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桑毛虫属鳞翅日毒蛾科,俗名黄尾毒蛾、桑毒蛾、金毛虫。其幼虫体上的毛有毒,可致人发生皮炎,即“毛虫花”;也能致蚕体上产生黑点。幼龄幼虫体上毒毛少,毒性也小,随龄期增长而毒毛增多,毒性愈烈,老熟幼虫全身32个黑斑上,出现毛瘤和毒毛,据报导一条毛虫毒毛数达200~300万根。我地区桑毛虫皮炎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及9月中下旬秋蚕季节。此时  相似文献   

2.
王金文 《中国蚕业》2001,22(2):65-66
桑毛虫(Porthesia xanthocamapa Dyar)又名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桑园主要害虫之一.桑毛虫毒毛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因桑毛虫毒毛刺入或接触人体而引起的皮炎称为桑毛虫皮炎,在蚕业生产及研究机构、养蚕农户的桑园附近居民往往会引起局域性流行,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1972年7~8月,上海市郊县部分地区曾发生过桑毛虫皮炎的大流行,患者数以万计;本所及附近居民桑毛虫皮炎发病率较高.现将桑毛虫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著者等研究了寄生于蜀柏毒蛾体内的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致病性。实验证明: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明显的致病性,感病蚁蚕久不疏毛,生长发育缓慢。群体发育不齐,迟小蚕,病弱蚕大量发生,病死蚕有缩小、焦尾、黑斑等典型病征。蚁蚕一次添食7.2×10~3—7.2×10~7蜀柏毒蛾微孢子虫的供试蚕逐头镜检,各浓度梯度区的平均带毒率为13.46%,用3×10~7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同一品种不同龄期的家蚕添食,各龄期带毒率有明显差异。但是,致病力低于家蚕微孢子虫添毒区。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秋季桑叶、气候、虫情等各个方面都劣于春季而造成了秋蚕繁育系数低、秋蚕质量差,经济效益不如春蚕,一般蚕种场选择了春蚕,宁可多开辟几个原蚕点,也不养秋蚕。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效益多方面影响,一些蚕种场转变了观念,也进行了秋蚕繁育蚕种,增加了不少经济效益。以下本人结合本场近年来饲养秋蚕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对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在胚种传染时对次代蚕的遗传毒率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常量。母蛾的带毒程度是影响遗传毒率的主要因素,即母蛾带毒程度越高对次代蚕的遗传毒率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另外,蚕种在催青过程中,微孢子有一个显著增殖期,因而蚁蚕的可检毒率比卵期要大得多,蚁蚕经高温高湿处理后,可检毒率增加不多而主要表现为孢子密度的增加,此外,即使是同一有毒蛾产下的蚕卵由于蚕种的保护方式不同,遗传毒率也有较大的开差,尤其即浸种和越年种之间开差较大。胚种遗传带毒蚕的死亡时期也与母蛾的带毒程度有关,即母蛾带毒程度越高,死亡时期就越早,反之就越晚。  相似文献   

6.
一、为害情况:桑毛虫是广东桑树的重要害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在广东蚕区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南海县的大同、南畔。顺德县的西马宁海心沙、龙江等地为甚。据调查在1956年南海大同乡1300多亩桑地因虫害估计损失达80万市斤桑叶(约占25%)。1960年南畔大队1000亩桑地估计损失30万市斤,(约占13%)大同公社显东生产队损失约15%—18%,而在1961年损失约达40%。虫害严重时期,往往将整片桑地的桑叶食光,仅留桑条。桑毛虫散布在桑叶上的毒毛,同时影响到蚕造收成和蚕农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正>桑毛虫又名金毛虫、毒毛虫,属鳞翅目缰翅亚目,毒蛾科,是危害河南省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以食害桑芽、叶为主,严重者可将整株桑芽吃尽,甚至可将整个桑园桑叶吃光。同时由其排泄的粪便污染桑叶,造成和蚕儿之间蚕病相互传染,从而导致蚕病的流行和暴发。现就桑毛虫生物学性状、生活史、生产上对桑园的危害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桑毛虫的生物学性状成虫(蛾)体长12~18mm,前后翅白色。雌蛾  相似文献   

8.
<正> 一、我县夏、秋蚕的由来和发展我县夏、秋蚕生产,是在养蚕布局的演变和蚕桑技术的发展中,不断地巩固和提高了它在全年蚕茧生产中的战略地位。其产量不但居于全年之首,而且质量也较好,据资料1937年前,我县只养一季蚕。其后,我县开始由一年养一季春蚕改为一年养春、秋两季蚕。但秋蚕发种量,仅占全年发种量的30~40%。建国以后,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在养蚕布局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布局。夏、秋蚕的发种量,1981年以来,一般占全年发种量的57%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秋蚕茧质下降的原因1·1养蚕布局是影响秋蚕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秋蚕主要以晚秋为主,中秋为辅,中秋出库时间是8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的0·3倍。晚秋蚕出库时间在9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1·2倍。这种布局存在着蚕期间隔时间短、大小蚕套养、无法彻底消毒、小蚕共育无适熟叶,桑园治虫难度大等问题,也是导致秋蚕产量不高茧质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1·2饲养管理粗放引发蚕病而影响茧质。秋蚕农村…  相似文献   

