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霉玉米中毒是因采食了霉败玉米配制的饲料,引起猪慢性肝损害为特征的中毒病。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猪霉玉米中毒42例,治愈率92.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我国许多省份发现小母猪采食饲料后阴道红肿,发情延期或假发情,严重时引起母猪阴道脱出、直肠外翻、子宫肿胀、胚胎发育不良及流产等类似中毒的症状。经研究分析发现,是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引起,这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雌激素中毒症,能引起猪和牛的不孕或流产。在所有家畜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为敏感,饲料中含有1mg/kg玉米赤霉烯酮就足以引起猪的雌激素中毒症,小公猪采食玉米赤霉烯酮后,出现“雌性化”症状,如乳头增大、睾丸萎缩等,还可引起母猪窝产仔数减少。现将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的毒害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玉米(特别是粉碎的玉米粉)极易发生酸败、霉变,不宜长期贮存,如对酸败、霉变的玉米去霉处理不当,以致用酸败、霉变的玉米喂猪则极易致猪中毒。据调查发现,农户收获玉米季节,由于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以致收获的玉米发生霉变;玉米贮存保管不善发生霉变以及玉米加工粉碎后贮存时间过长;对霉变玉米去霉处理方法不当,以致用霉变玉米喂猪等都是导致猪食霉玉米中毒的直接原因。猪食霉玉米后一般在7~20天内发病,猪采食霉玉米的比例占猪采食量的10%~14%不等。其猪采食霉玉米中毒的发病症状一般表现为:患猪采食霉玉米后3~7天内仅见猪食欲不佳,采食量…  相似文献   

4.
正1 猪霉玉米中毒原因及临床症状猪霉玉米中毒通常是因为在饲养管理期间,因食用发霉的玉米而引起的猪霉菌毒素中毒,并导致猪的神经和消化系统紊乱。长霉玉米通常含有高浓度的霉菌毒素,主要由黄曲霉毒素和赤霉素组成,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脏损伤,而赤霉素是一种会损害猪生殖器官的子宫毒素。同时,两种毒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胃肠黏膜,导致黏膜损伤现象出现,因此影响消化功能。生猪在食用了霉变的玉米之后,还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分为抑  相似文献   

5.
基层兽医经常遇到养殖户来咨询关于猪在15~20kg时互相啃咬、爬猪,腹部、阴部红肿、食欲减退的问题,开始以为是螨虫病,可是喷了治疗螨虫的药不见效果。笔者到其饲养地查看,发现饲料存放地比较潮湿,饲料有霉点,轻微的刺鼻味道,再对照猪的症状,基本确定是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相似文献   

6.
猪霉玉米中毒在我县每年都有零星发生,尤以玉米收获季节,阴雨连绵,玉米不能及时晒干而发霉变质,用作饲料以致中毒者较为普遍。该病的治疗较为棘手,死亡率亦高。1970年以来,笔者精心筛选出“茵陈汤”用于治疗霉玉米中毒病猪390头,治愈372头,治愈率达95.5%。(一)临床症状本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多发生于小猪和架子猪。一般发生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中,例如玉米和豆粕等。尽管ZEA是非甾体化合物,但是能够活化雌激素受体而引起生殖器官功能性和形态学变化。自然界中的动物以猪最为敏感,临床表现包括卵巢萎缩、发情期间隔变长、黄体持久、生殖力减弱和死胚。对比试验表明这些症状的强度取决于生殖系统状态,在动物性成熟之前症状更加显著。ZEA不仅交互作用于两种类型的雌激素受体,而且可以作用于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ZEA转化成两种异构体,即: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并进一步还原产生α-玉米赤霉烯酮和β-玉米赤霉烯酮。ZEA被α-羟基化后,类雌激素作用显著提高,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α-羟基化的比例较高,因此,猪成为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的动物。另一个影响种类特征敏感性可能的因素是导致ZEA糖脂化而失活的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猪具有较低的糖脂化能力,因此对ZEA中毒反应更为敏感。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ZEA及其代谢产物是参与甾类代谢有关的各种酶的底物。因此,鉴于上述玉米赤霉烯酮对雌激素受体的交互作用和酶动力学的调节作用,ZEA被称作是内分泌干扰物。此分类证实,母体摄食ZEA会影响后代(F1代)的发育和生殖能力。生物学多样性似乎也可以解释不同日龄的猪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表明日粮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产生的危害不会产生显著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1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霉菌毒素。1.1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由曲霉菌产生的植物源雌激素,常见于被污染的玉米。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特别敏感,早在1928年,McNutt等就发现喂饲发霉玉米的猪发生雌激素综合症。当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超过1mg/kg时,有时既使达到0.1mg/kg时,对于猪也有雌激素过量分泌症发生,造成青年公猪雌性化,要影响生殖能力则需要50~100mg/kg。  相似文献   

