,C组注射青霉素钠和氧氟沙星。比较3组临床治疗有效性、治疗后不良影响。探讨3组药物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