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在晚明时期传入四川。清中后期,此物从更多渠道,在该省很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广泛传播。其动因主要在于四川盆地相当优越的自然禀赋、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人口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大量经济需求,农家对玉米的科学认识与对生产技术的系统把握。清代,玉米在四川促进土地开发利用,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引起种植结构与民食结构的变迁,推动商业、手工业发展,丰富民间文化,但玉米种植也进一步引发水土流失。当时,四川部分玉米品种传播到外省,玉米还成为该省农村社会生产关系新的物质媒介。总之,其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清雍正十一年四川首次出现了种植甘薯的记载,到了乾隆时期,甘薯在四川的种植开始较快地扩展,道光年间其种植已极为普遍.甘薯在四川的传播对四川饮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发挥救灾、充饥的重要作用,改善了民众的饮食生活;充分展示味甜、可塑性强的特点,丰富了四川饮食的品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还升级为工业化食品,方便了民众的饮食生活.  相似文献   

3.
甘薯在山东传播种植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冬生 《农业考古》1991,(1):219-222
山东是目前我国甘薯生产主要地区之一。在各类粮食作物中,甘薯在山东种植的历史迄今不足三百年,算不上悠久。但自传入山东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从七十年代末以后,又列在小麦、玉米之后,居第三位,在粮食作物中仍占重要地位。为了探求甘薯在粮食种植业中的历史变化,现就甘薯在山东历史上的传播种植作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4.
周邦君 《古今农业》2006,(4):108-117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区之一。清代四川茶叶生产大致呈现出衰落→恢复→扩展→平稳发展→衰落的历史轨迹。川北、川东、川南的茶叶生产比较引人注目,但川西因在边茶销藏过程中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故茶叶生产最盛。当时,川茶品类繁多,其中不乏名茶,如蒙顶茶、青城茶等。在种植、采摘、制作、收藏方面,四川茶叶生产有较精细、完整的技术体系。清末,四川茶叶加工技术得到一定改进。对清代四川茶叶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估价,必须非常慎重。采取眼光向下的态度,切实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逻辑,是一个重大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甘薯病毒病(SPFMV)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甘薯产区.近年国内调查结果证明,该病毒在江苏、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四川等广大甘薯产区也普遍存在.它引起的甘薯叶片症状有明脉、褪绿斑,尤以紫色斑驳或紫色羽状斑驳显而易见.该病毒导致甘薯生长势减弱,块根变小.减产幅度因品种而异,如徐薯18一般减产20~30%,有些品种减产50%以上.该病毒随种薯带入苗床,随薯苗带入田间,可随其调运至其他地区.田间传播媒介是蚜虫和粉虱(Bermisia tabaci),以非持久方式传播.由于粉虱在本地少见,故蚜虫成为主要传播介体.了解蚜虫与该病毒的关系,对于繁殖和应用脱毒甘薯防治病毒病且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清代四川汉族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耕牛崇拜习俗.人们供奉、祭祀牛王或牛栏神;将牛当成神物,鞭牛迎春,椎牛祭神;为了犒劳耕牛的功劳,还为其过牛王节.清代四川汉族地区的耕牛崇拜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川西平原地区的耕牛崇拜最为盛行,其次为川南地区和川东地区.这种区域差异是由清代四川稻作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地区手工业、商业对耕牛的依赖程度不同造成的,同时,还受到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崇牛习俗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旱灾害是清代四川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以10年为一个单位时段,量化分析了清代四川地区268年水旱灾害史料,得出清代四川水旱时空分布特点:水旱灾害发生频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清朝初期(1644—1670年)和清朝中后期(1811—1910年)是四川水旱灾害的多发期;在空间上,水旱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盆地东部底部,即广元—雅安—叙永—奉节4点连线范围内,水旱灾害具有交替出现的特点,这样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各地开发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9.
