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鸡胚法氏囊的组织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通过对孵化至13-21日龄的鸡胚法氏囊进行组织学的连续性动态观察,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早日龄鸡胚法氏囊的组织学分化发育过程。实验结果显示,直至出壳胶鸡胚法氏囊尚未形成较完整的能组织起 体液免疫促进作用的组织基础结构,其完善的形态结构需在后天环境中分化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机体的重要器官,功能复杂,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动物增殖发育的报道多集中在小鼠[1-3],检测NOR的研究多见于区别于某些肿瘤的良恶性、分级和分型以及对预后判断[4-6].在鸡的肝脏发育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7],本试验运用常规的H.E.染色方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嗜银蛋白(NOR)染色对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鸡胚法氏囊组织发育的电镜和组织学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孵化至12~21 日龄的鸡胚法氏囊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连续性动态观察,较为详细的描述了早日龄鸡胚法氏囊分化发育过程中显微和超显微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尽管鸡胚发育到中、后期胚体内可能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效应,但直至出壳前鸡胚法氏囊尚未形成较完整的能组织起有效体液免疫组织基础结构,其完善的形态结构需在后天环境中继续分化和发育。非炎性状态下法氏囊淋巴滤泡内自始至终出现异嗜性细胞,在法氏囊的分化发育中起着重要的组织改建作用。  相似文献   

4.
鸡胚免疫器官组织学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孵化至12-21日龄鸡胚的免疫器官胸腺、脾及腔上囊进行组织学连续性观察,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鸡胚免疫器官的组织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显示,胸腺的组织结构发育和形成较早,自12日龄起胸腺就已形成原始的胸腺小叶;虽然脾在12日龄时就已初具轮廓,但脾直到18日龄才开始隐约形成形态可辨的红髓和白髓;腔上囊淋巴滤泡自鸡胚发育到17日龄时即渐趋明显,但完整的滤泡皮质和髓质结构在出壳前仍然处于分化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IBDV标准毒株(IBDVBC6/85F4)和IBDV河北分离株分别接种于SPF鸡胚以及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吸取接毒后2~5天内死亡鸡胚的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及细胞病变达到80%时的细胞培养液。经反复冻融,利用氯仿沉淀病毒,聚乙二醇6000浓缩病毒,蔗糖梯密度低温超速离心和葡聚糖G-200凝胶柱过滤等方法纯化病毒。经分光光度计检测,病毒的蛋白含量为1.377毫克/毫升,琼脂扩散试验证实被检抗原为IBDV。  相似文献   

6.
鸡胚早期雌雄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鸡胚孵化早期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出现两性区别的发育原理,根据不同性别鸡胚血管分布的不同规律,对鸡胚进行雌雄鉴别,对养鸡业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曾做过鸡胚雌雄比较性探讨,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在贵阳市白云区畜禽良种繁殖场,选择白壳种鸡蛋224枚,将实验种蛋和其他种蛋放置于孵化器中,施温37.8℃。3天后照蛋,剔除无精蛋14枚,对受精蛋进行照检,根据雄胚主血管明显,血管较粗,分布均匀;雌胚血管纤细,粗细均匀,分支较多,呈不规则状。如下图: 在鸡胚上分别注上公母标记后继续置于孵化器中孵化。到18天后进行二照…  相似文献   

7.
选择鸡胚胎,从孵化成形(8d)开始到出壳为止,对胚胎的体重、体尺、头重、头围进行测量,对各测量值进行生长分析;并观察鸡胚形态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鸡胚的体重、头重、体尺、头围均随着胚龄的增长而增长.体重、头重的增长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由于鸡胚是在蛋内完成发育,有利于人们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它作为了解脊椎动物肢芽发育的理想模型,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特点。经典的发育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鸡胚发育命运图,并阐明了肢芽发育模式划分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最早用化学手段模拟这些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试验也始于鸡胚的研究。研究表明,Shh和Bmp等基因表达决定着肢芽发育。鸡的基因测序更为我们方便地进行研究提供了机会。本文对鸡胚早期肢芽发育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早期鸡胚肢芽发育的分子机理以及各个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动物肢芽的发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适宜的湿度是鸡胚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胚胎发育的好坏和孵化率的高低。在实际孵化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周龄种蛋和不同孵化阶段调整不同的孵化湿度。1湿度对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有重要影响孵化过程中若湿度不足将会导致蛋内水分蒸发加速,从而破坏了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有研究表明,胚胎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吸入是通过胚胎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实现的。胚胎水分蒸发过快将导致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变干,从而阻碍胚胎的气体交换。而尿囊和羊膜腔的液体损失过多,渗透压增高会破坏其正常的电解质平衡。相反湿度过高会阻碍蛋…  相似文献   

