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在木质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X射线电子能谱(XPS)不断出现在木材表面及界面研究中,成为木材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手段。为深化对XPS在木质材料研究领域应用的认识,扩展其在该领域的应用空间,对XPS在木质材料研究领域的成果结合实例进行阐述,说明XPS在木质材料研究领域尤其是表面及界面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XPS的利用将提高木材及木质结构单元的质量及使用寿命,提高对短缺的木材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从生命周期角度评估木材的环境友好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作者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木材的环境友好性。结果认为:木材从来源、加工、使用、回用到废弃和再生都具有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一种环境材料或环境功能性材料。提倡木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对木质产品采取生命周期设计十分必要。建议应设立木材工业生态学并加强其研究。  相似文献   

3.
木材是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现今我国的木材资源比较匮乏,为缓解我国木材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充分地利用木材资源,人们将许多先进,高效的木材加工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相似文献   

4.
无损检测木材或木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利用当今的物理方法和手段快速测量出木材及木质材料的尺寸、规格、表面形状和基本物理力学性。本文中主要介绍了木材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7,(11)
正我国每年要消耗15亿立方米木材,每年房屋拆迁、房屋建筑、模板、木材加工边角料、废旧木质家俱、园林枯死和修剪的树木等每年产生1亿立方以上废旧木材,发达国家废木材利用率在80%以上,我国废木材利用率若能达到70%,每年就有7000万立方米废旧木材被利用转化。实现废木材生产有机肥,首先要解决废木材回收集中问题,市场上废纸有人收购,废弃木材无人问津,乱丢乱放,木材就地焚烧造成对环境污。废木材不能直接使  相似文献   

6.
木材流变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恒定及变化的湿度、温度、载荷等条件下,木材以及木质复合材料依赖于时间的行为特性被广泛地研究、总结和概括.在普通蠕变和松弛的基础上,提出了木材及木质复合材料流变学、机械吸附蠕变等概念.分析了木材流变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为木质材料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木质碳纤维材料的活化与功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用木质生物质替代石油等化石资源,制备新型功能化活性碳纤维材料,系统归纳了木质碳纤维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以木质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固化、炭化,物理、化学活化处理,制备活性木材液化物碳纤维;2)通过孔隙调整、表面改性和离子化处理,对活性木材液化物碳纤维进行功能化处理;3)活性、功能化处理对木质碳纤维的晶体结构、表面含氧基团结构、孔隙结构和表面形态结构、物理性能和吸附性能、环保和抗菌功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木质碳纤维的活化、功能化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智能响应材料需具备3个基本要素,即感知、驱动和控制,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仿生智能响应材料是目前世界各国技术战略发展中的竞争热点。木材是一种天然且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作为人类使用最早的材料,木材具有轻质、美观、生物调节等优良特性,是绿色环境人体健康的贡献者。木材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了木材精妙的微结构同时提供了许多官能团,为木材仿生智能材料的合成奠定了优良的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仿生智能响应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pH值、气体、光、机械力、湿度、温度和双重/多重刺激响应木质材料的制备、性能与潜在应用;重点介绍并总结了以木质材料为基材的仿生智能响应材料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科学》2012,(16):3445
《林产化学与工业》(双月刊)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共同主办,为全国林产化工行业的学术类期刊。报道范围是可再生的木质和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加工与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和制浆造纸等,主要包括松脂化学、生物质能源化学、生物质炭材料、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胶黏剂化学、森林植物资源提取物化学利用、环境保护工程、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和林产化  相似文献   

10.
木质-橡胶多功能环保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采用MDI-UF为胶粘剂胶合木材刨花与废弃轮胎橡胶颗粒制备木质-橡胶多功能环保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生产工艺、性能优势、环保效果和应用和发展前景。该产品与人造板相比具有更多的功能,可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并可循环再利用,环保效果好,市场潜能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11.
木醋液研究现状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将废弃植物通过炭化方式获得木醋液的采集方法、组成、理化性质、精制方法和应用试验与研究。木醋液的组成和性质随原材料的种类、含水率、热分解方法、采集工艺、存,放平间产精制方法的不同而变化.静置法、蒸馏法、过滤法和分配法是其常用的精制方法。探讨了木醋液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反刍动物体内氨与尿素代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氨在胃肠道的来源和去路,讨论了尿素循环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研究氨的产生、吸收与尿素循环的方法,探讨了调控尿素循环的途径。综合分析认为,尿素循环利用是反刍动物机体内源氮重吸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减少氨吸收和氨基酸分解代谢来减少日粮氮转化成尿素,或者提高肝脏中合成的尿素及再循环至胃肠道的尿素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可提高日粮氮素的利用效率。因此,开展尿素循环规律的研究,以建立实用日粮条件下含氮化合物的整体代谢模型,对调控反刍动物体内氮素营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是一类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物质,主要以森林抚育采伐剩余物、木材竹材及其加工剩余物、秸秆、果壳等形式存在,是可自然再生的天然资源,我国的生物质产生量在7亿t/a以上。目前,国际上生物质资源的利用途径主要有3条,即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和纸浆。从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益出发,以拓展生物质产业链为基本途径,提出"生物质-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的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并重点针对"生物质-生物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质燃油"生态产业链模式及其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国内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现状调研,结合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乡村在人居环境和资源清洁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汇总了乡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生物质燃料利用技术和有机废弃物建筑原料化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废弃物类型、工艺路径、技术指标、技术优缺点以及地区适应性、量化指标等方面,对这三项村镇资源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提供了可持续研究的方向。从华北、东北村镇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综合型资源清洁利用技术方案,即整合多元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技术、生物质混合物料低氮燃烧供暖技术、主被动结合的村镇建筑构造技术和人居环境信息化技术,为华北、东北村镇人居环境改善补充技术方案,推进村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振兴的相向而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续京  李宏燕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460-1463
以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对接项目参数为依据,采用四效蒸发的方法,在进行了循环流程的工艺设计和四效蒸发参数迭代试算的基础上,对循环利用的关键设备多效蒸发器进行选型和结构设计.结果表明,设备设计参数合理,为解决废水污染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发展生态农业迫在眉睫。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还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带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较为客观,所以发展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木质废料的合理化处理,一直是木质品生产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研究适合企业的木质废料处理方法,可提高木质生产企业原料使用率、增加原料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是对国家提倡节能环保、绿色低碳能源政策的积极响应。该文主要以年产200万件木托盘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该企业木质废料制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进行相应研究,探讨适合我国木质包装企业废料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食用菌产业副产物主要包括菌渣和子实体下脚料。通过对食用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归纳演绎,总结了食用菌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肥料循环、饲料循环、配料循环和燃料循环4种生态循环模式;并根据副产物利用途径的差异对4种模式进行再分类;最后针对菌业副产物循环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倩  陈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96-299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垃圾日益增多而自然资源日益匮乏。若能将垃圾资源化,则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节约资源,创造资源。就我国农村垃圾资源化的现状、潜力以及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