津渡是城乡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和交通管理的重点,也是地方公共事务的重要内容。清中期以来,随着士绅阶层逐渐享有各种特权,并成为了地方社会领袖,士绅各阶层尤其是下层士绅都积极参与津渡建设并逐渐成为城乡地区津渡建设、经营和管理的主要力量。这既意味着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由直接控制逐渐转向间接控制,也是四川士绅阶层的崛起的要求。士绅在津渡建设和管理中也实现了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丘陵地区地膜覆盖对甘薯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丘陵地区以西成薯007为材料,研究覆盖黑色地膜、透明地膜、不覆膜处理对甘薯营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甘薯茎的增粗和伸长,提高叶面积指数,获得更高甘薯藤叶产量;2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黑膜覆盖处理的茎叶和鲜薯产量最高,透明地膜覆膜处理的薯干产量最高。透明膜覆盖可以促进甘薯早期的产量形成,黑膜覆盖能促进中后期的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芸  王思明 《农业考古》2006,22(4):191-201,203
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ruus,菊科(Compositae)一年生草本,原产美洲。向日葵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2003年,我国种植向日葵117万公顷,总产174万吨,其经济价值超过玉米和大豆。向日葵自明代传入我国后,对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十堰市于2014年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徐薯18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等。结果表明,鄂薯6号鲜薯产量高,达3554.5kg/667m2,比对照增产8%,可以作为高淀粉含量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地区引进甘薯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凡  余金龙  刘丽芳  余韩开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5-13316,13346
[目的]筛选适宜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品种。[方法]对引进的8个甘薯品种(南薯007、泉薯9号、渝5-12-57、川12-17、浙薯23、E01-09、宁23-1、浙薯70)进行栽培试验,以南薯88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宁23-1、浙薯70鲜薯产量比南薯88分别增产4.91%和1.72%,浙薯70、川12-17淀粉产量比南薯88分别增产24.46%、24.10%,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宁23-1、浙薯70、川12-17综合性状均较优良,可以在今后的生产中进行大面积推广与种植。  相似文献   

14.
刘藜  孙锐锋  肖厚军 《农技服务》2012,29(7):845-846
采用设置田间小区的试验方法,在贵州黔中地区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方在甘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甘薯的生长影响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分支数,薯蔓长,生物量等都有明显促进作用;甘薯施用氮磷钾肥要适量,可适当施用农家肥,肥料配方为纯N 135 kg/hm2、P2O567.5 kg/hm2、K2O 202.5 kg/hm2时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2.12%,因此,建议该区在生产甘薯采取该配方,以获得较好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在收获与储运过程中的萌芽会降低品质。本文介绍了甘薯块根的萌芽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物理、化学及生物抑芽技术,以期为甘薯抑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薯在西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入介绍了甘薯的营养化学成分和防病保健功能,分析了甘薯多用途综合利用的价值,结合甘薯高产高效、适应性强的特性,论述了西北地区发展甘薯产业的有利条件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甘薯贮藏期间的发芽和腐烂,保持甘薯贮藏品质,采取乙烯、1-MCP、CIPC、ABA、咯菌腈、热水等多种处理手段,利用统计学、化学染色等方法研究甘薯抑芽和防腐控制技术。结果表明,与1-MCP、ABA、CIPC处理等相比,乙烯处理能更有效控制甘薯的发芽,并且乙烯和1-MCP处理不影响愈伤,但乙烯、CIPC、ABA均加重了甘薯的腐烂。甘薯长期贮藏期间,腐烂率和腐烂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来看,贮藏7 个月,防腐效果较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咯菌腈、咯菌腈+58℃热空气、600 μg/L 咯菌腈浸蘸,腐烂率在10%以下。贮藏到9 个月,防腐效果最好的处理是29℃愈伤+1-MCP。试验为进一步提高甘薯贮藏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用甘薯新品种洛薯13号,研究了猕猴桃套种甘薯、核桃套种甘薯、苹果套种甘薯3个套种模式的鲜薯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总结出果园套种甘薯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交错带,具有甘薯栽培十分有利的沙土和光热条件。为了丰富区域甘薯品种,筛选出优质的甘薯品种,试验开展了8个甘薯品种的田间试验,调查了甘薯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结薯特性、生物量。结果表明,横薯1号、绥薯1号结薯特性较优,但产量欠佳,其中横薯1号结薯集中性和中薯率方面优势突出;早丰、日本哈蜜和济薯26具备优质商品薯的基本特征;普薯32产量低且小薯多;澳洲紫白产量高、大薯率高,但结薯特性一般;烟薯25中薯率较高、产量中等,薯皮粗糙,结薯松散。综上,应淘汰普薯32,在评价早丰、日本哈蜜和济薯26营养和食味指标的基础上择优推广,澳洲紫白和烟薯25可作淀粉备选品种,横薯1号和绥薯1号具备可靠的消费群体,应重点开展提质增效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