10.
肉鸡鸡胚肝脏中脂滴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鸡胚肝脏脂滴的发育规律,选取120枚受精蛋,分别在孵化的第7~21天(E7~E21)每天随机选取6枚蛋,收集鸡胚,采集鸡胚肝脏,采用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观察鸡胚肝脏脂滴的形成和发育特点。结果发现:①鸡胚发育到E9胚龄,肝细胞内开始出现脂滴,且随着胚龄增加,脂滴的数量不断增多,脂滴的大小不断增大;②E18胚龄以前,肝脏脂滴的分布从中央静脉开始沿肝索到肝小叶边缘数量逐渐减少,E18胚龄以后,肝脏边缘脂滴数量较肝脏中央的多;③肝脏脂滴的发育分为E9~E14、E15~E17和E18~E21 3个阶段,而且后一个阶段脂滴的数量和体积均显著大于前一个阶段(P<0.05),脂滴的平均大小在E9~E14、E15~E17和E18~E21 3个阶段分别为3.2、5.7和10.8 μm,平均数量分别为67、327、397个/mm2。以上结果表明,随着鸡胚的发育,肝细胞内脂滴数量增加、体积变大。  相似文献   

11.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决定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RAV-1株接种35只1日龄伊莎鸡雏,于接毒后不同批次扑杀,采取法氏囊做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接毒后1个月,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开始转化,接毒后2~5个月更明显,在法氏囊滤泡髓质区形成成淋巴细胞克隆增殖灶。接毒后6个月,法氏囊萎缩。生物素-亲和素(BA)法染色表明法氏囊一直存有病毒和群特异性抗原,以接毒后3~4个月含量最高。电镜观察,在接毒后1~4个月的实验鸡法氏囊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中观察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L)病毒粒子。组织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观察都表明法氏囊是该病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法氏囊在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鸭胚腔上囊的组织结构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孵化15-25日龄的鸭胚腔上囊进行连续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腔上囊形成开始到出壳的鸭胚尚法治形成较完整的具体体液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非炎性状态下腔上囊淋巴滤泡内出现的嗜异形细胞在腔上囊的分化发育中起着重要的组织改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胚胎及胚后发育期鸭腔上囊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NA免疫组化法和TUNEL染色法,并结合光、电镜技术研究天府肉鸭胚胎及胚后发育期腔上囊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胚胎期腔上囊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其滤泡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F)随胚龄增加而逐渐增高,26d胚龄达峰值。胚后期各组滤泡皮质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C)和髓质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M)均呈下降趋势;各组PIM均明显高于PIC。胚胎期腔上囊滤泡淋巴细胞凋亡指数(AIF)随胚龄增大而逐渐增高。胚后期O~3周龄滤泡髓质淋巴细胞凋亡指数(AIM)继续增高,滤泡皮质淋巴细胞凋亡指数(AIC)则无明显变化;AIC和AIM在5周龄下降,17周龄明显升高,29周龄达峰值。胚后0~14周龄,各组AIM均明显高、于AIC,而17~29周龄AIM则明显低于AIC。凋亡淋巴细胞核呈现多种形态,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结果提示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在鸭腔上囊胚胎及胚后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普遍存在,具有明显增龄变化特性,二者协同参与腔上囊发育和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为dsRNA病毒,可造成雏鸡法氏囊损伤进而发生免疫抑制;MDA5是能够特异性识别dsRNA病毒的模式识别受体。为研究鸡MDA5(chMDA5)信号通路在IBDV致雏鸡法氏囊病理损伤中的作用,试验选取50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IBDV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5只,IBDV感染组雏鸡通过点眼、滴鼻感染IBDV JIC7株病毒液,0.6 mL·只-1,空白对照组雏鸡经相同途径给予相同剂量无菌PBS,感染IBDV后第1、4、7、21及35天采集雏鸡法氏囊。