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采用科学的生产程序,加上科学的繁育措施,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通过农业发达国家采用的种子生产程序与中国现行的种子生产程序作比较,笔者经过实践发现采用河南省提出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简称“四级程序”)生产玉米、小麦种子,值得广大种子生产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种子市场中不平衡的供求关系,是每个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最棘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种子管理。现就如何管理谈几点看法。一、为“主渠道”清淤搭埝新颁布的国家种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明确规定,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公司是种子生产经营的主渠道,负责按计划生产供应良种。但近年来,“主渠道”几乎淤满了“烂泥石砂”,使“主渠道”或填平,  相似文献   

3.
1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中的“硬件”建设 生产基地建设中的“硬件”是指种子生产所需的物质条件。生产基地要具备满足种子生产要求的气候、土地、加工、仓储、运输等条件。良好的生产条件无疑会确保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基地建设要先进行周密的选址规划,再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4.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因此,种子质量受到社会关注,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我省乘实施“种子工程”的东风,在规划、实施“种子工程”中,将建立健全种子检验体系列入“种子工程”,并将种子质量管理当作种子...  相似文献   

5.
种子产业是农业生产最基础的产业。种子产业中包括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木,而大田作物生产关系到“米袋子”和“菜篮子”建设,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其种子生产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就我市大田作物的种子产业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三圃制”的不足,国内一些专家研究提出了“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一圃制”等农作物良种繁育新技术,这些方法繁育生产各级种子的起点均是育种家种子。本文论述了育种家种子的概念、特点,并对不同作物生产和保存育种家种子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农作物的良种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童海军  陈建明 《种子》1992,(1):71-72
杂交水稻的发展证明,杂交稻的种子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推广速度及其面积,而提高种子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在于提高“三系”亲本种子质量。“三系”提纯复壮是保持种性,发挥杂种优势,保证杂交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由于理论界对“三系”亲本的遗传变异认识一直得不到统一,生产上应用的提纯复壮方法主要集中于“配套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配套法”生产成本高,花费大,生产的原种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生产  相似文献   

8.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的基本的、不可取代的生产资料。种子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农业结构,也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看,农业竞争逐渐集中到种子上。各国都在加强种子研究,竞争日趋激烈,在最近的国际宣传中,他们竟用“一粒种子要改变世界”、“谁能控制种子,谁将控制世界”、“种子战”等言语申述种子的重要性。为此,不少有远见的国家,早已开始在培育良种方面下大气力,将其视为一项重要战略,并通过许多大企业介入种子的培育和生产,使种  相似文献   

9.
《种子》1991,(1)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于1990年10月10日批转州种子管理站《关于加强“两杂”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报告》。规定“两杂”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的生产、收购、销售工作,统一归口由州、县(市)两级种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州、县(市)种子公司必须办理“三证一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 ,滑县种子公司牢固树立“质量第一 ,信誉至上”的指导思想 ,始终把种子质量管理作为种子工作的核心 ,作为创造名牌的基石 ,扎扎实实抓管理 ,抓科技 ,树品牌 ,生产的“滑丰”牌小麦种子 ,自 1995年以来连续 6年成为农业部质检处推荐产品 ,生产的“滑丰”牌小麦、玉米种子 1999年被河南省消协命名为“3.15推荐商品”,滑县种子公司也被河南省农业厅、技术监督局联合命名为“种子质量信得过单位”。1 建立组织 ,严格制度 ,强化种子质量管理公司成立行政、技术、承包人三位一体的种子质量领导小组 ,由公司经理任组长 ,副经理任副组长 ,各…  相似文献   

11.
我县的种子管理工作始终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为出发点,坚持“加强种子管理,保证种子质量,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种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依法查处各种违法种子案件,从而净化了种子市场环境,保证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两高一优”农业对“两杂”种子的经营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已不再是大面积集中型的生产管理方式 ;种子销售也由过去面对集体变为面对千家万户 ;种子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已成为必然 ,种子部门独家经营种子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多部门、多渠道经营种子的格局正在形成。这些变化要求种子部门的经营者必须更新观念 ,转变经营方式 ,加大投入 ,走出只繁育粮食作物种子的圈子 ,狠抓质量 ,扩大项目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种子市场。1 抓好名、优、新、特品种的推广工作“两杂”作物品种更新…  相似文献   

13.
《种子》1991,(1)
1990年11月6日~11日,四川省种子公司在成都召开了全省种子生产座谈会。这次会议第一阶段总结了1990年“两杂”新组合试验、示范情况,研究了1991年种子生产的组合布局;第二阶段分析了1990年“两杂”种子生产的产销形势,研究了对策,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冯世义  杨晓玲 《种子》1998,(3):68-69,73
“九五”以来,按照国家对“种子工程”的布置和安排,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加快了种子行业体制改革速度、加强了对了产业的投资,我省先后有一批项目通过立项和批复,有的项目就要开始实施.我们应当看到,“九五”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征时用,也是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关征时期。因此,种子工作要以十五大格神为指导,以全面实种子工程为重点,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促进种子工程为重点,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促进种子工作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型生产转变;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向社会化、商品化转变;由分取的“小、全、散”向专业…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种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尚未颁布,县级农业种子管理部门在开展“三证”(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管理工作中,遇到几个具体问题不好处理:一是“三证”审批程序,二是“三证”收费标准,三是“三证妒管理的处罚权限。笔者就此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其义 《种子》2007,26(10):107-110
“十五”期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良种繁育、新品种引进、展示示范与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九五”和“十五”种子工程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的国家级原种场、部级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五个国家级区域试验站、马铃薯和油菜种子生产基地以及多个种子加工设施等,明显提高了全省农作物良种的繁育、生产、加工、检验、储藏、试验、示范、推广等综合能力,为贵州省种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满足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射洪县种子公司建立以来,按照种子工作“四化一供”的方向,本着支援农业、服务农业,为农业生产作贡献的指导思想,10多年来,生产、经营的两杂及常规良种,一直坚持了加工精选后销售。在“七五”期间,生产的900余万公斤种子,全部进行了机械加工精选,占经营种子量的100%,对两杂种子及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种子部门从研究种子市场特点入手,走出了一条综合开展种子市场管理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种子生产经营全部纳入了种子公司的主渠道,“双杂”种子实现了“省提,市繁、县制”和以县统一供种,常规稻麦棉种子实行了“市提、县乡联繁联供”,并全面推行了“三证一照”制度。长期存  相似文献   

19.
徐勋志  宋占平 《种子》2000,(6):47-48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子这一特殊商品,作为多种高新农业技术的载体和最终有形成果,正运用它的特殊身份来丰富和改变人们的生活,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三高”农业的发展和“种子工程”项目的实施,种子己成为一门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现针对种子产业化发展作初步探讨。1 种子生产现状1.1 种子市场逐步规范为保护种子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利益,避免不合格种子用于生产所带来的损失,使栽培的优良品种获得优质、高产,同时为与国际种子市场接轨,近年,我国制定了GB/T3543.1-3543.6-19…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2012年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业导刊》2012,(2):30-3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检打联动、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加大对种子企业、种子生产源头、种子市场、种子质量和品种审定的监管,严厉打击种子违法行为,有效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种子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