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铁岭县侵蚀沟长度较大、宽度较小,沟壑密度较大,侵蚀现象严重,2017—2020年铁岭县开展了侵蚀沟专项治理工作。通过对铁岭县侵蚀沟综合治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谷坊工程、护岸工程、沟头防护工程等典型侵蚀沟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治理技术和模式,并根据其存在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更好地为铁岭县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建平县长期形成的沟壑侵蚀状况及沟蚀发展走向和特点,采用了沟壑纵剖面信息熵采集术、模糊聚类分析法、主成份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对沟壑归类分析,将建平县沟壑划分为初期侵蚀"V"型发展沟、中期侵蚀"U"型扩蚀沟、后期侵蚀""型缓蚀沟等三种类型。本着"区别类型、依据特点、因沟施治、因害设防"的原则,按照"五先五后"的治理模式进行综合治理。"五先五后"具体是:先缓坡,后陡坡;先坡面,后沟底;先支毛沟,后治主心沟;先叠次坝,后叠主坝;先实施工程措施,后实施生物措施。在此基础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密切结合,以工程措施为环节,以生物措施为根本;防御型治理与利用型治理相结合,以利用型治理为核心;全乔、半乔半灌、全灌、灌草、全草相结合,以全灌、半灌半草为主;治水与改土密切结合,以治水为主,创立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具有开发前景、利用价值的低山丘陵区沟壑三维梯级综合治理开发模式。"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模式技术在建平县全面进行了推广应用,应用沟壑达0.45万条,治理开发总面积158.46km^2,占全县沟壑总面积的31.9%,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低山丘陵区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阳市水土流失面积 1195 1 4km2 ,占全市总面积的 60 67% ,沟壑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2 2 40 %。利用沟壑纵剖面信息熵分析法 ,进行沟壑侵蚀地貌形态计量分析 ,按照沟壑三维特征值变化规律 ,将沟壑侵蚀概化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采取典型沟壑治理开发试验与大面积沟壑治理开发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建立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措施体系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地貌空间分布特征,开展了基于遥感影像和机器学习的沟壑地貌提取,研究了延河流域沟壑地貌空间分布及其环境控制因子。以Google Earth Pro平台为支撑,在人工提取大量沟壑地貌样本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8 OLI影像波段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前3个变量、缨帽变换前3个变量、NDVI、高程、坡度和坡向10个因子,使用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整个延河流域的沟壑概率分布。结果表明:(1)在10个变量因子中,因子Brightness的R2McF为0.158,重要性最大,因子elevation的R2McF为3.6×10-5,重要性最小;(2)最优逻辑回归模型由组合因子Brightness,PCA1,Greenness,Wetness,PCA3和slope确定,其重要性R2McF为0.206;(3)最优逻辑回归模型的沟壑概率预测精度为73.72%,ROC曲线下面积即AUC值为0.80;(4)延河流域沟壑地貌约占整个延河流域面积的52.05%。研究表明,延河流域沟壑分布呈现从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逐渐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侵蚀沟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与侵蚀沟空间分布密切的环境因子,揭示其分布特征,为侵蚀沟发育规律研究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遥感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基于GIS分析功能,对吉林省6个区域共23个调查单元(小流域)内侵蚀沟进行了调查与汇总分析,研究沟壑密度、沟壑裂度等与环境要素关系。[结果](1)6个区域沟壑密度大小顺序为:敦化(16.30km/km~2)辽源(6.51km/km~2)梅河(5.55km/km~2)伊通(4.67km/km~2)九台(3.54km/km~2)前郭(2.21km/km~2);(2)敦化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增加先稳定后急剧降低;前郭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辽源、梅河、伊通、九台4个地区沟壑裂度均随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沟壑裂度最大值除辽源发生在6°~9°外,其他3个地区均发生在3°~6°;(3)沟壑密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755,研究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样本占总体的83%。(4)集水区形状系数对沟壑密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影响,但这只体现在九台地区,主要表现为沟壑密度随形状系数的增加而增加;(5)6个地区沟壑密度与集水面积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29.39hm~2为沟壑密度发生变化的临界值。[结论]吉林省内分异特征总体表现为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不同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集水区长度、平均宽度与侵蚀沟各特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侵蚀沟是地表径流集中的场所,携带大量泥沙,冲刷沟岸,发生崩塌,形成复杂多变的地形。沟壑治理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短板”。为了更好地提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发挥更大的流域综合治理总体效益,形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立体防护体系,减少沟壑侵蚀,防止泥沙对下游影响,沟壑治理势在必行,同时应协调农、林、牧、水等部门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兴城市水利局历年来把沟壑治理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治理力度,用沟壑治理取得的成效,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治理和开发沟壑的热情。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在采取植物治沟的同时,重点抓了头里、黑沟、周家等沟壑多功能治理开发工程,累计治理沟壑5330m,  相似文献   

8.
