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免耕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方法,目前已在中国南方稻区和其它许多国家得到应用和推广。在此,综述了免耕对稻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在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同连作免耕稻田土壤肥力变化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两种免耕栽培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展3年6造连续田间试验,并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稻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能使稻田表层(0~5 cm)土壤有机质累积,腐殖质品质改善;>5 mm和>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全氮和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提高,稻田土壤肥力性状有所改善。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在土壤有机质总量累积速效钾上不如免耕抛秧,但在腐殖质品质、>5 mm和>0.25 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上优于免耕抛秧。稻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表层两种免耕栽培处理明显高于常规插秧,两种免耕模式之间无明显差别;亚表层(5~15 cm)3种耕作模式差异也不明显。说明免耕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稻田表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4.
免耕与耕作栽培蚕豆对稻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生会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10-6411
[目的]研究免耕与传统耕作方式种植蚕豆对稻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方法]以云南陆良蚕豆为试材,在免耕和耕作栽培下分别设置株距为253、03、5 cm 3个密度处理,以耕作栽培下种植密度为36.30万株/hm2为对照。在蚕豆成熟期,测定土壤水分和养分指标。[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水分和土壤全氮的影响很小;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免耕大于耕作;免耕30 cm的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为224.90 mg/kg,耕作30 cm的处理最低,为182.67 mg/kg;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表现为免耕25 cm>免耕35 cm>耕作35 cm>耕作30 cm>耕作25 cm>免耕30 cm;有效钾的变化是免耕25 cm>耕作25 cm>免耕35 cm>免耕30 cm>耕作30 cm>耕作35cm。[结论]免耕栽培,能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稻田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下,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2)土壤肥力水平排序依次为稻蛙>稻鸭>稻虾>稻金鱼>稻蟹;(3)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隶属度最小,为不同生...  相似文献   

6.
龙骥 《农技服务》2004,(7):11-12
实践证明,油菜直播省工、节支,产量与育菡移栽接近,是一种可行的经济栽培方法,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田免耕节水栽培对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省稻草资源丰富、晚稻夏秧干旱严重的特点,开展稻田农业节水栽培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以达到既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灌溉用水、充分利用稻草资源、培肥地力、减少稻草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又确保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稻田马铃薯连续免耕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稻田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技术支撑提供理论依据,对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连续定点测定,结果表明:稻田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较常规翻耕稻田表层(0~15cm)土壤的孔隙度,微团粒含量,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高,容重却略低;并随着持续免耕有改善表层土壤结构和肥力的趋势;但免耕对深层土壤(15~30cm)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试验检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氮、磷、钾大大增加,唯有有机质降低。试验表明,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马铃薯不会吃瘦田,还可以培肥地力。冬种马铃薯每667m^2产量2000kg左右,每667m^2施(13—8—24)三元复合肥60-65kg,农家肥600-700kg为宜。  相似文献   

10.
11.
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田间土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马铃薯田间土温的影响,从而为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冬种马铃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冬在广西大学农场进行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田间土温变化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活动积温比对照平均提高14.9%,日均增温1.61℃,从而提高了冬季马铃薯的抗寒能力。其中,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对0~10cm土层的保温效果要比对15~20cm土层的保温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集成适合马山县实际的多样化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连续3年6造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等作用;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平均产量达6965kg/hm2,比常耕栽培增产229kg/hm2,增产7.2%,平均节本增收1223元/hm2.  相似文献   

13.
有机种植体系下肥料调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试验,对作物产量,生理指标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脲酶、磷酸酶进行测定和分析,系统比较了符合有机种植要求的3种肥料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生态肥处理与单施有机肥处理及矿粉与有机肥混合处理,番茄分别增产14.9%和15.9%,水稻分别增产10.5%和12.5%,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P<0.05);叶绿素含量SPAD值番茄分别提高3.1,2.5,水稻分别提高1.3,0.5;同时配施生态肥也可以明显增强作物的根活力。和供试前比较,配施生态肥的土壤NH4 -N,NO3--N和速效P的增加明显大于单施有机肥及矿粉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另外,配施生态肥更有利于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和增强土壤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从而达到培肥土壤和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的供给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水丝蚓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控制试验,初步研究了底栖动物水丝蚓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物量、生理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组稻田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水丝蚓组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BC)和生物量氮(BN)高于对照组,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水丝蚓促进了稻田土壤硫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的增殖,抑制了反硫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和活性,有利于增加土壤硫、氮、磷等生源要素的有效性,提高稻田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利用底栖动物的生物扰动效应,根据农业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的生态特性,可开发多级物质循环、多层次利用、多物种共生的现代农业技术,为可持续农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免耕稻田纹枯病菌核在田间的分布特点,对纹枯病菌核量田间调查方法进行了改进。试验分别对15块免耕稻田采用传统的土壤淘洗法和直接观测法进行纹枯病越冬菌核量调查,结果表明,直接观察法测得的菌核数量远多于土壤淘洗法测得的数量,并且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也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因此,直接观察法更加适用于免耕稻田纹枯病越冬菌核数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栽培为对照,探讨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红薯对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能提高0~10cm耕层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各项碳库指数,而对10-20cm土层的影响不明显;免耕稻草覆盖0~10cm、10—20e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高于传统栽培,说明免耕稻草覆盖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生产上长期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措施,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周宁县稻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变化特点,周宁县稻田土壤氮素丰富、磷素中等、钾素缺乏的特点,提出施肥建议: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探索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2年定位试验,设置水稻秸秆不还田(WSN)、水稻秸秆还田(WS)、紫云英和稻秆还田(CS)、油菜秸秆和稻秆还田(RS)、毛苕子和稻秆还田(HS) 5个处理,研究紫云英、毛苕子、油菜、冬闲联合稻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各因子与水稻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WSN处理相比,冬绿肥联合稻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CS、HS和RS处理水稻产量2年平均增产14.51%,14.52%和8.49%。稻田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以CS处理最高,且均与WSN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与WSN比较,CS、RS和HS处理稻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70.15%~336.19%,48.57%~183.11%和57.33%~293.55%,其中C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数量比例上调,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例下调,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B/F)升高,有效改善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S处理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WSN处理分别增加17.69%,3.85%,35.36%和62.32%。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土壤速效磷、全氮含量,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冬季种植紫云英联合稻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酶活性,是适宜汉中水稻生产的绿色高效栽培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