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斯拉夫的个体农户据1953年的《农业土地法》规定,经营的耕地面积不得超过10公顷。1974年宪法规定,在山坡地区,个体农户可以经营15公顷。1957年平均每农户经营4.69公顷土地(包括耕地在内)、而1979年下降为3.9公顷,这种经营土地面积下降的趋势仍将继续下去。南斯拉夫个体户的农业生产率远不如社会所有制农业企业,个体农户占全国农业劳动总人数的86.5%,而79年个体农户的商品产值占农业商品总产值的54%  相似文献   

2.
二、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1.土地私有权和继承权的弊端 随着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个体农户中的大量人员向外转移以及子女分家等原因,农户的兼业化日益增多,经营走向粗放,土地所有权和地块也日益分散化。鉴于此,80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学家纷纷建议修改现行有关个体农户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的政策,取消原农户中已脱离农业和农村者的土地继承权,  相似文献   

3.
目前,南斯拉夫约有260万个体农户。他们拥有约70%的全国农业用地和80%以上的全国耕地。由于个体农户比重大,因此,南政府十分重视其土地政策。40多年来,南在这方面既有一些有益经验,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5.
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百年大变局与疫情大流行的双重考验下,全面推进农户电商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就是为个体农户电商群体牢固筑起保障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也是该群体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在思考个体农户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提高买卖双方沟通效率、深化农产品特色挖掘以及创新营销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个体农户电商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对技术和创新的依赖导致个体农户竞争优势的获取和持续拥有建立于劳动者思想的持续提升,且工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为载体的知识创新成果向其他产业的渗透更为迅速和充分。在农业国际化背景下来自于经济开放程度、宏观经济状况、政策导向、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均将通过上述一系列路径而作用于农户生产过程。基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和农业产业特点,必须有针对性地引导外资进入国内特定市场区域,借此加速待发展区域农业产业的增速、完善农业增速渠道;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将农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建立于科技因素之上,进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南斯拉夫的种子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强 《世界农业》1998,(11):23-24
南斯拉夫的种子产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马志强一、种子管理南斯拉夫种子管理的重点是植物检疫、品种区试审定和种子质量检验等三方面。植物检疫: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负责对全国进出口种子进行检疫,检疫程序和规程符合国际惯例,检疫工作已与国际接轨。品种区试和审...  相似文献   

8.
南斯拉夫的农业科研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军 《世界农业》2000,(10):43-44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是以玉米、小麦、谷物、大豆、油料作物、牧草、蔬菜和水果等作物种植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和家禽等养殖为主。据 1996年统计,小麦的年产量为 150 7万 t,玉米 509 4万 t,甜菜 234 2万 t,马铃薯 97 6万 t,人均粮食占有量 953 4kg/年;肉类年产量为 54 5万 t,奶 193 7万 t,人均占有量分别为 52 4和 186 2kg/年。在正常情况下,农产品生产可实现自给有余,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能部分出口。   1991年联合国开始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对南经济…  相似文献   

9.
玉米在南斯拉夫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初,在地中海的沿岸地区,玉米被作为一种园艺作物来种植,以后比较快地发展为重要的大田作物。近30年来,南斯拉夫的玉米种植面积在2.0—2.6百万公顷之间,而单产由工4.1公担/公顷提高到44.8公担/公顷,提高了二倍多,总产量增加了二倍多。其中社会所有制(农业联合和合作组织)的玉米产量,单产已接近70公担/公顷(933斤/亩),位于世界玉米高产的行列。 在世界上,以玉米总产计,南斯拉夫是10个玉米高产国之一,在欧洲居于第三位,约占欧洲总产量的18%。虽然南斯拉夫的玉米产量有相当大的提高,但是个体农户所种  相似文献   

10.
从农户个体特征和社员参与行为出发,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四川省石棉县32家合作社146户社员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有序的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对合作社绩效影响较小,农户年龄越小、生产规模越大,合作社的绩效水平越高;社员参与行为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员参与合作社购销行为、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社员参会次数影响效果最明显。说明关注社员参与行为、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的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水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斯拉夫小麦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斯拉夫,常年小麦栽培面积为180—200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粮食作物面积的40%,在全国四大作物(玉米、小麦、甜菜和向日葵)中,栽培面积仅次于玉米。 南斯拉夫全国都有小麦分布,但主要栽培在东部和北部平原及低山区(海拔200米以下)。按共和国分,首推塞尔维亚(包括伏伊伏丁娜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小麦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南斯拉夫异地育种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改良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97年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SYN1/9C0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1998年在唐山对C1-C6和在贝尔格莱德对C4-C6等共计10个轮回群体与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群体产量和杂交组合产量以及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田间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南斯拉夫和唐山两地改良效果极具互补性。实验还表明,中国、南斯拉夫异地育种的提高南斯拉夫玉米群体自身产量、杂交组合产量的同时,能更为有效地提升群体杂种优势,使产量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3.
南斯拉夫农业生产过去比较落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开始迅速发展。尤其七十年代以来,粮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居世界前列。1976年按人平均粮食产量为1,580斤,肉(包括脂肪)114斤,糖70斤,油32斤。对农业生产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农工联合企业,是南斯拉夫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六十年代以来,南斯拉夫开始建立把农业、畜牧业与农畜产品各种加工工业、零售和  相似文献   

14.
南斯拉夫是一个很重视经济立法的国家。从五十年代起,就不断地加强经济领域中的法制。过去的法律是由联邦发布的,1971年修改宪法时规定,由联邦和共和国(包括自治省)共同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通过的重要法律有八百多种,其中经济立法占80%。各共和国、自治省议会根据联邦的法律,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还相应地制定本地区的各项经济法规。联邦除宪法有关经济方面的条款外,主要的经济法令有联合劳动法、社会计划法、统计法、社会簿记法、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法、外贸法、货币信贷法,外汇法、住宅法,以及有关财政税收等各方面的法令。共和国制定的法律有劳动关系法、  相似文献   

15.
战后,南斯拉夫从一个欧洲最落后的农业国,跨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1947—1981年,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从115美元提高到2,300美元。南斯拉夫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是与它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稳定地发展农业的战略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南斯拉夫自50年代中期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体制后至70年代,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稳定而持久发展的,但因在顺利发展中对某些消极因素未能及时纠正,以至到80年代,农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为此政府不得不对农业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南斯拉夫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私有经济比重较大,个体农户数多,农业中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家工联合企业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大量个体农户并存,大规模商品农业与零星分散的自然经济并存,现代科学技术与个体农民简单劳动并存。这种复杂的农村经济现象与苏联东欧各国(除波兰外)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铁托总统和南共联盟领导下,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较快,在经济建设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现将南斯拉夫农业的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南斯拉夫全国有耕地9,963,000公顷,全国有农业人口730万,占全国2,200万人口的33.2%。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有耕地1.2公顷。 1945年以前的旧南斯拉夫的农业发展缓慢,生产率很低,农业人口过剩,当时农民  相似文献   

19.
20.
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南斯拉夫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农业税收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直到目前为止,南斯拉夫个体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是改革对个体农户的税收办法,从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到目前为止,对个体农户的农业税收制度的演变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