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2.
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合理经营、管理农田防护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石河子150团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防护林土壤壤土占85.71;,而黏土组仅占14.29;;农田防护林土壤容重1.3~1.51 g/cm3 ;p H值7.06~9.67;土壤碱解氮为14.00~56.00 mg/kg,速效磷5.12~16.30 mg/kg , 速效钾68.42~500.00 mg/kg.[结论]150团土壤属于碱性土;随防护林防护年限的增长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得到改善,其中胡杨×沙枣模式改善效果较好;该地区防护林土壤富钾,少磷,缺氮.  相似文献   

3.
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得出:(1)四种土壤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与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容重、孔隙率、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含水量、速效钾含量不相关;(2)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土壤酶与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第一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达0.9443。在土壤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脲酶和蛋白酶,在理化性质中  相似文献   

4.
生物秸秆法改良温室土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15年棚龄的温室大棚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植株外观形态及温室土壤的pH、电导率、硝态氮等养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温室土壤相比,6种不同施肥处理均能促进植株生长,其中处理3的植株鲜重、叶片数、株高、茎粗分别比对照增加252.85%,28.20%,67.22%,29.54%,效果最好。6种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改善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其中pH、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处理2、处理3下的土壤电导率、硝态氮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且处理3下的硝态氮含量比对照减少27.38%。总体来看,6种施肥处理对温室土壤改良的效果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7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1(ck)。研究结果表明,自制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共同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温室土壤理化性质及植株形态,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连云港沙质海岸刺槐纯林、杨树纯林、刺槐×杨树混交林、美国白蜡×桑混交林、苦楝×桑混交林5种模式防护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以附近未造林的草地为对照,分析了各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对5种模式防护林地的土壤理化特性进行聚类分类。结果表明:防护林能减少土壤密度,增大孔隙,改善土壤颗粒组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降低pH值;不同林龄和树种改土能力不同;表层(0刺槐×杨树混交林>杨树纯林>新造林和对照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台湾相思与一代,二代木麻黄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表明:用台湾相思进行木麻黄防护林二代更新使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持水能力增强;用台湾相思更新木麻黄防护林使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这与台湾相思林分土壤中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和交换性铝含量降低有关;台湾相思在维持和提高土壤中碳,氮含量方面明显优于木麻黄,但在维持土壤中速效,速效钾和缓效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台湾相思更新木麻黄防护林使土壤阳离交换总量明显降低,回归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其土壤中交换性钙和水解性总酸度的降低造成的;与木麻黄连栽相比,台湾相思使土壤中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的作用理炙明显;与木麻黄连栽使土壤各种酶的活性降低不同,台湾相思使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而使其它各种酶的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环保酵素是以废弃果蔬、植物、厨余垃圾等为原料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富含各种酶、有机酸、矿物质和微生物,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土壤改良材料.总结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环保酵素对土壤系统中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养分和土壤酶及微生物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的主要展望为:在发酵材料类型及其比例、方法的研究上有待更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8.
苏北沿海防护林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常规方法测定各模式林带生物量、各树种生长规律、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各林带疏透度 ,从而对江苏省北部沿海 4种防护林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单位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平均增长量以杨树林最大 ,水杉林、柳杉林次之 ,刺槐林最低 ;4种模式造林树种的生长快慢顺序是杨树 >水杉 >柳杉 >刺槐 ;由于树种不同、造林时间不等 ,4种模式沿海防护林对各林地土壤的改良效果也不同 ,表现出林龄大的较林龄小的强 ,刺槐为豆科乔木树种 ,对土壤性状的改良效应明显较水杉和杨树强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废渣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土壤中加入发酵食用菌废渣,建立土壤与菌渣体积比分别为10∶0、9∶1、8∶2、7∶3、6∶4、5∶5的不同配比单元,以研究食用菌废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试验表明:发酵食用菌废渣有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土壤团粒结构和容重等物理性质得到良好改变,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得到增加,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改良效果呈上升趋势。但速效磷含量随废渣比例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生物质磺酸钙对荒漠沙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沙土中添加2%生物质磺酸钙,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和土壤持水量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pH值由8.4下降至7.6;添加生物质磺酸钙室温放置30 d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电导率则显著增加(P<0.05),全氮、持水量和pH变化不显著。生物质磺酸钙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添加生物质磺酸钙室温放置30 d后土壤细菌数量增加了320%,未添加生物质磺酸钙的土样中细菌数量仅增加60%;添加生物质磺酸钙室温放置30 d的处理土样在门、纲分类水平上物种数与对照相同,但物种组成比例发生了改变。