9.
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与繁殖障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4年2~3月份,郑州某猪场出现育肥猪假发情症状及种猪屡配不孕,经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经换用优质玉米,并补喂维生素及青绿饲料15d后,育肥猪痊愈,种猪繁殖性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正>霉玉米中毒多见于马属动物和猪,黄牛的霉玉米中毒报道较少。近年我市太和区唐庄子村发生了一种症状特殊的黄牛疾病,通过对病牛生活史等调查了解,综合分析,认为是黄牛霉玉米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28年Mcnutt等首次报道了猪的霉玉米中毒,主要引起外阴异常肥大,阴道外翻,乳腺胀大等雌性发情症状,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此后许多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1980年8月,在一次猪的霉玉米急性中毒调查中,从霉玉米饲料中分离到两株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对  相似文献   

12.
<正>霉玉米中毒多见于马属动物和猪,黄牛的霉玉米中毒报道较少。近年我市太和区唐庄子村发生了一种症状特殊的黄牛疾病,通过对病牛生活史等调查了解,综合分析,认为是黄牛霉玉米中毒,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玉米被称为饲料之王,是猪能量饲料的主要原料,在猪的日粮中比例较高,一般为500/旷勺0%,若保管不当很容易发霉。玉米储存主要与温度、湿度和清洁等条件有关。当储存玉米发热、温度达到23~32℃、湿度在80%~85%或以上时,产生黄曲霉毒素就高。猪霉玉米中毒主要是猪吃了霉玉米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所致,各种年龄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性别、年龄及营养不同,其敏感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玉米赤霉烯酮是广泛存在于饲料和谷物中的一种毒素,是由镰刀真菌产生的化合物,具有雌激素作用,能引起多种中毒症状和反应,经过大量研究证明,在所有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对养猪业有极大的危害性.文章主要对玉米赤霉烯酮的代谢、毒害作用、脱毒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霉玉米中毒多见于马属动物和猪,奶牛的霉玉米中毒报道较少。2011年7月胶南市李家洼子村的某一奶牛养殖场发生了一种症状特殊的奶牛疾病,通过对病牛生活史等调查了解,综合分析,认为是奶牛霉玉米中毒,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猪霉玉米中毒解救防风150g、甘草30g、绿豆汤500ml、白糖60g,灌服。以上二则本刊辑猪霉玉米中毒解救...  相似文献   

17.
猪霉玉米中毒是指霉玉米产生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本文通过涪陵区近年来部分乡镇发生的猪大面积霉玉米饲料中毒,提出笔者对本病防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田沃  刘焕友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7):17-17,19
我国养猪业近年来正在迅速稳定发展,市场行情逐渐看好,规模养猪场、养猪大户养猪经济效益明显上升。但是在饲料的贮备中,往往忽视某些环节,玉米轻微发霉不引人注意,这就容易引起猪霉玉米中毒。猪霉玉米中毒实质上就是霉玉米产生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中毒。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污染一些植物种子及其加工品,  相似文献   

19.
霉玉米中毒多见于马属动物和猪,黄牛的霉玉米中毒报道较少。 1984年秋,我县发生了一种症状特殊的黄牛疾病,通过对病牛生活史等调查了解,综合分析,认为是黄牛霉玉米中毒,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1984年9月,降水量是27年来同期降水量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其防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受到各种霉菌的污染.尤其是2003年秋收季节我省普遍阴雨连绵,气温反常,致使玉米在收获前后感染了霉菌,产生了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新月霉毒素群、麦角毒素、念珠镰孢霉和增生镰孢霉等)。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玉米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