10.
不良环境对秋蚕生产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几年来,南通市的秋蚕饲养量均占年饲养总量的50%以上,秋蚕生产成绩的好坏对全年蚕茧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多年来秋蚕的张种产茧量低而不稳,蚕茧出丝率比春茧低4~6个百分点,不仅制约了全年亩桑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的蚕茧质量差距.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除了与蚕种、桑叶质量等等因素有关外,诸多不良环境对秋蚕生产的影响也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现笔者就秋蚕生产受不良环境影响的情形及对应措施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蚕种的新法抽检与集团磨蛾检查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蚕微粒子病在我区分布较广,自1978年以来,一直威胁着蚕种生产,是我区主要蚕病之一。如何防除微粒子病,保证蚕种质量是蚕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在检种实践中不断寻求检出毒率高、检种速度快的办法。从1981年春季开始采用根据概率理论设计的新法抽检蚕种母蛾,提高了毒蛾检出率;又从1986年春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 合川市位于重庆市北部,东经105°58′-106°40′,北纬29°51′-30°22′,正秋蚕常遇高温伏旱的影响,单产极不稳定。为提高正秋蚕的单产,有关气象条件对正秋蚕单产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但主要气象因子指标值达到多大时对正秋蚕单产影响最大的探讨还未见报道过。本文利用合川市1972年以来正秋蚕单产(以收购数计)资料和气象资料,对此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正秋蚕种催青后,发种至上蔟期间出现连续3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30℃或高于30℃,对正秋蚕单产影响最大,其次是正秋蚕出库前开始的伏旱…  相似文献   

13.
<正> 秋蚕生产是我省蚕桑生产的主要季节,发种量和产茧达到全年的 40%左右,今年夏蚕茧收购行将结束,秋蚕生产即将展开。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秋蚕饲育期,也是家蚕病发生的高峰时期,甚至引起蚕病的严重爆发。特别今年春、夏蚕期部份市县蝇蛆病严重发生,且大多数蝇蛆羽化为成虫,极可能继续对秋蚕生产造成危害,导致蚕病发生漫延,造成损失。为了保证秋蚕茧增产,千方百计减少蚕病造成的损失,各地务必做好秋蚕期饲育管理和秋蚕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秋蚕生产因受气候多变、桑叶质量差、蚕病危害和农药中毒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产量极不稳定,蚕农对养好秋蚕信心不足,加之近几年水稻害虫多发,治虫频繁,蚕作安全难以保障,影响宜兴市秋茧产质量,秋蚕生产规模逐年萎缩。  相似文献   

15.
前几年,泰兴市秋蚕农药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的损失较大,严重的几乎颗粒无收.部分蚕农谈"毒"色变.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防毒机制,采取超前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秋蚕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 1990年春,秋两季壮蚕期,我们用吗啉双胍,又称病毒灵1000倍液,分别对陕蚕二号、陕蚕三号做脓病血液攻毒后添食试验。并以氯霉素添食和不添食做对照。春季每试区10头蚕。病毒灵有3头结茧、氯霉素1头结茧、对照区0头,用药防治达不到理想效  相似文献   

17.
茶毛虫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为害特点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 ,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 ,俗称毛辣虫、毒毛虫、摆头虫等 ,以幼虫咬食茶树叶片 ,使叶片残缺不全 ,甚至咬食殆尽 ,仅留秃枝 ,使茶叶产量及品质下降。虫体其毒毛 ,触及人体皮肤能引起红肿痛痒 ,妨碍采茶及茶园管理。2 发生原因2 1 不注重适期防治茶毛虫多发生在采叶期 ,茶农不愿意防 ,导致茶园危害严重。2 2 忽视茶园后期管理茶农重采不重管 ,茶园停采后 ,管理粗放或根本不加管理。笔者长期观察发现凡茶园中的植被杂乱 ,杂草丛生 ,发生程度就重 ;山顶、山腰、山脚无杂草地带的缓坡地 ,发生程度就轻 ,管…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江苏省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掌握家蚕疫病的发生规律,2008年选择吴江市和如东县开展了秋蚕生产基本情况和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户秋蚕养蚕规模不足2张,平均孵化率达到97%,平均结茧率为78.72%,比春蚕低10%以上,张种产茧量为35.68kg,比春蚕低6.65kg;秋蚕各种蚕病的发生明显增加,总发病率达6.42%,高于春蚕(0.79%);在吴江市,秋蚕蝇蛆病的发生率为7.04%,超过农药中毒(6.36%),防病的重点应放在蝇蛆病和农药中毒上。在如东县,中秋蚕以农药中毒发生最高(5.72%),晚秋蚕以真菌病发生较高(2.66%),中秋、晚秋蚕的防病重点应分别在农药中毒和真菌病的防治上。值得注意的是秋蚕遗失蚕率(15.31%)超过蚕的发病率(6.42%),因此可以认为遗失蚕率是比发病率对张种产量影响更大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影响永川区正秋蚕单产和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泽兰  钟茂北 《四川蚕业》2014,(1):51-52,62
针对永川区影响正秋蚕单产和质量的因素及正秋蚕生产特点,提出了夺取正秋蚕高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药污染对秋蚕生产的影响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国翠 《广西蚕业》2008,45(4):13-14
近年来,秋季稻飞虱防治引起秋蚕农药污染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秋蚕饲养布局调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势必对蚕桑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影响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总结经验教训,就秋蚕受农药污染对蚕作的影响和对策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