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组成及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资源现状,于2016—2018年在保护区内布设4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和7个大样方调查兽类多样性和分析东北虎主要猎物资源。相机监测累计照相日12250个,共获得有效独立照片1139张,从中鉴定出野生兽类4目8科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东北虎和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样方调查记录到兽类足迹261条,足迹识别出兽类4目7科1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豹1种,东北虎主要猎物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4种。兽类物种相对丰富度分析表明,相对丰富度最高的是西伯利亚狍和狗獾(Meles leucurus),赤狐(Vulpes vulpes)和东北豹最低。猎物资源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分布有西伯利亚狍681只,野猪510只,马鹿35只,梅花鹿27只,4种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西伯利亚狍生物量为20210.94 kg,野猪生物量为64735.00 kg,马鹿生物量为6023.25 kg,梅花鹿生物量为1635.00 kg,保护区东北虎可捕食的主要猎物生物量为92604.19 kg。研究表明,保护区内兽类种类虽然较多,但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和马鹿数据仍然较少,需要重点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文  周立志 《野生动物》2009,30(5):283-286
基于现有的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资料,系统整理物种分布数据,建立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分布原始数据库。运用GIS技术,以县级行政区为地理单元,分析物种丰富度格局,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的区域分异。结果表明,皖南山地丘陵和大别山山地丘陵地带物种丰富度最高: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的物种丰富度相对较低;但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的部分山地丘陵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根据各县的分布型物种数量分布,当聚为2组(Jaccard系数大于7.612)时,安徽省物种分布型区域分异基本上呈现山区系组(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和丘陵平原组特征,当聚为3组(Jaccard系数小于5.075)时,丘陵平原组又可分为江淮丘陵平原组和淮北平原组;当划分为4组(Jaccard系数等于2.537),山地区系组又可以分为皖南山区组和大别山区组。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生境中野猪活动模式和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119台红外相机,通过对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猪(Sus scrofa)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和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elative activity intensity index)研究野猪的活动模式和时间分配,以探讨其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呈单峰型,活动峰值出现在16:00—18:00,属于典型的昼行性动物。旱雨季间野猪的日活动重叠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Δ=0.82,P<0.01),旱季上午的活动峰值比雨季提前1 h出现。野猪的日活动主要以觅食(64.6%)和移动(25.1%)为主。不同月份间野猪的相对活动强度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t=9.626,df=11,P<0.01),但旱、雨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Z=-0.321,P=0.748)。旱季野猪的活动时间(17.89±1.70 s)略长于雨季(17.12±1.95 s)。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弄岗保护区内的野猪活动模式和时间分配,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其栖息地选择、种群保护及环境变化对其行为的影响等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1—2003年的20个月里,我们在中国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一些触发相机,以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华南虎(Pantheratigrisamoyensis)。共设置r3种触发相机,包括TrailMaster(美国)的主动式和被动式相机以及WildlifeTwo(中国深圳)的被动式相机。首先在保护区西部沿着小路和动物足迹放置了一些相机。之后又从2002年开始在保护区东部追加放置了一些相机,这是因为有村民报告在这一区域发生了家畜丢失,发现猫科动物足迹以及听到吼叫声。在2002年5月到2003年12月的20个月期间,共8307个拍摄日,获得6180张照片,其中有1437张包括野生动物(平均每100个拍摄日17张野生动物照片)。合计拍摄到33种野生动物。,野猪(Susscrof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和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是被拍摄最频繁的物种。既没有拍到虎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也没有拍到水鹿(Cervusunicolor)这种虎重要的猎物。最频繁被拍摄到的猫科动物是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村民偶尔报告的掠走山羊的事件可能是豹(Pantherapardta)造成的,但是不能确定。利用触发相机调查超过1000d没有拍摄到虎,这一充分的证据足以支持该调查区没有虎的结论(d=0.05)。20个月超过8300个拍摄日没有在壶瓶山拍摄到虎,显示该地区没有虎。值得注意的结果是拍到红腹锦鸡、黄喉貂(Martesflavigula)、毛冠鹿和黑熊(Ursusthibetanus)的频率很高。这些物种是中国或国际受保护物种,包括被列为国内受保护物种,或同时列为国际受保护物种,又或者像毛冠鹿这种几乎是未知的物种。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有3个保护区。我们讨论建议将这4个保护区合并为一个更大的保护地域来保护虎及其猎物。