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当前,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国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鸡场中,是相当普遍的问题。不仅鸡群中普遍存在着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而且不同形式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已对我国养鸡业特别是肉鸡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国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鸡场中的鸡群中普遍存在着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而且不同形式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已对我国养鸡业特别是肉鸡生产带来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国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鸡场中,是相当普遍的问题。不仅鸡群中普遍存在着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而且不同形式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已对我国养鸡业特别是肉鸡生产带来很大威胁。1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现状1.1 病原体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病原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雏鸡免疫抑制疾病,主要引起3~12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发病。该病的危害性主要在于造成鸡只直接损伤或感染,雏鸡严重免疫抑制,对其它病的疫病易感性增强,疫苗免疫失败。目前商  相似文献   

5.
从病料中直接分离病毒和采用传统的血清学方法很难满足生产和做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需要,而某些肿瘤免疫抑制病在临床表现、大体病变上很相似.传统的鉴别方法不易将它们准确、快速鉴别开来.针对鸡群当中多重感染现象较多,同时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量较大,寻找一些准确、灵敏、快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就显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我国规模化鸡场中,普遍存在着免疫失败、疫病非典型化、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多、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疾病常发且难以控制等问题,给鸡场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免疫抑制的普遍存在,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鸡群产生免疫抑制的原因1.原发性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当前,规模化鸡场虽然都非常重视病毒病的免疫预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免疫应答失败,增加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菌的易感性,给养禽业带来严重危害和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襄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达80%-100%,病程短,为“一过型”,典型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主要危害是降低机体免疫力,常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近年来,虽然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制措施也有所加强,但免疫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将该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韦公远 《饲料研究》2004,(12):28-28
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 ,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各种疫苗 ,并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马立克氏病必须在出壳后 2 4h内进行免疫 ,鸡新城疫的首次免疫一般在 7~ 10日龄 ,传染性法氏囊的首次免疫一般在 10~ 14日龄。做好抗体监测工作 ,首免时间要根据雏鸡母源抗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鸡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多病因引起的一种以免疫性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不仅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更易引起多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感染,且易造成对特定疫苗免疫不应答、抗体反应减弱、有效抗体滴度持续时间缩短,导致抗体不齐,免疫失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呼肠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可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现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及防制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仔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拉石灰乳状稀便、颤抖、精神萎靡,及胸肌、腿肌点状或条纹状出血、花斑肾为主要特征。鸡群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波罗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体免疫抑制,目前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经过科研部门及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从去年以来,我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一些规模饲养场(户)中,尤其是已经免疫过的鸡群又时有爆发,造成鸡只大批死亡,使饲养场(户)对法氏囊病疫苗产生疑虑。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拉石灰乳状稀便、颤抖、精神萎靡,及胸肌、腿肌点状或条纹状出血、花斑肾为主要特征.鸡群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病特点养殖环境差,疾病种类繁多复杂。多病原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疫苗免疫效果差,抗生素滥用,大肠杆菌耐药性强,等因素导致诊断难度大,防治效果差。免疫抑制病主要有: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一些鸡场虽然免疫了各种各样的疫苗,但还是不断的爆发传染病,给养鸡场造成很大的损失,究其原因,很多、很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 环境方面的因素1.1 鸡群潜在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与免疫包括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法氏囊、腺病毒感染等。这些传染性病原体主要是侵袭、损害鸡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使其淋巴细胞生成受到破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使鸡群对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性降低,越是早期感染者应答反应越是明显,表现鸡群对多种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出现免疫抑制现象。1.1.1 马立克氏病(MD)是由 B 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鸡的一种肿瘤病,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多型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神经干和内脏器官的浸润。马立克氏病毒具有干扰素原性和大的免疫抑制性,因此,马立克氏病常常伴有其他传染病的联合发生。MDV 感染的结果使法氏囊、胸腺和脾脏这些一级中枢免疫器官产生退行性变化,从而损伤了鸡体的免疫反应并导致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60%-75%。本病除造成大批鸡死亡外,还使雏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损伤,发生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容易继发多种疫病,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要生产出健康的鸡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新疫苗技术的开发或培育出能抵抗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转基因鸡,在技术上已成为可行,但是这在经济上尚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鸡群感染本病后不仅能够导致直接死亡,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影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以体液免疫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且容易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的感染,损失更为惨重。本文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特点,将法氏囊病的防制措施介绍如下,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