<正>沟壑侵蚀是水蚀类型中极为严重的一种侵蚀.然而,世界各地的不少研究人员发现,沟壑在特定的条件下是能够自行趋于稳定的,特别是在其演化发育的后期,这种趋稳倾向更为明显.显然,对沟壑趋稳机理的认识有助于沟壑侵蚀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及入渗特性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娄义宝  史东梅  江娜  金慧芳  叶青 《土壤学报》2020,57(6):1399-1410
土壤水分对雨养农业坡耕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铲土侵蚀模拟试验小区,对不同侵蚀程度坡耕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入渗、土壤水库特征及抗旱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程度加剧可以使相同吸力下土壤的容积含水量降低,不利于坡耕地土壤的水分贮存,使坡耕地土壤抗旱性能降低。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入渗速率随着土壤侵蚀程度加剧,0~10 cm层土壤入渗速率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土壤侵蚀程度加剧,不同垂直深度上各个土层土壤入渗速率差异逐渐减小。(2)不同侵蚀程度坡耕地土壤水库特征差异显著,紫色土坡耕地土壤总库容随着土壤侵蚀程度加剧先呈现上升趋势,土壤总库容的大小表现为S-10(422.7 t·hm–2)>S-5(413.1 t·hm–2)>S-15(408.2 t·hm–2)>S-0(404.9 t·hm–2)>S-20(403.5 t·hm–2)。随着侵蚀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0.
胡把什沟小流域为低山丘陵地貌,总面积15.62 km2,流域内沟壑纵横,以土石质“V”型沟壑为主,水土流失面积179.00 hm2,属土石质中度侵蚀区,土壤侵蚀严重。2021年6~11月辽宁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对该小流域规划并实施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修建谷坊68座,河道治理2 145.00 m,修建绿滨垫护坡969.00 m,棉槐护坡1880.00 m,新建过水涵管6座,新建跌水工程10座,修建截水沟940.00 m。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实施后,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了土地生产力,生态及社会效益将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1.
宣威市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先进典型——宣威市的水土流失特点、现状及成因 ,以及重点治理以来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经验。认为在沟蚀严重地区实施生物谷坊 ,能够弥补砌石谷坊的缺点 ,降低成本 ;重点治理的水土保持区的正确划分能够使治理工作重点突出 ,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属黄河中上游多沙粗沙区和生态脆弱区,对该区典型流域西柳沟的土壤侵蚀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及成因,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9月19—26日和2023年6月21—26日沿X640解柴线(解家营—柴沟堡)和G109京拉线(北京—拉萨)2条公路分别布设15个调查点和14个集水区,对调查点及集水区植被、土壤、土壤侵蚀特征和水土保持措施等进行调查。[结果]流域内草地片蚀较为严重,耕地侵蚀不严重,沟谷内裸地风蚀较为严重。上游黄土高原丘陵区沟蚀严重,且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及沟岸扩张未停止,伴随较为严重的重力侵蚀。中游风沙区以风水复合侵蚀为主,大幅增加了流域的产沙总量。流域内道路建设及边坡开挖等人为扰动进一步加剧了侵蚀风险。径流泥沙含量测定结果验证了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为上游地区。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以植被措施及工程措施为主,虽已起到一定水土保持作用,但由于形式单一而未能发挥理想效果。[结论]西柳沟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特点叠加下层砒砂岩土壤条件共同加剧了该区土壤侵蚀,经济发展压力下的人类活动扰动加剧了生态风险,当地政府亟需持续增加水土保持投入,提...  相似文献   

13.