并且在此简要地评论了我们使用的3种触发相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张掖山地绿洲荒漠各草地群落放牧扰动下物种丰富度及物种替代速率(β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放牧压力梯度(轻度、中度、重度和过度)上,山地荒漠草原、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和盐渍化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在过牧压力下最高。在放牧压力下各草地群落βω和βt植(物种替代速率)由大到小的序列是:高山草甸草原>盐渍化草甸>山地典型草原>荒漠草原;βc和βc的测度结果兼有反映草地群落放牧压力梯度上物种替代速率和植物群落物丰富度的内涵。二者的测试结果为:山地典型草原>高山草甸草原>盐渍化草甸>山地荒漠草原>荒漠草原。草地群落固有的物种多样性是保持草地稳定和草地生产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Levins生态位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对封育年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实施封育措施后,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生态位宽度最大;封育年限为4和13年时,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均为展枝唐松草;封育年限为5、6、8和10年时,生态位宽度最高的物种依次是羊草、麻花头、囊花鸢尾和贝加尔针茅;退化草地实施封育后,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值集中在0.6~0.9,而未封育样地物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在0.0~0.3;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低,封育5年时,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大,为0.68;封育草地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较未封育(对照区)样地增加了40.76%~93.68%;封育年限为5年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比未封育(对照区)增加了45.46%、16.51%、45.80%和23.38%。封育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增加,并且植物种间竞争加剧,但在封育5年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均匀度逐渐降低,导致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减缓,群落趋于稳定。因此,从物种多样性角度出发,该区封育时间不宜过长,在封育5年后,可采取适当利用,保护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物不同组织中GLUD1基因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物种中GDH蛋白的结构差异,明晰GLUD1基因的表达模式与GDH蛋白的功能。[方法]分别采集大鼠、绵羊、梅花鹿的肝脏、肾脏、皮肤、脂肪和肌肉5种新鲜组织样品。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分析3种动物不同组织中GLUD1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无重复双因素分析方法表征GLU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比较人、小鼠、大鼠、山羊、绵羊、牛和猪7个物种GDH蛋白氨基酸序列,模拟这7个物种的GDH蛋白三维空间结构。[结果]GLUD1基因在大鼠、绵羊和梅花鹿的5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织;该基因在大鼠和梅花鹿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绵羊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在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P<0.01)高于梅花鹿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人GD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猪、牛、山羊和绵羊的序列相似度较高,而大鼠与小鼠GD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到99.10%。大鼠、人、猪的GDH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分别存在2个(第8位丙氨酸→缬氨酸、第40位丙氨酸→缬氨酸)、1个(第23位丙氨酸→丝氨酸)、2个(第33位丙氨酸→苏氨酸、第39位丙氨酸→苏氨酸)物种特异性突变位点。小鼠、大鼠、人的GDH蛋白预测为三聚体结构,山羊、绵羊、牛和猪的GDH蛋白预测为同源六聚体结构。[结论]GLUD1基因在大鼠、绵羊、梅花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肝脏中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不同物种GD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但依旧存在一定的序列差异性,并且存在数个对应物种特异性的氨基酸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8.
李文斌  闻亮  郑维平  徐永山 《野生动物》2010,31(5):227-231,288
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对麋鹿、黇鹿、梅花鹿、黄麂、马鹿5种鹿类动物群体DNA多态性进行测定,共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和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3333±2.7946个和4.7089±1.835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790±0.102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83±0.1050。群体间的平均遗传分化为29.4%(P〈0.001),构建5种鹿类动物群体的系统聚类图,结果基本一致,黄麂、马鹿和梅花鹿聚为一大类,黇鹿和麋鹿为一类或各自成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03台红外相机数据,运用空间关联方法构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地栖鸟兽关联网络,通过兰布达系数判断种间关联属性,采用香农-维纳指数衡量各物种空间关联多样性及其对网络维持的贡献,并探讨川金丝猴在群落中的生态学作用及其保护问题。结果显示:红外相机共记录到29种地栖鸟兽,外加1类未鉴定的鼠科(Muridae)动物,川金丝猴属于由18个物种及鼠科动物构成的低海拔网络。网络中,川金丝猴与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存在双向非对称关联,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存在单向非对称关联,与猪獾(Arctonyx collari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和红腹角雉(Tragopan...  相似文献   

10.