采用qRT-PCR方法检测法氏囊中IBDV载量,chMDA5及chMDA5信号通路衔接蛋白(chIPS-1)、转录因子(chIRF3和chNF-κB)、下游产物细胞因子(chIFN-βchTNF-αchIL-1βchIL-6) mRNA水平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hMDA5蛋白表达变化,传统病理学方法检查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发现,雏鸡感染IBDV后,其法氏囊中chMDA5、chIPS-1、chIRF3、chNF-κBchIFN-βchTNF-αchIL-1βchIL-6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法氏囊组织发生形态损伤,上述变化趋势与IBDV载量变化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雏鸡法氏囊chMDA5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被IBDV激活,参与到IBDV感染雏鸡法氏囊损伤与抗损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天府肉鸭腔上囊胚胎及胚后发育期Bcl-2、Bax、Fas、FasL蛋白的表达。将20只天府肉鸭分为4组,即24天胚龄(E24),胚后3、8、29周龄(P3、P8、P29),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果显示,Bcl-2、Bax、Fas、FasL在各组滤泡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FasL还表达于滤泡间上皮。滤泡皮质和髓质淋巴细胞Bcl-2阳性率呈递减的变化趋势(髓质P3~8除外);皮质和髓质淋巴细胞Bax阳性率在E24~P8恒定,P29上升;皮质和髓质淋巴细胞Bcl-2/Bax值呈下降趋势,但皮质在P3~8恒定,髓质在P3~8上升;滤泡皮质和髓质淋巴细胞Fas阳性率在E24~P3上升,P3~8下降,P8~29上升;皮质和髓质淋巴细胞FasL阳性率变化规律与Fas相似,但皮质在P3~8恒定。滤泡皮质淋巴细胞Bcl-2阳性率及Bcl-2/Bax值在E24~P8明显高于髓质,在P29则显著低于髓质;皮质淋巴细胞Bax阳性率在E24~P8与髓质无显著差异,在P29则明显高于髓质;皮质淋巴细胞Fas和FasL阳性率在E24~P8明显低于髓质,在P29则显著高于髓质。结果提示,Bcl-2、Bax、Fas、FasL是鸭腔上囊胚胎及胚...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图像分析软件研究了胃泌素、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5-羟色胺、生长押素在鸭腔上囊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鸭腔上囊小结相关上皮细胞呈胃泌素强阳性反应;滤泡间粘膜上皮呈β-内啡肽中强度阳性反应;淋巴滤泡皮质部有少量的β-内啡肽、胃泌素、5-羟色胺阳性细胞,呈中、强度免疫反应;淋巴滤泡髓质有胃泌素强阳性细胞;生长抑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呈阴性反应.结果说明,鸭腔上囊中存在β-内啡肤、胃泌素、5-羟色胺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在淋巴滤泡皮质部的表达特征有利于其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方式调节B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法氏囊(BF)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为B细胞发育、成熟提供微环境,是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变场所;其免疫活性物质为三肽囊素(Bursin);它不仅分布于BF,还存在于胸腺Hassall小体、哈德氏腺、脾脏、BF T细胞区及骨髓;它能诱导家禽和哺乳动物B细胞前体分化;其靶器官是BF,能够拮抗IBD疫苗对BF的损伤,提高ND弱毒疫苗及油苗产生抗体水平;人工合成Bursin作用的靶器官也是BF,可促进BF发育、抗体的产生、维持母源抗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鸡早期胚胎精原细胞和睾丸发生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连续切片技术,研究了15~45期(孵化50h~19d)鸡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精原细胞与睾丸发生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孵化第22~28期(第3.5~5天),原始生殖腺内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胞质内的糖原颗粒开始分解;第29期(孵化第6天),鸡胚性腺开始分化,PGCs的糖原颗粒进一步分解;第31期(孵化第7天),PGCs内的糖原颗粒完全消失。在雄性,性腺开始显示睾丸特征,PGCs分化为精原细胞;第34期(孵化第8天),睾丸内曲精细管索开始形成,呈实心状,精原细胞位于其中;第35~37期(孵化第9~11天),曲精细管索数量逐渐增加,索内精原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单层排列,且已分化出支持细胞,但数量不多,形态不易分辨,间质内有少量间质细胞;第38~40期(孵化第12~14天),可见到典型的曲精细管,精原细胞数量增加,支持细胞亦增多;曲精细管间的间质细胞成群分布。第40~45期(孵化第16~19天),两侧睾丸大小略有差异,右侧稍大于左侧,精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葡萄串状分布在曲精细管的中央;曲精细管的管腔已经形成,精原细胞已分层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