“坡坝地”工程用治沟和形式治坡:一架山一面坡从上而下坡地和梯田水平带状相间排列至沟沿线。坡面产流,梯田蓄水。坡面植树种草,梯田种草种菜,梯田外侧筑埂坝(边埂)挡水,坡、梯、坝三结合,内侧设井,涝蓄旱灌,变梯田为不地。广泛于山区尤其是黄土丘壑区的农田建设,是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农林牧副多种经营的好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沟道侵蚀是土地退化最严重的表现形式,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除黄土高原外沟道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沟道侵蚀严重威胁东北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该研究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结合国家侵蚀沟治理专项调查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以及已有文献,系统总结归纳了东北黑土区沟道侵蚀特征、发展演变趋势及其危害;梳理出现有侵蚀沟治理措施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凝练提出区域侵蚀沟防治目标及4种主要侵蚀沟治理模式,并给出了适用范围及条件;同时提出了新时代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防治对策建议。该研究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以及沟道侵蚀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沙棘植物"柔性坝"沟道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植物柔性坝是一种防止沟道土壤侵蚀、拦沙保水的新型生物工程,特别适合于生态环境恶劣的砒砂岩地区。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地区东一支沟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野外拦沙保水实验,结果表明,沙棘植物柔性坝各部位的土壤剖面含水量年内、年际时空动态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沙棘植物柔性坝对沟道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降雨、地表植被种类、植被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和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等是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重要因子,而其中降雨和地表植被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沟道侵蚀明显,淤地坝建设是该地区沟道治理的一项重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该区淤地坝建设形成了高坝小库容,防洪要求高,工程投资大,筑坝方式单一等区域特点。规划以单坝为主,技术指标适当放宽,合理布设骨干工程,适当提高防洪标准等技术途径,使淤地坝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砒砂岩地区沙棘“柔性坝”拦沙与生态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植物“柔性坝”是一种防止沟道土壤侵蚀、拦沙保水的新型生物工程,尤其适合生态环境恶劣的砒砂岩地区。在内蒙古砒砂岩地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一支沟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野外拦沙保水实验,泥沙颗粒级配分析结果表明,沟道“柔性坝”坝系普遍发生了淤积,与下游刚性谷坊配套使用可天然分选沟道里的泥沙——拦粗淤细,将粗沙拦截在沟道里,细沙淤在下游谷坊中,拦沙效果非常明显。“柔性坝”沟道土壤水分监测表明,沙棘植物“柔性坝”沟道土壤剖面含水量年内动态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柔性坝”可显著调节沟道土壤水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柔性坝”自我繁殖,实现坝体的自我增长。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作为路径长、跨度大的典型线型工程,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丘陵地貌、山地地貌等山丘区进行建设,会破坏该区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为顺应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以沿线涉及黄土丘陵地貌、山地地貌和平原地貌的陕北—湖北±8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钎法监测水土流失,对其水土流失特征、强度及其治理体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具有点状线型分布特征; 其工程空间跨度大,侵蚀环境差异显著,侵蚀类型多且复杂。(2)输电线路工程在黄土丘陵地貌的土壤侵蚀模数〔12 000~25 000 t/(km2·a)〕明显高于山地地貌〔3 600~9 500 t/(km2·a)〕和平原地貌〔950~2 000 t/(km2·a)〕,是该工程重点土壤侵蚀防治区。(3)站区和塔基区是输电线工程造成最大土壤侵蚀量的水土流失单元,其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7 267 t和37 478 t,应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单元。(4)在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基础上,融入近自然治理思想,优先选择乡土草、灌、树种,以此集成针对山丘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输电线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坝系规划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坝系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利用现有的小流域基础数据,运用"3S"前沿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系统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保持坝系规划系统研究。为我国水土保持坝系规划提供一个技术平台,对提高水土保持沟道治理方案的设计质量和速度、节省规划时间和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第三副区聂家河小流域坝系工程布局以现有骨干工程为骨架,各级沟道自上而下逐段布设小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和骨干工程,分级拦蓄径流泥沙;在其示范坝系的典型淤地坝上布设了降雨、拦沙及输沙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坝系工程抬高了侵蚀基准,稳定了沟坡,控制了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增强保土保水能力,尤其骨干坝在坝系拦沙中起关键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拦蓄径流泥沙,控制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保护下游河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