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河南省主要耕地土壤肥力监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98~2004年连续7年对河南省45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以及对645个土壤样品12个项目的分析化验,已初步掌握了河南省近年主要耕地类型的肥力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6年)时相比,高、中地力为主的耕地土壤各养分含量除速效钾下降明显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以及有效微量元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速效磷提高最快。土壤速效钾7年平均值119.96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下降了18.94mg/kg,平均每年以1.05mg/kg的速度下降,但近年来下降趋势变缓;养分平衡中氮素(N)平均盈余39.5kg/hm^2,磷素(P2O5)盈余30.9kg/hm^2,钾素(K20)亏缺150.0kg/hm^2;全省施肥水平较高,每公顷总施肥量折纯养分647.96k,但有机无机比仍不合理,化肥氮、磷、钾投入比例1:0.42:0.17,氮肥充足,部分地区用量偏高,磷肥基本合理,钾肥不足;主要农作物小麦产量略有上升,其它主要秋收作物产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论述了临沂市土壤中硼、锌、锰、铜、铁等5种主要微量元素的状况与其它因素的关系。有效硼含量0.09~3.67mg/kg,平均0.35mg/kg;有效锰22~572mg/kg,平均244mg/kg;有效锌0.15~4.02mg/kg,平均O.53mg/kg;有效铜0.09~5.78mg/kg,平均1.03mg/kg;有效铁3.2~162mg/kg,平均21.5mg/kg;有效锰2.0~131.4mg/kg,平均23.4mg/kg。不同土壤类型的以上5种微量元素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是砂姜黑土缺锌,棕壤、水稻土富含铁、铜、锰、锌;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微黾元素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育在基性岩上的土壤一般含量较高,而由红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则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其中速效锌、速效硼和速效铜与有机质的关系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于1996~2002年在新疆4个主要棉区,采集21个点的主要类型耕层土壤,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分析、吸附试验和盆栽试验的结果确定试验方案,阐述了新疆主要棉区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性、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和氮磷钾肥对棉花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氮、磷是棉田土壤养分的第一、第二限制因子,钾和锌已成为新疆棉田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或潜在限制因子,硼和锰各地表现不同,其主要养分的平均缺乏顺序为N〉P〉K〉Zn〉B〉Mn。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对棉花的增产效益分别为1.62kg/kgN,1.85kg/kgP2O5和2.71kg/kgK2O。  相似文献   

4.
成都平原区土壤速效磷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1982年173个样点和2002年117个样点的分析数据,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对成都平原耕层(0~20cm)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耕层土壤样点间速效磷平均含量由1982年的7.1mg/kg增至2002年的14.3mg/kg,平均增加了103.40%。20年间由于受区域间农业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颗粒组成差异的影响,占平原耕地面积75.86%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且区域增加幅度呈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颗粒组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982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砂粒(2~0.02mm)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粉粒(0.02~0.002mm)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土壤粘粒(〈0.002m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002年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砂粒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粉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粘粒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设施菜地土壤养分演变规律及对地下水威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1994~1997年山东寿光设施蔬菜年平均施肥量达到N 1351.2kg hm-2、P2O5 1701.2kg hm-2和K2O 539.6kg hm-2;2004年与1997年相比,氮肥和磷肥的用量减少,钾肥的用量增加,有机养分的比例增加。日光温室蔬菜氮肥、磷肥、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21.33%、2.82%、61.34%。蔬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露地土壤。寿光日光温室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平均205.4mg kg-1;速效磷的含量平均为225.2mg kg-1,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与设施种植时间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550**,n=35);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369.7mg kg-1,也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与设施使用时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502**,n=35)。设施表层土壤中水溶性钙的含量平均为336.0mg kg-1,土壤水溶性镁的含量平均为70.6mg kg-1。日光温室土壤中微量元素除硼外,含量均高于露地土壤。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严重,而且上升迅速。  相似文献   

6.
棉花施钾的增产效果及其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近年来衡水7个县市的试验表明:在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0—150mg/kg情况下,棉花钾肥施用量以每公顷施112.5kg为宜;在土壤不同钾素含量的情况下,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施钾肥的增产效果呈负相关;在施用方法上建议底施为主,底追结合。  相似文献   

7.
应用“3414”试验建立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   总被引:57,自引:4,他引:53  
以山东省冬小麦为例,对应用“3414”完全或部分实施试验结果建立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的技术环节进行探讨,并就当前建立指标体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本研究以相对产量75%、90%和95%为标准将山东省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级;并分别用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当山东省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低等级(Olsen-P10 mg/kg;NH4OAc-K50 mg/kg)时,磷、钾肥(P2O5和K2O)用量分别应为100~130和120~150 kg/hm2;中等级(Olsen-P, 10~30 mg/kg; NH4OAc-K, 50~100 mg/kg)时,磷、钾肥用量为80~100和100~120 kg/hm2;高等级(Olsen-P, 30~50 mg/kg; NH4OAc-K, 100~140 mg/kg)时,磷、钾肥用量为60~80和60~80 kg/hm2;当土壤有效磷高于50 mg/kg,速效钾高于140 mg/kg 时,无需磷钾肥施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土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地区沙漠化土地演变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土壤养分含量具有K多.P少,N贫乏的特征;(2)在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退化的分异规律与地区分带性有关。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的受损程度为西部区〉中部区〉东部区,全N为中部区(91.49%)〉东部区(67、30%)〉西部区(61.45%),全盐为中部区(52.94%)〉西部区(43.00%)〉东部区(20.00%);(3)速效K和速效P及全盐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其中速效K为西部区(228.8~81.4mg/kg)〉东部区(62.5~32.5mg/kg)〉中部区(40.1~19.2mg/kg),速效P为东部区(7.84~3.45mg/kg)〉中部区(4.84~2.19mg/kg)〉西部区(2.73~0.72mg/kg),全盐为西部区(7.75~1.18g/kg)〉中部区(0.57~0.08g/kg)〉东部区(0.10~0.04g/kg)。土壤盐分与沙漠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水环境和人为经营活动有关;(4)从总体上看,土壤机械组成受沙漠化影响的程度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其中西部砂粒受损率低于东部、中部.但粉砂高于东部、中部,而粘粒却低于东部、高于中部;(5)中部和东部区砂粒递增高峰期和粉砂与粘粒的递减高峰期(轻度后)均早于西部区(中度后)。在时间序列上中部和东部区受抄漠化危害较西部区早,因此在中部和东部区应重视沙漠化土地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磷肥对日光温室番茄磷营养和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盆栽方法进行了不同施磷(P2O5)水平下,日光温室番茄产量、不同生育期番茄磷素分配、干物质积累、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酶活性研究,并确定了适宜番茄生长的最佳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番茄各组织含磷量相应增加;当施用P2O5达到0.53 g/kg(处理5),土壤速效磷含量在60~77 mg/kg时,较适宜番茄生长,番茄产量和单果重达最高,根系和茎叶干物质积累也达到最好水平。当施磷量超过0.53 g/kg时,造成土壤和植株磷累积过高,易引起土壤盐害,降低土壤酶活性,从而降低干物质积累和番茄产量,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冲积平原区土壤速效磷、钾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通过分析1980年和2000年124个样点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研究了黄淮海冲积平原区河北省曲周县土壤速效磷、钾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该县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8mg/kg和90.0mg/kg,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69.2%和降低了46.1%。由于区域间农业管理措施的差异,占全县耕地面积31%和92%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降低。20年中潮土、盐土和褐土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3.5mg/kg、5.8mg/kg和4.5mg/kg,速效钾含量相应降低了80.1mg/kg、30.4mg/kg和39.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