Trizol法提取梅花鹿肝脏总RNA,采用ORF两端兼并引物,RT-PCR方法克隆梅花鹿天然Toll样受体9基因(TLR9)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结果显示,梅花鹿TLR9基因的mRNA长4 043bp,含有800bp左右的5’UTR,完整ORF编码1 081个氨基酸(GenBank序列号为:HQ260632)。同源性分析显示梅花鹿TLR9基因编码区与其他物种高度同源,但5’UTR区存在基因结构的变异。功能结构域分析显示不同物种间TLR9结构域相对保守但也存在细微差别,结构域的差别导致梅花鹿TLR9蛋白胞外区马蹄形弧顶内侧空间结构由人类TLR9蛋白的弧形改变为梅花鹿TLR9蛋白的三角形。进化分析显示TLR9基因分子进化关系与物种间真实进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疫情动态     
《中国动物保健》2014,(10):91-91
爱沙尼亚出现首例非洲猪瘟病例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爱沙尼亚报告出现第一例非洲猪瘟(ASF)。9月8日,已确认一头野猪因此死亡。该患病野猪是在距离拉脱维亚边境约6公里的地方被发现的。6月26日拉脱维亚确认爆发非洲猪瘟,两头野猪因此死亡。位于西班牙的欧盟参考实验室已确认爱沙尼亚的死亡野猪体内存在非洲猪瘟病毒。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提出的控制措施,包括控制野生动物宿主、动物筛查和疫情分区。目前还没有对受影响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保护区内布设61台红外相机并开展调查工作。结果共记录到兽类4目9科15种,鸟类4目18科42种,其中梅花鹿(Cervus nippon)、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青鼬(Martes flavigula)、荒漠猫(Felis biet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相对丰富度最高的5种动物为狍(Capreolus pygargu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赤狐(Vulpes vulpes)、猪獾(Arctonyx collaris)、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兽类和鸟类物种数月变化均较为明显,2018年6月最多,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受冬眠和迁徙影响相对较低。本研究提供了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部分地栖兽类和鸟类资源的最新现状,同时丰富了祁连山鸟兽调查数据,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红外相机在调查大中型兽类、地栖性鸟类以及夜行性动物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对于小型兽类和非地栖性鸟类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朱爱民  韩国栋  康静  闫宝龙  赵坤  朱毅 《草地学报》2019,27(4):1013-1021
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季节性动态变化对长期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至9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物种组成、植物高度、盖度和密度进行观测,并对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5次观测对照区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大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所有处理均是7月和8月的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高,6月和9月观测值较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差异由大到小排序为:重度放牧区 > 中度放牧区 > 轻度放牧区 > 对照样地;月份和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放牧处理对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效应大于月份。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6月和9月表现最为明显,且会威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定30日龄的东兰乌鸡4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1羽。使用发酵桂闽引象草分别替代5%(1组)、10%(2组)、15%(3组)及0%(K组)的日粮;以1、2、3组为试验组,K组为对照组,进行饲养试验。采集鸡大肠内容物,对其细菌16S r DNA扩增子V3~V4区进行二代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的物种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结果表明:Chao1指数,2组(813.500)>3组(782.892)>1组(765.444)>K组(751.243);Shannon指数,K组(7.386)>2组(7.327)>3组(7.098)>1组(6.968)。从chao1指数来看,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2组,最低的是K组;三个试验组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对照组。从Shannon指数来看,对照组的菌群多样性高于试验组;三个试验组的菌群多样性以2组最高,以1组最低。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在1、2、3、K组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3.59%、55.33%、56.84%、56.01%和49.89%、40.32%、38.79%、39.95%,在各组中占比...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春夏两季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春荣 《野生动物》2007,28(4):23-28,30
通过对代表厦门5种不同生境类型的8个样地进行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目49科242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19.5%,占福建省鸟类总种数的44.7%。与全国鸟类组成相比,厦门鸣禽和涉禽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比较丰富;比较5种代表性的生境鸟类多样性,农田物种多样性最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H′=5.549 63),但是其科属多样性却最低(G-F指数DFG=0.53568);森林生境中科属多样性最高(G-F指数DFG=0.872282),特别是科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生境(F指数DF=15.8911)。对比分析厦门市春季和夏季物种多样性显示鸟类迁徙前的春季比夏季物种丰富度高。  相似文献   

16.
藏北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北地区那曲县日囤布山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不同海拔高度(4 523~4 673 m)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寒草地植物群落总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即在中等海拔梯度(4 623 m)水平草地植被生长最好;不同海拔梯度间植物物种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E.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单峰”分布格局,中海拔梯度处物种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谢开云  赵祥  董宽虎  王妍君 《草业科学》2011,28(9):1653-1660
在盐碱化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设置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和极度放牧5个放牧强度研究赖草草地群落特征的变化,以期为确定草地合理的载畜量和优化草地的利用方式及利用率奠定基础。研究表明,中度放牧强度时,主要优势种赖草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盖度、频度都达到最大,而密度和高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蒲公英(Taraxaacum mongolium)的盖度达到最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主要优势物种的优势度有下降的趋势,个别耐牧且繁殖能力强的物种优势度逐渐增加;草地现存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但在中度放牧时有增大的趋势。经过两轮放牧后,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E.pielou均匀性系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在中度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盖度、频度相对较大,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但均匀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宝天曼以古老繁茂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同纬度居全国之首位,素有“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之美誉。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在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了监测。2022年9月4日,于内乡宝天曼保护区葛条爬林区红外相机中拍摄到白化豪猪,根据所获得的野生个体影像资料信息确定为成年豪猪个体,这为河南省白化动物研究增添新的证据,对了解白化豪猪物种在区域的分布、栖息环境、行为等调查奠定基础,完善了内乡宝天曼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对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用点样(Point Quatfats)法调查了云南省滇西北贡山县迪麻村色娃龙巴高山牧场的4种不同土大黄覆盖率群落的空间垂直分布,并采用Shannon’s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EH)对物种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滇西北高山牧场有比较丰富的牧草资源,共25种;中等和中上等的土大黄覆盖率群落里具有最多的物种丰富度和最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同时也具有高的物种均衡性;其次是高等的土大黄覆盖率群落;低等的土大黄覆盖率群落里则具有最低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这些结果表明,土大黄对高山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造成高山草地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家畜的放牧强度和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