在目、科、属和种4个分类水平上处理土样物种数目多于对照,表明添加生物质磺酸钙促进了原土样中丰度极低的微生物的生长,使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雯文  雷孝章  钟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26-10427,10576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针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方式和特征,分析评价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如降雨、地形、土壤、植被等,并对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研究评价,得出川中丘陵区最常用的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分析GIS技术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的研究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白刺造林对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刺是野生灌木,抗性强,能够在重盐碱地上生长。选择白刺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上进行了造林及其对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盐碱地段栽植白刺后,植被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土壤迅速脱盐,造林5年后0~20cm土层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容重则显著减小,起到了疏松土壤的作用。此外,白刺的生长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使得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氯、速效磷、有效氯含量有了很大提高,起到了改善土壤性状培肥地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大棚土壤采用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和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 2种改良措施研究土壤的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2种改良技术均能明显改善和消除一些土壤障碍因子 ,能使土壤 >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显著增加 ,表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通透性改善 ,土壤疏松不板结 ,显著提高黄瓜经济效益。以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添加作物秸秆对土壤酸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6个月的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大豆、花生和玉米秸秆的土壤酸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结束时,添加3种作物秸秆的土壤pH并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添加大豆秸秆20 g/kg对改良酸性土壤的效果最好,提升的幅度最大,为0.97;对交换性酸、交换性Al~(3+)的降低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降低了0.37 cmol/kg和0.34 cmol/kg;土壤交换性钙和盐基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钾的含量;土壤的pH与交换性钙、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均可以有效地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方面优于针叶林和自然恢复地,均优于疏草荒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理化性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现有低效防护林分,于2006年选择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3种典型低效林分,各设置3个25 m×40 m的样地,再将每个样地划分为6个10 m×10 m小样地,对其中5个小样地采伐相同株数的原有乔木,并在采伐窗内分别补植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窄冠刺槐、葛藤,1个样地作为对照,开展“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平均盖度分别比对照高40.88%~55.13%、42.62%~52.53%、45.33%~54.73%和22.89%~54.56%、7.16%~33.78%、21.15%~57.82%。不同改造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灌木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26.67%~75.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7.89%~38.06%;草本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30.00%~100.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2.52%~34.65%。2)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14.31%~16.47%、10.92%~13.77%、7.00%~9.4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2.27%~16.93%、11.43%~15.53%、13.46%~18.09%。3)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补植树种效果来看,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和窄冠刺槐均可用于在柏木林中补植,但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栓皮栎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所有补植的苗木应以2年生大苗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中药渣改土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盆钵栽培方法,通过施入不同量的中药渣,同时配合施用适量无机肥后,种植春、秋两季玉米。观测玉米长势情况、根系活力情况、养分吸收情况、含糖量、产量以及收获后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研究中药渣的改土效果,为后期的田间试验确定合理的中药渣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渣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与土壤按照1∶1、1∶2、1∶3的比例添加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86.0%~275.8%,且使土壤更疏松;增施中药渣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使春、秋玉米产量分别提高81.2%、28.9%。  相似文献   

18.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了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年际间存在差异;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呈增加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坡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土壤侵蚀量分别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为坡耕地主要的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历时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9.
农田栽参土壤的改良与培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发酵玉米秸秆粉、EM菌、硅藻土3种物质对农田栽培人参土壤进行改良。结果表明:3种物质施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17%~82%,pH值提高2.8%~9.9%,速效磷提高6.5%~90.9%,速效钾提高12.1%~98.0%,有益微生物放线菌数量提高120.7%~310.3%;人参根长增长5.0%~29.0%,根粗提高0.8%~35.0%,根重提高0~14.0%,总皂苷含量提高7.7%~53.9%。3种物质的适宜配比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环境,促进人参根的生长,达到较好的土壤改良培肥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丘陵红壤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低丘红壤地区7种不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中的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系统对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各异,但均比退化到“谷底”的疏草荒地(CK)高且其表层的酶活性更强。而且土壤酶的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而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不明显。因此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